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体育白话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体育白话文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者。
他在体育教育方面,有“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理论,主张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公民道德和修养。
这在他的时代,无疑有着先驱意义。
作为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以巨大的勇气领导和组织了对封建主义教育的全面扫荡。
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体育亦包含其中,表达了他的完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思想。
1917年5月,蔡元培在天津南开学校全校欢迎会上演讲,抨击旧教育造成“人人习于颓靡、身体柔弱,腰弓背屈”的恶果。
他认为,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所以发展体育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他说:“今经科学发明人之智慧、学术,皆由人之脑质运动之力而出。
故脑力胜,智力富。
身体弱,则脑力衰。
新教育所以注重体育运动,实基于此。
”由于旧式兵操和徒手体操、器械体操比较单调,机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蔡元培积极提倡各项现代运动。
在他的倡导下,赛跑、球类、摇船、游泳、体操等运动项目才开始在我国学校中逐渐开展和普及起来。
蔡先生认为,“完全人格,亦即新教育之标准也”。
到底什么是“完全人格”?他把体育置于首位。
关于体育与德育的关系,他坚
持体育的基础地位:“凡道德以修己为本。
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
忠孝,人伦之大道也。
非健康之本,无以行之。
”“于国家亦然。
一切道德皆非羸弱之人所能实行者,苟欲实践道德宣力国家,以尽人生之天职,其必自体育始矣!”
1917年1月,蔡元培主持北大校务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总方针下,体育,被排在“德育、知育、美育”的前面,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
当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学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教育机构。
1917年12月成立的“北京大学体育会”和随后成立的“北京大学技击会”,使体育运动有了相对稳定的组织,可以起到校内外交流、扩大体育在学校影响的作用,奠定了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北京大学把体育排在第一位。
1919年秋实行新生入学体检,增加了球类、田径、马术等体育器材,开设游泳池、溜冰场等许多增强学生健康的设施。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时,北大300多名学生组成保卫团。
战事过后发现,全体团员虽仅经短期训练却大有益处,经蔡元培先生倡导逐渐成为永久性体育组织,改名学生军,以锻炼身体、“忍劳耐苦、不畏严寒酷暑”为当时学生军必备之精神。
为增加军训和体育教学力度,又决定组织体育委员会和体育部,并规定将体育列为学生正式课程:以军事训练、柔软体操和各种球类运动为主要内容,每周三小时,与其他课程并重作为预科学生的必修课。
蔡先生曾对学生提出殷切希望:要有“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
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这是他认为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他呼吁:“外人以我国家庞大而不自振作,特赠以‘睡狮’的怪号。
青年们!醒来罢!赶快回复你狮子样的体力!”
蔡元培还支持女子体育。
他认为,不运动造成不发达的身体,从而形成了妇女懦弱的性格,减弱了妇女的自卫能力和胆量。
因此他力倡妇女解放,支持女学生学习和参加体育运动。
1920年春,蔡元培在北大招收女生,开创了我国大学教育中男女同校之先河。
蔡先生号召全国学校推动妇女体育,培养女子体育人才。
他提出,拳术是最适合妇女自卫的工具,希望大家加强练习,并鼓励中国妇女锻炼体格与心智,走向自信、自尊、自强、自立,与世界上出类拔萃的妇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