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21课时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ppt版本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二
材料探究
材料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三百多年,保存了大量的国有
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
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
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
……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
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
(7)“摊丁入亩”(“地丁银”制度):清朝,康熙时进行局部试点,规定 以1712年为界,今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 税。雍正时期,在全国推行,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 赋税。“摊丁入亩”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头税,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 依附关系减弱,中国人口迅速膨胀,增加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当时 国家的发展。
破坏,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占有情况,没 有反映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 D 项错误
-14-
主题一
主题二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材料解读
材料 既禁以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 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 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 为盗贼耳。
主题一
主题二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图片说史
封建社会抑制土地兼并的举措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10-
解读 上图为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绘制的“鱼鳞图册”,这种绘 制图册的形式有利于政府摸清地权,清理隐匿,保护了农民利益,抑 制了土地兼并;同时,使赋役征收具备确实根据,保证了政府的税收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主题一
根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知抑商观念仍然 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重商主义并未盛行,传 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故 A、 B、C 三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亦无害”,可知传统的
抑商观念有所削弱,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20-
教材补 遗
史著赏 析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古代中国重要的赋税制度 (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行的“相地而 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上是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 瓦解。 (2)编户制度:汉代对百姓的一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比较完备 的赋税制度。被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他们依据人 口和资产向国家承担人口税、田租、徭役和兵役,国家对他们控 制十分严格。 (3)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即土地税, 征粮)和调(即户税,征布帛),还要服兵役和徭役。
-18-
主题一
主题二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19-
高考例析 2.(2018海南单科,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 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 这一议论反映了( ) 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
主题一
主题二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 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严格
商业活动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17-
主题一
主题二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名称 项目
相同点
影 响 不同点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 展有利,后来阻碍了 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 主义萌芽的成长
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 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 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 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
有是直接原因;战争频繁加速其形成。
(2)形成过程
①春秋时期,鲁国等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
合法性。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4-
(3)弊端:土地兼并。
原因
危害 抑制 措施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 直接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 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国家赋役收入 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 明朝,政府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 化及主要原因。
提示:变化:由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原因:农业生产规模化,
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国家政策变化,均
田制崩溃,宋朝不抑兼并等。
-23-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教材补 遗
史著赏 析
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 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 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 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读材料反映了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由史料可以看出: (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贸易 。 (2)“闭关锁国”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遮断了西 方商人与“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引起西方人的不满。 (3)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最终导致 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6-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
明朝的 “海禁” 政策
明太祖担心流 亡海上的敌对 势力勾结倭寇, 危及统治
清朝 的“闭 关锁 国” 政策
为对付东南沿 海的抗清斗争; 认为天朝大国 无须与外国进 行贸易
表现
人民不得擅自出 海与外国互市, 对外贸易只能在 官方主持下进行
②消极影响: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加剧了社 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统治;土地兼并使政府赋税减少,激 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土地兼并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影 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12-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主题一
主题二
高考例析
1.(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思考 指出材料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 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提示: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 商人(告缗)。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其他举措:货币 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16-
主题一
-21-
教材补 遗
史著赏 析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4)租庸调制: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纳 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 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 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这样就保 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命题 本题叙述了明朝中后期的一种社会舆论,意在考查解读历
立意 史叙述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审题干 题干强调的是“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考 找题眼 查点在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社会心态
审设问 本题的设问是“这一议论反映了”,实际上是要求
解题 找关联 思路
审选项 找答案
分析判断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问题
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20 以下
户数 24
户数比例 17.3%
20—130 131—300 300 以上 小计
103
74.1%
10
7.2%
2
1.4%
139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13-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主题一
厉行“海禁”,禁 止官民私自出 海;不许片板下 海
影响
一方面,妨碍了海外 市场的开拓,抑制了 资本的原始积累,阻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滋长;另一方面,使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 界潮流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7-
微点拨“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 “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对外贸易必须在官 方的主持下进行。“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 商来华贸易,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的贸易场所——广州“ 十三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并非绝对禁止一切对外 交往。
-11-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主题一
主题二
论从史出古代中国出现土地兼并的原因与影响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②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③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剧 了土地兼并等。
(2)影响 ①积极影响:土地兼并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促使统治者调整统 治政策以维护其统治。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解读 注意省略号在研读材料中的分层作用。材料中,省略号之 前的内容反映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开拓海外市场;省略号后的内容 则指出“海禁”政策造成了沿海居民贫困化的严重社会问题。
-15-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主题一
主题二
真题溯源 〔2014天津文综,12(节选)〕材料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 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 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 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 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5)两税法: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 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 和秋季两次纳税。这就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2-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教材补 遗
史著赏 析
(6)“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将原来 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 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纳银代役的规定,说明农民对国家的人身 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 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第21课时 古代的经济政策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2-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3-
思维导 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识清 单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商周井田制
(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3)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集体耕种,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
主题二
命题 本题以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为载体,考 立意 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审题干 找题眼 审设问 找关联
关键信息是占有 20—130 亩土地的户数占户数比 例的 74.1% 本题的设问是“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因此要根据题 干中的数据信息分析各个选项
解题 思路
审选项 找答案
答案 A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占有 20—130 亩土地的户 数占了绝大部分(74.1%),故 A 项说法正确。占有高 额土地数量的户数较少,还不足 10%,故 B 项说法错 误。土地兼并不明显,无法反映出均田制是否遭到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自主探究 画一画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8-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9-
想一想怎样理解中国明清时期既处于“近代的前夜”,又属于“落 日的辉煌”?
提示:“近代的前夜”: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成长。“落 日的辉煌”: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成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5-
二、“重农抑商” 1.原因: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业在 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 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3.产生: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首倡。 4.发展 (1)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向工商业者加重 征税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 商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主题二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论从史出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名称 项目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实施时期
战国时期开始实行, 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
相同点 目 的 不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 封建统治基础,发展 地主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 体制
内 相同点 容 不同点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