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测试卷(培优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B .在0~20s 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
C .两同学在0~15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在0~15s 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 处相遇D
解析:D
【详解】
A .由图可知,乙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10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15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乙的速度为 100m 6.7m/s 15s
s v t =
=≈ 故A 错误; B .由图可知,0~20s 内时间相同,但路程不相同,根据公式s v t
=
可得,两个同学的速度不相等,故B 错误;
C .由图可知,甲在10~15s 内静止,故C 错误;
D .甲乙同学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0~10s 内甲运动的快,甲在乙的前面,甲在10~15s 内停止运动,在时间为15s ,路程为100m 时两图像相交,代表甲和乙相遇,故D 正确。

故选D 。

2.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
B .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 .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
D .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C
解析:C
【详解】
A .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相对静止的,故A 错误;
B .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与水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故B 错误;
C .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相对于湖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故C 正确;
D .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

3.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10s ~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
B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 处相遇
C .在015s ~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
D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10m /s B
解析:B
【详解】
A .在010s ~内,在相同时刻甲运动的路程大,由s v t =可知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慢,故A 错误;
B .由图可知,两同学在运动15s 时在距离出发点100m 处相遇,故B 正确;
C .在015s ~内,甲乙运动的路程相同,由s v t
=
可知二者平均速度相同,故C 错误; D .在015s ~内乙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0m 6.7m/s 15s
s v t =
== 故D 错误。

故选B 。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 )
A .
B .
C.
D. B
解析:B
【详解】
小车刹车后做减速运动。

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路程都相同,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小,则是做减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大,则是在做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忽大忽小,则在做变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如图所示,分别为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s时间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2s时刻甲、乙两物体再次相遇
C.0-4s时间内甲、乙运动路程相等
D.0-4s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5m/s B
解析:B
【详解】
A.由图甲可知,甲在1-3s内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甲在1s内的速度为4m/s,1-2s内静止,2s内甲运动的路程
s甲=v甲t1=4m/s×1s=4m
乙在2s内的速度是2m/s,2s内乙运动的路程
s乙= v乙t2=2m/s×2s=4m
s甲=s乙=4m
所以第2s时刻甲、乙两物体再次相遇,故B正确;
C.0-4s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
s甲1=v甲t1+v甲t3=4m/s×1s+6m/s×1s=10m
0-4s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
s乙1=v乙t4=2m/s×4s=8m
0-4s时间内甲、乙运动路程不相等,故C错误;
D.0-4s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110m =4s
s v t '='甲甲=2.5m/s 故D 错误。

故选B 。

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 v t =
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D
解析:D
【详解】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会变化,速度大小与时间或路程无关,仅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选D 。

7.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 .4:9
B .3:4
C .3:1
D .1:3D 解析:D
【详解】 根据s t v
=可知,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 231321
s s t t v v =
==甲乙甲乙甲乙:::: 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3:。

故选D 。

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 .3:4
B .4:3
C .1:1
D .1:3B 解析:B
【详解】
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根据s v t =
可得它们的速度之比为4:3,故选B 。

9.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
s v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B .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
C .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D .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D
解析:D
【详解】
A .根据=s v t 可知,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故A 错误;
B .根据=s v t
可知,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大。

故B 错误; C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不成比例关系),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10.下列情况不属于...
机械运动的是( ) A .空中飞行的小鸟
B .月亮升上了天空
C .水中游动的鱼
D .铁生锈了D
解析:D
【详解】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空中飞行的小鸟、升空的月亮、水中游动的鱼其位置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而铁生铁其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在同一道路上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像,请仔细阅读图像后回答下列问题:
(1)骑车者和跑步者________同时出发(填“是”或“不是”);
(2)跑步者跑了60s 后,骑车者与跑步者相距________m 。

不是50【详解】(1)1由图像可知跑步者从0s 开始出发骑车者从10s 开始出发所以不是同时出发(2)2骑车者的速度为跑步者跑了60s 骑车者骑行的时间由可得骑车者骑行的路程由图像可知跑步者60s 跑的路程
解析:不是 50
【详解】
(1)[1]由图像可知,跑步者从0s 开始出发,骑车者从10s 开始出发,所以不是同时出发。

(2)[2]骑车者的速度为
200m =5m/s 50s-10s
s v t ==
跑步者跑了60s,骑车者骑行的时间
60s-10s=50s
=t

s
v
t
=可得,骑车者骑行的路程
5m/s50s=250m
s v t
==⨯
骑行骑行骑行
由图像可知,跑步者60s跑的路程s跑步=200m,两者相距
250m-200m=50m
s∆=
12.为全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2月2日凌晨,空军出动8架大型运输机,分别从沈阳、兰州、广州、南京起飞,向武汉紧急空运医疗队员和物资。

运输机从机场起飞时,以地面为参照物,运输机是______的,以医疗物资为参照物,运输机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运动静止【详解】12运输机从机场起飞时以地面为参照物运输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改变是运动的;以医疗物资为参照物运输机相对于物资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解析:运动静止
【详解】
[1][2]运输机从机场起飞时,以地面为参照物,运输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改变,是运动的;以医疗物资为参照物,运输机相对于物资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13.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比t2~t3时间段内的速度______(填“大”或“小”),如果t1=2s,t2=6s,
t3=15s,s1=40m,s2=90m,则在0~t3时间段内的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在t1~t2时间段内,以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_____的。

大6静止【详解】1分析汽车路程—时间图像斜率表示
速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时间的斜率大故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比t2~t3时间段内的速度大2如果t1=2st2=6st3=15ss1=40ms2=9
解析:大6静止
【详解】
[1]分析汽车路程—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时间的斜率大,故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比t2~t3时间段内的速度大。

[2]如果t1=2s,t2=6s,t3=15s,s1=40m,s2=90m,则在0~t3时间段内的汽车的路程为
s=s2=90m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390m
6m/s 15s
s
v
t
===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在t 1~t 2时间段内,该汽车是静止的,以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

14.(1)单位换算:1m= _____ nm ,1h= ______ s ,1m/s= ______ km/h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测得的结果是 _________ cm ,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___________ cm 。

(3)如图丙所示,该仪表是测量 ____________ 仪器,读数为 _______________ 。

3600362801时
间3min383s 【详解】(1)123长度换算为1m=109nm 时间换算为1h=60min=3600s 速度换算为1m/s=36km/h(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
解析:3600 3.6 2.8 0.1 时间 3min38.3s
【详解】
(1)[1][2][3]长度换算为
1m=109nm
时间换算为
1h=60min=3600s
速度换算为
331000m 36001km 36001m/s 3.6km/h 101h 101h
⨯⨯===⨯⨯1m/s=3.6km/h (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物体左侧与1.0cm 对齐,右侧与3.8cm 对齐,则其测得的结果是
3.8cm-1.0cm=2.8cm
[5]由图可知每1cm 间有10个小格,则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 。

(3)[6][7]如图丙所示,该仪表是测量时间仪器的停表,小表盘上表示分钟,分度值为0.5min ,其指针位于3min 与4min 之间且偏向于4min ;大表盘上表示秒,分度值为0.5s ,指针示数为38.3s ,则停表的读数为3min38.3s 。

15.打点计时器是测量____的工具,通电后振针每秒上下振动50次,每次向下打一个点。

图中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甲纸带由A 点到E 点的时间是_____秒;甲纸带上D 到G 所用的时间为t 1,乙纸带上2到8所用的时间为t 2,则t 1_______t 2 (选填:“>”、
“=”或“<”)。

时间008<
解析:时间 0.08 <
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打一个点;由每两个点之间所有的时间,可求出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

【详解】
[1]由题意知,图中打点计时器第秒上下振动50次,即每秒打50个点,所以打点计时器能测量时间。

[2][3]图中相隔两个点所用的时间为0.02s ,则甲纸带A 点到E 点的时间是0.08s 。

D 点到G 点所用的时间
t 1=0.06s
乙纸带上2到8所用的时间
t 2=0.12s
所以
t 1<t 2
16.有甲、乙两辆原来静止的小汽车,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内的乘客觉得自己向西运动。

乙车乘客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测速设备测得甲车在通过5km 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 。

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 的规定,该车驾驶员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处罚。

甲车不会【详解】1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内的乘客觉得自己向西运动这是因为他选择了甲车作为参照物自己(乙车)相对甲车的位置在发生改变2汽车运动的速度≈667km/h 因为667km/h <100km/h 所以该车
解析:甲车 不会
【详解】
[1]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内的乘客觉得自己向西运动,这是因为他选择了甲车作为参照物,自己(乙车)相对甲车的位置在发生改变。

[2]汽车运动的速度
5km 270h 3600
s v t =
=≈66.7km/h 因为 66.7km/h <100km/h
所以该车没有超过限速规定,该车驾驶员不会超速,不会受到处罚。

17.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 ,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 )、秒表、木块。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3)一次实验中,小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_组小车从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时间大大变速0257【详解】(1)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变这是为了降低小车运动速度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23根据可知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的重力势能转换为动
解析:时间 大 大 变速 0.25 7
【详解】
(1)[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变,这是为了降低小车运动速度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2][3]根据s v t
=可知,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的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即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运动所需时间越小,即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4]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沿斜面方向受力不平衡,故做变速直线运动。

(3)[5]一次实验中,小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20.15m 0.25m/s 1.2s
s v t ⨯=== (4)[6]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通过改变小车下滑的路程进行试验,小车可通过的最大距离为
s max =120cm-15cm=105cm
由于
105cm 715cm
max s n l ===车 则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7组小车从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8.如图甲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 ”或“B ” ),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 ;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s (提示: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

B3152775【详解】1由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2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对齐右侧在处所以物体
解析:B 3.15 277.5
【详解】
[1]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15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
=5.15cm-2.00cm=3.15cm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4min37.5s=277.5s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一些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属于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
即可。

19.如图所示,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乙中机械停表的示数是________s。

732【详解】1
图甲所示刻度尺1cm 只有一个刻度故分度值为1cm ;由图知测量的始端在20cm 处末端在67cm 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图乙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05min 秒针指示的示数为2s 故停表的示数
解析:7 32
【详解】
[1]图甲所示刻度尺1cm 只有一个刻度,故分度值为1cm ;由图知,测量的始端在2.0cm 处,末端在6.7cm 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6.7cm-2.0cm=4.7cm L =;
[2]图乙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0.5min ,秒针指示的示数为2s ,故停表的示数是32s 。

20.李伟军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采用了如下方法:剪下一段导线,紧密的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3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

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 ,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cm ,该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___mm 。

50017【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长度分成10
等份每份为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导线圈的长度:;3导线的直径:
解析:5.00 1.7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长度分成10等份,每份为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2]导线圈的长度:
15.00cm 10.00cm 5.00cm L =﹣=;
[3]导线的直径:
5.00cm 0.17cm 1.7mm 30
L d n ==≈=。

三、解答题
21.章明同学从安福驾车去羊狮慕游玩,车的速度表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3)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到达羊狮慕可以节约多少时间?
解析:(1)60km/h ;(2)9min ;(3)135s
【详解】
(1)由速度表知:该车速度为v =60Km/h ;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的时间
119km =0.15h=9min 60km/h
s t v == (3)如果以最快速度行驶,所需的时间
229km 9=h=6.75min 80km/h 80
s t v =
= 节约时间 12=min-6.75min=2.25min ==15s 93t t t -
答:(1)该车的速度是60km/h ;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9min ;
(3)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到达羊狮慕可以节约135s 。

22.2020年11月10日北京时间清晨4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机库推出,检测调试后放入水中开始下潜。

早上8时12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地球海洋最深处,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m ,如图所示,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求:
(1)潜水器从机库推出开始到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共历时多少h ?
(2)据总设计师介绍,海水中下带,随着深度增加,下潜速度越来越慢,“奋斗者”在下潜的最后50m ,用了大约100s ,则潜水器在这50m 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m/s ?
解析:(1)4h ;(2)0.5m/s
【详解】
(1)潜水器运行的时间
t =8∶12-4∶12=4h
(2)潜水器在这50m 的平均速度
50m 100s
s v t ===0.5m/s 答:(1)潜水器从机库推出开始到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共历时4h ;
(2)潜水器在这50m 的平均速度约为0.5m/s 。

23.国庆期间,小明从厦门出发乘坐高铁到武夷山游玩。

如表是他购买的G1652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求: 站名
到达 发出 停留 厦门
— 09:00 始发 福州
10:45 10:51 6分钟 武夷山北
11:54 11:57 3分钟 杭州东
13:41 13:44 3分钟 上海虹桥 14:32 — 终点
(2)若列车在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4km/h ,则厦门站到武夷山北站的铁路线长约是多少?
解析:(1)2.9h ;(2)591.6km
【详解】
(1) 此次列车从厦门站到武夷山北站需要时间
11:54-9:00=2h54min =2.9h t =
(2)厦门站到武夷山北站的铁路线长约是
204km/h 2.9h=591.6km s vt ==⨯
答:(1)此次列车从厦门站到武夷山北站需要2.9h ;
(2)则厦门站到武夷山北站的铁路线长约是591.6km 。

24.小明平时骑自行车上学需要10min ,若他的骑行速度为10.8km/h ,小明家距离学校多远?升入八年级后,为了锻炼身体,小明改为步行上学,从家到学校需要20min 。

小明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解析:1800m ;1.5m/s
【详解】
解:他的骑行速度
10.8km/h=3m/s v =
10min=600s t = 由s v t
=可得,小明家距离学校的距离 3m/s 600s=1800m s vt ==⨯
步行的时间
20min=1200s t '=
则小明的步行速度
1800m =1.5m/s 1200s
s v t '==' 答:小明家距离学校1800m ;小明的步行速度是1.5m/s 。

25.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350m 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 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解析:10m/s
【详解】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350m+350m ﹣20m =680m
声音传播的时间
680m 2s 340m/s
s t v =
== 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 1120m =10m/s 2s s v t =
= 答:汽车行驶速度为10m/s 。

26.如图是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的s —t 图象,则两车行驶多少米时相遇?乙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解析:20m ;1m/s
【详解】
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 末路程相同,都通过了20m ,即两车相遇。

由图象可知,乙车全程通过的路程s =20m ,所用时间t =20s ,则乙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0m =1m/s 20s
s v t == 答:两车行驶20m 时相遇;乙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m/s 。

27.一列火车长200m ,以36km/h 速度通过一长1800m 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多长时间?
解析:200s ,160s
火车通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已知火车的速度和火车通过的路程,可以用公式v =st 解出通过隧道的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路程为隧道的长度减去车长,再用公式v =st 解出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

【详解】
火车过隧道的路程
s =s 隧道+s 车=1800m+200m =2000m
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12000m =200s 10m/s
s t v =
=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路程 s ′=s 隧道﹣s 车=1800m ﹣200m =1600m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
21600m =160s 10m/s
s t v '== 答: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200s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为160s 。

28.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450km ,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10:30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 日 15:00 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 144km/s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1500m 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 梁的时间是 50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______.
(2)火车的长度_____.
解析:100km / h 500m
【详解】
(1)火车从甲地早上10: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5:0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 1=4h30分.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
450
4.5
s km
t h
==100km/h,(2)v′=144km/h=40m/s,由v=
s
t
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
距离:s′=v′t′=40m/s×50s=2000m,∴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2000m-1500m=500m.【点睛】
(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S
t
,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
乙地的平均速度;(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