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药典注射用水检验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使注射用水的检验操作标准化、规范化,保证注射水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范围
适用于注射用水的检验
职责
由化验室起草;部门经理及相关人员审核;质量总监批准;化验员执行。

内容
1编制依据
USP36
2定义
注射用水是通过蒸馏或一个特殊的净化过程的来的水资源,在净化过程中更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

它的原水是符合美国环境保护署、欧盟、日本国家饮用水条例或世界卫生组织指标的饮用水。

不含任何添加剂。

3执行标准
《注射用水质量标准》。

4检查
4.1细菌内毒素
4.1.1鲎试剂灵敏度试验:鲎试剂用于试验前做4次平行试验标记鲎试剂的灵敏度λ,用EU / ml表示。

4.1.1.1试验内容: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λ),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室温放置的30-60分钟里,每5-10分钟混匀一次,然后制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

取分装有0.2ml/瓶鲎试剂安瓿16支,分别加入0.2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

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的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4.1.1.2结果判断: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

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所有的重复试验最低浓度0.25λ为阴性,每组试验方为有效。

每组的终点浓度是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最低浓度。

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 c )。

λc =lg-1(∑X /4)
X为反应终点内毒素浓度的对数值。

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 λ -2.0λ(包括0.5λ和2.0λ)时,方可以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λ为该鲎试剂的灵敏度。

4.1.2干扰因素实验:
目的是检验在某一浓度下的供试品对于鲎试剂与内毒素的反应有无干扰作用。

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所使用的鲎试剂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的溶液。

4.1.2.1 制备内毒素标准对照溶液:
取1支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成4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即2λ、λ、0.5λ、0.25λ。

4.1.2.2 制备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将供试品稀释至预试验中确定的不干扰稀释倍数调节PH值至6-8,再用此稀释液将2.2.1中的同支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稀释成4个浓度即2λ、λ、0.5λ、0.25λ的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

4..1.2.3 鲎试剂的准备:
取规格为0.2ml/瓶的鲎试剂30支,轻弹壁使粉末落入瓶底,用砂轮在瓶颈轻轻划痕,75%酒精棉球擦拭后启开备用,防止玻璃屑落入瓶内。

A:为未知内毒素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组
B:为干扰试验组
C:为鲎试剂灵敏度控制组
D:为阴性对照组
4.1.2.4 加样:
A组:4支加入0.1ml供试品溶液作为样品对照。

B组:将另外16支鲎试剂放在试管架上,排成4列,4列4支。

每列每支分别加入0.2ml的含2λ、λ、0.5λ、0.25λ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
C组:将准备好的鲎试剂取其中8支放在试管架上,排成4列,4列2支。

每列每支分别加入0.2ml 的含2λ、λ、0.5λ、0.25λ的内毒素标准溶液。

D组:2支加入0.2ml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

加样结束后封闭管口,轻轻振动混匀,避免产生气泡,连同试管架放入37℃±1℃水浴中,保温60±2分钟后,观察结果。

4.1.3可接受标准:
当任何影响试验结果的测试条件的改变时,需要重新复试,A组和D组全部都是阴性,C组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

溶液B灵敏度大于等于0.5λ且小于等于2λ,供试品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不存在干扰因素。

否则,供试品溶液干扰测试。

4.1.4操作步骤:
(1)先用酒精棉球擦拭台面,取鲎试剂,轻弹瓶壁,然后用砂轮在瓶颈上轻轻划痕,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开启备用,避免玻璃屑落入瓶内。

(2)取0.2ml水样加入已准备好的鲎试剂中,另取0.2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加入准备好的鲎试剂中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作两个平行样。

用医用胶布封口,轻轻震动混匀,避免产生气泡,放入试管架中,连同试管放入37℃±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60min±2min
(3)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一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将其稀释到0. 5EU/ml,再取稀释好的内毒素标准溶液0.2ml加入已溶解好的1支鲎试剂中作为阳性对照,阳性对照作2个平行样。

放在上述试管架中同一条件保温60min±2min。

结果:每1ml注射水中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0.25EU/ml。

4.2总有机碳
4.2.1原理:将水中有机物分子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检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然后计算出水中有机碳的量。

用总碳量减去所测得的无机碳量就是总有机碳量。

4.2.2系统适用性试验:
总有机碳检查用水:用满足下列规格的高纯水:电导:25℃不高于1.0μS.cm-1;总有机碳:不高于0.1mg/L
标准液:取经105℃3h干燥至恒重的蔗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升中约含有1.2mg的溶液(每升含碳0.50mg)
测试液:避免污染,在密闭远离顶部的空间中收集测试水。

从始至终避免污染。

系统适用液:取1,4对苯醌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升中含0.75mg的溶液(每升含碳0.50mg)
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控制:标准液和系统适用液的配制使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

对照液:添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准备适当的对照液或者其他用来建立基线或者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标准,来校准仪器。

系统适用性:测试下列溶液,记录测量值:总有机碳检查用水Rw);标准液(Rs);系统适用液(Rss)。

用下式计算响应效率:
Rss−Rw
×100
Rs−Rw
此系统响应效率在85%~115%适用。

4.2.3步骤:将测试液加入样品瓶,放入仪器内后运行仪器,记录样品结果。

4.2.4标准:不超过0.5mg/l(500ppb)。

4.3电导率:
4.3.1步骤
阶段1
1.用非温度补偿或温度补偿的电导仪测定水的温度和电导率,在适当的容器中测量或在线测量。

2.使用“阶段1-温度与电导率要求表”,找到不高于所测温度的温度值,也就是相邻的较低的温度,在表中相应的电导率值是限度值。

3.如果测量的电导率不大于表中的数值,则水符合电导率检查的要求。

如果电导率高于表中的数值,按阶段2进行。

阶段1-温度与电导率要求
阶段2
4.将至少100ml的样品至一个适宜的容器中,并搅拌供试品。

必要时调节温度,当温度保持在25 ± 1℃,开始剧烈的搅拌供试品,并定期观察电导率。

当电导率的变化(由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小于每5分钟0.1 µS/cm的净值,记录电导率。

5.如果电导率不大于2.1 µS/cm,水符合电导率检查的要求。

如果电导率大于2.1 µS/cm,按阶段3进行。

阶段3
6.保持供试品的温度在25 ± 1℃,在第5步中电导率测定的大约5分钟内进行此实验。

向相同的水供试品中加入饱和的KCl溶液(每100ml供试品加入0.3ml),测定pH值,读数为pH单位精确到±0.1。

7.参考“阶段3-pH值与电导率要求表”,在所测量的pH值点确定电导率限度。

如果在第4步中测定的电导率不大于在第6步测得的pH值相对应的电导率要求,则水符合电导率检查的要求。

如果任一个测得的电导率大于此值,或pH值落在5.0~7.0的范围之外,则水不符合电导率检查的要求。

阶段3 –pH值与电导率要求
4.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