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脑型钠利尿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脑型钠利尿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

杜伟;赵瑞平
【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8)006
【总页数】3页(P147-149)
【作者】杜伟;赵瑞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包头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脑型钠利尿肽(BNP)是日本学者sudoh等[1]在1988年首先从猪脑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由32个氨基酸残基合成的多肽物质[2],广泛存在于人脑、心、肺、脊
髓等组织当中,其中心的含量最高,当发生心室壁(尤其是左心室)张力升高或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心肌功能失调、心肌梗死后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心室重构时,会直接引起BNP大量分泌入血。

1 脑型钠利尿肽的生化特性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BNP的持续升高可看作是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负反馈行为,即以此来阻止心肌的纤维化和肥厚,机制为BNP与广泛分布于心房、心室的A型利尿肽受体结合后,鸟苷酸环化酶使GTP去磷酸化形成cGMP,心肌细胞内cGMP水平升高使PKG活化,引发Ca2+内流,导致线粒体内Ca2+超载,线粒
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从而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3]。

BNP主要生化作用包括利尿、利钠、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扩张动静脉、降低肺动脉压及体循环阻力、平均右房压、抑制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4-6]。

2 BNP为AMI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AMI发病快,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如能及时给予理想的心肌再灌注治疗,较早地进行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就会大大降低其死亡率,改善预后。

心肌再灌注治疗是指采用适当方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缩小梗死面积以拯救缺血心肌,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给。

目前AMI 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CABG术创伤大、耗时长;静脉溶栓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但其再通率只有73.6% ~58.6%[7];PCI创伤小、治疗时间短,而且其效果更加直观、明显。

有研究显示,CABG、PCI治疗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

但PCI术要进行侵入性操作,因此对于手术耐受性差的AMI患者会增加治疗的风险。

血浆BNP水平对AMI早期危险分层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邵白等研究证实,血浆BNP水平与AMI急性期的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BNP水平越高,Killip分级就越高。

因此,在AMI急性期检测BNP水平的变化,可为AMI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3 BNP用于评估AMI再灌注治疗的预后
AMI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并呈逐渐年轻化态势。

选择治疗方法、评估AMI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已成为当今医疗界的热点话题。

有研究发现AMI后心肌组织微环境缺血缺氧,氧化应激激活、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失调、细胞内外钾和钙等离子平衡紊乱,导致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减退、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压力升高,从而导致心肌细胞BNP合成增加并释放至外周血以增加液体排出,减少心室
容量负荷[9]。

AMI早期,由于心室的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急剧下降,容量负荷相对过重、心室梗死后扩展,导致心室受到明显的牵张,加上梗死及周围心肌的缺血状态,可以快速诱导心室肌BNP的表达,使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

BNP主
要由非坏死心肌细胞分泌和释放,反映了非坏死区心肌的张力和缺血状况。

AMI
后BNP水平的增高,是反映左室收缩功能、心肌缺血和左室重构的敏感指标,甚至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发生变化之前,就有了显著变化[10]。

Nagaya等[11]研究证实,AMI发生1 周后的血浆 BNP水平能准确预示AMI患者1个月时的心室重构的程度。

田玮等[12]把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灌注治疗组和非灌注治疗组,测定入院时和入院后第7 d的血浆BNP浓度,行心电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及超声心动检查,并对入选患者自入院起随
访30 d;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BNP水平均增高.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入院第7 d,灌注组BNP水平为155.05±88.91 pg/mL,较入院
时的307.91±274.37 pg/mL显著降低(P<0.01),而非灌注组前壁心肌梗死BNP 水平反而较入院时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及第7 d BNP浓度与心肌梗死后近期心力衰竭及总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相关;因此认为血浆BNP浓度是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并提示在慢性阶段血浆BNP 水平的持续升高与坏死心肌未实现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CABG、急诊PCI及静脉
溶栓)有关。

因此,在AMI的治疗中,及早行适合的再灌注治疗是关键。

杜孝奔等[13]在对112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接受溶栓治疗的
AMI患者,其血浆BNP水平对血管未通判断的准确性较临床指征高(P=0.000)。

所以,检测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可帮助判断梗死相关血管是否再通,从而为病情、预后的评估以及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高翔宇[14]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的308名AMI患者按入院即刻血浆BNP水平分3组,分别比较LVEF与Killip分级的差异,结果显示AMI患者的入院即刻BNP
水平与Killip分级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

AMI因急剧发生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导致泵衰竭,血浆BNP浓度与心肌梗死范围(面积)、泵衰竭程度(Killip分级)有一定关系,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一个危险因子。

Richards等[15]的研究证实,BNP和LVEF均为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病死率的独立预测指标,BNP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独立于LVEF,并且在强度
上超过LVEF。

4 展望
目前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血浆BNP水平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预后价值已毋庸质疑,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AMI早期,由于梗死区域的缺血状态,使心
室壁受到明显牵张,从而使血浆BNP的浓度明显升高,此时通过对血浆BNP水
平的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可对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做出初步判断,并尝试将BNP作为预测AMI急性期预后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指标。

总之,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在对AMI再灌注治疗方法及药物的选择,对AMI中、长期预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率等的预测都可能有较高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Sudoh T,Kangawa K,Minanino N,et al.A new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orcine brain[J].Nature,1988,322:78-81.
[2]Moura LM,Rocha Goncalves F,Zam orano JL,et al.New cardiovascular biomarkers: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J].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8,6(7):945.
[3]Dwaine S,Burley Gary F,Baxter.B-type natriutetic peptide limits reperfusion injury via opening of ATP-sensetive potassium channels[J].J Mol Cardiol,2006,40(6):967-968.
[4]Mils RM,Lejemtel TH,Horton DP,et al.Sustaiined hem odynam ic effects of an infusion of nesiritide(human a-type natriuretic peptide)in hea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1999,34:155-162.
[5]Colucci WS,Elkayam U,Horton DP,et al.Intravenous nesiritide,a natriuretic peptide,in the treatent of decom pensate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N Engl J Med,2000,343:246.
[6]Mair J,Lercher AH,Puschendort B.The impact of cardiac natriur Etic peptide determination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J].Clin Chem lab Med,2001,39(7):571-588.
[7]霍勇,高炜,丁文惠.心肌梗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13-335.
[8]马长生.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与策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0.
[9]Manola S,Pavlovic N,Radeljic V,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s predictor of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ingle-vessel disease,and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follow up study[J].Croat Med J,2009,50(5):449-454.
[10]毛懿,杨跃进,张健,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B-型尿钠肽水平的变化特点[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5):425-428.
[11]Nagaya N,Nishikimi T,Goto Y,et al.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s a biochemical marker for the prediction of progressive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Heart J,1998,135:21.
[12]田玮,付研,王勇.脑利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探讨[J].北
京医学,2007,29(6):352-355.
[13]杜孝奔,刘宁,刘建军.B型钠尿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8-39.
[14]高翔宇,严松彪,李虹伟,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与左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4(8):566-568.
[15]Richards A,Nicholls M,Espiner E,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ejection fraction for prognosi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Circulation,2003,107(22):27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