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件教学的利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自然是兴趣全无,只有少数学生坚持门门课都听,更多的学生选择做自己的事,或看报纸,或玩平板,或发短信,甚至旷课缺席,严重影响专业学风。

与此同时,由于学时少等原因,一些可能在其他课程中重复出现的章节,老师们又侥幸认为其他老师在其他课程给学生讲了,自己讲不讲都不重要,采取略讲甚至不讲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的遗漏,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博弈论”“财产分配”在两门课程中出现过,但老师们都没有讲。

三、教材间内容重叠的教学整合
解决高校专业课程间教学内容重叠问题,可采取统一教材编写、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不同课程间老师授课内容信息共享等措施多管齐下加以解决。

但由于一般院校师资和经费缺乏,最现实的办法是加强教学内容整合,对现行课程的教材逐一梳理去重,然后按照知识的理论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重新排序,增强课程教学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备性和开放性。

教学整合通常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人民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指针,它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指导学校的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课程开设的前置条件(学生在学了哪些知识后才开本课程)、开课时间、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重要内容。

老师开课前应当仔细阅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

一个专业如果没有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人才培养质量就没有保证。

一般情况下,学校开设专业前都要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并根据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和社会反馈信息定期修订。

不过,倒确实有学校只对专业编制了人才培养方案,没有进一步对每门课程编制教学大纲,在此情况下,授课老师应当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补上课程教学大纲。

2.按照课程大纲选择授课教材。

课程体系建设在大学人才培养中是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和因素,对于人才培育质量有最直接的影响。

高校往往通过老师培养、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专业课程打造等措施提升课程体系建设。

对高校而言,课程体系建设好了,学校人才培育质量就有了基本保证。

应当指出,课程与教材有本质区别。

教材作为完备的知识体系,前后往往涉足很多内容,而课程只是人才培育知识体系中的一部门内容,一门课程内容的支撑可能需要几本教材,而一本教材的内容可以分拆到几门课程中去。

授课老师在选择教材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让后从备选教材中选择一本与课程大纲要求最接近的教材作为本课程的授课教材,把没能中选的其他好教材列为学生参考阅读书籍。

3.按照授课教材删补教学内容。

教材确定以后,再细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至少要再细读课程教学大纲,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确立教材哪些内容要讲述,哪些内容不讲述,哪些内容教材要补充,以及各部分授课的详略、深浅,这是避免课程间授课内容重叠的重要环节。

在此基础上,按照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该门课程要传授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编制课程授课计划,指导课程授课进度。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从课程到专题的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
利用课件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

近年来,课件教学运用十分广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但在教学实践中,不恰当地使用也会产生不少的问题。

一、关于数学课件教学的优势
1.课件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用计算机加工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

课堂教学时,教师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机连接起来,演示所组织的资料进行教学。

例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造成了学生对其难以理解。

课件教学,可以在屏幕上作出任意三角形ABC及其内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
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移动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再如,对于圆的概念的教学,利用教学软件,移动满足条件的点形成圆,引导学生发现动点与定点的距离是一个定值。

由于实验中圆可以随意变化,学生很容易接受圆的形成。

计算机的动态变化使形与数有机结合,把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2.课件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

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课件的有力支持。

例如,在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与
浅谈数学课件教学的利弊
吴二儒
(福建省平和县后时中学,福建平和363700)
摘要:近年来课件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课件的使用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必须关注的问题。

重新认识和使用课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件
教学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21-02
【教师观点】. All Rights Reserved.
判定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几何画板在垂直平分线上随机取不同的点,展示这些点到两端点的线段长,让学生就演示进行探究、交流并总结,得出性质和判定定理。

这样利用几何画板,学生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便捷的复习和测试。

复习课可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图文并茂。

测试时可以利用一些智能题库,教师先调节好题型、题量、难度等,就相关知识点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

4.促进情感教育,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依托课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将课本上的知识寓于实际生活中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学会将“数学眼光”转向更为宽阔的生活时空,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

例如黄金分割点的教学中,利用图片了解人体构造,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人体如何才能更美”。

这些课件相当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改变了学生对数学的态度。

二、关于数学课件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伴随着课件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这一教学的辅助手段呈现由“配角”取代“主角”地位的趋势,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也降低了教学质量。

主要表现在:
1.课件限制老师个性的发挥,削弱了教师教学基本功。

完全由中学老师独立完成每一节课的课件制作是不现实的,许多课件是直接来自于开发商和网络。

一盘课件在手,再也不需精心备课了,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面对基本一致的课件,老师的个性难以展现,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2.课堂变成“看片会”。

有些老师等同于解说员,课堂也就好比是“看片会”,老师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课件的使用上,学生的注意力也始终在屏幕上,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课堂失去互动,失去沟通。

在一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中,用大量的例题来进行复习,教学设想很好,他把近二十题的典型例题制作在课件中,以文本的形式不断展现在屏幕上。

课堂上只见教师操纵鼠标使一个个红色的答案飞入题目中,这样的课堂缺少有效的师生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有可能导致教学虚浮、花哨、不扎实。

所有的课件都不能完全涵盖教学的本质内容,不能替代活生生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有的课件制作太注重观赏性,学生情绪激昂之余理论学习的时间已所剩无几,老师也只能草草结束,使得一些课堂教学显得虚浮、花哨、不扎实。

三、关于改进数学课件教学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课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引入课件教学不是为了娱乐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思维,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教师对现成的课件要大胆取舍,留下本质的东西,摒弃花哨、可有可无的部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能以课件作为教学的核心,本末倒置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2.不能过分抬高课件的价值。

一堂好课并不能唯课件是从,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课堂本身,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

不能过分关注课件的效果,而影响了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

3.正确使用课件。

课件信息含量很大,很容易形成无重点现象。

所采取的图片和音频资料不宜过多,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所采用的文字史料也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疲劳。

在对课件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合理的过渡语句来连接课件页与页之间的间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保持教学内容在他们头脑中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保留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做好笔记。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不同的形象来展示重点,并且要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教学的重难点。

综上所述,采用课件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开阔学生的视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但在掌握课件教学的同时,也不能放松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能过度依赖课件。

参考文献:
[1]李启光.中学课堂单纯课件教学弊端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07).
[2]刘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新面貌[J].福建中学数学,2005,(03).
如何让语文课的教学更有效,是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且以学生的学为主导。

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和动力,至关重要。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如果你让一个孩子学
试论国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及意义
程现亮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北京100012)
摘要:如何让语文课的教学更有效,是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且以学生的学为主导。

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和动力,至关重要。

如何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把国学引入语文课的
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国学是语文学习的根,把握住这个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国学引入语文课堂需要精心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文化魅力;丰富课堂,让学生感知语文的真正魅力;还要自
我修炼,不断提升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国学;高中语文;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22-03【教师观点】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