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状况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
投稿邮箱:jyxdhbjb@
调
查及研究报告
自伤(self-injury) 是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个体故意反复地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且这种行为
不为社会所认可,主要表现为割伤烧伤等形式[1]。
虽然自伤的目的不在自杀,但自伤者的自杀风险远
远高于普通人群,而且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本研究以地方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该群体自伤行为现状,为有效预防该群体自伤行为的发生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一 对象与方法(一) 对象
于2015年9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师范学院的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32,收回198个,有效率85.3%,其中大一121,大二77,男生18,女生180,平均年龄为(20.41±3.42)岁。
(二) 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伤行为问卷[2]。
该问卷将自伤行为界定为在过去一年内,有无发生故意打自己、故意拽头发、故意撞头、故意掐自己、故意抓伤自己、故意咬伤自己、故意烫伤自己、故意割伤自己等8
种故意伤害自己的行为。
将一年中发生过上述自伤方式1次以上界定为有自伤行为,其中1-3次为偶
尔自伤行为,4次以上为反复自伤行为[3]。
(三) 施测及统计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团体施测。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二 结果
(一) 自伤行为总体情况
198名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总发生率为
22.7%(45/198)人,排名前三的自伤行为依次为故意掐自己(13.6%,27/198),故意拽头发(11.6%,23/198),故意打自己(10.1%,20/198)。
在故意割伤自己的自伤形式上发生率为0。
(二) 各年级自伤率比较
该群体大一年级自伤行为发生率为30.6%(37/121),以故意掐自己最高(19.8%)。
大二年级的自伤行为发生率为11.7%(9/77),以故意拽头发最高(7.8%)。
且不同年级在故意掐自己的自伤形式
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状况调查
易利民1,郭爱鸽2
(1郑州市二七区教学研究室,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摘 要:目的: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伤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该群体的自伤行为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在郑州
某高校抽取在校大学生198名进行自伤行为问卷调查。
结果: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2.7%,在故意抓伤自己的自伤形式上性别差异显著(p <0.01),在故意掐自己的自伤形式上年级差异显著(p <0.05),在故意撞头、故意掐自己的自伤形式上单亲情况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地方高校大学生整体自伤行为发生率低于其他普通群体,某些因素对自伤行为的影响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干预,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伤行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干预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 Self-injurious Behavior
YI Li-min 1, GUO Ai-ge 2
(1 Zhengzhou Erqi District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Henan, Zhengzhou, 450000; 2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Spe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enan, Zhengzhou, 450044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self-injury situation and influenced factors of the local college students, provide the intervention for self-injurious behavior. Methods: 198 local college students of a university in Zhengzhou were survey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self-injury behavior was 22.7%,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on the form of scratching themselves (p<0.01),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de on the form of pinching themselves deliberately. (p< 0.05),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ingle parent on the form of hitting the head and pinching themselves deliberately (p<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self-injury behavior is lower than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influence of some factors on the self-injury behavior is obvious, It suggests som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Self-injurious behavior; College students; Intervention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特殊教育师资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
2015-JSJYZD-070)。
作者简介: 易利民,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市二七区教学研究室,中小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DOI :10.16541/ki.2095-8420.2016.38.114
教育现代化·2016年821243
教育现代化·2016年12月第38期调查及研究报告
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0.01)。
见表1。
(三) 自伤行为性别差异
该群体男生的故意掐自己、故意抓伤自己、故意咬自己三种自伤行为发生率持平,均为11.1%。
女生以故意掐自己的发生率最高,为15%。
且不同性别在故意抓伤自己的自伤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6<0.05)。
(四) 自伤行为地区来源差异
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在自伤行为各种形式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和农村均以故意掐自己的自伤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2.2%和14.1%。
(五) 自伤行为单亲情况差异比较
单亲的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40%(6/15),非单亲的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1.9%(40/183),两者均以故意掐自己的自伤形式上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3.3%和12%。
且在故意撞头(p=0.015<0.05),故意掐自己(p=0.021<0.05)的自伤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六) 自伤行为独生情况差异
独生的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33.3%(9/27),非独生的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0.9%(36/172)。
两者均以故意掐自己的自伤形式上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8.5%和12.9%。
在自伤行为各种形式上均不存在差
异。
表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比较
人口统计
学指标人数统计值故意打自己
故意拽头发故意撞头故意掐自己故意抓伤自己故意咬自己故意烫伤自己故意割伤自己
年级
大一12116(13.2)17(14.0)
5(4.1)24(19.8)2(1.7)8(6.6)1(0.8)大二774(5.2)
6(7.8)1(1.3)3(3.9)2(2.6)2(2.6)2(2.6)X 2 3.340 1.7950.50210.1500.0000.8550.158P 0.068
0.18
0.4790.001
1.000
0.355
0.691性别
男181(5.6)1(5.6)1(5.6)2(11.1)2(11.1)2(11.1)1(5.6)女18019(10.6)
22(12.2)6(0.3)27(15)2(1.1)10(5.6)1(0.56)X 20.0680.2080.0000.009 3.9870.1800.619P 0.794
0.648 1.0000.924
0.0460.6720.432来源
城市492(4.1)3(6.1)2(4.1)6(12.2)2(4.1)2(4.1)2(4.1)农村14918(12.1)
20(13.4)6(4.0)21(14.1)2(1.3)10(6.7)1(0.7)X 2 1.792 1.9140.0000.1070.3570.105 1.043P 0.181
0.167
1.0000.744
0.5500.7460.307单亲情况单亲153(20)4(26.6)2(13.3)5(33.3)1(6.7)1(6.7)1(6.7)非单亲18317(9.3)
19(10.4)4(2.2)22(12.0)1(0.5)9(4.9)1(0.5)X 20.770 2.170 5.863 5.3470.8760.0000.876P 0.380
0.141
0.0150.021
0.349 1.000
0.349独生情况
独生274(14.8)4(14.8)2(7.4)5(18.5)1(3.7)3(11.1)1(3.7)非独生17116(9.4)
19(11.1)4(2.3)22(12.9)2(1.2)7(4.1)1(0.6)X 2
0.2820.0550.6780.2440.024 1.1550.222P 0.595
0.814
0.410
0.621
0.878
0.283
0.638
注:()内数字为发生率/%
三 讨论
本研究表明,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总体发生率为22.7%,低于普通人群的35.2%[4]。
有研究表明,个体的言语表达水平越差,自伤行为越严重[5]。
本研究对象为高校大学生,在智商及情商水平都较同龄人要高一些,基于此,他们在遇到困难或痛苦时,采取合适的方式缓解的可能性就会较大,取代了用自伤来解决问题的方式。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级在故意掐自己的自伤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01<0.01)。
大一年级的大学生故意掐自己的自伤行为发生率(19.8%)明显高于大二年级大学生(3.9%)。
以往的研究显示,由于大一新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6],一方面要适应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的学校各个方面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在这个适应的基础上对自我的角色定位,在这个适应和摸索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焦虑等不良情绪。
如果这些情绪不能及时释放,长期累积会让不少大学新生感到痛苦,为了缓解这种感觉,就可能会不自觉的采取自伤的方式释放情绪。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
不同性别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在故意抓伤自己的自伤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6<0.05)。
在自伤行为中,男生的故意掐自己、故意抓伤自己、故意咬自己三种自伤行为发生率持平,均为11.1%。
女生以故意掐自己的发生率最高,为15%。
这可能与男女性别特征有关,按照男女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女生会较早进入青春期,随之而来的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焦虑和抑郁情绪、恋爱等问题的增多[7]。
在接纳与适应的过程中,要比男生承受更多的心理问题和困扰[8]。
单亲情况分析发现,单亲家庭的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在故意撞头,故意掐自己方面高于非单亲家庭的大学生,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
父母关系是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父母间的冲突又往往是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
高校大学生大都处于青春后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及问题,这些都需要家人的关注及关心。
若长期缺乏家庭关爱,被人忽略,得不到家人应有的心理支持及关怀,生活在压抑焦
下转第246页
246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
投稿邮箱:jyxdhbjb@
调
查及研究报告
文化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无穷魅力,展示出了与时代发展相向而行,与中央精神紧密契合的强大正效应,实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项目化、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五) 建立制度文化,形成长效机制
1、构筑敬畏文化。
每个大学生都要心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畏,在践行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才会更有责任感、更有使命感,才能做得更好,取得更大成就。
只有构筑敬畏文化,才能在政治高度上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政治要求上引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视、在政治定位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践行,从而能够加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2、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作为进行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领地和文化教育重要高地,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育。
因此,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在学校教育总体规划中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贯穿在各个重要的教育领域,落实到每个重要环节,将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涵盖过来,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的形成,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等,有利于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热爱学习、劳动以及校园活动的有效机制。
3、长期有效机制的建立。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工作。
二是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上级精神和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
三是建立相关制度。
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学生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办法》等,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是加强检查督办。
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活动开展情况,注重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确保取得实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贵在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朝着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感知和领悟,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外化为一种实际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倪光辉.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更好支持
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N].人民日报,2014-6-24(01)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虑愤怒的不良情绪中,遇到挫折困难无力抗争,消极情绪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缺少正常的引导或未习得有效的应对方式,就可能会导致很多大学生在遭遇不顺或是被他人误会时,可能将自伤作为一种减轻自身不良情绪的策略。
自伤行为是个复杂的问题,大学生们生活在大学校园里,朝气蓬勃,心中充满了理想与愿望,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无奈和困惑。
作为学校,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尤其是心理上的支持,一方面要对该群体自伤行为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另一方面也要对他们在处理矛盾解决突发事件,自我认知控制情绪方面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提高应对能力,降低自伤行为发生的概率,同时也要营造和谐的家庭坏境,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覃雅兰,等.父母冲突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 一个有
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3):377-
384.
[2] 孙莹,陶芳标,许昭君,等.安徽省农村中学生自伤行为及其
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24-427.[3] 肖亚男,陶芳标,许韶君,等.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自我伤害
行为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28-1030.[4] L AML,PENG ZW,MAI JC,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J].Cyber Paychol Behav,2009.12(5):551-554.
[5] 朱琳.特殊儿童自伤行为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3,
94(4):34-35.
[6] 张晖,何凯,等.95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5):37-42.
[7] 雷修龙,许韶君,刘祥云,等.淮北市中学生自伤与自杀行为
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393-395.[8] 邵义萍,郭爱鸽.聋哑初中生自伤行为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
2016,37(3):451-452.
上接第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