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肿瘤的MRI和CT诊断价值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49期
141
投稿邮箱:sjzxyx88@
肝肿瘤的MRI 和CT 诊断价值比较
黄昊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摘要: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使用核磁共振(MRI )以及CT 检查的应用价值,为提升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提供相应的参考。

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计48例纳入到本次观察研究,全部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明确
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为0.50-9.14cm ,直径平均值为(2.42±1.01)cm ,其中均接受MRI 检查以及CT 检查的患者共有27例,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比较MRI 、CT 两种检查方法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MRI 检查中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有26例,诊断符合率为96.3%,CT 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有21例,诊断符合率为77.8%,两种诊断准确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MRI 在各种类型(结节型、弥漫型、巨块型)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中,MRI 检查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诊断准确率更高,其在肝肿瘤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MRI ;CT ;影像学;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9.091
本文引用格式:黄昊.肝肿瘤的MRI 和CT 诊断价值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141,156.
0 引言
肝肿瘤是发生于肝脏的肿瘤病变,肝脏是较容易发生肿瘤的部位,且其中良性肿瘤比较少,恶性肿瘤的发生较多[1-3]。

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肝脏恶性肿瘤,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考虑发病可能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

发病之后,患者可有肝区疼痛、消瘦、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脏肿大等多种症状,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且有较高的死亡率。

采取根治性肝切除是进行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最为有效的方法,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得到提升,为疾病的及早治疗提供了更多时间[4]。

临床中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方法有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及病理学检查等。

本研究探讨了CT、MRI 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提升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鉴别准确率提供相应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发生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选择
被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共48例,其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6例、12例,患者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7.1±3.3)岁;肿瘤直径为0.50-9.14cm,直径平均值为(2.42±1.01)cm。

入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下肢浮肿、食欲不振、消瘦乏力、黄疸等原发性肝癌的典型症状。

其中同时接受MRI、CT 这两种检查的患者共有27例,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27-73岁,平均(46.2±3.1)岁。

入选患者中将妊娠期女性、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不能接受随访以及失访者排除。

患者均能够配合完成相关的检查,资料完整。

1.2 方法
在进行检查之前,对检查部位及方法进行确认,指导患者将对检查结果可能产生干扰的饰物等去除,以保证检查结
果的准确性[5]。

使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 机进行腹部CT 扫描。

指导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将相关扫描参数进行正确设置,分别为210mA/s,层厚8mm,层距10mm,间隔2mm 重建实施扫描,对患者的整个肝脏范围进行完全扫描。

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的前臂静脉注射80-100ml 碘海醇,注射速度控制在3ml/s,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分别为25s、60s、240s。

MRI 检查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1.5T 磁共振扫描仪以及体部相控阵柔软线圈。

患者做好检查准备之后,工作人员
将相关的检查参数进行如下设置:层厚6.0mm,间距1.0mm,矩阵125×256,视野35cm。

造影剂使用的是扎喷酸葡胺,剂量为25ml,注射速度控制在2.5-3ml/s,注射后20s 扫描动脉期,60s 扫描门脉期,5min 后进行延迟期扫描。

主要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的扫描。

以上的检查结果的观察、分析均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共同完成,以保证检查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比较MRI、CT 这两种检查方法在原发性肝癌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
(诊断符合率)表现形式为(%),检验方式为χ2
检验,
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7例接受MRI、CT 检查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26例经MRI 检查被明确诊断,有21例患者经CT 检查被明确诊断,前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6.3%,后者则仅为77.8%,两种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方面,MRI 检查也均明显优于CT 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MRI 、CT 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比较分析[n (%)]
组别例数结节型
弥漫性
巨块型
诊断符合率病理检查275(100.0)13(100.0)9(100.0)27(100.0)MRI 检查275(100.0)13(100.0)8(88.9)26(96.3)CT 检查27
3(60.0)11(84.6)7(77.8)21(77.8)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肝肿瘤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恶性肿瘤居多,对患者身
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都会产生极大危害[6-8]。

对原发性肝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提升疾病疗效以及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

本研究对比探讨了MRI、CT 检查这两种检查手段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果,结果显示,MRI 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该检查手段能够对肿瘤的大小、范围、边界等有更加客观全面的显示,敏感性很高,与病理检查结果十分接近,可以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很高[9,10]。

·医学影像·
(下转第156页)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49
156
投稿邮箱:sjzxyx88@
人文素养。

3.6 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课前教师以微课、慕课等形式的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和学习,既实现知识的传递,又能促进知识的消化[7]。

课堂上教师进行内容系统化梳理,重难点突出讲解,师生协作探究、互动交流完成授课目标。

此法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探究能力。

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发现问题、探
索研究、分析解决,最终掌握知识[8]。

常用的学习软件如学习通或对分易,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和制作微视频,也可设置问题,讨论等;学生观看学习,探讨答疑;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针对性调整课堂活动;课后学生学习反馈,不仅学生能固化知识,教师也能查看结果,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

信息化教学方法能使学习内容直观化,学习过程深入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考核机制多元化,实现“因材施教”。

如前所述,以上教学方法在知识体系、教学特点、学习资源上存在着相似性和互补性,将其融合,取其长处,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生理学课程学时较少、学生基础较差、知识点理解较难等特点,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锻炼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总之,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调整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力求培养更优秀的技能型、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从德.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J].课程教学,2018
(36):117-118.[2] 
金雪,王婷婷.信息技术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27):19-202.[3] 
王雁梅.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7):37-38.[4] 
李秀兰,陈荣庆,刘小华,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84-86.[5] 
侯聪玲.浅析问题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7):219-219.[6] 
陈俊林,周媛媛.思维导图在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4):169-169.[7] 
关莉.融合翻转课堂和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生理学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7):2065-2067.[8] 
李碧荣.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6(21):53-53.
参考文献
[1] 张秀美,许昌.肝癌介入治疗及综合影像学对肝癌疗效评估的新进展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5):39-40.[2] 
唐永强,石磊,舒俊,等.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表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12):57-61.[3] 
刘欣,张莹,张文耀,等.多排螺旋CT 与MRI 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病灶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效能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04):513-516.[4] 
谭邓旭,张彩勤,赵宁宁,等.肝癌临床标本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像学评估[J].实验动物科学,2018,35(03):12-16.[5] 
许奎,齐振奉.高场强MRI 对肝硬化退变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2):97-98,100.
[6] 钟景云,梁满球,聂悦富,等.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囊肿患者
的影像学特征[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8,41(02):165-168.[7] 
吕超颖.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6):35-36.[8] 
刘广义.探讨小肝癌经64排螺旋CT 和MRI 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1):119-120.[9] 
林雨标,陈毅德,冯水土,等.原发性肝癌侧支供血的影像学表现类型及介入治疗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9):4088-4089.[10] 
雷毅武.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3):47-48.
注射器或容器不干净;抽血时使用的针头过小、止血带应用时间过长。

5.2 脂血
血液脂浊可散射光线,因此,对吸光度通常会有正向干扰的影响,而出现这种情况后会造成某些项目如ALB、UA 等检测结果偏高,此时即使使用两点法或连续监测法不能排除脂血的干扰作用。

5.3 黄疸
胆红素对反应结果产生黄色化合物的比色分析具有较大的影响,通常应用样本空白或两点比色法、连续监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此时也可用双波长法或设计样本空白对干扰予以消除,以减低或者消除胆红素的干扰作用[11]。

总之,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并且这些影响因素也是很复杂的,所以深入分析并关注标本质量问
题是很关键的[12]。

作为一名临床检验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态度认真,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同时,临床医疗人员也应该了解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分析病情时有选择性的排除这些影响因素。

我相信,只要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团结合作,重视并把好分析前的质量关,是能够显著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为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从而为广大患者造福。

参考文献
[1] 孙宇,姜美凤,张金树,等.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6):1097-1100.
[2] 刘新记.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19-20.[3] 
于莉.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9):122.[4] 
赵辉.新编临床检验题解[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176-178.[5] 
崔之础,冯仁丰.现代医学检验质量保证问答[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0-31.[6] 
张立,焦连亭.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2002,23(5):311-312.[7] 林听宝.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1983(02):41-44.[8] 叶应妩,李健斋,王玉琛,等.临床试验诊断学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41-344.[9] 
周新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5-156.[10] 徐勉忠.实验诊断指南[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2-53.[11] 符贻峰.溶血、黄疸、脂浊样本对生化项目结果干扰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3,14(3):79-80.[12] 
肖纯荣.分析前各因素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51-251.
(上接第138页)
(上接第14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