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荧光素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的测定(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氯荧光素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的测定
实验室地点:3411
实验时间安排
9.20(第5周星期二)
8:30—10:00 第3组
10:00—11:30 第4组
9.21(第5周星期三)
14:30—16:00 第5组
16:00—17:30 第6组
9.22(第5周星期四)
8:30—10:00 第7组
9.23(第5周星期五)
14:30—16:00 第1组
16:00—17:30 第2组
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氯荧光素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的测量方法;
2.学会辩别荧光物质的分子荧光峰和拉曼散射峰;
3.熟悉岛津RF-5301(日立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定性扫描方法及定性测量软件数据处理操作。
二、实验原理
任何荧光物质都具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由于斯托克斯位移,荧光发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波长。
在一定光源强度下,若保持激发波长ex λ不变,扫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发射波长em λ的关系曲线,称为荧光发射光谱,它表示在所发射的荧光中各种波长组分的相对强度;反之,保持em λ不变,扫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ex λ的关系曲线,则
称为荧光激发光谱,它可以反映不同波长激发光引起荧光的相对效率。
由于各种不同的荧光物质有它们各自特定的荧光发射波长值,所以,可用它来鉴别各种荧光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这是荧光定量分析的基础。
荧光分析的灵敏度不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而且与紫外光照射强度及所选测量波长等因素有关。
同一荧光物质的分子荧光发射光谱曲线的波长范围(和最大发射波长)不因它的激发波长值的改变而位移,由于这一荧光特性,如果固定荧光发射波长(λem),然后改变激发波长(λex),并以荧光强度F对激发光波长λex绘图即获得激发光谱曲线,从中能确定最大激发波长(λex)。
反之,固定激发波长值,测定不同发射波长时的荧光强度,即得荧光发射光谱曲线和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值。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岛津RF-5301,日立F-4500)。
它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测量波长范围:220-900 nm,(200-900 nm)、光源:脉冲氙灯、测量模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波长同步光谱,测量方式:定性、定量、三维扫描、荧光动力学
四面通石英比色皿一个(10mm x 10mm)、25 mL具塞比色管、移液管、吸耳球、洗瓶、吸水纸
2、试剂
(1) 二氯荧光素标准溶液
a 储备标准液(25mg/mL): 称取0.0125g 二氯荧光素(A.R),用0.01mol·L-1 NaOH溶液溶解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并用0.10 mol·L-1 NaOH稀释至刻度。
b 工作标准液(0.10 mg/mL):取上述储备溶液10.00mL于一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成0.50mg/mL溶液。
再移取0.50mg/mL溶液10.00mL于一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1.0mol·L-1 NaOH
四、实验步骤
1.取25mL具塞比色管,加入上述二氯荧光素工作标准溶液5.00mL,然后加入1.0mol·L-1NaOH 1.0mL,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2.打开计算机、打印机和荧光光度计主机,预热5分钟。
3.对荧光光度计进行仪器初始化。
4.依次在激发波长值分别为340nm /350nm /360nm,波长扫描范围为200-750nm,激发和发射波长狭缝宽度分别为5nm,响应时间为10nm,扫描速度为1200时扫描二氯荧光素的各发射光谱图,并且通过叠加的三份谱图分析和确定二氯荧光素的荧光发射峰。
再确定最大发射波长值。
同时查看其拉曼波长、瑞利散射波长、以及双倍频峰波长。
5. 同理,固定最大发射波长扫描激发光谱图。
从图中确定二氯荧光素的荧光激发峰。
再确定最大激发波长值。
数据及处理
分别根据各自峰的特点,确定二氯荧光素最大激发波长、最大发射波长及指出拉曼峰、瑞利峰、双倍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