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变味” 的中华传统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作文】“变味” 的中华传统美德
【高一作文】“变味”的中华传统美德
说到中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
中华
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德”是中国传统的精髓,应该深入人心,延续至今。
但当今社会的种种“不敢”现象——不敢拾起贵重物品,
不敢扶老人跌倒,不敢看交通事故,打破了以往的传统,这难免让人怀疑“美德”是否随
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消失?
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
古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语。
意思是说:孝敬父
母是人的第一美德。
子路翻山越岭求米,只为父母的温饱;黄香自幼温席,只为父亲睡的
温暖;王祥不畏严寒求鲤,只为继母能逃脱病魔……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当今社会竟出
现“子虐其母,母告其子”令人疑惑不解的事情,可怎么会出现如此现象?有很多人猜测
这是一种为了让自己声名远播的造假方式,但事实不是这样,儿女故意假借出远门,丢下
年老母亲这个大“包袱”。
如果有时光隧道,当古人与现代人相遇,把这件事说给古人听,我想古人一定认为这是个天大的“笑话”。
由此看来,中国人是否应该重拾传统这一美德呢?
宽容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
自商周以来,所有圣贤都将宽容视为修身、治理和和平
的共同追求。
历史上还有两个著名的宽容故事——“仁义胡同”和“流池巷”。
董都和张
廷宇失去的只是几英尺的祖传土地,但却换来了邻里的和睦和不朽的名声。
我们应该学会
宽容。
宽容是一种溶解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解,化解矛盾;安全壳是一种润滑剂,
可以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宽容是一种提神剂,它会让人感到舒适、温暖、自
信和世界之美。
但是今天的人呢?他们可以为了一点利益和别人扯皮。
每个人都知道,他
们可以做一件小事。
他们有没有想过退后一步,扩大天空?宽容是否仍然存在于现代人的
心中?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原则。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
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哲语,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品质。
秦朝有个叫
季布的人,重诺言,讲信用,得人们“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称赞,曾子为了
答应与孩子之间的承诺,杀掉了家里的猪…古人看重诚信,喜欢将诚信行于生活之中,而
恰恰与现代人相反,他们喜欢口说承诺,不去实现,当今人们可以为了利益出卖朋友,违
背当初的诺言。
诚信,真的只存在于过去吗?如果不,那么它又躲在那里?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
时代在进步,这些品质应该继承。
它不应该成为束缚良心的荆棘,也不应该成为“不敢”的借口。
脱下“不敢”的外衣,寻
找失去的正能量和代表优秀民族精神、高尚民族气节和高尚民族情感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