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1扶公共基础:中国的原始社会.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三支一扶公共基础:中国的原始社会
我们一般将原始社会分成四个时期,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三支一扶公共基础:中国的原始社会,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好好复习!
2019三支一扶公共基础:中国的原始社会
说起中国的历史,大家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不管是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认识的。

但是说到中国的原始社会,估计就没有多少人能够信手拈来了。

说到原始社会,我们一般将其分成四个时期:原始人群时期、早期智人时期、晚期智人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

一.原始人群时期
原始人群是史前时期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最具代表性的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
(一)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共计左右门齿两颗。

1976年测定,生活年代约为170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

这一古人类被命名为“元谋人”,是我们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会利用自然火,考古学家认为元谋人是处在旧石器时代初期的人类。

(二)蓝田人:1964年5月,在山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地层中发现一个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故将其命名为“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

蓝田人的年份较北京人早数十万年。

因此他们在体质形态上有不少差别。

例如蓝田人的容貌更似猿
猴,智力和四肢也比不上北京人发达。

考古学家因而把蓝田人分类为“早期直立人”,把北京人分类为“晚期直立人”。

(三)北京人:其化石遗存于1927年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故被命名为“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

他们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北京人”已会制造石器,能使用天然火,学会保存火种的方法,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二.早期智人时期
早期智人,又叫“古人”,时间大概在距今30万年到5万年之间,以丁村人为代表。

1954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因发现地点,这一古人类被命名为“丁村人”,其生存年代距今约10万年,处于旧石器时期中期。

“丁村人”使用的仍然是打制石器,但较“北京人”有很大进步。

“丁村人”摆脱了原始群居,不再是乱婚,进入到血族群婚阶段,即同辈男女包括兄弟姐妹才能结婚。

这种“血缘家族”是由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过渡的重要环节。

三.晚期智人时期
晚期智人又称“新人”,其生活年代距今5万年到1万年之间,处于旧石器末期与新石器时期的初期。

晚期智人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几乎都有其生活的足迹,其中山顶洞人是“新人”阶
段的代表。

“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人”的故乡,居住在周口店龙骨山山顶上的一个山洞里,处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距今约1.8万年。

“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使用钻孔、磨光新技术,制造石器、骨器,懂得人工取火。

按血缘关系组成比较稳固、持久的集团,过着氏族公社的社会生活。

四.氏族公社时期
氏族公社时期可以分成两部分,一个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另一个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母系氏族是以母系血缘计算,人们只知道其母,不知其父,男子外婚到另一个氏族,女性是生产活动、公共财产的主持者。

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最突出的是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前者代表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后者代表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

在距今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其中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面貌的是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5000年至3000年。

其遗址以河南省和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这一时期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

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位于今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东北,是距今约六千年前的古人类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的母系公社的典型代表。

河姆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遗址:半坡遗址位于今陕西西安半坡村,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古人类遗址。

半坡氏族的人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能够制造和使用弓箭;种植蔬菜和粟;饲养猪、狗、牛、羊等;已使用彩陶;会建造房屋。

半坡氏族的人们形成村落,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

(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龙山文化遗址:1928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黑陶和其他器物,故龙山文化也称为“黑陶文化”,距今约4600年至4000年。

龙山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是由仰韶文化发展过来的,反映了由母系氏族公社转变为父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情况。

大汶口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地区大汶口,距今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从其遗址墓葬可以看出,已出现了私有财产,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

例题
1.下列属于父系氏族阶段文化代表的是(
)。

A.山东大汶口文化
B.山东龙山文化
C.河南仰韶文化
D.浙江河姆渡文化
【答案】AB。

解析:父系氏族时期的典型代表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属于母系氏族时期。

故本题答案为AB。

2014年三支一扶考试即将开始,华图教育网三支一扶频道(/a/szyf)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提供三支一扶备考指导,对三支一扶考试中的各个详细问题作出详细解答,祝各位在今年的三支一扶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取理想的职位!更多2014三支一扶备考资料,请关注华图教育网!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概念:
True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它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

True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True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了我们今天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

True
1.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

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True
2.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

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
担的义务。

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True
3.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

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

True
4.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全体从业者通过互相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幸福。

服务群众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

True
5.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奉献社会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

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

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

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