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视角下的服装面料再造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美学视角下的服装面料再造设计
严蓉;钟蔚
【摘要】服装设计中的面料肌理富含生命感,是设计师灵感创意的重要来源,它作为一种体现设计师构思的艺术语言,使服装在造型上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美感.文章基于设计美学视角,根据面料再造的基本形式,阐述其造型设计的美学法则、美学价值,并通过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形式,总结有关提升面料再造在服装中的设计方法和工艺手段,为增加传统面料的附加值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31)002
【总页数】6页(P37-42)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造型;面料再造
【作者】严蓉;钟蔚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2
设计美学视角下的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性研究方向,需要从设计美学、服装心理学、服装符号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国内有关学者对此作出了相应的探讨论述,多是基于面料再造在纺织品及服装产品中的设计表现及应用研究,或是相关情感化设计研究,但是基于设计美学视角下的研究文献相对
较少。

[1-3]以设计美学视角来对服装面料再造设计进行分析归纳,不仅挖掘了面
料的潜在的艺术价值,还丰富了服装面料的内涵,使面料在服装设计中更好的展现其自身的价值。

人类设计中利用装饰手法进行造物说明了装饰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存在价值,这成为推动生活走向精神范畴的基本保证。

面料装饰是服装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也是体现设计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裕,传统方式生产出来的面料已无法满足设计师们的需要,单纯的在造型结构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也已不够出彩,而面料再造无疑成为了新的设计趋势。

在服装造型设计中,面料再造通过设计师们天马行空的构想,将各种现实场景以面料表情的形式模拟出来,那些运用得当的面料肌理再造则是整个设计的亮点所在,也是服装造型之美的体现。

传统的服装设计三大要素为色彩、款式、面料,这也是在整个系列服装设计中首先进入受众者视野的。

[4]面料设计作为服装的直接视觉形态与生活紧密相关,面料
材质是进行面料改造的第一大要素,不同面料材质首先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就不同,由于其表面肌理与内在结构的差异,面料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创新实践使现代服装设计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它进行二次改造,以此称为面料再造。

[5-7]把握好面料的材
质是面料改造的基础和关键,面料材质包括面料的肌理、颜色、构成等,从这些方面去选择适合的面料进行面料再造设计,打破了原始面料的单一与沉闷,不仅满足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也使后期的设计过程事半功倍。

面料再造的处理技法包括增型处理、减型处理、钩编处理、综合处理等。

其具体形式有:抽褶、堆积、层叠、钉珠、刺绣、褶裥、褶皱、数码印等。

[8-9]在注重开
发原创服装产品的今天,它变成了设计师们频繁使用的一种设计手法,各种材料的再造设计在设计师的手中游刃有余,并且日渐成为新的流行趋势和判断服装设计作品美感的衡量标准。

由于服装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外,它还有美的价值,不同时期体现出来的审美都与历
史中的艺术、宗教、科技有关。

而面料再造作为服装设计中的形式语言,与其它类型的服装设计手法一样,也具有美化服装、美化生活的美学价值,同时也具有保暖、御寒等功能性。

从服装中的一个图纹、一个刺绣,甚至一个符号群系,都是面料再造的不同表现形式和赋有的美学价值,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将丰富的信息符号传承下去。

[10-12]通常情况下面料再造设计给人们带来的表情化效应会以无声意
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在服装设计中注重“表情化”的面料处理成为设计师们始终强调的重要方面,面料再造则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的符号,这就从实证角度将符号的抽象性与生活的具象性连接在一起。

[13]
在设计作品中,理性成分就是设计师美学观念的反应,这种美学观念最终依靠现实的设计形式表现出来。

[14]如古埃及的“鹰头神荷鲁斯之眼”(图1),它是自古埃及时代流传至今的一个符号,代表着神明的庇佑和至高无上的军权,古埃及人将其当作复活重生的象征,法国服装品牌KENZO曾将该符号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在卫衣、短袖等服装上(图2、图3),这种大眼睛装饰的服装受到不少明星潮人的追捧,一度成为全球最火热的单品之一,其使用的面料再造形式有刺绣、印花、拼接、数码印等手法,“荷鲁斯之眼”作为一个流传至今的文化符号,这种捍卫健康与神圣正义的符号寓意对现代服装审美有着深刻的精神价值。

服装作品中面料再造之美所体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实际存在的美具有共同的特征与规律,面料再造与其他类型设计一样,都要遵循固定的设计美学法则,在此基本原则下的面料再造能使服装与人体完美结合,增强服装设计的艺术感,以此充分挖掘创造思维能力,进而为服装的造型之美奠定坚实的设计基础。

因此要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灵活的运用与融会贯通,具体的美学法则包括以下四点。

统一与变化的美学法则是艺术造型中最常见且最灵活多变的,由于面料材质是进行面料改造的第一大要素,不同面料材质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就不同,把握好面料材质的统一是面料改造的基础和关键,从而增加面料在服装造型中的和谐美;[15]而
变化则是用不同的面料材质及改造手法打破原始面料的单一与沉闷,通过面料的不同形状、色彩、质感的差异性组合,增强美的表情化与情趣。

著名的日本品牌三宅一生就是将统一与变化的美学法则运用到极致的典型例子。

在它的设计中,褶皱的面料改造手法既是服装造型的基础,又是亮点。

利用挤压、打皱等外力对面料进行变形处理,改变其原始形态,再根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进行特殊技法的艺术创作,最后使面料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的特殊效果。

其作品将不同大小的褶皱面料植入服装造型设计之中(图4),使服装达到造型与风格的统一,细节处褶皱的变化与整个造型主体呼应,使得服装呈现出一定的空间效果,完成服装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一致。

由于不同结构、比例、色彩、质感的面料给人的视觉感不同,其轻重关系也不一样,将均衡手法运用在面料再造中,使其产生生动、丰富、活泼的视觉特点。

其中,完全对称的造型均衡感最强,给人以严谨、规整质感,但同时也会感觉呆板单调,因此为了视觉上的平衡,通常在设计上会采用不对称手法,来达到整体的呼应;而稳定则和造型物的重量和视觉重心有关,增强面料在视觉上的稳定感可以通过改变不同面料的质感、色彩及面料肌理等因素来实现。

[16]
俄罗斯设计师品牌Ruben在服装造型中就用到了均衡与稳定,其中花卉肌理面料运用最为常见,也是系列服装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图5),其品牌服装通常有着繁复的剪裁和精致的花卉肌理面料(图6),在基本款式上融入丰富的工艺细节,将同色系面料用褶裥、层叠、褶皱等方法展现出凹凸的效果,其中花卉的分布有拥簇式、点状式、片状式等,这些不同量感的分布形式使花卉作为造型元素,呈现强烈的均衡感,且具有规整美、条理美。

以此形成浮雕般的肌理感受,使整个系列服装设计拥有出众的视觉感和辨识度。

对比在服装面料再造中包括材质、色彩、形体、虚实、方向等方面的对比,其目的是增强造型要素的对立感,如在面料再造中可通过打褶、层叠、抽丝、钉珠等技法
完成立体化设计,给人以空间视错感或立体浮雕感,来形成平面与立体的对比,使服装在造型上显得生动活泼、个性鲜明;而协调则是面料之间构成美的形态中的相互和谐、彼此接近。

[17]对比是强调差异感,协调是调和彼此的差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突出重点、增强变化,不仅能够形成视觉重心,同时避免视线游离不定,以此提高审美效果。

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对面料再造方法的处理运用的极为独特(图7),她通常会将完整的面料进行撕破拼接,如撕毁的袖口、拉破的蕾丝,这种被称为黑色破烂式的设计给人以极不协调的视觉冲击效果,从而达到一种矛盾之美,为后来的服装造型设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灵感与创意。

这种面料再造中的设计手法如果运用得当,既能颠覆流行又能创造流行。

类似这种减型处理的面料再造手法还有镂空、抽丝、烧花、割破、剪切等方式,将面料的原始形态改变为有实有虚、交错有致的面料效果,这与传统平整的面料结合后展现出强烈的对立感,不仅能突出设计重点,还能协调整体的造型风格,增强服装美感。

服装面料再造中的比例与分割包括面料的整体与局部、局部间比例。

比例法则通常有多种手法进行灵活处理,其方法有钉珠与镂空,叠加与剪切,割破与透叠等,这种不同面料进行改造后呈现出的效果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比例效果,使面料肌理表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效果,对服装造型之美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18-19]而分
割则是打破面料原有的单调感,通过一定比例法则将面料用层叠、割破等形式分割处理,使服装在造型上呈现凹凸有致、连续交错的特殊视觉效果。

著名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通常会利用面料再造综合处理,来表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图8),传统的面料通过比例分割的形式,加上新的特殊面料组合设计营造出复古的风格。

将面料作出特有的肌理,利用不同材质与色彩的对比,充分的体现了其个性化设计的精髓与内涵,使整个设计极具立体空间感,体现出服装的理性与和谐美。

除此之外,意大利Miu Miu品牌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的褶皱肌理和英国Craig
green品牌在服装上穿插编结的手法都是面料再造体现出的比例与分割之美的经
典之作。

面料再造艺术是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通过各种方式的处理改造,将原有单一枯燥的面料根据设计师的需要改变成独一无二的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体现,在现代服装造型设计上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这也是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美学价值上的另一个体现。

[20]
近几年来,服装设计已从保暖性、装饰性的原始功能逐渐转化为当代追求时尚化、功能化于一体的新型设计了。

同时面料供应商也在不断完善面料的功能化设计,如透气、防水、抗皱、抗菌、抗紫外线等功能都是未来面料设计需要研发更新的地方。

因此面料再造也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面料的简单加减法,而是更趋向于功能性与美观性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设计师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发挥设计的专业性并且结合面料再造的特殊技法创作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达到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现实价值。

面料再造设计在服装中的运用面很广,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都在加大对面料再造的设计使用力度,争取做出原创性更强的服装作品。

面料再造的设计手法多种多样,需要设计师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适合的面料,利用面料的四种美学法则及综合处理技法,按照设计美学的形式美法则,对面料质感与肌理进行突破性的改造。

数码面料设计是服装面料再造设计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方法是选择类似于自然景物的具象造型或几何形体,通过组合排列,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散点排列等手法组合成新的纹样,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如Photoshop\CorelDraw\Adobe IIIustrator图像处理软件),将图像的大小、色彩进行适当编辑与调整,得到千变万化、风格独特的艺术图案,增强服装面料设计的美感。

图9所示,选择已设计
好的平面设计图案,任意截取其中一个正方形,将其复制拼接,则可以得出新的设计图案,得出新的电脑面料设计,这样既强化了面料再造设计的规则感,又丰富了
面料的色彩组合,具体实践步骤如下图所示(图10)。

手工印花在服装设计中多见于印花图案面料上,印花图案的设计不仅是设计师艺术创作的思维活动,也是设计师精神物化的一个过程,它提升了服装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21]在实践中手工印花以丙烯颜料为主,包括雕刻法、分版法、涂料法等,其原理是将花版放在织物表面,再将颜料涂刷于花版上,使织物获得花纹,如图
11所示,将树叶肌理作为图案灵感来源,使用凸版法将涂有颜料的树叶按压在面
料织物的空白处,同样的方法将不同形状的树叶以不同方向、不同颜色、不同力度向面料按压。

最后结合填充法将适量棉花放置团处,根据团形状缝合,使叶片图案呈现立体效果,在根据设计好的面料小样进行熨烫整理,以此得出最终的面料再造小样(图12)。

以印花为特色的面料再造形式结合服装设计时,需要将已制成的面料小样通过电脑图像处理后导入绘图软件中进行服装效果图合成,调整面料置放的位置及颜色,确定最终的服装效果图。

面料再造在服装造型设计中通常会用到领口、袖中、口袋、裙边、襟边等位置(图13),来凸显其点缀作用,也有将面料再造大片的运用在
衣身上的,增加服装的节奏感、精美感。

确定好面料小样在服装上的位置后,再按照效果图打板裁剪进行最终的成衣制作。

面料再造为服装设计增添了全新的美感,在现代服装造型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面料再造作为设计的主体,从而增加整个作品的原创性与新颖性。

在此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熟悉和掌握各种形式美的特征,还要对各种形式美之间的联系加以研究,深入领会其本质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形式美法则在服装中的表现手法和应用原理。

[22]如今科技发展迅猛,将科技性与功能性结合是未来面料再造在服装造型中的一大发展趋势,以此来满足人们对服装设计的更高要求。

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艺术与服装充分融合,突破传统设计模式与框架,用面料再造这种抽象的艺术创造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给原创服
装设计们以充分的创作构思空间,演绎当今服装审美中新的设计思潮。

【相关文献】
[1] 李龙生.设计美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20-52.
[2] 邢庆华.设计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222-231.
[3] 李超德.设计美学[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102-109.
[4] 尚笑梅,舒平,杜赟.服装设计:造型与元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2-10.
[5] 刘元风,李迎军.现代服装艺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1-89.
[6] 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59-120.
[7] 杰妮·阿黛尔.时装设计元素面料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56-60.
[8] 阿黛尔.时装设计元素面料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98.
[9] 陈燕琳,刘君.时装材质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52-72.
[10] 刘燕,宋方昊.设计美学[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68-83.
[11] 安毓英,束汉民.服装美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0-145.
[12] 华梅.服装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88-103.
[13] 徐宏力,关志坤.服装美学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75-190.
[14] 魏雪晶.服装与美学漫谈服装造型[M].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6.7-32.
[15] 李辛凯.服装美与着装美[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3-35.
[16] 郭琦.服装创意面料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10-11.
[17] 王晓旭.现代时装中的面料再造与设计应用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18] 马玥婷.基于面料再造的情感化设计[D].苏州:苏州大学,2010.
[19] 徐东.纺织面料肌理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1.
[20] 刘楠.服装面料再创造与情感阐发[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8.
[21] 阮青梅.手工印花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22] 韩枫.中国造物美学影响下的服装设计研究[D].郑州:中原工学院,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