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象服务及强化气象服务措施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气象服务及强化气象服务措施的探讨
摘要: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
强国的跨越,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一流的
气象服务和保障,是气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本文从气象服务的定位、社会
需要对气象服务发展的新要求、我国气象服务需求的特点、气象服务的供给等方
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强化气象服务的相应措施,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气象服务效定位要求特点供给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预报能力越来越强,进而开展的气象服务也越来
越多,越来越细。

当预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提高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和
缓慢,而人类的需求是不会受这些条件限制,这也就是天气预报服务总是不能满
足各方面需要的根本原因。

而对于决策部门而言,必须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气象
服务信息,才能保证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下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
的措施。

一、气象服务的定位
1、气象服务四大功能。

即保障功能、防灾减灾功能、指导生产消费功能与
趋利避害功能。

保障功能就是保障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顺利进行有序开展的作用;防灾减灾就是抵抗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作用;指导生产消费功能就是作为生
产消费指导意见的作用;趋利避害就是利用气象服务创造财富避免损失的作用。

由于气象服务涉及各行各业各个层面,因此气象服务的种类繁多,并且随着社会
需求的不断丰富,不断产生新的服务内容。

2、气象行业属于服务行业。

该行业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市场体系中
是以与各行各业相关的气象信息产品来服务于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的,所以也叫
气象服务业,或称气象服务。

二、社会需要对气象服务发展的新要求
1、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气象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深刻变化,应重
视专业气象服务工作。

因此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能力必须适应政府的重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涵盖决策
服务,以公共服务系统为核心,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结构。

2、气象服务问题始终是气象工作的核心问题。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气象服务的关键和核心之一。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
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国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促
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给我国的气象服务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新需求、新
任务、新要求。

4、气象业务新的形势发展需求是如何推动企业、农业科技进步,适应产业
结构调整,这需要气象部门不断深化对现代气象业务体制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强
化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对现代化建设、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等各项气象工作的统领
作用。

三、我国气象服务需求的特点
1、需求精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精、越来越细,精是指精确,细是指细化,是对气象服务质量的要求。

反映在气象服务上,是对
气象服务时间、空间的要求,是对产品针对性的要求,是对可控性的要求,这是
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气象服务的必然要求。

2、需求多样化。

指社会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种类繁多,有气象服务
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需要,有气象服务保障社会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有气象防灾
减灾的需要,有气象服务节能减排的需要,有气象服务健康生活的需要,还有对
基本气象信息资料的需求,对专业化气象资料的需求,对气象控制信息的需求,
更有对气象服务工程的需求等等。

3、需求不均衡。

主要表现在气象服务需求地区的不均衡和种类上的不均衡,但总体上讲,大部分地区需求不足,也就是低迷,量上的增加比较缓慢。

四、气象服务的供给分析
1、气象服务的主体结构。

气象服务的主体包括气象服务的供给方、气象服
务的需求方、气象服务中介、气象服务的管理者。

在我国,气象服务的供给方是
国家气象局及其领导下的各级气象部门和相关实体;需求方是国家、企业、以及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中介方仅有气象经纪人;管理者是行业管理者,即国务院下
属的国家气象局及省、市、区、县气象局。

2、气象服务的客体结构。

气象服务的客体结构包括气象信息服务产品、气
象服务工程技术产品和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产品。

在我国,气象信息服务产品
包括基本气象信息产品、专业化气象信息产品、专业化气象服务产品;气象服务
工程技术产品包括人工影响天气、防雷施工检测,农业气象实用性技术、城市环
境气象技术服务;气象服务工程技术产品包括大型活动保障等。

3、气象服务市场的供给特征。

在我国,气象服务是公益性的基础性的服务
行业。

目前,从气象服务市场需要对气象服务供给的角度来看,气象服务市场的
供给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供给主体单一,即国家气象局及其领导下的气象部门,垄断了全部的市场供给;供给产品简单,初级产品较多,精心加工的较少,高科
技含量的寥寥无几;市场中介稚嫩,仅有刚刚出现的气象经纪人,中介作用微弱。

五、强化气象服务的相应措施
1、提高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中,预报的准确率是预报最重要和最核心的
问题,如果准确率低,做出的气象服务效果就会较差,不仅起到的作用不大,有
时甚至起到反作用。

这也是目前气象服务业务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当今的天气
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基础,在高性能计算机平台上完成的现代气象数值预报。

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和改进主要是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攻关的目标,而基层气象台
站的任务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个人的经验,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修订和释用。

2、严密监视天气变化,重点加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及时制作
发布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产品。

做好短期气候预测和服务工作。

完善预报值班流程,进一步提高预报质量。

3、进一步健全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农
村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全面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培训工作。

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
信息,启动气象应急预案,做好重大气象灾害、重大活动和突发公共事件等气象
保障服务工作。

4、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
靠群众,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快国家与地方
各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
置和救助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5、气象部门要加快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
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快
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气象专家。

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大力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一大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建立和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工作制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结束语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灾害程度越来越重、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越高,这对提高预报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促使每个气象从业人员必须提高专业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长江,薛新慧.关于基层台站气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B08):198-199.
[2] 张晶.中国气象部门体制变革的公共经济学分析[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