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理环境与大骨节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骨节病的临 床本症病状主要侵犯骨骼生长发育期的
儿童青少年。主要临床表现是四肢关节对 称地疼痛、变形、增粗,屈伸活动受限以 及四肢肌肉萎缩。病程发展缓慢,无炎症 反应。骨骼发育严重障碍者可发展到手足 短粗、身材矮小、关节活动困难,以至形 成残废。在成人中因骨骼已停止发育,所 以新发病例多见于产妇、哺乳期妇女、或 劳动局部肢体紧张者。成人的临床体征多 是肘关节弯曲和指关节增粗。
4.Sr 含量高
有的认为本病多发生在泰加林山区。地表腐殖 质丰富,灰化土贫Ca,环境(水、土、粮)中Ca 低,Sr、 Ba 高。并指出,塔吉克病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带,环境 中Ca 和Sr 均很高。Sr 在岩石、土壤、水、植被、谷物, 乃至在人、畜的骨骼中明显富集。
此外,病区的分布还与地势、地形的关系相当 密切,在我国多分布于山区与半山区,海拔高度在500~ 1800m 之间,平原上少见。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沟壑地 带发病较重。在东北地区,多见于低山区与丘陵地带,以 山谷低洼潮湿地区发病最重,而山岗、沟口、河沙岗地发 病较轻。在平原上,如松嫩平原、松辽平原的某些个别地 方亦有较重的病村。病区多属大陆性气候,暑期短、霜期 长,昼夜温差大。
在病区内有时出现令人神往的“健康 岛”,陕西省黄龙县宁家河生产队就是一 例,为了防止大骨节病侵袭儿童和青少年, 乡办中学高小设在这里,便成为该乡的文 化区。有的病区却以岛状出现在广阔的健 康区之中,如陕西的神木、吉林的乾安、 山东的益都、台湾的南投等县的病区。
(二)病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关于自然环境与大骨节病的关系早就有 过不少的描述和研究。一般认为病区的自然环境 有如下几个特征:
2.林木茂密
日本学者高森时雄等人(1936 年) 指出,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大骨节病流 行,该病多发生在未开发的山区部落中, 病区树木多,植物根叶腐烂,其毒气随川 水流入,污染水源。
台湾南投县的大骨节病主要分布 于浊水溪上游的山区,森林茂密,竹林遍 布,枝叶笋壳腐烂,污染水源。
泷泽(1958 年)指出,病区丰 根村树木繁茂,山间以日本扁柏为主,低 地以菰为主。植物腐解的有机质溶解于水 中有致病作用。长尾孝一(1971 年)指出, 在山地上层滞水地带日本扁柏、柳杉、盐 肤木等较多。在沼泽湿地以菰和芦苇较多, 这和大骨节病的分布相一致。
本病的多发季节各地有所不同。四 季分明的温带多发于3~5 月份,寒温带多 发于5~6 月份,暖温带多发于2~3 月份。 因本病病情缓慢,发病于不知不觉之中, 所以,确切的发病月份不易查清。从发病 年份看,多是先呈阶梯式上升,逐渐到达 高峰,再呈阶梯式下降。
本病的流行趋势,在我国的大部分 病区已经控制或减弱,但在某些病区也有 所发展,个别省市甚至有新病区出现。
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 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 青海、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最近在北京 郊区县内亦发现此病。如下图
由图5-4 所示,我国大骨节 病从大小安岭起,经长白山、内蒙古 高原东部、鲁中山地、黄土高原、秦 岭、止于青藏高原东部,呈东北—西 南带状分布,病区呈片状或灶状分布, 与健康区泾渭分明,好像其间有一道 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在鸡犬之声相 闻的两个相邻村庄,一个发病,另一 个几乎不发病,遥遥相对,令人惊奇。
3.泥炭丰富
泷泽指出,我国东北和日本的大骨节 病多分布于植物腐败物多的山区。或是在沼泽湿 地流行。他发现环境中泥炭分布的多少、厚薄与 大骨节病有明显的关系。例如,在北海道石狩地 区,泥炭分布相当广泛,有的地方厚达30尺,而 井深才10 尺。井水呈淡黄色。新筱津村的检出率 最高(36%)。泷泽等人对北海道地区的29002 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临床和X 线检查,发现各地的 检出率差异很大,泥炭丰富的地区显著高于泥炭 相对贫乏的地区,详见下表。
大骨节病(国际上通称卡辛—贝克氏病) 是一种慢性的骨关节对称畸形的地方病。大骨节 病又名“柳拐子病”或“水土病”。在本病流行 区,轻度患者关节增粗变形,肌肉萎缩,严重影 响生产劳动;重者,发育障碍、臂弯腿短、关节 粗大、步态蹒跚,不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连生 活也不能自理,是我国积极防治的重点地方病之 一。
1.沼泽发育 据文献报道,前苏联赤塔州和阿穆尔
州有许多发病村落沿着沼泽泥炭而分布,两者简 直形影不离,而且随着沼泽疏干,排涝造田,病 情逐渐下降;与此相反,在星罗棋布的石灰岩残 丘上则出现健康村落。于是有人干脆称本病为 “沼泽病”。我国东北有的地方,村屯距甸子地 越近发病越重,越远则发病越轻。
许多资料指出,病区多分布于数 条河流的上游地带,气候寒冷潮湿,植被 茂盛,沼泽发育,腐殖质丰富,地表水, 潜水多受有机质污染,酸性软水,富Fe。
(一)大骨节病的分布
大骨节病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流行史, 大骨节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国外主要分 布于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瑞典北 部、日本也曾有报道。前苏联的大骨节病主要分 布于赤塔州的乌罗夫河、乌留姆坎河、加集木尔 河等流域。
大骨节病(国际上通称卡辛—贝克氏病) 是一种慢性的骨关节对称畸形的地方病。大骨节 病又名“柳拐子病”或“水土病”。在本病流行 区,轻度患者关节增粗变形,肌肉萎缩,严重影 响生产劳动;重者,发育障碍、臂弯腿短、关节 粗大、步态蹒跚,不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连生 活也不能自理,是我国积极防治的重点地方病之 一。
(一)大骨节病的分布
大骨节病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流行史, 大骨节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国外主要分 布于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瑞典北 部、日本也曾有报道。前苏联的大骨节病主要分 布于赤塔州的乌罗夫河、乌留姆坎河、加集木尔 河等流域。
阿穆尔州的结亚河、勒拿河、维霍尔河等流域。 此外,在布利亚、雅库特、依尔库茨克等地亦有 本病。近年来,发现在塔吉克亦有本病流行。据 报道,在瑞典、荷兰、蒙古、越南等国也有大骨 节病。在台湾省南投县的竹山镇、集集镇有大骨 节病。在其相邻的二水、鹿谷、名间、水社诸镇 也都有本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