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
韩小莹躲藏时靠近朱聪,悄声问道:“铜尸铁尸是甚么人?”朱聪道:“这两人合称黑风双煞,当年在北方作恶。
这两人心狠手辣,武功高强,行事又十分机灵,当真是神出鬼没。
后来不知怎的,江湖上不见了他们的踪迹,过了几年,大家都只道他们恶贯满盈,已经死了,哪知道却是躲在这穷荒极北之地。
”韩小莹问道:“这二人叫甚么名字?”朱聪道:“铜尸是男的,名叫陈玄风。
他脸色焦黄,有如赤铜,脸上又从来不露喜怒之色,好似僵尸一般,因此人家叫他铜尸。
”韩小莹道:“那么那个女的铁尸,脸色是黑黝黝的了?”朱聪道:“不错,她姓梅,名叫梅超风。
”
这“铜尸”“铁尸”,一“铜”一“铁”,不仅鲜活地勾勒出这对雌雄黑煞的形象,还颇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相观色彩。
中国传统的面相观认为,天生异人必有异相。
以肤色相异而获取绰号,在《水浒传》中有不少例子。
而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对“铜尸”“铁尸”这两个绰号的设定,不仅延续了这一传统,还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具特色和魅力。
先说“铜尸”。
射雕的时代是在南宋,似乎“面色如铜”之说并不流行。
时代稍前的水泊梁山 108 将中,脸色泛黄而获取绰号的有三人,但都是以“病”名之。
“病关索”杨雄,“病尉迟”孙立,“病大虫”薛永。
不少人认为“病”是动词,意思是赛过、让某某病之意。
比如,“病关索”的意思就是赛过关索,让关索见了都要生病头疼害怕。
细看《水浒》原文,这样的解释与施耐庵的愿意不符。
除了薛永出场时,作者未提脸色。
那杨雄出场时,“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做病关索杨雄”。
孙立则是“端的好条大汉,淡黄面皮,络腮胡须,八尺以上身材,姓孙名立,绰号病尉迟”。
同时,在单赞杨雄的《临江仙》中又有“微黄面色细眉浓”,在
单赞孙立的五律中又有“阔脸似妆金”之句,均是对脸色泛黄名之以“病”的最好注脚。
要说起以铜形容肤色,早在《史记》中司马迁就曾记录过,语见《淮南衡山列传》。
说的正是徐福造了个故事,忽悠秦始皇,要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之事。
不管是真是假,这“铜色”显然是域外之人的肤色。
连秦始皇听了都“大悦”,肯定是信了肤色如铜绝对不是中国人能生出的颜色来。
到了玄奘翻译的《大般若经》中,铜色几乎成了释迦牟尼(世尊)的专用颜色。
在佛祖的“八十随好”中,有四处都泛出赤铜之色。
不管这铜色如何神圣,佛祖终究不是中国人。
由此看来,肤色焦黄如铜,似乎不是我们的传统肤色,变异的很少,所以古书中绝少提及。
既然如此,这“铜尸”的外号,起得似乎很是超前了,颇有些抬举陈玄风。
唤他一声“病尸”,估计方才应景吧。
再说“铁尸”。
还是拿《水浒》参照。
108 将中,带“铁”字的绰号,计有:“铁扇子”宋清,“铁臂膊”蔡福,“铁面孔目”裴宣,“铁笛仙”马麟,“铁叫子”乐和。
这些绰号中,“铁扇子”宋清的绰号颇让人费解,几成一段公案。
前人有说扇子用铁做成,沉重无用,乃是讽刺宋清。
我倒私下猜测,此“铁扇子”之“铁”,正是同“铁尸”之“铁”,是说宋清面色黝黑。
他的亲哥哥宋江就是个“黑三郎”,估计宋清也白净不到哪里去。
“扇子”可能是说宋清待人如扇子般送来一阵清风(他的哥哥绰号“及时雨”,兄弟的名头没那么大,就送点小风吧),而“铁”是指宋清面如生铁之谓。
在《水浒》中,带“铁”的绰号指肤色如铁,“铁扇子”并非孤证。
鲁智深在瓦罐寺中干掉的“生铁佛”崔道成,这“生铁”就是形容他的肤色。
在鲁
智深眼中,崔道成“生的眉如漆刷,脸似墨装,疙瘩的一身横肉,胸脯下露出黑肚皮来”。
其实有宋一代,面如铁色已有人使用。
宋人诗词中有“纷纷人少强,有客面如铁”,“长安有客面如铁,为报君王早筑台”等句。
宋代西域高僧天息灾翻译的佛经中描绘大力金刚光菩萨,也是“其相大恶身靘色。
其面如铁色。
目赤作大嗔相”。
稍后元代编纂的《宋史》中,也用“铁”来形容脸色,比如《贺铸传》说他“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
《童贯传》里更是说“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
”童贯不是儿时被阉,所以还残留胡须,身瘦脸黑,一反太监白面无须的经典相貌,让人大跌眼镜。
倒是《包拯传》中没有包公脸色如铁的记载,或许民间传说包拯“铁面无私”,自然必须是黑色了。
金庸为梅超风取号“铁尸”,自然是对应“铜尸”,于是梅超风成了黑脸婆。
可如果“铜尸”改叫“病尸”了,梅超风该叫什么呢?别问我,我也正铁青着脸,一脸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