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学设计三下 公开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口算除法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 1 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量、合作交流中,互相启示、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有两个同学快速做好课前准备,老师要奖励他们。
把4 枝铅笔平均分给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说到平均分,大家会想到哪种计算方法?
师:大家知道吗?除法算式中的除号来得可不简单,它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除号的由来: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位瑞士学者雷恩在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
1668年,该书被译成英文,才逐渐被人
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们所认识和接受,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
示了平均分的意思。
)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课题:除法)
二.观察体验,探索新知
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有不少除法,我们一起去蔬菜批发市场去找找到底除法藏在哪里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好多信息呀,看起来有点乱,你们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
师:现在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采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课件随学生回答顺序出示)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板书出示三个问题) (一) 、教学例 1 第一个问题
探讨60÷3 的算法
师: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算式怎么写?怎么算呢?先独立思量,暂时想不出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儿拿小棒摆一摆,匡助思考。
已经想好算法的同学可以跟同桌或者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算法。
师:把 60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多少呢?
师:你能上来用小棒演示一下,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晰吗?
师: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 呢?
方法一: 20×3=60,60÷3=20
师:做除法你能想到乘法真厉害呀!板书:想乘法算除法
方法二:6÷3=2,60÷3=20
师:你把复杂的 60 先想成简单的 6,化复杂为简单,利用经验来算,真了不起!板书:化复杂为简单
方法三: 6 个十÷3=2 个十,就是20.
师:大家还有不一样的算法吗?
师: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算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当学生说喜欢方法二时,师说:这种方法算得既对又快,我也喜欢这种方法。
每一个同学都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二) 、教学例 1 第二个问题
1、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600÷3 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量,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6÷3=2 600÷3=200
方法二: 200×3=600,600÷3=200
方法三: 6 个百÷3=2 个百,就是200.
师:大家还有不一样的算法吗?
师: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算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三)、教学例 1 第三个问题
1.解决第三个问题
师:李阿姨的问题怎么解决?240÷3 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师:先独立思量,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师结合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 80×3=240,240÷3=80
方法二:24÷3=8,240÷3=80
师:你把复杂的 240 先想成简单的 24,化复杂为简单,利用经验来算,真了不起!
方法三: 24 个十÷3=8 个十,就是80.
师: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当学生说喜欢方法二时,师说:这种方法算得既对又快,我也喜欢这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小蜜蜂采蜜:书 17 页第 1 题。
师:看见大家学得这么出色,小蜜蜂要请大家帮忙了,算对结果才干采到花蜜哦。
30÷3 400÷2 9000÷3 60÷2 800÷4 5000÷5
2.小蜜蜂采蜜回家了:书 15 页做一做第 1 题。
40 只飞回家, 400 只飞回家, 4000 只飞回家
师:平均每间蜂房住多少只?
40÷2 400÷2 4000÷2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有只小蜜蜂采到结果为20 的花,你猜算式可能是什么呢?
( )÷( ) =20
算式变为( ) ( ) =20
师:还可能是什么算式呢?
师总结:
四、回顾全课,畅谈感受: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20 (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0÷3=200 (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40÷3=80 (箱)
在符号王国里惟独三种运算符号,分别是加号、减号和乘号。
谁知,一天,
数字王国里的“一”使者来到了符号王国参观访问。
符号国王括号赶紧派了两个小数点卫士带“一”使者参观整个王国。
使者很高兴,小数点卫士也很喜欢这个“一”
使者,甚至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所以不到一天,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了。
夜啊,静悄悄的,这对“老朋友”也睡了。
他们都不知道,此时,国王、宰相和各位军机大臣正商议怎么对付“一”使者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第二天,“一”使者会见了国王、宰相和各位军机大臣,发现大家的眼神都怪怪的,挠挠脑门,纳闷呢:这是怎么啦?
然后他就去找小数点卫士了,他们想啊想,绞尽脑汁也没个头绪。
蓦地小数点卫士把手拍到一块儿了,大叫:“我知道了!
一定是国王想要害你!”“那怎么办?”“没事儿,还有我们俩来保护你呢!”小数点卫士拍拍胸脯,充满了信心。
“真的没问题?”显然,“一”使者还是有点耽心。
“固然了,”小数点卫士抢着说,“难道你不相信我?”“那倒不是,可我……”“别可可可的了,走,我们冲出去!”这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于是两个小数点卫士分别站在“一”使者的先后,举起剑和盾冲出重围,来到了数字王国。
国王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听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吧,你们就像来的时候那样站着,我派人把你们送到符号王国去,为维护世界和平,你们就称自己为‘除号’,是新的符号加入符号王国,好了。
行吧?”“恩,行!”他们爽快地答应了。
这就是除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