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植技术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种植技术大全
1发展羊、奶牛养殖业的牧草栽培技术
牧草种植不同于种粮,种草是以收获植物的茎叶为目的,牧草栽培有复杂的技术要求。
鉴于牧草种类繁多,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从养羊、奶牛业的需要考虑,概括而言,牧草栽培的关键技术如下。
一、草种、品种的搭配
从家畜营养需要和牧草季节供应平衡的角度,确定种植的草种和品种。
通常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质,要与提供能量的禾本科牧草相配合;暖季型牧草与冷季型牧草搭配,以充分利用不同生长季节的光热水资源;同一草种,早、中、晚品种的搭配,可以延长牧草收割期,提高机械利用率。
二、播种时间
我国北方地区多在春季、夏季播种,以牧草能安全越冬为原则。
三、水肥管理
高产优质常是牧草种植者的追求目标,牧草和饲料作物不乏高产优质的草种和品种。
美国研究报道最高亩产苜蓿干草达到3吨以上。
青饲玉米、杂交狼尾草(又称王草、篁竹草)鲜草产量可达10吨之多。
要想获得优质高产通常必须有良好的水肥供应,加上科学的管理。
通常生产1公斤干草,需耗水量(来自降雨或灌溉)400-800公斤。
施肥,以充足的有机肥最为理想,既经济又环保,是生产有机饲料和有机食品的必备条件之一。
使用化肥也是通常的措施,禾本科牧草以施
氮肥(尿素、碳酸氢铵等)为主,豆科牧草以磷钾肥(过磷酸钙、重钙,硫酸钾、氯化钾等)为主。
种植豆科牧草应接种根瘤菌,以提高生物固氮能力。
四、牧草的收割时期
种草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饲喂家畜转化更多的优质畜产品,因此牧草的适时收割至关重要。
通常兼顾收获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豆科牧草第一茬宜在现蕾至初花期收割,禾本科草宜在孕穗末至抽穗初期收割,青贮玉米宜在腊熟期收割。
五、牧草的混播技术
在草原区或土地资源充裕的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建立混播草地是降低养羊成本,保持羊群健康体况的重要措施。
混播的基本原则:一是所采用的混播草种和品种在生长过程的兼容性,混播草种和品种一般在3-5个;二是保障家畜安全和健康生长的需要,一般混播草地禾本科牧草占70% - 80%,豆科牧草占20% - 30%;三是草地的耐牧性和持久性,多采用根茎型或具匍匐茎牧草。
在北方草原区,常用的混播草种有苜蓿、沙打旺,冰草,羊草,无芒雀麦等。
2牧草的夏季种植和管理技术
牧草的发展,降低了饲养成本,推动了规模养殖的发展。
为确保牧草取得高产和多年生牧草顺利越夏,广大养殖户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一、夏季播种牧草应注意的问题
1、要做好保墒。
由于夏季气温回升较快,加之风力又大,以上这些气候条件均会导致地面水分的蒸发量增加,蒸发速度加快,因此对播种牧草发芽和出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播种前应首先造墒,选择墒情好的时机进行播种。
2、要做好牧草苗期的管理。
牧草特别是一些多年生的牧草,如:豆科的苜蓿、红、白三叶;禾本科的多年生黑麦草、耐阴草等因种子较小,出苗后苗均细小,很容易被杂草覆盖,进而影响牧草的生长,为保证牧草的生长需做好草地苗期的杂草防除,控制杂草的生长。
3、要作好牧草的品种选择。
对于不能长期使用的土地一般应选种一年生的牧草品种,如:墨西哥玉米、高丹草、甜高粱、苏丹草、籽粒苋、杂交狼尾草等;对于可以长期使用的土地,可种植多年生的牧草:菊苣草、紫花苜蓿、红白三叶、串叶松香草、俄罗斯饲料菜等;在果树树间或林间等地可种植耐荫的红白三叶、耐阴草等。
二、夏季牧草的管理技术
1、杂草的防除;
高丹草、甜高粱、苏丹草等夏季牧草的杂草以单子叶为主,对产量的影响很大,主要发生在苗期和每茬刈割后,防除主要采用播前土壤处理、芽前处理、苗期处理和刈割后处理四种,播前土壤处理即在播种前一天用草甘磷等喷洒,清除田间杂草;芽前处理即在播种后、出苗前用草甘磷喷洒;苗期和刈割后处理可采用克无踪定向喷雾,但要避免药液飘洒到牧草叶片上。
在实践生产中由于定向喷雾时操作不当,易发生药害,建议采用人工除草。
生物防除杂草:在播种牧草前,对土地进行深耕、翻压、掩埋,以有效抑制前茬杂草的萌生,减少杂草的发生数量。
中耕除草:牧草在每次刈割后,及时中耕行间,消灭杂草,疏松土壤,起到保墒、抗旱、防止土壤返盐的作用。
化学防除:根据牧草的种类,选择对杂草防除效果好而又不影响牧草生长的除草剂进行除草。
在使用除草剂前,一定要认真阅读除草剂的使用说明,了解除草剂对牧草品种有无影响以及是在播前使用还是播后使用等。
2、施肥和灌溉
夏季牧草喜高肥环境,土壤越肥,增产效果越明显,在施足基肥的同时,还应在苗期和每茬刈割后,追施适量的氮肥。
与牧场相邻的牧草田,用经沉淀发酵后的粪便水浇灌,增产效果更显著。
夏季牧草喜水量大,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增产。
但暴雨后要及时排出积水,特别是紫花苜蓿田更忌积水,以防烂根。
3、刈割和利用
及时刈割能提高夏季牧草的产量,根据不同畜禽的需要,墨西哥玉米第一茬50公分高就可以割,高丹草、甜高粱等刈割时株高以80—150cm为宜,首茬适当提早,可促进分蘖,有利增产。
一般每隔20—30天可刈割一茬,刈割时留茬15厘米左右,以利再生。
紫花苜蓿到7—8月份几乎不产草,期间主要保证安全越夏工作。
3牧草施肥的八项原则
春节过后,春播就开始了。
牧草种植户在给牧草田施肥时要把握以下原则:
1、按需施肥:需要什么施什么,需要多少施多少。
2、按容施肥:以土壤营养元素容量为依据,不可过量施肥。
3、平衡施肥:依据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比例和数量,充分考虑土壤的养分供应情况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数量供应植物所需养分,使各种养分实现平衡供应。
4、均匀施肥:均匀施肥才能充分发挥肥效,获得高产。
5、培肥地力:对中、低肥力土地,应加大施肥量,使养分输入大于移出,逐渐提高地力水平。
6、降低成本:在实现生产目标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施肥量和施肥次数,以节约开支。
7、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进施肥方法,尽量减少养分的流失、逸失和固定。
8、避免环境污染:采用正确的施肥方法,避免江河、湖泊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4旱作人工草地建设管护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从恢复草原植被、解决牲畜饲草料出发,种植灌木后应采取促进生长、控制向上生长、平茬复壮的措施,这是灌木种植后管护利用工作上的重要环节。
(1)促进灌木生长:灌木种植出苗后的幼苗期生长缓慢,根系浅,易被牲畜啃食,甚至有被连根拔起的危险,应严格封闭1-2年,让其
充分生长发育。
(2)控制灌木的生长高度:从第3-4年开始灌木地上部分强烈分枝,木质化程度显著加强,但饲用适口性有所降低,这时候可实行重牧,以控制其向上生长,促进其根系和茎的再分枝,增加新的幼嫩枝叶,提高牲畜可食利用率。
不发生或少发生钩挂畜体毛绒现象,避免了不应有的损失。
且重牧控制灌丛向高生长有利于植株形成下繁型株丛,产生近地面下垫型的覆盖层,提高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
(3)平茬复壮:灌木草场通过重牧利用,一般可维持4—5年较高的效益,到8—10年后,粗老枝条增多,木质化加强,生长衰弱,抗逆性大大降低,极易遭受病虫危害,牲畜采食困难,甚至常常出现钩挂牲畜毛绒现象。
此时应采取刈割平茬的办法,使其重新复壮,再生新枝。
平茬要注意掌握下面五个环节:
1、间隔期:灌木种不同,平茬的间隔期也不一样。
沙柳每隔三年平茬一次,柠条每隔五年左右平茬一次,羊柴花棒可两年平茬一次,沙蒿2—3年平茬一次。
2、平茬的适宜时间:一般多在立冬后或第二年早春解冻前进行。
地冻后灌木生长完全停止,积累的营养物质大部分输送到根系贮藏,根系处在冻土层中,平茬地上部分,不会影响灌木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且因地表冻结,砍伐也不会损伤根系。
若在其他季节平茬,土壤比较疏松,砍伐灌木往往会使根系损伤和大量营养物质消耗,造成灌木的死亡。
3、平茬的方法和留茬高度平茬应紧贴地面,茬口要平滑,以利于
萌发再生。
平茬后茬口高出地面,会因失水过多影响枝条萌发与再生,茬口过低易伤根。
平茬工具最好用锋利的镢头或砍刀,砍去或割去地上部分。
平茬时不可以只砍粗枝、大枝而留下小枝、毛枝,否则,灌丛会将生长势全部集中于留下的小枝、毛枝上,而减少新萌蘖的枝条数,削弱灌丛的生长势,达不到平茬的目的。
4、灌木平茬方式:我区冬春季节风多风大,为防止土壤风蚀,平茬时,要采取带状(隔带)平茬的方法,切不可成片推光头。
一般实行3—5年轮流平茬,即每年隔带平茬,3—5年全部平一遍,在隔带老枝条的保护下,既可防止土壤风蚀,又能达到提高平茬幼枝成活率和更新复壮草地的目的。
5、封育管护:平茬当年,营养期内应严格封育禁牧,防止牲畜啃食刚刚萌发的枝条,影响灌木的生长发育。
5苜蓿+羊草+一年生谷草混播技术(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
1、技术方法描述:牧草种植在每年的5月底6月初完成,播前种子用干粉种衣剂(1:100)进行包衣,播量控制在每亩1.5公斤谷草+1公斤羊草+0.5公斤杂花苜蓿,其中谷草15厘米行距先播,播深3厘米,羊草与杂花苜蓿行距30厘米第2次播种,播深2厘米,覆土1厘米。
机械播种。
在牧草长至10~15厘米,进行中耕除草,目前杂草主要靠人工拔除。
机械收获,播种当年收获1次,其余年份2次,分别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
牧草干草产量每亩在300~350公斤。
牧草收获后,可用作青干草、青贮料使用。
2、优点:叶量丰富,提供优质高产饲草。
种植当年,苜蓿与羊草的产量偏低,种植一年生谷草可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苜蓿利用年限在7~8年,生长至5年产量可达高峰,随后几年产量逐渐减少。
羊草在种植后3~4年,长势较刺,但自身具有的
根茎特性,在种植4~5年逐渐表现出自身优势,产量逐步提高。
可持续保证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可提高土壤肥力。
3、缺点:羊草建植较困难,羊草发芽率较低,出苗不整齐。
由于是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杂草防除较难,主要靠人工拔除,费时费力。
4、注意事项: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种植时间不宜过晚,建议最迟播种时间控制在6月底之前,以保证牧草的正常越冬。
6豆科牧草种子接种根瘤菌的必要性
根瘤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共生固氮菌,它能够侵入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在根瘤内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作为养料,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制造氮化物供自身营养和植物利用。
豆科植物的根瘤就好比一个个微型氮肥制造厂。
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很强,如在温带耕地土壤中,紫花苜蓿根瘤菌每年每公顷固氮量通常为225~300千克。
但是初建1~2年的草地,如不进行根瘤菌接种,一般自然结瘤率都很低,而且有效根瘤的比例亦很低,固氮量极其有限。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土壤根瘤菌含量低;
二是根瘤菌族不匹配。
并非所有土壤中都富含根瘤菌,许多土壤中根瘤菌含量很低。
如一些土壤条件不良(高盐、重碱、过酸、干旱、积水、贫瘠、结构差
等)的土地;未种过豆科植物的土地;虽然种过豆科植物,但已经间隔4年以上的土地等。
这些土地种植豆科牧草必须接种根瘤菌,否则结瘤率不高。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即一定种类的根瘤菌只能侵染一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有些土壤尽管根瘤菌含量较高,但与所种豆科植物之共生根瘤菌不属于同一互接种族,结瘤率自然也不高。
因此,种过豆科植物,但与所种牧草非为同一根瘤菌族侵染之植物种类的土地,亦须接种根瘤菌。
7牧草紫花苜蓿的栽培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根系发达,适应性广,产量高,草质好,其适应性和利用价值都较其他牧草优越,所以有'牧草之王'的称号。
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
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都可种植。
最适于中性或碱性的砂质土壤。
除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盆地能够安全越冬外,环湖半农半牧区也可种植。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紫花苜蓿种子小,因此,对整地要求较高。
一般播种前整地要精细,要求做到地平、土碎、无杂草,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每亩施厩肥1500-2500公斤。
播种时每亩施磷肥10-20公斤,特别贫瘠的地块应采用根瘤菌拌种或施少量氮肥。
苜蓿种子硬实率高,可用万分之一钼酸铵或万分之三硼酸溶液浸种,播前晒种3-5天。
紫花苜蓿较适于单播,在4月至7月播种。
播种量收草时每亩1-1.5公斤,收种时每亩0.5-1公斤。
宜条播,行距收草时20-30厘米、收种时40-50厘米甚至100厘米,播种当年不宜采种。
播深1-2.5厘米。
也可以撒播,播后要耙耱。
紫花苜蓿如与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等混播,每亩用苜蓿种子0.5公斤,禾本科牧草种子0.75-1公斤,以1:1或2:1的比例隔行播种。
紫花苜蓿在幼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抑制,因此,苗期需中耕
除草2-3次。
每年结合中耕施磷肥,每亩施磷酸二铵30-40公斤。
越冬前结合除草进行培土以利越冬。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每年灌水2-3次可大大提高产草量。
紫花苜蓿一般易受病虫害侵蚀。
虫害可用病毒、绿僵菌等药物防治;病害可用病毒、托布津等药物防治,夏秋季喷施2-3次。
紫花苜蓿的收割应在盛花期或新枝长到5-6厘米时进行,割后留30-40天的生长期。
最后一茬不宜太晚,使再生草能长高到10-15厘米,以便根部积累养分,安全越冬。
紫花苜蓿一般每亩产鲜草2500-3000公斤,产量高的可达4000-6000公斤。
8公斤鲜草可调制1公斤干草。
当植株中下部果荚变成黑褐色时,及时采收,亩产种子15-25公斤,高产可达35公斤。
紫花苜蓿最重要的利用方式就是调制干草或制成草产品饲喂家畜,以作为蛋白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