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的基于课标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再见了,亲人》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二
设计者:邢会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勇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阅读叙事性的文章,能说出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面,人物等。

2.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

该单元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

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中了解哪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再见了,亲人》是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

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

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好了基础。

但是,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上的局限,对于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用常态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对背景的介绍,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8个生字,正确书写“战役、暂时、硝烟、噩耗、刚强”等词语。

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噩耗”等词语。

2、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方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感受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3、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的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交流自己在预习中认为难读难写难懂的字词,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完成目标一。

评价任务二: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使自己感动的词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通过自读,感情朗读的方式,完成目标二。

评价任务三:通过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及体会作者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三
二 迁移学法 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总结学法 ①放声读 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 抓重点词 展开想像 体会真情。

③有感情朗
读 读中悟情。

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读的句子 随机点拨。

(完成目标二)
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创设引语:
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
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

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

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呼唤。

——(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声音牵动着志愿军的心。

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有希望什么?——(学生接读课文)
3、战士们深深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却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

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车站,不停地挥手告别。

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几句惜别的话,然而相距已远,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能透过中朝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境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领悟写法积累运用活动一
1.小组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
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结:前3个自然段写法大体相同,都是用满含
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

中间叙述的内容主要是由
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难忘的往事组成。

同时,这3
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避
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
尽致。

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
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
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完成目标三)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文章表达,
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

中间叙
述的内容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难
忘的往事组成。

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
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等方面的描
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
致。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文中插图,配乐,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走入情境:挑选志愿军为朝鲜
人们所做的事,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中
的一个角色,以她的口气写一个片段,题目也是《再
见了,亲人》。

作业不仅让学生又回到那依依惜别的
告别场面,而且使学生再次感悟出那份浓浓的深情,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全班交流分享。

(完成目标三)
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又回到
那依依惜别的告别场面,而且使学生再次感
悟出那份浓浓的深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
写作能力(不少于200字)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补衣几夜不眠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伟大友谊,鲜血凝成小金花救老王妈妈牺牲
大嫂挖野菜身受重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