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ACSCatal.:立体互补老黄酶催化C=C键异构化反应的不对称质子转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化】ACSCatal.:立体互补老黄酶催化C=C键异构化反应
的不对称质子转移
研究现状老黄酶(OYE)可催化碳碳键形成反应,如不对称碳环化、α-溴酯的对映选择性脱卤、光催化剂存在下的羰基还原、光激发下的α-氯酰胺的不对称自由基脱卤/环化和光诱导分子间自由基氢化反应。

不同OYE催化的非天然反应有一个共同点:依赖外源电子还原黄素辅酶引发反应,其中来源于酿酒酵母的OYE2催化α-当归内酯(1)发生异构化生成β-当归内酯(2)的反应不依赖于NAD(P)H。

C=C键的酶异构化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依赖于多种蛋白质和相应的机制(方案1A),考虑到这些底物的取代模式,异构化反应不会产生立体中心。

几种同源OYE可催化3-亚甲基二氢呋喃-2(3H)-酮发生异构化反应(方案1B1),且具有独特的催化机制:将黄素的氢转移至碳碳双键以引发反应,导致形式分子内的氢迁移,理论上只需要催化量的NAD(P)H。

方案1. 生物催化C=C键异构化反应综述。

A.酸碱催化和B.氢化物依赖机理
(来源:ACS Catal.)
为了鉴定用于不对称C=C键异构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酶,近日,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Mélanie Hall课题组将筛选工作扩展到未探明来源的OYEs上,该课题发现两个同源性较低(21%)的OYE催化1的异构化反应具有高的立体选择性和立体互补性。

作者解析了两种新的晶体结构,并通过浸泡实验和突变研究解析了其独特的催化机制:通过立体发散方式进行不对称的质子转移(方案2)。

方案2. 通过立体互补方式,同源OYE将α-当归内酯(1)立体选择性地异构化为β-当归内酯(2)(来源:ACS Catal.)
重组蛋白纯化与性质根据其一级晶体结构,来源于藻类Galdieria sulphuraria的OYE(GsOYE)被归为I型OYE。

来源于真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的BfOYE4被归为III型OYE。

两者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都可获得纯且可溶的OYE,但BfOYE4的表达量较低(7 mg/L)。

异构化反应 OYE催化1的异构化反应如下:将200−400 μg/mL (∼5−10 μM, 0.05−0.1 mol%)加入到含有10 mM 1的Tris-HCl (50 mM)缓冲液中,助溶剂为2 vol% DMSO,在30 °C、250 rpm 条件下反应过夜,结果如表1所示。

在无NAD(P)H的情况下,2是唯一产物,手性GC显示萃取产物呈现立体发散形式(方案2):GsOYE 催化1以高达88%的ee值生成(R)-2;而BfOYE4催化1以高达98%的ee值生成(S)-2。

作者还筛选了在不同pH下,三种OYE催化产物的旋光度的差异(表2)。

表1. pH值对OYE催化1异构化生成2的影响(来源:ACS Catal.)
表2. rac-2在pH 9条件下与选定酶的“反向”异构化反应(来源:ACS Catal.)
晶体结构与浸泡实验 GsOYE与1的复合物晶体结构清晰地显示出其H174和N177的碳基与1之间的氢键(图1A),Y66和Y179的羟基都朝向1的前手性γ-碳,GsOYE中Y66和Y179分别对应于OYE2中的Y83和Y197。

1与GsOYE晶体孵育7 h后,在酶活性位点检测到的电子密度主要为(R)型产物2,表明晶体内发生了立体选择性异构化(图1B)。

Y66虽然也接近γ-碳原子,但在与Y179的羟基直接相互作用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构型,两个Tyr氧原子之间的距离为2.7 Å,相比之下,这个距离在非选择性异构酶OYE2中更大(Y83和Y197之间距离为4.7 Å,图2)。

图1. GsOYE与1形成配合物的时间过程晶体学研究。

A)45分钟后,酶活性位点中主要化合物仍是1;B)7小时后,酶促反应产物(R)-2堆叠在FMN辅因子顶部(来源:ACS Catal.)
来源于Propionibacterium acnes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异构酶(PAI)也是一种黄素依赖性酶,以不可逆形式催化亚油酸生成10,12-共轭亚油酸,通过FAD的N5夺取底物C11处氢原子引发反应,生成的碳阳离子B2Int1随后发生烯丙基异构,氢原子进攻B2Int2的C9位,导致分子内氢原子的迁移并生成二烯产物(方案1B2)。

图2. (R)-异构酶GsOYE(青色)和非选择性异构酶OYE2(橙色)的结构叠加图(来源:ACS Catal.)
突变实验基于对晶体结构的分析,作者选择几个可能发挥酸碱催化性质的氨基酸进行突变,多个单突变体被用于催化从1生成2的异构化反应和化合物3的还原反应。

对于GsOYE,因T25位于远离1的α-碳处(图1),故T25C对1的异构化反应无明显影响。

N270、Y346、Y179和Y66均临近底物,突变体对反应的影响如表3所示。

各个氨基酸在1的异构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如方案3所示。

浸泡实验表明Y179在GsOYE中似乎是作为C=C键Si面立体选择性的质子供体。

与Y179羟基形成氢键且与底物1较远的Y66参与了催化作用,但不参与底物的直接质子化。

Y66可能通过传递质子参与Y179的再生(方案3A)。

这就可以解释Y66F活性较低的现象,因为Y179在水环境中再生较慢,且通过该突变体获得的产物具有较高的ee值。

表3. 与野生型相比,GsOYE突变体催化1生成(S)-2异构化反应和3的还原反应的影响(来源:ACS Catal.)
方案3. 作者基于突变研究、晶体结构和浸泡实验提出的GsOYE和BfOYE4将1异构化为A)(R)-2和B)(S)-2的催化机制(来源:ACS
Catal.)
对于BfOYE4,突变体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如表4。

因无复合物晶体结构,故推测催化机理如下:(1)Y235使1的α-碳发生去质子化;(2)K157通过去质子化作用恢复Y235的活性;(3)Y78立体选择性地在C=C键的Re面使烯醇中间体重新质子化,即形成产物(S)-2(方案3B)。

表4.与野生型相比,BfOYE4突变体催化1生成(S)-2异构化反应和3的还原反应的影响(来源:ACS Catal.)
总结:黄素依赖性老黄酶(OYEs)天然和混杂的催化活性是通过电子转移过程中还原黄素引发的。

作为罕见的例外,两个非立体选择性OYEs可以催化不依赖于氢的非活化C=C键发生异构化反应。

作者报道了来源于海藻和真菌的立体互补老黄酶,其可以催化前手性模型底物γ-甲基β,γ-丁烯内酯以高达99% ee值异构化生成(R)-和(S)-对映体。

基于新解析的两种晶体结构、浸泡实验和定点突变,作者解析了部分非保守酪氨酸残基对(R)-和(S)-异构酶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的关键作用。

这项研究以独特的视角表明了黄素蛋白在非氧化还原催化中的潜力,并为其在可能的立体发散类OYEs中寻找烯烃异构酶提供了线索。

论文信息:Asymmetric Proton Transfer Catalysis by Stereocomplementary Old Yellow Enzymes for C=C Bond Isomerization Reaction Marina S. Robescu, Laura Cendron, Arianna Bacchin, Karla Wagner, Tamara Reiter, Ignacy Janicki, Kemal Merusic, Maximilian Illek, Matteo Aleotti, Elisabetta Bergantino, and Mélanie Hall*ACS Catal. DOI: 10.1021/acscatal.2c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