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2020年12月1日“百年梦圆——马首铜像回归展”在北京举行,下图中的马首流失海外与下列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沙俄割占中国的领土
D.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百年梦圆——马首铜像回归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关。
1860年,英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对
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掠夺,并放火焚烧。
马首铜像就是那时离开祖国的,流失国外的,B正确;
《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割占中国的领土、八国联国侵华战争与马首流失海外无关,排除ACD。
故选B。
2.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就是()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儒家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D
【解析】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3.如表,通信设备革新的三次高潮
对表格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缩短
B.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C. 科学技术发明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D. 对新技术的认识和运用需要时间
【答案】A
【解析】仔细观察框表通信设备革新的三次高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表格信息理解准确的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缩短,BCD在框表中没有体现。
4.“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今有嘉宾,德音孔略。
”这段颁奖词赞誉的是
A. 袁隆平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屠呦呦
【答案】D
【解析】略
5.对于今天的人来说,500年前发生的事情,已经难以想象,更不好评说是非。
最多是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在悠闲懒散之余,会想到这么一个人,他率领三艘船90个人,历经10个星期的惊涛骇浪,横穿大西洋,终于看到了远方的大陆,从此掀开了美洲史、世界史新的一页。
材料“他”是指
()
A. 麦哲伦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迪亚士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语句,“横穿大西洋,终于看到了远方的大陆,从此掀开了美洲史、世界史新的一页”,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故选C。
6.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
解放战争中为保护这些文物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 傅作义
B. 陈毅
C. 刘伯承
D. 邓小平
【答案】A
【解析】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神速动作,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分割包围,截断了国民党军从海上南撤和西逃的通道。
之后,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和各方面的推动下,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古迹和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解放战争中为保护这些文物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傅作义。
7.下图是邹容所著《革命军》书影,它体现的思想是
A. “师夷长技”
B. 君主立宪
C. 民主革命
D. 民主科学
【答案】C
【解析】邹容所著《革命军》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重要政治著作和宣传品。
1904年刊行,销售逾百万册,属于辛亥革命时期作
品,因此体现“民主革命”思想,因此C正确,
“师夷长技”为洋务运动时期宣传,君主立宪为戊戌变法所主张,民主科学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因此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8.作为中国私学的开创者,孔子的哪一思想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追求()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温故而知新
D. “有教无类”
【答案】D
【解析】孔子在教育理念方面的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有教无类
就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
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D符合题意;ABC项没有体现“教
育公平”,排除。
故选择D.
9.2007年,河池市顺利通过“普九”验收.与此相关的我国法律是()
A. 《民法通则》
B. 《环境保护法》
C. 《义务教育法》
D.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答案】C
【解析】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故选C.
10.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进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其根本原因
在于()
A. 中国梦的实现
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C. 综合国力的增强
D.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答案】C
【解析】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进大
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
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其根本原因在于综合国力的增强。
11.(1)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11.(2)从整体上看,该年代尺为我们呈现的历史发展进程是()
A. 星火燎原 1931年
B. 出师北伐 1931年
C. 星火燎原 1937年
D. 出师北代 1937年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内容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
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
故“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事件事九一八事变。
【答案】A
【解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因此年代尺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
12.西方历史的开端,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146年),其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若干年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材料中叙述的是()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古罗马
D. 古巴比伦
【答案】B
【解析】根据题述内容“西方历史的开端,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146年),其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若干年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古希腊文明的描述。
故选B。
13.对如图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一会议确立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 图二宪法即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图三蕴含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智慧
D. 该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答案】C
【解析】
14.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宣传图片。
图中的数据反映出那个时代
A. 科技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B. 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C. 经济发展违背客观规律
D. 合作化助力农业大发展
【答案】C
【解析】略
15.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从今以后,(全党)
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这个中心工作是()
A. 拨乱反正
B. 经济建设
C. 全面开放
D. 民族复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从今以后,(全党)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
个中心工作服务”,可知社论中这项全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
放的重大决策,故B正确;
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任务,不是中心任务,A错误;
全面开放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
习近平在十九大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
的梦想,D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任务,排除。
16.在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过程中,下列地点经过的先后顺序正确
的是()
A. 瑞金﹣遵义﹣金沙江﹣赤水
B. 瑞金﹣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 瑞金﹣大渡河﹣泸定桥﹣吴起镇
D. 南昌﹣瑞金﹣遵义﹣赤水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包括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C选项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7.(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与俄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17.(2)材料二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一措施?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措施的特点。
17.(3)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世界发展的什么潮流?
【答案】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改革。
【解析】
【答案】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解析】
【答案】资本主义化。
【解析】
18.(1)材料一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同
哪些国家签订的?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18.(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
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指什么?掀起了什么运动?起到什么作用?
18.(4)上述材料二和材料三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
相同点?
【答案】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兰、比利时。
影响:使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解析】
【答案】“自救之路”:洋务运动;“维新之路”: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解析】
【答案】民主、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解析】
【答案】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
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
19.(1)写出俄国为解决材料一中“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进行的改革
名称和性质.
19.(2)分别写出材料一中“战争”和“震动世界的革命”的名称.
【答案】俄国1861年改革.
【解析】据所学知,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在亚历山大二世的领导下,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史称1861年改革.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914年”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材料“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革命爆发”可知,“震动世界的革命”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