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政 治 上
思想文 化上
问题:诸侯势力过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解措决施:接诸较受王小主将的父自侯偃己国的的建封议地,分颁给布自推己恩的令子弟—,—建允立许
问题: 思想上不统一 解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 2.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材料二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 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诸侯国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主横行乡里。
一 “推恩令”的实施
诸侯国控制
西汉前期形势图
辖地区
中央政府直
地区
诸侯王统治
的土地较多
一 “推恩令”的实施
2.推恩令的实施
(1)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2)提出者:主父偃 (3)内容: (4)作用:
地 方
刺 史
一 “推恩令”的实施
1.推恩令 2.削爵削夺爵位 3.刺史制度
加强 中央 对地 方的 控制
汉武帝的烦恼
儒家
道家
法家
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 治理国家要顺其自 制定严厉刑法,
姓,百姓就会安分守 然,无为而治。百 对乱说者治罪,
己,天下可以太平。 姓无拘无束,可以 看今后谁还敢诽
儒家思想治国,既体 现皇上的仁慈,又教 化了百姓。
材料探究
材料: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 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濞列传》
(译文:吴国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 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因为不 纳税,吴国十分富有。)
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 盐铁经营权掌握在地方豪 强手中。
三
盐铁官营
西汉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 。
讲经图(汉代画像砖)
为了鼓励年轻人学习儒 学,汉武帝还采纳董仲舒等 人的建议,在都城长安办太 学,让博士主持教学,招收 “弟子员”。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对待儒家学说上有何异同点?
不同点: 1.秦始皇:“焚书坑儒”;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点: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一 “推恩令”的实施
2.推恩令的实施
(1)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2)提出者:主父偃 (3)内容: (4)作用: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 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将封地再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 封号。
皇帝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侯侯 侯 侯 侯
“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 权要一统于皇帝。
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 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一 “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初期,西汉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强大,特别 是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封国内的财产甚至比汉朝中央政府国库的财产还多 ,出行的队伍也及其壮观,几乎达到了皇帝出行的队伍编制。
经济上: 1.统一铸币 军事上: 北击匈奴
2.盐铁官营
板书设计
巩 固 大 一 统 的 措 施
政治
实施“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
收回铸币权 盐铁官营
平抑物价
军事 北击匈奴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实施“推恩令”;削 爵位பைடு நூலகம்建立刺史制度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经济:盐铁官营、专卖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后活动
1.材料分析。
850
850
450
450
单位:万
单位:个
人
中央人
中央辖
口封国人
郡封国辖
口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郡对
比
课后活动
1.材料分析。
经济问题
经济措施
私人铸币现象存 在
盐铁经营权掌握在 豪强手中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许多政策的 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五铢钱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 币,重量为五铢,故得名。历代继续沿用 五铢钱,从汉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 行了七百多年。
(1)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 ((21))材汉料武一帝反采映取出在什西么汉措初施期解封建决制这度一下问,题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
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 (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让诸侯王推及皇家恩德,把土地再分 给自己的子弟。这样,王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也少; 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从政治 上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
主父偃
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 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到中年后,听说汉武帝重视儒 术,又改学《周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公元前134年, 主父偃到达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 与徐乐、严安同时封为郎中。后来由于主父偃上书《推恩 令》,尊立卫子夫为皇后,揭发燕王刘定国的不法行为, 很讨汉武帝的欢心,不久后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 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汉武帝的破格任用。
对皇帝说三道四。
谤皇上用?哪种思想 来治理国家 最好呢?
汉武帝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目的
提出者 董仲舒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长安兴办太学,把儒家的 诗、书、礼、易、春秋,作
措施 为教材,儒士进入政权机构。
概况
作用
儒家居于主导地位,
为历代董王仲朝舒所:推(崇前,179 影响深年远-。前104年),
一 “推恩令”的实施
3.削夺爵位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 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4. 建立刺史制度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 朝廷监视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表
皇帝(中央)
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 方
刺 刺刺刺 刺刺 刺 刺刺 刺 刺刺 史 史史史 史史 史 史史 史 史史
材料 当时的农民见经商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货殖
列传》记载:“夫用民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 如倚市门……”
问题
这种状况对国家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 人们会弃农经商,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材料研读
三
盐铁官营
1.盐铁官营、专卖 2.统一铸五铢钱 3.平抑物价
增强 了中 央政 府的 财力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目标: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所采取 的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 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大一统局面对于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大一统呢?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一 “推恩令”的实施
2.推恩令的实施
(1)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2)提出者:主父偃 (3)内容: (4)作用:通过实行“推恩令”。各诸侯国的子弟受到封赏,
于是他们对汉武帝更是感恩戴德。从表面上看,各 诸侯国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实际上各诸侯国实 力大大减弱了,无法同中央抗衡了,这样就加强中 央王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一 “推恩令”的实施
3.削夺爵位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 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酎金夺爵
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国人口数到长安献酎金 (诸侯献给朝廷祭祀的贡金),皇帝亲临验看。如发现黄金的分量或成色不足, 则要受罚。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部分列侯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 斤两不足为借口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汉武帝通过实 行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 局面。
四 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 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西汉王 朝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从此西汉进入了鼎盛 时期。
五 如何评价汉武帝
1.功劳: 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兴修水利; 思想上: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军事上:打败匈奴。 2.过失: 连年征战,迷信奢侈,重用酷吏,导致社会动荡,百姓劳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人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