中国管理会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D TRADE
赵晓萌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2)
摘要:我国管理会计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状态,通过对
管理会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梳理和总结,坚持以“取长补
短、协同发展、系统推进、分类指导”四个维度保障管理会计
未来走向,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管理会计;协同;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8)11-0078-02
收稿日期:2018-07-09
作者简介:赵晓萌(1979-),女,山西应县人,高级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学。

当前,国家提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会计
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非常重要,推动经济转
型,会计大有作为。

特别是管理会计,在单位内部治
理乃至经济管理中具有基础支持和战略支撑作用。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释放管理因素在经济
转型中的巨大潜力,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
要求。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
(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
以服务“管理者”为根本,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参与
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效
信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提
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单位实现战略
规划。

[1]管理会计是会计的“升级版”,其发展与国家
经济转型升级密不可分。

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研究,
是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
化的需要;也是为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
单位加强治理的需要;更是为了激发管理活力,深
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需要。

因此,研
究管理会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尤其重要。

图1管理会计循环
一、管理会计的过去:无足轻重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会计界前辈曹冈
(1981)、陈元燮(1982)、余绪缨(1983)、杨纪琬
(1984)、李天民(1984)等在管理会计研究上投入了
极大的热情与精力,陆续发表过相关的论文或文章,
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的管理会计专
著开始问世,较有影响的专著有李天民的《管理会
计研究》,孟焰的《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
国的启示》,以及陈胜群的《现代成本管理》。

[2]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会计
也俞显重要。

涂建明(2003)认为管理会计发展的基
点具有可移植性、拓展性、求异性。

胡玉明(2004)立
足于我国企业实践,超越“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
围绕核心能力的培植,以实践为基础将成为我国管
理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

王水平(2005)
认为推进管理会计实效性需要加强管理会计实务
研究和管理会计教育,建立管理会计师组织。

余恕
莲、吴革(2006)得出结论:价值提升是管理会计的
本质属性、管理会计边界由相对静止向动态发展、
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整合,形成一个超越传
统会计的、全新的综合化系统。

吴祥(2008)认为我
国管理会计与西方相比,主要存在认识上、内容上、
组织上的差距。

罗丽瑜(2009)提出了清理思想,强
化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
地位。

冯巧根(2011)开展高水平的管理会计本土研
究是我国管理会计走向国际,并发挥国际影响力的
重要路径。

周琳等(2012)指出管理会计变革是持续
的、循序渐进的、不断进化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
主要的任务和关键影响因素。

虽然学术界对管理会
计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单位层面全面普及和应
用较少,没有系统的、明确的应用目标和任务。

二、管理会计的现在:全面推进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理论与实践相脱
节,迫切需要深化会计改革象,国家做出一系列关
于会计改革的措施,从体系建设、法律法规、人才培
养等领域,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建设和发展,促进管
理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4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
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管理会计的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了管理会计
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
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

201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
号《政府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明确了政府会计
实行“双基础、双报告”,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
会计信息质量。

2016年6月,财政部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
引》,单位应坚持战略导向、融合性、适应性、成本效
益等四原则,通过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
法、信息与报告等四要素,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
内部管理水平。

2016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在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多种形式推进管理会计应用,广泛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健全会计管理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要将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各级会计管理队伍中来。

2016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发展规划》,该工程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学员灵活掌握运用财税金融、会计审计、公司治理、管理会计、风险管控等方面知识的能力,以及促进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

2017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重新修改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能力以及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能力、遵守职业道德等规定。

2018年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征求〈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2号——
—零基预算〉等7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围绕预算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这一时期,政府为建设和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基本制度做出了大量努力。

随着国家这一系列文件的印发,我国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为补充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

可以说,当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渐露曙光,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推广奠定基础。

表1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表2部分管理会计方面的规章制度一览表
(下转第82页)
AND TRADE
三、管理会计的未来:所向披靡
(一)立足实际,取长补短
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在理论研究、标准建设和实务应用等各个环节不断加强交流,互学互鉴,构建适应中国国情,且有自身特点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全面推广管理会计建设,实现会计改革目标。

管理会计实务本土化应用坚持两条原则:[3]一是取长补短,将国外管理会计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为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管理会计成果。

二是立足实际,不断总结管理会计实践中的各种创新和宝贵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案例库。

两者相结合方能形成适应性、有效性的管理会计体系。

(二)创新机制,协同发展
实施管理会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创新机制。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管理会计理念、工具和应用实践方法等内容,营造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氛围。

[4]管理会计的应用涉及经济主体的各个领域,影响各单位价值创造力,因此,要加强管理会计宣传力度,引导各方关注和参与管理会计建设发展。

(三)人才联动,系统推进
管理会计的推进和管理会计工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管理会计人员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因此,只有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方能促进管理会计为单位创造更多价值和效益。

[5]实行人才联动,凝聚业界力量,充分利用优势智力资源,为我国管理会计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切实推动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应用,提升单位经济效益,在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单位实务环境,因地制宜,系统地梳理和选择管理会计的工具,积极推进和完善各类单位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分类指导各单位广泛应用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未来的走向,坚持“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系统推进、分类指导”的四个维度,突破传统管理会计的束囿,通过学术界和国家的不懈努力,扩大应用领域和受益对象,不断调整研究方法,促使管理会计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单位管理会计报告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激发单位管理活力,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增强单位价值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邹平.管理会计都干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2018.
[2]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J].会计之友,2011
(7).
[3]林万祥.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J].当代
经济,2008(9).
[4]曹李朵.新形势下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与创新探讨[J].现
代商贸工业,2014(24).
[5]田志心.美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特点与启示[J].经济研究
参考,2014(57).
[责任编辑:王旸]
法得出,使用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占比为53.5%,使用制度导向审计方法占比为32.6%,使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占比为13.9%,X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中小型企业审计时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较少。

陈炜煜和李岚岚(2016)研究发现,随着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不断发展,其在整个行业的占比越来越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但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应当改变“走程序”的审计方式。

张宁(2016)研究发现,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外资事务所,本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比例为64.3%,而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比例仅为1.7%,主要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低,审计制度不健全,无法构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董沥鸿(2016)通过分析发现执业队伍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外部驱动力不足、信息质量无法满足需求约束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并认为提升审计人员的执业素养、改善法律环境、开拓信息资源可以促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李凌(2017)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项目经理制定的审计计划与审计实施脱节、风险评估环节流于形式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养、改善薪酬激励制度、建立行业信息数据库等建议。

参考文献:
[1]IFAC.ISA310.Knowledge of Business.
[2]IFAC.ISA315.Understanding the entity and its environment
and assessing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3]IFAC.ISA330.The auditor’s procedures in response to
assessed risks.
[4]Curtis E.and Turle S.The business risk audit-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an audit engagement[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7(32):439-461.
[5]Piercey M D.Documentation requirements and quantified
versus qualitative audit risk assessments auditing[J].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11,Vol.30:223-248. [6]Seidel T A.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audit risk model at the
account level.,2014(7).
[责任编辑:谭志远]
(上接第7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