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 同步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同步训练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答案】(1)同盟国;协约国
(2)后果: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
(2)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看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
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
【答案】(1)法国;德国
(2)同盟国
(3)意大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图中A是法国,B是德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国指的是德国,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上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全球战争,当战争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全世界有60%的国家参与其中;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全世界总人口数量的80%;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这五大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北冰洋这四大洋,全都无一幸免地被战火覆盖:战争区城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各参战国投入总兵力达1亿人,消耗军费总计大约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损失物资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
材料二:现代军事武器应用也成了战争的一大亮点,在作战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从喷气式战机到火箭,从雷达到导弹,这些武器都是此前人们难以设想的;在这战争后期人类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全世界都目睹其与无伦比的破坏能力;除此以外,计算机这一史无前例的高科技工具也成为操纵战争的独特手段。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乔治·威尔斯(美)卡尔额·海《全球史》(1)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战争”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决定“这场战争”胜负关键因素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1)属于全球战争、涉及国家多、范围广、损失惨重
(2)科技的先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破坏性强、伤亡大、损失惨重。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全球战争”“全世界有60%的国家参与其中”“战争区城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消耗军费总计大约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损失物资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
”
可知,“这场战争”的特点是属于全球战争、涉及国家多、范围广、损失惨重。
(2)根据材料二“现代军事武器应用也成了战争的一大亮点,在作战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计算机这一史无前例的高科技工具也成为操纵战争的独特手段”可知,决定“这场战争”胜负关键因素是科技的先进,根据“从喷气式战机到火箭,从雷达到导弹”“在这战争后期人类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全世界都目睹其与无伦比的破坏能力”可知,这场战争中现代军事武器、核武器等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破坏性强、伤亡大、损失惨重。
4.某班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进行探究。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引起德国“仇恨”的条约是什么?
(2)图一中的会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哪一地区的关系?
(3)图二中的会议是哪国主导召开的?会议上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该条约有何影响?
(4)在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得以重建的战后国际秩序通常被称为什么?通过两次会议你有何启示?
【答案】(1)《凡尔赛条约》。
(2)欧洲。
(3)美国。
《九国公约》。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凡尔賽——华盛顿体系。
弱国无外交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引起德国“仇恨”的条约是《凡尔赛条约》。
1919年巴黎和会对德国进行制裁,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引起德国“仇恨”。
(2)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重新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国际新秩序。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会是美国主导召开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九国公约》;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九国公约》的签订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弱国无外交等。
5.兴华学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请你加入到他们的探究队伍中去,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印度甘地纪念馆:位于老德里的亚穆纳河畔。
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一个四方形平台,标志着圣雄甘地1948年被刺杀后火化的地点。
黑色平台正中是一长明火炬,象征甘地精神永存。
几乎每一位重要外国来宾都要到此献花圈或种植一棵常青树。
图二:2018年7月9日,正在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一道访问甘地纪念馆。
(1)从材料一中,你能够得到什么信息?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回答甘地的贡献。
(2)材料二发生在哪一运动中?结果怎样?
(3)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他做一简单介绍。
(4)请你为以上探究,概括出一个主题。
【答案】(1)信息: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贡献: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埃及华夫脱运动。
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卡德纳斯。
1934年,当选墨西哥总统。
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内容分析可知,从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依据材料二信息“埃及人民举行抗议英国的示威游行”分析可知,材料二发生在埃及华夫脱运动中。
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扎格鲁尔等华夫脱党,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
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依据材料三信息“南美的创新改革”分析可知,材料三中的人物是卡德纳斯。
1934年,当选墨西哥总统。
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依据以上材料内容的探究可知,学习主题是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6.
(素养专练)
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些相关知识点?如果再让你补充一幅图,你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哪方面的图片?
【答案】图1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原因;图2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
补充有关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一“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一战爆发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向英国发起挑战。
图二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7.下图人物是 .
【答案】列宁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列宁。
列宁在1917年11月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点睛】
解答图片问题的关键是识图,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平时学习时,需要注意对图片的识别。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l)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主要文件是什么?这一条约中哪一点内容最能体现会议的性质?(2)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有损于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什么?这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叫什么?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答案】(1)《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殖民地的规定。
(2)《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的签订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
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
最后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条约中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体现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2)依据课本所学,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比、荷、葡和中国9个国家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
主导国是美国。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的签订表面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依据课本所学,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调节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的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经过这两次会议,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这一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即确立帝国主义在世界各个地区殖民地的划分。
实质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1919年6月,参加① 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② 和约》。
和约规定: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
材料三: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② 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
(1)请你在①②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①②
(2)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指的是什么?召开了哪两次会议?
(3)材料二反映出该和会的实质是什么?该和约关于中国问题的规定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以后的什么历史史实证明了材料三的观点的正确性?【答案】(1)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3)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地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战的爆发。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请你在①②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①巴黎和会;②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错误继续,重新巩固了帝国主义在世界上的位置,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回到了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的局面。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反映出该和会的实质是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该和约关于中国问题的规定是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造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给总会难过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中的观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地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
盾。
因此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下去;以后的二战的爆发证明了材料三的观点的正确性。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火是希望,使人类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火是绝望,因为它是那样的无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罪恶之火)
材料一:
(燎原之火)
材料二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灾难之火)
材料三:
(发展之火)
材料四 2016年二十四国集团杭州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
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也是继韩国举办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后第二次在亚洲举办这次峰会。
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中国历时150年建造的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建筑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大火付之一炬的残迹。
这场“大火”的放纵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说说“一点小小的力量”是指什么?这点“小小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指什么事件?各自带来了什么影响?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如何应对?(5)结合上述材料与图片,谈谈你对“火”的认识。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萨拉热窝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经济全球化。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制度创新,大力提高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世界性或者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
(5)“火”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火,战火在历史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史实。
(1)此问考查的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
根据图片学生可知是被大火烧毁的圆明园的断壁残垣。
1856年到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侵略者攻占北京,并且洗劫了著名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然后将其付之一炬。
充分体现了侵略者残暴的本质。
(2)此问考查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相关史实。
根据材料二“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结合课本所学,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是力量非常弱,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之后又建立很多革命根据地,形成燎原之势。
(3)此问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根据图片结合课本所学,图一是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图二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场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此问考查的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
根据材料四中传递的信息“2016年二十四国集团杭州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
”二十四国参加说明这些国家在经济方面密切合作,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并且还要表达今后的做法。
(5)此问考查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是综合性问题。
通过材料一“火”火烧圆明园,给人类带来灾难。
通过材料二“火”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得出“火”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