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法律作用大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法律作用大》是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中的第三课时。

本课内容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为基础,通过游戏导入、辨一辨、议一议、案例分析、讲法律故事等活动,还安排了阅读角和相关链接,让学生感受法律的指引、衡量、保障用。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在前五年的学习中,结合相关主题以零散的方式学到了一些局部的法律知识,但系统的法律常识的理解还不成体系,对法律的内涵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

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分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拓展活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去学习和掌握法律常识,拓宽教学的途径与时空,用具体情境和生动典型的实例激发他们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从形象的感知和具体的行为中达到对抽象法律常识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认知,最终促进对法律常识的理解,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2022年《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孩子要初步认识法律的概念及特征,感受法律对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重要性,要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借助法律解决问题。

教师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生活,以讲法律故事、剖析法律案例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领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结论、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真正实现以理服人。

根据学情、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树立“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科学法律意识;2.利用案例学法,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性、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3.通过视频感知与案例说法,了解法律的作用以及法律援助的相关知识。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环节灵动,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教学目标,遵循“实践一认知一实践”的认知规律,我们紧贴学生生活,就身边常见的、危害严重的“高空抛物”现象设计了“一案到底”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的作用大,又从剖析热点案例、关注时政新闻等多方面拓展体会,让学生在丰富的案例中,在情景化的多彩活动中探究发现,交流思辨,总结分析,查找资料,验证观点,习得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后,又让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了“讲身边的法律故事”的环节,再一次感受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作用大。

最后播放习主席在二十大报告中富有号召和力量的话语,呼吁同学们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好公民,使学生树立“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科学法律意识,使课堂水到渠成,突破了学习重点与难点。

整个课堂环节紧凑,生成自然,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效率高。

二、技术融合,打造“双师课堂”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了精美的、紧扣教学目标的课件,把视频音频处理技术、微信视频、希沃白板投屏、计时技术、展台使用技术灵活穿插于教学环节,使整个教学环节既紧扣教学目标又精彩纷呈,使学生兴趣盎然。

我们善于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打造“双师课堂”,拓宽学生知识面。

我们请来了专业人士――湘乡市人民法院刑审庭的副庭长易军湘法官与我们当堂微信连线,易法官先给我们讲解了相关法律条文,然后具体为我们解析案例。

我们在易法官严谨清晰的讲解中更深入地了解了高空抛物现象的后果,以及不同情况所应付的责任,从而理解了法律的衡量作用。

“双师”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有线上专业主讲老师的远程讲解,又有线下老师根据课堂情况组织学生互动、动手实践,优化了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的融合使课堂有了更多专业的知识,从而也给了学生别样的感受。

三、设计用心,提升学生能力
我们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善于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

比如,每次出示图片、视频时,教师使用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

比如,为了说明《民法典》1254条的法律条文的作用,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数据走向,然后带领学生会就走向曲线,从而使学生找到规律,发现法律的作用,设计很巧妙。

比如,活动一,我们设计了分类阅读、概括归类的活动,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选取法律条文,让学生阅读发现,这些法律条文都通过明示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指引我们为或
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从而承担起对国家、社会、他人的责任。

比如,活动三,我们设计学生查资料的环节。

很多学生都会使用平板,我们通过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找到法律证据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让学生习得了知识,而且让学生意识到平板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比如,每学完一个小环节,教师都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法律作用,并巧妙运用图式来引导学生记忆,同学们只要记住“指南针、尺子、盾牌”三个图式,就可以记住法律的三大作用了。

四、注重法律知识与德育精神的双重植入
在讲解法律知识的同时,我们还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

在引导学生感受法律指引作用时,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探究法律的衡量作用时,结合案例教育学生,既要根据法律衡量行为的对错,也要按照公序良俗来处理。

在进行法律保障作用的探究时,引导学生理解爱心援助,从而实现对法律公平正义精神的深入理解。

最后我们聆听者习主席雄壮的声音,明白了依法治国的意义,我们定会怀着深深的家国情怀,树立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意识,并努力去践行。

我们不只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在育人。

通过这些课堂活动,培养知法守法的公民,培养学生心中的公平正义感,让他们有长大之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向往。

思政课堂是启智育德铸魂的关键课程,在现在的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有必要让孩子们系好第一粒扣子。

总之,这是一堂精心设计的课,是一堂具有时效性、生动性、新颖的课。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更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教育教研能力,收获满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