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美』将军之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之美』将军之官
中医之美(12)
上期我们提到中医治疗“⽔肿”,有时从肺治,有时从脾治,让⼤家有点糊涂了吧。
进⼀步解释⼀下:
⼈体⽔液代谢是⼀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肺、脾两脏参与,以后要讲的肾、膀胱、⼩肠、⼤肠等脏腑也参与其中,但每个脏器影响⽔液代谢的环节与侧重点不太相同。
从字⾯上看,肺主“通调⽔道”,强调⼀个“通”字。
体内多余的⽔液主要通过出汗和⼩便排出体外。
肺主表(体表⽪⽑),能调节汗孔的开合;膀胱的⽓化也与肺有关。
当肺受邪时,汗孔不开则出汗减少,甚⾄不出汗;肺为⽔之上源,肺⽓不宣,上⼝不开,下窍则闭(想想⽣活中“提壶揭盖”的例⼦就可以理解了),膀胱⽓化不利则⼩便量减少,体内多余的⽔液⽆去路,⾃然会产⽣⽔肿的⽑病。
就好⽐⼀个⼤坝的⽔闸当开不开时,上游的⽔位就会不断升⾼⼀样。
所以,肺实际是⼀个通过管理⼈体的“⽔闸”来调节体内⽔量的脏器,或者可以理解为肺所管理的是⽔的通路,故称“⽔道”。
通常肺的问题引起的⽔肿,⼤多以头⾯、上半⾝肿为主。
脾主“运化⽔湿”,强调⼀个“运”字。
⼈体内的⽔分通过饮⽔来补充,⽔液⾸先⼊于胃,再由脾吸收,通过脾⽓的推动,运送⾄全⾝各脏腑组织器官。
如果脾⽓不健,运输⽔液的能⼒下降,饮⼊的⽔液不能被送达全⾝上下内外,反⽽停滞于体内,就变为对⼈体⽆⽤的⽔湿之邪,如同⼀条淤滞河流中的⽔或⼀潭死⽔。
⽔湿趋下,故脾的问题引起的⽔肿,⼤多以下半⾝肿为主。
所以,脾⽓不运所致的⽔肿与肺病所致的⽔肿,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我们会在以后介绍“中医诊断疾病的⽅法”时详细说明。
⾔归正传,今天要给⼤家介绍第四个脏器,即肝脏。
以前所讲的三个脏,⼀个主管⾎脉,⼀个主管⽓,⼀个主管⽓⾎的⽣成,有此三脏似乎已⾜可维持⼈体的⽣命活动了,但实际上还不够,还需要有⼀个“开关”对它们进⾏调节,⽐如⼈活动时需要⼤量的⽓⾎供应,安静时则需要量减少,⽤则随时可取出,不⽤则随时可收藏,掌管这
个“开关”的脏器就是中医概念⾥的“肝”。
肝脏调节⽓⾎的这⼀功能,中医⽤“肝主疏泄”、“肝藏⾎”来表达。
疏泄,即疏通、畅达、宣散的意思。
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
⼀是疏通调畅全⾝⽓⾎:⽓⾎量的正常只是决定健康的⼀个⽅⾯,另⼀⽅⾯还与⽓⾎的运⾏是否畅通有关。
⽓⾎之所以能在脉管中畅⾏,周流不息,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当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时,⽓⾎通畅,全⾝各组织器官都能得到⽓⾎的濡养,则全⾝轻松、舒展,呼吸通畅,胸部宽畅,唇⾊、掌⾊、甲⾊红润;当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时,⽓⾎运⾏不畅,则会出现胸胁闷胀不舒,甚⾄全⾝尤其是肩背部的紧张不适感,欲叹⽓,唇⾊、掌⾊、甲⾊紫暗等。
如整⽇坐在电脑前操作、缺少运动的⼈,最容易出现肩背酸痛,头项强痛,胸闷不舒,四肢不温等症状,中医称为“肝⽓不舒”,轻症患者⼝服有疏肝理⽓作⽤的“逍遥丸”即可缓解。
⽽疏泄肝⽓的另⼀好办法就是打打太极拳、跑跑步、打打球等体育运动。
⼆是协调情志活动:肝疏泄功能正常,全⾝的⽓⾏顺通,可以调节⼈的⼼情。
例如,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通畅,⼤多性格开朗活泼。
如果肝疏泄功能失常,则⽓机郁滞,⽓⾎运⾏不畅,就会出现闷闷不乐、急躁易怒、胸闷嗳⽓、胁肋部胀痛、头胀头痛等症状;⽽长久不良的情绪,整⽇郁郁寡欢或暴怒,也可伤肝,
致“肝⽓不舒”,此时若能好好运动运动,出⼀⾝汗,⽓⾎⼀畅⾏,胸闷胁痛等肝⽓不舒的症状就会消失。
当然也可以借助药物“逍遥丸”来解决,⽅名“逍遥”也由此得名。
三是协助脾胃运化⽔⾕:肝能调畅⽓机,为脾胃⽓机的正常运⾏提供了条件,同时肝还有促进胆汁的排泄作⽤,以助⽔⾕的消化吸收。
肝与脾胃的这种关系,中医也⽤五⾏学说表⽰,即肝在五⾏属⽊,脾胃属⼟,⽊克⼟,⽊具有使⼟不致壅滞的作⽤。
若肝失疏泄,影响及脾则称“肝脾不调”,表现为腹胀、腹泻等症;影响及胃则称“肝胃不和”,出现嗳⽓、呃逆、呕吐、胃脘胀痛等症。
我们⼤概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在吃饭时突然⽣⽓发怒,马上会产⽣⾷道梗塞感,妨碍继续进⾷;有些⼈暴怒后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前者中医称“肝⽓犯胃”,后者称“肝⽓犯脾”,治疗也要从肝来着⼿。
四是协助排泄男⼦的精液、⼥⼦的⽉经:精液与⽉经的质与量⼀般与肾有关,⽽排泄是否正常则与肝关系密切。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男⼦可以正常排精,⼥⼦则⽉经周期、经量、经⾊正常;反之则男⼦不能正常射精,或阳痿、遗精、滑精等,⼥⼦则⽉经周期紊乱,或前或后,或经前乳房胀痛,经⾊紫暗,⾎块多,或痛经,或闭经等。
所以良好的⼼情,也是保证性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
临床上⼥⼦因情绪失调导致⽉经不调、不孕等的病例不在少数。
肝藏⾎,是说肝脏有贮藏⾎液、调节周⾝⾎量的功能。
古⼈认为当⼈处于休息、静⽌状态时,其组织器官对⾎液的需要量减少,相对多余的⾎液归藏于肝脏;处于劳作、活动状态时,机体对⾎液的需要量增⼤,贮藏于肝脏的⾎液就能随时提供所需。
肝藏⾎常简称“肝⾎”,⾎属阴,故⼜称“肝阴⾎”。
如果肝藏⾎不⾜,主要表现为⽬、筋、⽖甲、⽉经等⽅⾯的改变,如头晕⽬眩,视物模糊,肢体拘挛,指甲异常,⽉经量少,甚或闭经等。
如果肝不能藏⾎,则会发⽣吐⾎、衄⾎、⽉经过多、崩漏等病症。
肝与五官、五体、五液、五志的关系为:肝开窍于⽬,在体合筋,其华在⽖,在液为泪,在志为怒。
眼睛需脏腑精⽓濡养才能视物,其中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说“肝开窍于⽬”,眼睛有病,中医常归结到肝。
如视物模糊或夜盲,多因肝⾎不⾜所致;两⽬⼲涩,多为肝阴不⾜;⽬⾚肿痛或痒痛,为肝⽕上炎或肝经风热上犯;头晕⽬眩,多为肝阳上亢等等。
中药枸杞⼦有养肝⾎、滋肝阴的作⽤,能治疗肝⾎或肝阴不⾜的眼病;桑叶、菊花有清肝⽕的作⽤,能治疗肝⽕上炎的眼病。
⼆者都能明⽬,但作⽤完全不同。
筋的伸缩活动、指甲的坚韧光泽主要靠肝⾎濡养。
如果肝阴⾎不⾜,可出现⼿⾜震颤、肢体⿇⽊、屈伸不利、⼩腿抽筋,⾝体各部位的痉挛疼痛,指甲⾊枯或变薄变脆、出现竖条纹或针尖样凹陷。
若见四肢抽搐的症状,中医认为病在肝,称为“肝风内动”。
泪从眼出,泪有湿润眼球、保护眼睛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泪液量适中,既能湿润眼球,但⼜不⽆故外溢;⽽病理情况下,如肝阴不⾜时,泪液量减少,表现为两⽬⼲涩;肝经有⽕时,泪液变浓稠,表现为⽬眦增多且粘稠。
发怒是情绪激动的⼀种表现,肝病时,常急躁易怒;⽽经常发怒的⼈,则易于损伤肝脏。
所以古⼈认为“肝为刚脏”,“肝⽓急⽽志怒,故为将军之官”。
肝属五⾏中的⽊,⽊对应四季中的春季,春季万物萌动⽽⽣,肝脏具有这种⽣发舒展的特性。
所以古⼈说:“(肝)主春⽣之⽓,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
”
肝⽓调畅,⽓⾎舒展,即为健康;肝⽓郁结,不能通达全⾝,即为病态。
另⼀⽅⾯,各脏腑器官的正常活动,全赖⽓机调畅,肝脏肩负调畅⽓机的重任,⼀旦有病,则往往延及他脏。
如肝⽓不舒,即乘脾⼟,腹部作痛作胀,甚则作泻;犯扰于胃,则⽓逆作呕;肝⽓冲⼼,则⼼跳不安;⽊⽕刑⾦,则呛咳吐⾎。
肝⽓疏泄不及,则出汗难或⽆汗,⽪肤⼲,⼿⾜不温;肝⽓疏泄太过,致肾不闭藏,遗精滑精等等。
所以临床上肝的病最复杂多变,⽆怪古⼈说:“治病能治肝⽓,则思过半矣。
”
明⽩了肝的这些功能,⼤家就会进⼀步体会到:保持良好的⼼情,经常参加运动,对⾝体健康⾄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