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浙科版种群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下图为某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逐渐增加 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数 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开放思维类] 8.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 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志的个体总数,请用简洁 的文字和箭头写出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若干黄粒种子中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 50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 总数→重复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2)样方法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 生率越高。( √ ) (3)依据年龄结构预测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还要看影 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 √ ) (4)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 )
种群数量变化的特殊实例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 成的。 (3)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4)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突破2 核心素养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科学探究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
解析:种群密度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的 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是在 一定范围内波动,B错误;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 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正确;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D正 确。
2.建立数学模型是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___现__实__系__统__或__其__性__质______的一个抽象简化的数学 结构。 (2)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种群数量变化→统计 处理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种群数量变化 的特点及其原因。
解析: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 株,故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来计算其种群密度,A正确; 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B 错误; 因樟树植株较大,选择的样方面积应适当增大,C错误; 在对样方计数时除样方内的个体外,还包括相邻两条边线上及其夹角的个 体,D错误。
4.(2020·浙江1月选考)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 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研究人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 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可绘制该种群的存活曲线 B.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
02
考点二 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
1.探究果蝇种群的增长 (1)原理 在实验条件下,用水果培养果蝇,其种群数量会增加。用数学方法分析果 蝇数量的增长规律,可得出其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方法步骤 制作果蝇培养瓶→将培养瓶置于温度适宜(20~25 ℃)的环境中培养→每天 观察、记录培养瓶中的果蝇个体数,持续3周。
中 ♀/♂ 的 值 较 低 , 降 低 了 ______出__生__率____________ , 由 此 说 明
___性__别__比__例__可__以__通__过__影__响__出__生__率__从__而__影__响__种__群__密__度______________。
3.[2017·全国Ⅱ,T31(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 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____苗__圃__中__鼠__种__群__中___个__体__的__迁__出__________________。 4.小地老虎俗称“地蚕”,是危害辣椒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白天躲在 表土内,夜间出来取食,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白天调查小地老虎幼虫的 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取__样__器__取__样__法____。
(3)年龄结构
生殖前期
大致相等 少
多
(4)性别比例通过影响___出__生__率____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提醒] 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雄虫即是通过破坏性别 比例达到降低出生率的目的。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标志重捕法
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 个体总数中标志个体
样地
①注意事项: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 生命活动___无__影__响_____,不能太过醒目、不易脱落。 ②误差分析
3.种群在无限环境条件下呈指数增长(“J”形增长)
资源
空间
4.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呈逻辑斯谛增长数量 平均值
[提醒] 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速率
(1)种群增长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无单位。
计算公式:
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增长率=
初始数量
×100%。
D.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种群数量为300以后进行
解析:只有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才会呈指数增长;由图可知,种群呈逻辑 斯谛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曲线早已不是 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增 长速率为0;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2(即300)以后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 作业,生物资源能快速恢复。
√C.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具有领域
D.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
[事实概述类] 1.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集群分布、__均__匀__分__布__、__随__机__分__布__。
2.调查小组发现某种群在2019年~2020年λ值较低,其原因之一是该种群
(× )
突破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1.(2022·余姚期中)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
势
√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的变化是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
[提醒] 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__出__生__率__和__死__亡__率_____、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提醒] 在孤岛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决定种群密度 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中,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 曲线甲,A错误; 假如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由乙变为丙,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大,B 错误; 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正确; 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不符合指数增长,D错误。
(5) 性 别 比 例 是 通 过 影 响 种 群 的 出 生 率 和 死 亡 率 间 接 影 响 种 群 密 度 的 。 (× ) (6)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盛 处取样。( × ) (7)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被标志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 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小。( × ) (8)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志动物经过一次捕捉, 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5)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 ) (6)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 ) (7)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 √ ) (8)气候、领域行为、传染病等都属于外源性因素。( × ) (9)引入天敌,有利于将害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 )
注: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通过打扫卫生、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 敌等来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突破1
种群的增长方式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1.关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指数增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
指数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第27讲 种 群
[课标要求] 2.1.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2.1.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 量变动。2.1.3.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 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01 考点一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
2.(2022·义乌高三月考)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 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1.关注“λ”值内涵 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λ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 的倍数,不是增长率。
2.K值的表示方法及K值的变化 (1)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 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3.K值与K/2值的应用
2.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中,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 化规律符合曲线乙 B.假如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 容纳量不变
√C.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指数增长
(2)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斜
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率),有单位,如:个/年。计算公式:增长速率=
时间
。
5.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周期性季节变化 多年
6.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
(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 (2)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 × ) (3)在“S”形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超过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其对 应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 (4)“J”形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 )
[原因分析类] 5.要调查新疆北塔山荒漠草原地带的野驴的种群密度,通常采取逐__个__计__数__ 法,原因是__此__地__带__野__驴__分__布__范__围__较__小__,__种__群__个__体__较__大_______。
6.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 原 理 是 __确__保__鱼__种__群__的__年__龄__结__构__为__增__长__型__,__使__鱼__种__群__数__量__增__长__速__度__快______ 。
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 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 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 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 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 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