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6题;共15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翻地覆仗义直言剽悍(piāo)言不由衷(zhōng)
B . 根深蒂固声名鹊起濒临(pín)茅塞顿开(sè)
C . 竭泽而鱼饮鸩止渴瘟疫(yì)椎心痛恨(chuí)
D . 悬梁刺股寅吃卯粮浸渍(jìn)以儆效尤(jǐng)
2.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启封精兵减政咯血(gē)浑水摸鱼(hún)
B . 翰墨鱼肉荤腥差劲(chà)沁人心脾(pí)
C . 笔竿峥峥誓言啮噬(shì)罄竹难书(qìn)
D . 部署针贬时弊稗官(bài)顺蔓摸瓜(wàn)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通知上写着:“因内部消防整改,本月17日起停止营业,请舞客相互转告并请谅解。
”抬头是杭州丰乐歌舞厅。
B . 根据日本政府的有关规定,虽然是日本人,登陆钓鱼岛也必须获得政府许可,否则会被处以重罚。
C . 进入大学之后,我参加了好几个组织,平时活动多,精力比较分散,一直担心考试不及格,果不其然,这次真的没过关。
D . 自古以来我们不乏清醒的画者,他们在桑间濮上的变换和时代的更迭之中,坚持着自我的审美。
4. (2分) (2017高一下·连云港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B . 天舟一号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
要的意义。
C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愈发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梦”和“欧洲梦”合作共赢的轮廓。
D . 因为有了语言,人类得以思维和交际,不但不断创造新的生活,而且保存和传递着文明。
5. (2分)下列选项最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
若读书面窄,思路就不广。
但是,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
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________________。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A . 第一遍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二遍就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B . 第一遍可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
C . 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D . 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三遍便要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
6. (5分)悼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要对去世人物盖棺定论,对其生平事迹做准确精要的概括,对其影响给出评价,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
请仿照下面示例(不要求仿照示例的句式),从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位,为他写一段简短的悼词。
要求:概括评价符合人物特点,语言有感染力,字数60—90字。
示例:他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公义,也唤醒了世界数十亿人;他把囚犯解救出来,也把关囚犯的人解救出来;他控制了愤怒,让人们获得和解,重寻人的尊严。
曼德拉,他不再属于我们,他属于一个时代。
——奥巴马备选人物:陆蠡蔡元培马丁·路德·金马克思王安石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7. (6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学”。
“仁学”的主体内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
关于“仁学”的基础,《论语·学而》说:“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孔子视孝悌之亲情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
孝悌通过“能取近譬”,将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子扩展为爱君主、爱国家及爱一切人。
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亲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休谟的同情原理也认为,父子间的同情是最易发生的。
黑格尔一方面认为修身是成为抽象的人的基本条件,“正是这种反省意识,使一个人真正地走向了主体阶段”,另一方面认为实现抽象的人的理念必须要在伦理阶段,而“在伦理的阶段,最自然、最直接的便是家庭”,同样看到了亲情在政治伦理实现过程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
然而,不同于西方思想家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平等地“爱一切人”,孔子的“推己及人”,其对象是有限制的。
仁爱等道德品质是区分小人和君子的标准,是“君子”(有德有位者)的专有物,小人(无德无位者)则往往与仁爱背道而驰。
正是在此基础上,孔子对于道德情感的适用对象给出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仁爱不仅包括爱“好人”,即爱“君子”,而且也包括恶“恶人”,即恶“小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创立了“义”学。
孟子“义”学的主体是“不学而能”之“良能”、“不虑而知”之“良知”的性善思想和“先立乎其大”、“养吾浩然之气”之“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
如果说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据——亲情,是一种事实根据的话,即通过客观描述父子之间的亲情来推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感情,那么,孟子所官“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的仁义思想的根据——性善,便是一种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
亲情是父子这对道德主体之间的情感互动,而性善则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呈现。
与孔子相比,孟子将政治伦理的希望全部压在单个道德主体的身上,政治伦理思想的实现,是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之性善的结果。
孟子既然设定人性本善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条件,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方方面面都自然要以性善为基点。
然而,“性善”虽然能够满足政治伦理思想基础的普遍性条件,但孟子本人也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如其所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孟子认为一定的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性善就不再是绝对基础了。
与孟子一样,荀子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礼”学。
“礼”学的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思想,以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
荀子认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是人性之恶,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伪”)产生的,是用于制约和改造人性之恶的产物。
一方面,道德之善就是“伪”的结果;另一方面,“性恶”是“伪”的前提。
以此为基础,道德主体自身才要“积善而全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才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
综上所述,孔予以道德情感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孟子、荀子以人性善恶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大都不出这两类。
(摘自王乐的《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仁学”是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
B . 西方思想家如休谟和黑格尔等人,和孔子一样看到了亲情在政治伦理实现过程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
C . 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成为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D . 以基督教为背景的西方思想家认为要平等地“爱一切人”,而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推己及人”思想则表现为爱“君子”,恶“小人”。
(2)下列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孟子在“仁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义”学,其主体是“良能”“良知”的性善思想和“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
B . 孟子以性善作为其仁义思想的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
C . 孟子认为,如果每一个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的性善,就能实现他主张的政治伦理“义学”。
D . 孟子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性善不是政治伦理思想的绝对基础,因此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荀子创立的政治伦理思想是“礼”学,其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思想,以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
B . 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以道德情感为基础,孟子以性善为基础,荀子则以性恶为基础,他们一起构建了儒家共同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C . 荀子认为,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产生的,所以,道德主体自身要“积善而全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
D . 孟子和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有着共同的来源,但其所基于的条件则完全相反,因此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也不一样。
8. (18分)(2017·泸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代儒宗马一浮
郭继民
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
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
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
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
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
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
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
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社会学等著作。
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沦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
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
自1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
三年内,他读完了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
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
他11岁即能依照限韵作出好诗。
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
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
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
”
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
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
”
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
”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
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
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
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
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
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
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
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
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
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
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
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
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
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是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
“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
《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
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 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商,道深行逸。
默然不说,其声如雷。
斯人已逝,精义常存。
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
【相关链接】①马一浮除精通诗、书外,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
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
”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
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
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
②他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气质清明的文化典范,一个不沾尘俗、彻底刊落习气的纯粹学者的典范。
他在纷乱的时代开启了一种文化境界,这就是“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正是因为马一浮启蒙早,幼年就跟着母亲学文,使得他才智极高,以至于后来他父亲请来的郑举人也辞馆不教,父亲也不再延师。
B . 梁漱溟对马一浮的评价,与马一浮欲为儒宗和文宗的心愿以及在纷扰世俗、动荡时局中志坚性醇的表现不无关系。
C . 文章的题目是“一代儒宗马一浮”,但在行文的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对西方之学的热衷,这样的写法有偏题之嫌疑。
D . 精通艺术和儒学的马一浮曾将二者联系起来,他认为绘事最终应归于仁,达到心中的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的丑恶。
E . 马一浮曾经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学术要旨,认为六艺之间有统摄关系,西学也合乎六艺之道,作者赞同马氏的说法的。
(2)材料多处引用他人对马一浮的评价有何作用?请举例简要说明。
(3)本文介绍了马一浮哪些儒学主张?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4)马一浮能成为“一代儒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
9. (11分) (2015高二上·淮北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
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
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
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
璞至,门吏不为通。
璞日:“吾能活马。
”吏惊入白固。
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
得此,马活矣。
”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
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
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
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
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日:“大吉。
”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
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
”于是劝帝讨敦。
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敦将举兵,又使璞筮。
璞曰:“无成。
”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
若住武昌,寿不可测。
”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
”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
时年四十九。
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 .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 .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 .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河东,古地区名。
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 . 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 . 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 . 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
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
也有“众多”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 .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
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 . 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 . 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
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②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③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0. (6分)(2020·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论语·公冶长》)
材料二: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材料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①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注:①缘督,循中,守中合道。
(1)从材料一、二看,孔子的行为符合________这一为人处事哲学。
(2)从材料三看,庄子的处事原则符合这一哲学吗?
11. (12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最能表现“秦人”对六国珍宝不甚珍惜的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
(4)《行路难》可反映李白诗浪漫主义特点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句子,或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也是最能表现诗人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
也是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最强音。
(5)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6)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
”“成见”一词,多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执不变的看法。
对于“成见”,你有什么样的思考、见解或主张?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6题;共15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7-1、
7-2、
7-3、
8-1、
8-2、
8-3、
8-4、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