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环节动物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主要内容
●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系统演化中的重要地位
●掌握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特征
●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经济意义与系统发展
8.1 主要特征
●1、身体开始分节(metamerism)
●2、具真体腔(coelom)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4、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6、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7、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8.2 成体
8.2.1 体型与分节
●身体蠕虫状(细长柱状、线形),两侧对称
●身体分节
●体节:指躯体由许多彼此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所构成,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律分节: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一些种类的动物,身体各体节发生分化,不同体节具有不同的形态和机能
●异律分节的意义: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对以后进化到头部,胸部和腹部等提供
了可能性;利于运动能力的加强和灵活
8.2.2 体壁
表皮层:角质膜,上皮细胞,腺细胞
肌肉层:环肌,纵肌,壁体腔膜
肠壁:脏体腔膜,肌肉层,肠上皮细胞
8.2.3 次生体腔
●次生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和体腔膜,体腔完全由中胚层
形成的体腔膜包围。

●次生体腔的意义:
1.肠壁有肌肉,使之可以盘转,蠕动自如,消化能力大大加强;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为循环、排泄等内部器官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使动物体的结构更趋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8.2.4 疣足和刚毛
●疣足: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物,加强游泳和爬行的功能
●刚毛:由表皮细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中的一个细胞分泌,是运动胞器
8.2.5 消化系统——觅食和营养
●摄食
●沙蚕类:以口前纤毛、围口触手、或具齿并能外翻的咽摄取食物。

有机碎屑、浮游
生物或底栖小动物。

●蚯蚓类:吞食泥土中的有机质和植物叶片
●蛭类:暂时性外寄生,宿主的体液和血液
消化管:前肠:口\口腔\咽\食道\素囊\砂囊
中肠:胃\肠
后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咽腺\食道腺\胃腺\盲肠
蛭类消化系统:多素囊,水蛭素
8.2.6 排泄系统
●按体节成对排列的后肾管,来自外胚层
肾口:漏斗状,具纤毛,开口于前一体节体腔内
后肾管:位于体腔内
肾孔:开口于每一体节的腹面外侧
代谢废物主要是尿素
8.2.7 运动
多毛类:每体节具一对疣足,游泳和爬行
寡毛类:疣足退化,仅保留刚毛,如蚯蚓。

依靠肌肉与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

蛭类:疣足和刚毛全部退化,依靠吸盘和肌肉运动
环节动物的肌肉比较发达,分为环肌和纵肌。

8.2.8 呼吸
多毛类:疣足上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
寡毛类和蛭类:依靠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8.2.9 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
●结构:心脏+5条纵血管
●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沿固定方向流动
●物质运输和携氧能力大为提高
背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2条侧血管
8.2.10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协调
●链索状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脑(咽上神经节supra-pharyngeal ganglion)+围咽神经(1对)
+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ventral nervecord)
脑控制全身的运动和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在体壁和各个器官。

●交感神经:由咽上神经节伸出至消化管。

感觉器官发达
●体表感觉乳突
●口腔感受器(味觉、嗅觉)
●光感受器(弱光、温度、湿度)
8.3 幼体
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8.4 生殖
多毛类:雌雄异体
寡毛类、蛭类: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形成蚓茧,内有1-3个胚胎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1对) 、卵漏斗(1对) 、输卵管(1对) 、阴道(1个) 、雌生殖孔(1个) 、纳精囊(2-4对)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2对)、精漏斗(2对)、贮精囊(2对)输精管(1对)、雄生殖孔(1对)、前列腺(1对)
环毛蚓
生殖带:位于第14-16节,由表皮变成腺肿状隆起,无刚毛,无节沟,其分泌物可构成卵茧
纳精囊(6/7,7/8,8/9)
雌性生殖孔(14)
环带(14-16)
雄性生殖孔(18)
精巢囊(10,11)
储精囊(11,12)
卵巢(12/13)
沙蚕类的生殖系统和生殖
●生殖腺仅在生殖季节存在,卵巢、精巢的数量多,无生殖导管,卵子和精子
排至海水中体外受精
●异沙蚕相:生殖季节身体后部体节变为生殖节,纲毛变长,疣足叶状,较正常
体节宽大。

异型沙蚕群集完成生殖过程。

再生:少数种类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多毛类:间接发育,担轮幼虫
8.6 化石记录
多毛类和寡毛类都发现有化石
8.7 栖息地
●自由生活种类:海水或海底管穴内,淡水或陆地
●寄生种类:暂时性外寄生或内寄生
8.8 经济重要性
●有利方面
●鱼虾饵料:海洋沙蚕类成虫和幼虫,淡水水蚯蚓
●指示生物:一些多毛类可作为海洋污染或水体冷暖的指示生物
●疏松土壤,改善土质,增加土壤肥力:陆蚓类
●蛋白质来源:蚯蚓类可作为饲料或食品原料
●垃圾和污染物处理:陆蚓类,处理有机垃圾或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抗凝血:医蛭吸血历史悠久。

蛭素为天然抗凝血剂。

蛭类干燥后可整体入药,
有破血通经、消积散瘀之功效。

●蚯蚓入药:蚯蚓体内含地龙素、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可解热、镇痛、平
喘、降压、利尿等。

●不利方面
●对水产养殖业产生负面影响:部分海洋附着生活种类危害海藻和贝类养殖;
淡水水蚓类繁殖过剩可损害鱼苗、堵塞管道
●蛭类吸血:危害人畜
●寄生蛭类对人、畜和鱼类形成危害
8.9 分类
多毛纲:沙蚕
寡毛纲:蚯蚓
蛭纲:医蛭
8.10 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1. 起源于扁形动物的涡虫纲
某些成虫和担轮幼虫有管细胞的原肾管,与扁形动物的焰细胞本质上相同
有些环节动物和有些涡虫,受精卵均进行螺旋式卵裂
担轮幼虫与扁形动物的牟勒氏幼虫基本上相似。

海产的三肠目涡虫的内部器官(肠侧支、生殖腺、神经系统等)显示出原始的分节现象。

2.起源于担轮幼虫的假想祖先“担轮动物”
海产的环节动物都有担轮幼虫
软体动物、苔藓动物和腕足动物等在发生过程中都有担轮幼虫式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