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效果杨国卫
【摘要】目的探讨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效果.方法选择开封市儿童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诊的40例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一次性根治术,观察组患儿接受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观察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排便状况及并发症(污粪、便秘、肛周糜烂、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排便性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0.00%比15.00%),日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5.01±1.22)次比(7.21±2.6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术后排便性状优良率高,日排便次数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8(027)002
【总页数】2页(P278-279)
【关键词】全结肠型巨结肠;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疗效
【作者】杨国卫
【作者单位】开封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河南开封 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5
全结肠型巨结肠(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TCA)属长段型巨结肠,由于结肠
肠管持续痉挛导致的肠管扩张或肥厚,是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TCA发病率占消化道畸形首位,首次就诊患儿多为新生儿,且90%左右为男性患儿[1]。

该病临床症状主要为腹胀、呕吐、便秘等,导致患儿营养吸收能力降低,常导致患儿消瘦、营养不良等,严重者出现酸中毒、休克甚至死亡,危害性极大。

改良Soave根治术是近年普及的TCA手术方式,符合病理解剖学,操作简单快捷,但部分患儿年龄过小,耐受性较差,需先行回肠造瘘术再行改良Soave根治术,
但目前临床对分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通过对40例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分组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旨在探讨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对小儿
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治疗效果。

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开封市儿童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诊的40例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

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为7 d~9岁,平均(4.32±
2.20)岁。

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为5 d~8岁,平均(
3.87±2.62)岁。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开封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第8版《儿科学》中全结肠型巨结肠诊断
标准[2];患儿家属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结
肠疾病患儿;心、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衰竭患儿。

1.3 手术方法两组患儿术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1.3.1 对照组患儿接受一次性根治术治疗。

术前1周应用0.9%氯化钠溶液回流灌肠,温度20~38 ℃,15~30 ml/次,1次/d,持续7 d。

常规全麻,确认周围组织关系后以超声刀游离,凝切直肠、乙状结肠及结肠动脉;于会阴部扩肛,牵引直
肠使其外翻,分离直肠黏膜和肌鞘后拖出并切除肌鞘,游离结肠后拖出并切除,行结肠肛管吻合。

1.3.2 观察组患儿首先接受一期回肠造瘘术,常规全麻,于上腹部和下腹部做横切口,切断回肠末端并封闭其远端,结扎出血点;近端使用胶皮套保护并包扎,远端常规缝合+浆肌层间断缝合,结束手术。

待患儿可耐受手术后行改良Soave根治术,操作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排便状况,包括排便性状(稀水样、糊状、成形)、日排便次数,排便性状优良率=(糊状+成形)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
两组患儿污粪、便秘、肛周糜烂、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选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定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日排便次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排便性状优良率
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排便状况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儿排稀水样便17例,糊状3例,成形0例;日排便次数1~12次,平均(7.21±2.66)次。

观察组排稀水样便2例,糊状
15例,成形3例;日排便次数3~7次,平均(5.01±1.22)次。

观察组排便性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0.00%(18/20)比15.00%(3/20)],日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6,P1=0.000<0.05;t=3.362,P2=0.002<0.05)。

2.2 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组别n污粪便秘肛周糜烂吻合口狭窄
对照组202(10.00)1(5.00)3(15.00)2(10.00)观察组
201(5.00)3(15.00)4(20.00)1(5.00)χ20.3601.1110.1730.360P>0.05>0.05>0.05>0.05
小儿TCA是一种由结肠肠壁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减少引发的严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结肠肠管痉挛、粪便滞留,导致肠管扩张或肥厚,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儿上吐下泻、高热不退,甚至死亡[3]。

临床多采取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由于部分患儿出生时间短,耐受性较差,需先行回肠造瘘术再行改良Soave根治术,但目前临床对分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确认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TCA发病率高,首次就诊多为新生儿,患儿结肠细小僵硬,传统保守治疗仅回流灌肠,但TCA病变肠管较长,药物难以存留,疗效欠佳。

改良Soave根治术通过切除结肠扩张段治疗该病,在肌鞘内操作,方便快捷,且不损伤周围神经组织及软组织,疗效较好,但TCA患儿多为新生儿,水电解质失衡,耐受性较差,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有研究表明,TCA新生患儿接受一期改良Soave根治术后,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可达10%以上,严重威胁患儿健康[4]。

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先行回肠造瘘术暂时缓解症状,恢复患儿排便功能,为患儿提供充分术后恢复时间,亦可为患儿二期手术后辅助喂养提供机会,待患儿身高、体质量及营养状况改善,患儿耐受性较好时再行二期根治术以改善患儿术后排便状况。

郑百俊等[5]研究显示,分期手术治疗TCA可改善术后排便状况,且行回肠造瘘后排便状况可基本恢复正常,较一期根治术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排便性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日排便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一次性根治术与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但分期手术术后患儿排便状况更佳,在确认患儿耐受性较好状况下,可优先选择分期手术。

综上所述,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术后排便性状优良率高,日排便次数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1] 曾战东,张宏伟,刘丰丽.腹腔镜Soave术治疗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0):32-34.
[2] 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0.
[3] 王合锋,胡元军,孙大庆,等.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一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7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2):85-89.
[4] 肖尚杰,杨文熠,原丽科,等.新生儿巨结肠一期根治术时机的探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0):1160-1164.
[5] 郑百俊,王怀杰,高亚,等.腹腔镜辅助根治长段型巨结肠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36(11):824-8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