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豆科树种结瘤调查及其影响因子
四种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植物生物学特性观察

四种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植物生物学特性观察范建成;史亮涛;张明忠;何光熊;金杰;龙会英;纪中华【摘要】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植物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蔓草虫豆(Cajanus scarabaeoides)、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的生育期、株高、产草量、植株形态等各项指标进行观测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four indigenous plants(Heteropogon contortus, Cajanus scarabaeoide, Calotropis gigantea(L.)Dryand and Rumex hastatus), study on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bearing, height, yield and plant morphology was conducted in the hot&dry valley of Kingsa river, Sichuan province.【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技》【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植物;元谋【作者】范建成;史亮涛;张明忠;何光熊;金杰;龙会英;纪中华【作者单位】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2乡土植物,是指原产于本地区(大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小到一个城市或乡镇),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证明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1]。
香格里拉县亚高山及干暖河谷区主要退化特征及恢复对策研究

挥, 导致生物 多样性减少 、 落稳定性降低和森林病虫害 的加剧 。在景 群 观建设 方面 , 以往 的治理工作均 未将造林地 景观配置作 为人工植被恢 复的内容加 以考虑 , 造成人工林景观单一 , 不利于滇西北旅游 支柱 产业
的发 展 。
是降雨量 的近十倍 ( 年降水量 3 3 毫米 , 量为 2 1 .毫米) 7. 9 蒸发 81 2 。极端 高温 和极 端低 温变 幅很大 , 高温度 3 ℃ , 低温度 一 .℃。土壤 贫 最 6 最 7 4 瘠, 大多数 土壤 是在紫色沙岩和页岩上发育成 的紫 色土 , 其成土过程始 终保持 在幼 年阶段 , 土层薄 , 沙石含量高 , 水保肥能力差 , 保 加上水土流 失严 重 , 土壤状 况很差 , 生态 容量很 低 , 物难 以生 长 , 植 生物多样 性降 低 。在 大雨 或暴雨 中, 表层仅有 的薄层 贫瘠 土壤随水而流失 , 植物生长 更加 困难, 最终形成 了一种 恶性循 环。山大坡陡 , 山地坡度多在 4 度 以 0
上 , 水 、 肥 能力低。 保 保 干暖河 谷的优势植物 以旱生特 征的植物为主 , 生物多样性程度低 , 抗逆性 弱 , 干扰后 自然恢 复难 。该 区的生物 生产量低 , 受 层次 结构单 调, 不利 于生态 系统 营养物质 和能量的循环 与流动 。土壤水 分和有机 质含量低 , 对植被 的承载力很低 , 只能生长类 似稀树草原 的植被 , 植物
畜牧业在德钦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由放牧是 当地传统 的牲 畜 饲 养方 式 , 畜放 养对新造林地及林间幼苗 、 牲 幼树 的践 踏和啃食 严重影 响了当地森林 的恢 复和更新 。实际上 , 庆有一批 耐瘠 薄 、 迪 阳性 、 生长 快、 干形好 的优 良乡土 阔叶先 锋树种 , : 山杨 、 木 、 如 滇 桦 椴树等 可用于 退 化林 地人工造林。但凡是没有 围栏 的人 工造林地 即使 是适 口性较差 的云杉林 , 多年后仍是光 山秃岭 , 虽然树苗仍然存 活但 顶芽均被咬食或 被踏倒 。这也 正是 阔叶树种 在 当地 人工造林 中得 不到应 用 的原 因之
金沙江干热河谷麻疯树结籽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 o syB r uo aziu i ,aziu 6 7 0 , hn ) .F r t u a f nhh aCt Pnhh a 10 0 C i er e P y a
Absr c : e s e -e t g r t s o e o n e e n i a n h e l t s n e r d cie e e t t a t Th e d s ti ae i n fi d x s i d c t g t e fmae f ne s a d r p o u tv f c . n i i Th spa e e l t h l n e d-etn ae v rey, c o d n o tr e h p t e e , u h a o l a o i p rd a swi t e p a ts e s ti g r t a it a c r i g t h e y o s s s c sp li tr h h n
摘
要: 结籽率是度量雌性适合度与生殖效率的指 标之一 , 结籽 率低 也是麻疯 树 高产稳 产 面临的问题之一 。本 文
从传粉受精 、 构件与土壤 资源三方 面测定 了不 同环境 与 处理 麻疯 树林 分 的结籽 率 。攀 枝花 市麻 疯树 结籽 率 为
7.% ( 7 3 浮动在 7 % 一 1 3 9 %之间) 败 育率为 4 3 ( 和 . % 浮动在 2 1 一 . %之 间) .% 58 。人 工辅助授 粉提 高 了结籽 率 5 ; % 土壤厚度 不同样地之 间结籽率相差 5 ; 同构件分布位 置之 间结籽 率相差 7 ; % 不 % 遮光与 未遮 光林分结籽 率相 差5 ; % 修枝 处理使得 结籽率达到 9 % , 2 在统计上达到 了显著水平。这些数据都表 明, 疯树 结籽 率存 在明显的花 麻 粉限制、 资源限制和结构限制。分析表 明, 结籽 率与败 育率呈现 负相 关, 结籽 率提 高就存在败 育率的轻微而不显 且
雅江流域干热河谷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雅江流域干热河谷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张鹏;姚甜甜;喻武;万丹;叶红【摘要】选取雅江干热河谷地带的巨柏群落、高山松群落、砂生槐群落、铁杆蒿4种典型植被,采集植被下0~20 cm土壤,对土壤可蚀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土壤可蚀性和物理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容重呈极显著差异,土壤主要以粉粒、砂粒为主,有机质含量为20.19~37.99 g/kg;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中,以<0.25 mm粒径所占比例最大,经湿筛后,团聚体以>0.25 mm 粒级为主,团聚体破坏率在17.03%~24.95%.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分布范围在0.1563~0.2230,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砂生槐>高山松>巨柏>铁杆蒿.土壤可蚀性与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9页(P9-17)【关键词】雅江流域;干热河谷;不同植被类型;可蚀性K值;EPIC模型【作者】张鹏;姚甜甜;喻武;万丹;叶红【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高寒水土保持研究中心,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高寒水土保持研究中心,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高寒水土保持研究中心,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高寒水土保持研究中心,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高寒水土保持研究中心,西藏林芝86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7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土壤侵蚀现象的持续发生不仅使土壤质量不断下降,而且还会引起水体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1-3] 。
澜沧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

澜沧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作者:和善敏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5期作者简介:和善敏(1969—),男,云南怒江人,白族,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方面的工作。
中图分类号:S718.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9944(2014)05 0070 021澜沧江干热河谷地理特征及形成原因澜沧江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是该地区诸多干热河谷中的代表之一。
由于受横断山脉和印度洋气流的影响,河谷地区呈现出气候炎热及植被稀少等特征,并且会有热量偏高和降雨偏少的特点,因此这些干热河谷常被称为“干坝子”或者是“干热坝子”等。
从“干热河谷”的命名来看,就能够看出其气候及其地形特点。
“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澜沧江河谷盆地的干燥程度,具有半干旱气候标准。
而“热”则体现着其气候及其热量特征,具有热带所具有的温度条件,从而形成了持续时间较长的干热气候特征。
河谷描述的是其地形地貌特征,河谷盆地对于气流、热量的交换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土地的利用和植物的生长等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长期以来,干热河谷都被认定为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该种地区的植被保护和恢复也成为学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干热河谷以其“干热”著称,就其形成原因而言与其地理位置及其地形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的横断山区地形较为复杂,而这一地区的气候呈现出高山峡谷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在峡谷地带由于降水等自然原因的影响以及人类耕作的破坏等形成一些干热河谷地带。
这种干热河谷的形成是横断山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其河谷地带小气候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在一般的河谷地带,水汽相对较大,在水汽凝结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并增加空气的湿度,但是相对封闭的河谷地带,受干热环境的影响,水分的消耗会增大,从而使河谷的气候变得相对干燥,给植物的生长及其植被恢复等带来困难。
在澜沧江的干热河谷地带,呈现出干旱或者半干旱的气候特点,其全年的蒸发量远远大于区域内的降水量,而在热量方面呈现出热带或者亚热带的热量特征,使其年均气温相对较高,从而使河谷地区的气候具有干旱炎热的特点。
干热河谷大叶相思树干液流季节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即呈现“ 昼高夜低 ” 典型的液流单 峰 曲线 ; ( 2 ) 树干南 面液 流速 率均 高 于北 面 , 干季 南 、 北方 位 液流 速率 最 大相 差 0 . 0 0 3 7 c m・ s ~, 湿季最大 相差 0 . 0 0 1 4 c m・ s ~; ( 3 ) 干、 湿 季液流平均值和最大值具显 著差异 , 湿季树 干液 流速率
A b s t r a c t : T h e t h e r ma l d i s s i p a t i o n p r o b e s ( T D P )w e r e a p p l i e d t o m e a s u r e t h e s a p l f o w o f A c a c i a a u r i c u l a e f o r mi s i n
(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o u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 K u n mi n g 6 5 0 2 2 4, Y u n n n ,C a h i n a ;
2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I n s e c t R e s o u r c e s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r y , K u n mi n g 6 5 0 2 2 4, Y u n n a n ,C h i n a )
干热河谷地区几种豆科植物根瘤菌纯培养及生理生化的初步研究论文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0届)题目:干热河谷地区几种豆科植物根瘤菌纯培养及生理生化的初步研究Preliminary study of several legume rhizobia pur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dry-hot valley教学院系: 保护生物学学院专业: 植物保护06级学生姓名: 代志浩指导教师: 张东华(讲师)评阅人: 刘丽(实验师)2010年6 月8日干热河谷地区几种豆科植物根瘤菌纯培养及生理生化的初步研究代志浩(西南林业大学保护生物学学院昆明650224)摘要:本试验对采自云南元谋和元江干热河谷地区的10种豆科植物根瘤样品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共纯化出34株菌,其中具有根瘤菌特征的的有4个菌株,对其进行耐酸碱性、耐盐性、生长温度范围3种生理生化的初步分析测定,所测4个菌株均表现出耐酸碱性和耐盐性的性状,在短时间的低温和高温下处理后,仍能保持活性,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
并对分离出来的10株革兰氏阴性菌进行回接实验,选择沙土、蛭石、营养液等不同的培养载体,并选择台湾相思作为回接豆科植物,以确定供试豆科植物与所分离培养菌种之间的共生结瘤关系、获得并保存高效优良的根瘤菌菌株。
关键词:干热河谷根瘤菌分离纯化回接试验生理生化Preliminary study of several legume rhizobia pur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dry-hot valleyDai Zhihao(Faculty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650224)Abstract: This study taken ten kinds of legume rhizobia for purified culture from theYuanmou and Yuanjiang dry-hot valley, and 34 strains were purified,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hizobia strains,4. Determined by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4 strains showed acid and salt tolerance traits, in short low and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remain active and showing good growth potential. On the isolated 10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to-back experiments, selected the sand, vermiculite and nutrient solution such as different training vectors, and select Acacia legumes as back then, to determine the tested legumes and The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symbiotic nodulation, acquire and save the high quality of the Rhizobium stra.Key words: dry-hot valley, rhizobium, purification, inoculating test,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目录1 研究背景 (1)1.1 干热河谷概况 (1)1.2生物固氮 (1)1.3豆科植物的根瘤菌 (2)1.4 干热河谷根瘤菌国内外研究进展 (3)1.4.1 根瘤菌耐旱性研究进展 (3)1.4.2 温度对根瘤菌的影响研究进展 (4)1.5该实验的目的意义 (5)2 材料 (6)2.1 实验试剂及药品 (6)2.2 实验仪器 (6)2.3 实验材料 (6)3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8)3.1 研究区域概况 (8)3.2 样品采集 (9)3.3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保存 (12)3.3.1 根瘤的表面消毒 (12)3.3.2根瘤菌的分离纯化 (12)3.3.3革兰氏染色 (14)3.3.4菌种的保存 (14)3.4 菌株的回接结瘤试验 (15)3.4.1 种子催芽 (15)3.4.2 回接无氮营养液 (15)3.4.3 培养载体准备 (15)3.4.4 接种及培养条件 (16)3.5 生理生化试验 (16)3.5.1 根瘤菌耐酸碱性测定 (16)3.5.2 根瘤菌耐盐性测定 (17)3.5.3 根瘤菌生长温度范围测定 (17)4 结果 (18)4.1 所采集的豆科植物根瘤菌分离纯化 (18)4.2 根瘤菌耐酸碱性测定 (21)4.3 根瘤菌耐盐性测定 (21)4.4 根瘤菌生长温度范围测定 (22)4.5 回接接瘤 (22)5 结论与讨论 (23)5.1 所采集的豆科植物根瘤菌分离纯化 (23)5.2 根瘤菌耐酸碱性测定 (23)5.3 根瘤菌耐盐性测定 (23)5.4 根瘤菌生长温度范围测定 (24)5.5 回接试验 (24)参考文献 (25)指导教师简介 (28)致谢 (29)附录 (30)1 研究背景1.1 干热河谷概况干热河谷包括干旱和半干旱、热带和亚热带的河谷,是河流流域地形深陷封闭、气候炎热干燥生境条件下的特殊河谷盆地,是横断山脉地区最突出的自然景观之一,干热是其特点,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地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元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安宁河等及其支流的河的部分地段,垂直幅度200—1 000m,干旱河谷总长4 105km,总面积11 230km[1].干热河谷是干旱河谷的一种亚类型,只分布在怒江海拔1200m 以下、元江海拔 1 000m-1 400m 以下、澜沧江海拔1 000m 以下不间断河谷、金沙江800m—1 200m 以下河谷、另外在南盘江局部地域1 000m 以下的河谷,这些地区主要包括攀枝花的部分地区、元谋、东川、巧家、怒江、元江、红河、开远等[1.2]。
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农田外来入侵杂草的调查

一
2 一 O
杂草科学
20 07年第 4期
云南怒 江 干热 河 谷 区农 田外 来 人侵 杂 草 的调查
胡发 广 , 春 芳 ,刘光 华 段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 云南保山 6 8 2 ) 7 0 5
摘要 : 云南怒江干热河谷 区旱地农 田杂草有 3 4科 19种 , 中外来入 侵杂草有 l 3 其 3科 3 4种 。通过对 云南怒 江干热河谷区外来入侵杂草的种类组成 、 原产地、 生长型和生境分析 , 表明云南怒江 干热 河谷 区外来入侵杂草 主
维普资讯
胡发广等 : 云南怒江干热 河谷 区农 田外来入侵杂草的调查
一 2 一 l
m 。每定 点调查 地均 按照倒 w 型 9点取样 法进行 ,
记 录样 框 ( . 内的杂 草种 类 、 集 标本 并进 行 0 1m ) 采
鉴 定 。种群调 查点 面积 2m , 调查 内容为 杂草 的 种类 和各 种杂 草 的数 量 、 度 等 。调查 作 物包 括 热 高
调 查时 间为 2 0 0 4年 6月 至 2 0 0 5年 5月 。调 查 地点包 括保 山市 、 沧市 、 江 州 、 临 怒 德宏 洲 和 大理 州 的沿怒 江干热河 谷 区的 乡镇 或 自然村 。采点调查 片 及 7县 ( ) 泸 水县 、 区 ( 云龙 县 、 阳区 、 陵县 、 甸 隆 龙 施
带水 果 、 咖啡 、 稻 、 菜 、 水 蔬 香料 、 草 、 蔗等 l 烟 甘 7种
怒江坝 位 于 世 界 第 二 大 峡 谷—— 怒 江 大 峡 谷 中, 横断 山脉 滇西纵 谷两端 。据 对 怒江 坝 气象 站 2 8 年来 气 候 资 料 统 计 , 均 温 2 . 【, 冷 月 均 温 年 15o 最 =
干热河谷4种固氮植物根瘤固氮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C jn s 咖 n( ) a u a c L .Misa g n li akr ri l tt n eed t m nda teD y e o s n et l pn hadAb ak l aPa pa ai s r ee ie th r dsi dV r— l z o n n o w r r la i
根瘤 N s主要受土壤类 型、 A 季节和土壤含水量 的影 响, 而受土壤 温度的影 响较小 。 关键词 : 固氮酶活性 ; 根瘤 ; 土壤类型 ; 季节动态 ; 干热河谷
中图分类号 :7 8 8 s1.1 文献标识 码 : A
Nir g n— x to tnta fNo u e n ur Ty so t o e - x to t o e - a i n Po e i lo d lsi Fo pe fNir g n- a in i f i f
s ls o sa o rdi e e ts mp i g t s i y h tVa ly wih te a e ye e r d ci n a s y o p t tf u f r n a ln i n a Dr — o l t h c tl n e u to s a .Th e u t h we f me e e r s lss o d
Pl nt nd The r I fue c n c o s i y h tVa l y a sa i n l n i g Fa t r n Dr — o le
T ANG Gu -o g ,L n ,S oy n IKu UN o g—u ,ZHANG Ch n h a。 Yn y u u ,
h )w r in cnl hg e a oei .k l r 9 6 .o ・ ~ ・ )a dC 咖 ( .2 I o g ees i at i rh nt s A ak a( .0 p l g gf i y h t h n teN so o ue .1 cc h l (6 2 m l・ ~ ・ )adA ui o h th A f d ls nL e ae a 1 . 5 l o g n i u p a x h n .a ri l 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干热河谷地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1年 科研热词 干热河谷地区 土地利用方式 海拔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可蚀性 金沙江 酶活性 碳库管理指数 真菌群落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 易氧化有机碳 攀西地区 干热河谷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空间分异 土壤理化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麻疯树 高温胁迫 次生种源 光合特性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降雨-径流 适应性分析 蒋家沟 细枝木麻黄 生长比较 氮素水平 施肥 抗旱性 干热地区 干旱胁迫 常规浇水 scs模型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麻疯树 高油63 种子植物 田中线 干旱 多重胁迫 地理成分 含油量 单株选择 分布格局 冷害 光氧化 云南 csc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序号 1 2 3 4
推荐指数 4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4年 科研热词 干热河谷 牛角瓜 根瘤菌 木棉科 抗逆性 台湾相思 光合特性 光合作用 云南 丛枝菌根真菌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研究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研究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研究摘要: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是一个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期的过度放牧、林地过度利用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了该地区植被退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影响因子,通过综合室内外实验和野外观测数据,揭示环境因素、土壤特性和人类干扰等因素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1.引言干热河谷是云南地区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长期以来,这片区域面临着严峻的植被退化问题。
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自然景观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将探讨影响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
2.植物种类多样性与植被恢复植物种类多样性是衡量植被恢复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采用样方调查方法,通过对干热河谷植被样地进行调查,发现植物种类多样性与植被恢复密切相关。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植物物种的丰富度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一些本地植物种类对环境因素适应性强,根据这些适应性植物的生态位模拟,可以为植被恢复提供具体方案。
3.土壤特性对植被恢复的影响土壤是植被生长的基础,对植被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在野外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干热河谷土壤的养分含量普遍较低,水分含量也较为缺乏。
而土壤质地、水分含量和养分状况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显著。
通过室内试验发现,添加适量的有机质和养分对植被的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土壤水分管理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因此,在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合理调控土壤特性对于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4.人类干扰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人类活动是干热河谷植被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减少人类干扰对于植被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对干热河谷人类活动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过度放牧、林地过度利用和开垦等活动是导致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制定政策、加强监管和加强宣传教育,限制人类活动是保护植被恢复的必要手段。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植被类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金仙 孙永玉
( 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 )
张春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摘 要 以元谋干热河谷草地、稀树灌草丛、人工混交林、人工纯林 4 种代表植被类型为对象,应用植物重要
值、Simpson 优势度指数、Shannon 多样性指数、Margalef 丰富度指数、Pielou 均匀度指数、Jaccard 相似系数,分析研究
Shannon⁃wiener index, and Pielou evenness index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biodiversity index of vegetation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was generally low, with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 0.16 to 0.31, indicating a low
区不同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及不同植被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 27 科 43 属 52 种,其
中,乔木 层 6 科 8 属 9 种, 灌 木 层 13 科 16 属 17 种, 地 被 层 17 科 26 属 26 种。 乔 木 层 以 滇 榄 仁 ( Terminalia
franchetii) 、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 锥连栎 ( Quercus franchetii) 为优势种, 灌木层以华西小石积 ( Osteomeles
layer consisted of 6 families, 8 genera, and 9 species, the shrub layer consisted of 13 families, 16 genera, and 17 spe⁃
怒江泸水市干热河谷山合欢灌丛土壤P 、K 空间异命性初探

怒江泸水市干热河谷山合欢灌丛土壤P、K空间异命性初探I文/字如建1.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干热河谷是由特殊地 形、气候以及土壤等因子 综合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 的生态区域,其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之一,加之人类活动干扰强烈,土壤退化十分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破碎、生态环境恶化。
恶劣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植被恢复刻不容缓。
干热河谷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土壤的退化。
因此,通过对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山合欢的灌丛土壤养分的研究,可深刻了解该系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变化,有助于揭示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结构、功能和生物过程,可以进一步理怒江泸水市干热河谷地区流失面积总占比 水土流失面积53.5% —1080.79km2 U N N A N解干热逆境下植物-土壤 的相互作用机制,对有效 防治土壤退化和选择植被 恢复模式、树种、节水技术,尽快恢复生态具有重要意 义。
本项研究通过测定怒 江泸水市干热河谷区三棵 山合欢孤立木周围四个方 向不同距离土壤有效磷、全磷、缓效钾、速效钾含量,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验证沃岛效应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干热河谷地区生态恢复、人工造林植被恢复提供依据。
云南怒江傈僳族泸水市干热河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的原因,气候炎热干燥、侵蚀 强烈,植被较为单纯稀疏,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 脆弱,加之人类活动的干 扰,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 积1080.79km2,占总面积的53.5%。
环境生态条件恶劣,土壤退化严重,是影 响该区农业发展和经济振 兴的重要限制因素。
因此,对怒江泸水干热河谷地区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植被恢 复造林工作刻不容缓。
而 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依赖于植被恢复、合理利用和现有植被的保护和发展。
而植被的恢复、发展与土壤碳、磷、钾、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及分布密切相关。
这些土壤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直接影响土壤质量的优劣和生物产量的高低。
金沙江河谷地区豆科树种根瘤菌耐干热研究

金沙江河谷地区豆科树种根瘤菌耐干热研究
金沙江河谷地区豆科树种根瘤菌耐干热研究
本实验在人工设置高温和模拟干旱条件下,对分离自金沙江河谷地区的12株豆科树种根瘤菌菌株进行耐干热分析.结果显示,12株供试菌株对干热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大部分菌株如:P5-1、P5-6 、P5-8、P6-11 、Y8-12 、P5-5 、Y6-13 、P5-7能忍受40℃的高温;在人工模拟干旱的高渗环境中,也有部分菌株(P5-1、P5-2、P5-6、P5-7)表现出极强的耐受能力.通过本次的耐性研究,发现菌株P5-1、P5-6 、P5-7不仅能在40℃的高温下生长而且在-8.71×105 Pa,35℃的条件下也能很好的存活.
作者:曾小红伍建榕马焕成郭瑞超张丽芬肖斌ZENG Xiao-hong WU Jian-rong MA Huan-cheng GUO Rui-chao ZHANG Li-fen XIAO Bin 作者单位:西南林学院,生态工程研究所,昆明,650224 刊名:水土保持研究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2006 13(4) 分类号:Q948 关键词:根瘤菌耐干热性模拟干热。
云南干热河谷区野生豆科草种资源调查

云南干热河谷区野生豆科草种资源调查吕玉兰;钟声;黄家雄;黄健;李贵平;段春芳【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5)001【摘要】2006~2008年对云南省境内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四大江河河谷地带野生豆科草种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采集野生豆科草种资源78种,其中76种属蝶形花亚科,2种属云实亚科.根据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提出保护和利用野生豆科草种资源的建议.【总页数】7页(P10-16)【作者】吕玉兰;钟声;黄家雄;黄健;李贵平;段春芳【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25;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2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2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2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024【相关文献】1.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开发 [J], 龙会英;张德;沙毓沧;金杰2.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开发 [J], 龙会英;张德;沙毓沧;金杰3.新疆豆科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搜集及筛选 [J], 张云玲;依甫拉音·玉素甫;玛尔孜亚;王慧君;4.不同温度处理对呼伦贝尔天然草地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J], 肖燕子;黄学文;乌仁其其格;孙林;丁霞;侯美玲;张培青5.西藏12份野生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综合性状评价 [J], 彭艳;马素洁;孙晶远;王向涛;孙磊;魏学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豆科树种结瘤情况

我国豆科树种结瘤情况
韩素芬;周湘泉
【期刊名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0(14)3
【摘要】对豆科树种的评价和研究应明确它是否结瘤固氮,过去认为豆科植物都能结瘤固氮是不正确的。
近年来的统计表明,豆科植物有700多属近20000种,已进行过结瘤观察的不过3000余种,其中结瘤的占92%。
含羞草亚科结瘤的占调查种数的90%,蝶形花亚科的为98%,而苏木亚科仅为28%。
苏木亚科约177属,其中除铁刀木属(Cassia)的600多种中有一定数量草本植物和灯心草豆属(Hoffmanseggia)的45种中有少数多年生草类外,其余175属几乎全是各种乔木和灌木树种。
苏木亚科中已知结瘤的70多种中,一半以上又都是铁刀木属中的一些草本植物,可见苏木亚科的绝大部分树种都不结瘤,因而在生产中选用豆科树种时应注意这一问题。
【总页数】7页(P84-90)
【关键词】豆科树;结瘤;固氮作用
【作者】韩素芬;周湘泉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751.9
【相关文献】
1.我国豆科树种结瘤调查 [J], 黄维南;黄志宏
2.我国豆科树种结瘤调查(续) [J], 黄维南;黄志宏
3.3种豆科树种结瘤苗木对干旱胁迫的光合响应研究 [J], 牛焕琼
4.诱导不结瘤豆科树种结瘤固氮的研究 [J], 韩素芬;周湘泉
5.我国豆科树种结瘤情况的补充资料 [J], 韩素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欧晓昆金振洲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欧晓昆金振洲(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昆明650091)摘要干热河谷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些大江河中上游河谷地区常见的一类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景观单元,通过对这些干热河谷地区的人文环境,包括开发历史及植被的现状的分析,认为人为活动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当今干热河谷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动力。
该地区的植被具有特殊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利用的潜力,但更需根据已有的技术经验,保护和发展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
关键词干热河谷植被保护发展干热河谷,顾名思义就是又干又热的河谷地貌地区的统称。
地处云南、四川两省不同地区的干热河谷由于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其人为影响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自己不同的生态特点。
作为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基本单元的植被在当地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在人为作用日益加强并最终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影响到干热河谷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时候,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面临艰巨的任务,而干热河谷植被的合理利用、现有植被的保护和植被的发展是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主要内容,也是干热河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滇、川两地的金沙江,以及元江、怒江、澜沧江、红河及其支流的流域地区(杨一光,1991)。
干热河谷地区的经济开发已在许多地区实施并在当地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中产生影响。
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元谋冬季和早春,蔬菜运达国内各省区的140多个地区;元江河谷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及甘蔗,也很有名,仅芒果的年产值就达到数百万元;怒江河谷的小粒咖啡也是世界有名,倍受注目。
目前在干热河谷地区种植芦荟、印楝又成为时兴。
干热河谷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不仅对干热河谷地区本身的经济和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附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影响。
但干热河谷地区由于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原生植被受到毁灭和破坏,致使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低,而森林的覆盖率更低,水土流失强度及范围加大。
元谋干热河谷木豆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元谋干热河谷木豆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杨艳鲜;纪中华;杨顺林;冯光恒
【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3(026)003
【摘要】@@ 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augh),又名树豆、千年豆、三叶豆、鸽子豆、蓉豆、柳豆、扭豆、黄豆树等,英文名Pigeonpea或Red Gram.原产于印度,是印度、东非和加勒比地区的重要经济树种,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种木本食用豆科作物.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杨艳鲜;纪中华;杨顺林;冯光恒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51
【相关文献】
1.元谋干热河谷甘薯的引种试验初报 [J], 龙会英;张德;金杰;刘金钊
2.元谋干热河谷甘薯的引种试验初报 [J], 龙会英;张德;金杰;刘金钊
3.元谋干热河谷木豆引种栽培试验 [J], 杨艳鲜;刘光华;杨顺林;冯光恒
4.8个葡萄品种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的引种初报① [J], 郭淑萍;陈艳林;杨顺林
5.元谋干热河谷旱地地下地膜隔墙试验初报 [J], 张建平;杨忠;张信宝;李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ta tL g mes ei n e o uain ewi r —o alywees r ee , ol p y i l src : e u p c sa dt i n lt si t l i d yh t l r u v rd s i h s a— e h r d o n h dn v e s c
维普资讯
西北林学 院学报 20 ,31 ; 8 3 0 82 () 2 ̄3
J u n lo rh s r sr iest o r a fNo t we tFo e ty Unv ri y
干热河谷豆科树种结瘤调查及 其影响 因子
曾小红L , 伍建榕 马焕成¨ ,
F rs yC l g ,Ku mig,yI 彻 6 0 2 , hn ; .Istt o c ni ca dT cncl , ∞ 矗 , oe r ol e t e n n 1 栅 5 2 4 C ia 2 ntue fS i t n ehia 日 Dl i e f i ,
C ATA S, D册} .Ha n n 5 1 3 , h n ) ia 7 7 7 C ia
子 的 综合影 响 。
关 键 词 : 少 江 ; 热 河谷 I 金 干 豆科树 种 ; 瘤 I 根 土壤 中图分 类号 :78 8 ¥ 1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76 (0 80—080 10 —4 120 ) 10 2—6
No u a in S a u fLe u e si h y h tValy a d t e I fc in F co s d l t t t so g meTr e n t eDr - o le n h n e to a t r o
s m e pa eIt e r tn u e e h b td i Wn c a a trsis u h a u n iy,s a e,sz n oo . a lc h o o l x i i t O h r c eitc ,s c s q a tt d e s hp ie a d c l r Th r r g m ep a t t o u e .Bu h o ua in r t slw n ih p o o to ft ee e ewe e9 L u e ln sw h n d ls i tt en l t -a ewa o a d ah g r p rin o h s d o r tn ue r o — fc e n h u ke o o lswe en n i e td a d s r n n.1 tan fr tn d l a t rafo t et e sw eeioa — d n sr iso o o u eb ce i r m h re r lt 8 s e h o g h s lt n,p rf ain a d ie tf ain 1 ol r n lz d fo t e d y h tv le . d t r u h t eio ai o u i c to n d n i c to . 5 s i we e a ay r m h r — o aly i i s e Th x ei e ts o d t a h o ua in lg mete sg o d i h o m olw t e ta H n a ee p rm n h we h tt en d lto e u r e r we t ela s i i h n u r l n p a dh d sg i c n g e o t n fs i o g n cma tr n a la l ifr n e n N ( . 2 ~ O 3 1 6mg in f a th h rc n e to ol r a i te .a h d ce ry dfe e c si 0 1 3 2 i i d . 1 .
的植物 , 其根瘤在数量 、 形状、 大小、 色等方面都有各 自的特点。 中 9 颜 其 有 种豆科树种有结瘤, 且结
瘤量不高且无效、 呈空壳状的根瘤 占多数。将根瘤进行分离、 纯化 , 经回接鉴定得到 1 个根瘤茵菌 8 株 的纯培养 。 对干热河谷 的 1 份豆科树种生长地的土壤样品分析表明: 5 在结瘤的豆科树种中, 其土 壤 的酸碱度 多呈 中性 , 为壤土,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 高, 而水解性 氮(.2 ~O 3 16 g k ’、 O 1 32 . 1 / g) m 速效磷(.0 ~O1 22 g k 、 O02 7 . 2 /g)速效钾(.2 ~O 108 n /g) m 2475 .4 g k 的含量有 明显的不同。研 r 究认为在干热河谷的特殊生态条件下, 豆科树种的结瘤 固氮受到温度、 土壤 因子、 生态环境等多因
(. 1 西南林学院 ,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 国家林业局重点 实验室 , 云南 昆明 6 0 2 ; 5 2 4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科技信 息研究所 , . 海南 儋州 513) 777
摘
要: 在金 沙江干热河谷地带野外调查 了 1 种豆科树种及其结瘤状况, 5 并对其生长地的土壤进
行 了相关的分析。结果发现 : 各豆科树种不仅在不同地段其结瘤状况不同, 即使是生长在同一地段
c e c l h r ce sweea ay e .1 p ce f g me r e r x mi e fn d lt n i h y h t h mia a a tr r n l z d s e iso u c 5 e L ste swe ee a n do o ua i t ed — o o n r v l y Am o g t e ,e c e m n u o tn d l h we so a u ei i e e tp a e ,e e h al . e n h m a h lg i o sr o o u es o d i wn n t r n d f r n lc s v n i t e u t f n
ZENG a — o g ,W 1 in r n Xio h n JJa —o g ;M _ a — h n A Hu n c e g
( . yL brtr fB o iesyC nm ̄ t ni otwe hn SaeF rs yA mii rt n, otwe 1Ke a oaoyo idvri os ai S uh sC ia, tt oe r d ns ai S uh s t a n t t t o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