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消化器官疾病—消化道寄生虫病(牛病防治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诊断 要进行综合诊断:
➢根据病牛临床上有血便,粪带腥臭。 ➢剖检时见直肠有出血性炎症和溃疡。 ➢镜检粪便及直肠刮取物,发现大量卵囊。
七、治疗 1.磺胺二甲嘧啶 100mg/kg口服,连用2天。 2.氨丙啉 治疗20~25mg/kg口服,连用5天;预防5mg/kg连用21天。 3.林可霉素(洁霉素)每头牛每天1克溶水给药,连用21天。
牛球虫病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25种牛球虫,寄生于家牛的有14种,均寄 生于肠道(小肠、大肠)。其中以丘氏艾美耳球虫、牛艾美耳球虫 这两种最常见,致病力最强。
一、病原体形态特征
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牛小肠、盲肠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卵囊 呈椭圆形,大小约20~21μm×27~29μm,呈褐色。卵囊壁亦为双 层,光滑,内层厚约0.4μm,外层厚约1.3μm。卵膜孔不明显,卵 囊内无残体,胞子囊内有残体。
五、病理变化 病牛尸体消瘦,可视黏膜苍白,肛门外翻,肛门周围和后肢被含血稀便所污
染。 盲肠、结肠、直肠发生出血坏死性炎症。 肠壁淋巴滤泡肿大,呈灰白色,其上部黏膜常发生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点:
球虫侵袭部位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在肠腔 内形成许多细胞碎屑。尚存的上皮细胞内可发现处于不同发育时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球虫。黏膜固有层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界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卵囊内发育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含有成熟子孢子的 卵囊为感染性卵囊。
三、流行病学 ➢本病在温暖和潮湿的季节流行。 ➢各种年龄品种的牛都有易感性,其中引进品种比本地品种易感性高,死亡率 也高。 ➢成年牛带虫为主。饲养管理不当如饲养密度过大,饲料突然改变可诱发本病。
四、症状
急性型:小牛多见,(潜伏期2~3周)临床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 初期精神稍沉郁,减食,粪表面附有少量鲜红血液或血凝块;随着病程的发 展,病牛精神更加沉郁,反刍停止,停食,粪稀混有大量血液,并混合纤维性膜, 粪腥臭难闻,体温升高到40~41℃。末期病牛消瘦,被毛粗乱,高度贫血,粪呈 褐色,体温下降,极度衰弱死亡。
二、生活史
丘氏艾美耳球虫的发育属于直接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整个发育过程分为3个 阶段:
➢无性生殖阶段:即裂殖生殖阶段,产生大量裂殖子。 ➢有性生殖阶段:又称配子生殖阶段,形成雌性配子(大配子)和雄性配子(小配子),
两性细胞成熟之后,小配子钻进大配子内发生接合过程,最后融合形成合子。 ➢孢子生殖阶段:此时合子外迅速形成一层包膜,即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