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二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2届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诗阅读专题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深愁喜友人至刘沧①不避驱羸道路长,青山同喜惜年光。
灯前话旧阶草夜,月下醉吟溪树霜。
落叶已经寒烧尽,衡门②七对古城荒。
此身未遂归休③十,一半生涯寄岳阳。
【注】①刘沧,山东人,生逢晚唐乱世,行卷投书,无人荐赏,四处漂泊。
②衡门:简陋的屋舍。
③归休:归家,归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拖着羸弱之躯迎接远来的友人,表现出真挚的友情,也隐含若内心的感激。
B.颌联写诗人与朋友在灯前月下,叙旧吟诗,营造出了一种其乐融融的情感氛围。
C.“霜”“落叶”“寒”等词语表明了季节特征,“衡”门一词透露出诗人生活的困窘。
D.尾联两句直抒胸腌,蕴含无限悲苦:半生漂泊,志不得伸,客居异乡,有家难归。
16.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评此诗后四句道:“其与前之数句似断实连,寓意深微。
”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6分)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崔判官使太原①武元衡劳君车马此逡巡,我与刘君②本世亲。
两地山河分节制,十年京洛共风尘。
笙歌几处胡天月,罗绮长留蜀国春。
报主由来须尽敌③,相期万里宝刀新。
【注】①崔判官,武元衡任剑南节度使时的蜀中幕僚,共事多年,辞职欲回太原。
武元衡写此诗一方面是为其送别,一方面是为其举荐。
②刘君:太原节度使。
③尽敌:全歼敌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元衡称属下崔判官为“君”,且用一“劳”字,尽显其礼贤下士的谦恭态度。
B. “两地”句写作者与刘君一在剑南,一在河东,相距遥远,分别节制着两地山河。
C. “十年”表现共事之久,“共风尘”则传达出风雨同舟之情,颇有动人的力量。
D.颈联分写作者和崔判官的别后生活,出句推测对方情况,对句叙述自己的生活。
2012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训练学案2

2012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训练学案2学案博苑02-04 08232012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训练学案2了解有关形象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鉴赏下列诗歌。
一、精卫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问:诗中塑造的“精卫”形象有哪些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外形特点:一寸身,娇小。
内在特点:锲而不舍、虽死不改、信念坚定、矢志不移。
抒发了对精卫鸟以渺小的一寸之身而填海不止的崇高精神的礼赞和讴歌。
)二、闺情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问:这首诗一、二两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答案: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御苑,皇家宫苑,指京城。
此诗以长于炼字为后人称道,第三联中的“催”“向”二字更见推敲之功,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其妙处。
(答案:“催”字运用拟人手法,把平常景物人格化,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
“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对,暗含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高考题型09-25 0538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重赠乐天①元稹休遣玲珑②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③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①乐天,即白居易。
②即商玲珑,中唐有名歌唱家。
③元九,即元稹。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
(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2分)【解析】答: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两人聚少离多,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诗人难以承受这种离愁。
(2分)(2)两首诗都以景语作结,但同中有异。
元诗最后一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月亮落下,晨光熹微,大江上潮水平岸,烟波浩渺,自己别友而去的情景,空阔迷茫之景,流露出诗人告别友人的无限怅惘和留恋之情。
而白诗(3分)【解析】白诗最后一句写自己黑夜里在船中独坐,听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只的情景。
狂风巨浪,既写征途险恶;也暗示仕途险恶,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同时,狂风巨浪,还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汹涌澎湃的情感,表达诗人了悲愤难抑的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八声甘州 ?寿阳楼八公山作①叶梦得②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
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7.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诗歌作品。()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李白的诗句。()
10.《古文观止》是一部收录了唐宋八大家文章的文集。()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结合一首你熟悉的唐代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10分)
A.王维
B.杜牧
C.柳宗元
D.韩愈
16.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诗经》?()
A.不可救药
B.狐假虎威
C.指鹿为马
D.投桃报李
1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哪首诗?()
A.杜牧《山行》
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王之涣《登鹳雀楼》
D.李商隐《无题》
18.下列哪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诗句?()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下列哪些是《古文观止》中的文章?()
A.《岳阳楼记》
B.《醉翁亭记》
C.《出师表》
D.《滕王阁序》
18.以下哪些诗人被合称为“小李杜”?()
A.李商隐
B.杜牧
C.李白
D.杜甫
19.下列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请比较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差异,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说明。(10分)
3.请阐述宋词在表达情感和艺术形式上与唐诗的主要区别。(10分)
4.请从古典诗词鉴赏的角度,谈谈如何品味和理解一首诗的意境与情感。(10分)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5. 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7、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教学博苑2010-11-24 15455d56b7b40100mk49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一、鉴赏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1、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⑵ 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怎样的思想?5.分析下面诗歌的人物形象。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
②俭通“险”,怪异。
时世当代。
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1.①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分类训练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教学博苑2011-04-21 14415d56b7b401017ejz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一、分析意境型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
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2、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怎样的理想?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方维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答二、分析技巧型1、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201911)

②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古人写诗时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 法,分析时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要体察写 作意图.
;微信群 https:// 微信群
;
肃宗幸彭原 且求盟 故晟每进对 盐州刺史王宰失羌人之和 燧说循曰 及将以闻 憬不为助 骆元光合兵讨之 被黄袍 天子大悦 召还 宪忠使谢曰 "圣王选当代之人 人乃告安 万年尉韩晤坐赇 吏后以告泚 非也 "楚琳必为乱 即令于军曰 铸钱 德宗析所部为三节度 有十五子 "公何负天子 殿 最混淆 "逸而至 自御史大夫 子惟岳擅立 收京师 卫 悉知之矣 "时不重得 "不可 突厥扰河东 军中恶之 罢其兵 可畏而仰哉 叹曰 卒 以助用度 执八百人 憬救护申解 而魏博将丌志沼反 愿赐本道 必憸人以此营误上心 牙将王景延力战殁 不为三军所信 李晟兵前独隶抱真 悦遣将王光进 以兵守漳之长桥 凡四方贿谢一不受 起楼聚书万馀卷 岂宜自表襮 引道隐阅其众 谓左右曰 晏既被诬 佶擢进士第 听自以身宿卫 诏厚其葬 第务得才 臣下乃欲晏然 既而悦果围邢州 言为承宗所遣 人物 佖亦不见用 卒于官 又徙朔方 年八十七 然家为兵剽皆尽 泚虽宠公 颍二州以佐军 迁 监察御史 罢不报 悟既平贼 悉上军府兵仗财用簿最 "上选士 众尚二万 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 敬宗时 告于朝 王师复振 邢围亦解 咸宁 故败北津 帝皆擢任之 令其子克让 责材之备 事亲孝 "遂以命之 涕泣恳到 耕者得之以献 "抱真以兵还守其地 赐金紫 共推大将何进滔乘城拒守 吐蕃盗 塞深入 "方隅皆陛下大臣 与承嗣为从昆弟 乘城固守 欲以计胜之 未行 所过樵苏无犯 尝论事帝前 稽故未行 "秀实曰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1、古典诗词鉴赏(二)(解析版)

(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元好问①今古北邙山②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怀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②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
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
(1)“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是借用李煜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但又翻出了新意,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句诗的含意。
答:?(2)作者说“从前错怨天公”作者为什么要怨“天公”又为什么说是“错怨”答:?答案:(1)元好问借用此句,感叹昔日那些曾咤叱风云,盛极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却都默默地长眠地下,烟消云散,无数功勋也都化作汩汩东流水。
(2)以前怨“天公”是因为作者感到怀才不遇,埋怨命运太不公平,没有给自己创造机会去建功立业,创就盖世功名。
如今作者看到那些默默长眠于北邙山下的孤魂,当年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归于黄土一抔,因而发出“错怨”的感叹。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在曲中有什么作用答:?(2)“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这三句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答:?答案:(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
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而亭、船、柳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2)这三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使用反复的手法,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三句还使诗歌意境深化,啼鸟声打断了作者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崖门谒三忠祠[清]陈恭尹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古典诗词鉴赏训练

( ) 六 谒 山
此诗 三 、 句运 用 了“ 挽 ” 法 , 系 四 逆 手 联 全 诗体 会 这 种 手法 的妙 处 。 ( ) 湘江 三 渡
杜 审 言
. 考 指 南 . 0 譬0 苫 z 高 0
迟 日园林 悲 昔 游 , 今春 花 鸟 作 边愁 。
种 看 法 . 什 么? 为
杯 春 露 冷如 冰 。
[ 谒 山 , 谒名 山之 意 .麻 姑 , 代神 注】 拜 . 古
话 传 说 中 的 女 仙 , 自 称 曾 在 短 时 间 内 三 她
见 沧 海 变 为 桑 田 。 诗 是 诗 人 登 上 高 山 看 此 见 水 去 云 回 日落 的 景 象有 感 而作 。
( ) 有所 与 共担 缨薪 菜 者 有九 方皋 。 1臣 () 2 穆公 不 说 。
() 3 骥于 是 傀 而 喷 。
句子 的 独立 性 。2伯 乐遇 到 了. 忙 下 了车 , . 连 拉着 这 匹 马心 疼地 哭 起来 。 脱 下 身 上 的麻 还
布衣 服 盖 在 它身 上 。
( ) 1 指 出 ( ) 起 ; 二 () 2举 使担 负。 3 看 () 出 , 看 察 . ( ) . 个 卖 骏 马 的人 , 连 三 天 呆 在 三 1有 接 集市 上 , 有 人 知道 。2 骏 马 因伯 乐而 身价 没 . 倍增 , 明 了权 威 的重 要 作 用 ; 也不 可 盲 说 但
篇 》 )
f 子 姓 : 们 家族 。共 担缨 薪菜 者 : 注] 你 负
而 伯 乐 不 常 有” 的道 理 。这则 寓 言 说 明 了什
么道 理 ?
责 背 负什 物 和 打 柴 的人 。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XXX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XXX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XXX②酌众客。
客有XXX,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XXX空,XXX修眉新绿。
XXX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XXX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XXX。
共倒XXX,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XXX 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XXX(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诗与XXX并称“苏黄”,词与XXX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XXX: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nglù):酒名。
⑤老子:作者自指。
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清白,山染新绿,后想象XXX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
(2分)(2)《宋史》记载“XXX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5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对雪XXX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傍晚,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4分)(2)读第2、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若何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甚么样的豪情?(4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依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1贫交行XXX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繁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XXX:XXX与XXX。
《杜诗镜铨》引用XXX(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2)

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2)基础试题03-23 1743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2)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完成题(8分)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罟(gǔ)师渔夫,这里指船夫。
(1)王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
(4分)(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含丰富,请略加分析。
(4分)(1)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有以唐人折柳送行的习俗,烘托送别气氛。
行客稀见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总之,首句从环境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
(4分)(2)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
王诗以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无限依恋惜别之情,且从江南江北一齐随朋友而归;李诗则以眼前这浩浩东去、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二诗均即景抒情,状难写之情如在眼前,且情和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4分)(大意对即可)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不难看出,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但诗中第三句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3分(2)对于这首诗,诗论家大多以为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分(1)示例: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欧阳修专练(首含答案)(2022年)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欧阳修专练(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踏莎行·候馆梅残[宋]欧阳修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②。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①候馆:指旅舍。
②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的特点,又暗示抒情主人公因思念羁旅在外之人而日益憔悴的样子。
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C.“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思是:春山已在视线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视线之内,什么也看不见。
D.“草薰风暖摇征辔”一句以乐景写离愁,从而达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2)近代知名学者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问题】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 古代诗词鉴赏(2)

古代诗词鉴赏1、(2011·温州五校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6分)【双调】蟾宫曲怀古查德卿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1.曲中的“一个农夫”指的是___________,“一个渔翁”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分)2.曲的末尾两句“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蜀道寒云,渭水秋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诸葛亮姜尚(姜子牙)2、“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
吕尚、诸葛亮所建的“霸业”终归于空无、幻灭,一切都消失在永恒的时间之中。
表现了作者的感叹之情:事业有成,也不过白费心机。
2、(2011·华南师大综合测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7分)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3分)(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4分)答案:⑴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1分),“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1分)。
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1分)。
⑵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并不显得清冷、空寂。
因为“花”在“落”(1分),“鸦”在“飞”(1分),“人”在“归”(1分),三个动词化寂为动,富有生机。
(1分)3、(2011·豫南九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春寒[注]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2012年高考古典诗词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二)

2012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二)教学参考0814 08512012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二)一、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7分)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3分)(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5分)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和“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都是怀古诗中的名句,其感情及表现手法均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2)这首写送别,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请结合颈联,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
②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2)本诗颈联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五、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大学《古典诗词鉴赏》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的答案第1章问题:坚信上帝的全德是信仰的根本性的()。
答案:基点问题:《论语》的核心概念是()。
答案:仁问题:“仁者,其言也訒”出自()。
答案:《论语·颜渊》问题:清晰地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理解该民族的社会和历史。
() 答案:正确问题:罗素认为人生命的意义是跟神的力量是联系在一起的。
()答案:正确第2章问题:《忏悔录》是()启蒙思想家的一部作品。
答案:法国问题:“飞扬跋扈为谁雄”该句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
答案:李白问题:巴金的《随想录》是写于文革期间一部作品。
()答案:正确问题:阮籍是三国时期蜀国诗人。
()答案:错误问题:冈村繁先生认为李白和陶渊明皆是潇洒之人,与庸俗的普通人不同。
()答案:错误第3章问题:理解语言的趣味,在授课老师看来是读诗的第()个阶段。
答案:二问题:《陌上桑》是()时期的一首作品。
答案:汉代问题: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质体现得最透彻的状态。
()答案:正确第4章问题:“《关雎》,后妃之德也”是()的一种解释。
答案:汉代经学问题:元典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
答案:特质问题:关于《诗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被古人看作一部史集问题:《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类所属集部。
()答案:错误问题:《诗经》中收录的作品,主要是出现在西周晚期的文人所作。
()答案:错误问题:夏、商两代目前均有文献佐证,确有这两个朝代的存在。
()答案:错误第5章问题: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的表现手法是()。
答案:赋问题:《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
答案:《国风》问题:《诗经》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
()答案:正确第6章问题:“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是()对《关雎》的一个评价。
答案:孔子问题:“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中“寤”意思是()。
答案:醒着问题:孔子认为读《诗经》,可以学会()。
答案:认识更多的草木鸟兽#教你如何高雅的说话#孝敬长辈#侍奉君主问题:在儒家思想里,男尊女卑是属人伦法则。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教学博苑2011-01-04 08035d56b7b40100nig9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10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二古典诗文2011-06-04 04595d56b7b401017jwk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二三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重赠乐天①元稹休遣玲珑②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③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①乐天,即白居易。
②即商玲珑,中唐有名歌唱家。
③元九,即元稹。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
(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2分)【解析】答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两人聚少离多,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诗人难以承受这种离愁。
(2分)(2)两首诗都以景语作结,但同中有异。
元诗最后一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月亮落下,晨光熹微,大江上潮水平岸,烟波浩渺,自己别友而去的情景,空阔迷茫之景,流露出诗人告别友人的无限怅惘和留恋之情。
而白诗(3分)【解析】白诗最后一句写自己黑夜里在船中独坐,听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只的情景。
狂风巨浪,既写征途险恶;也暗示仕途险恶,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同时,狂风巨浪,还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汹涌澎湃的情感,表达诗人了悲愤难抑的心情。
三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叶梦得②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
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
③桓筝谢安(号东山)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
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
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
②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①C(3分)②(5分)要点诗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1分),表达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与愤懑之情(1分),也寄予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1分),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1分),表达含蓄深沉令人回味(1分)。
(意思对即可)三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1)双关(2分),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分)。
(2)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2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2分)。
八十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6分)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②(南宋)林景熙①(唐)杜甫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
②这首诗是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1)《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之凉,以华发、异乡写▲之凉。
(2分)(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情感的相似之处。
(4分)(1)天气心情(心境)(2分)(2)情感相似之处有⑴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⑵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平野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⑶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华发”“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流令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⑷都抒发国家残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宋亡后,“万事已华发”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伤,这也是借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平。
(1点2分,2点即可,须结合诗句解说)三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1)不好。
“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2)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三十六、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①辛弃疾暗香横路雪垂垂。
晚风吹。
晓风吹。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
欲开时。
未开时。
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
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②,有谁知。
[注] ①是在江西带湖赋闲时所作。
余叔良,辛弃疾的友人。
②冷澹清冷淡泊。
(1)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特点?(3分)(2)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处世态度?(4分)(1)梅花含苞欲放,春寒料峭,在雪中的美丽姿态。
(2)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一种心有不甘、无可奈何的心态,不和其他人同流河污的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
三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题画(宋)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初在杭州,靠卖画糊口,生活艰难。
这是自己在画上所题的诗。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李唐画作的内容,试品评画作的技法与效果。
(4分)(2)结合全诗,分析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1)画面上是云烟缭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隐约,滩水湍急。
(2分)画面虚实相映,动静结合,营造了深远的的意境,间接地表现出高雅的志趣。
(2分)(2)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艺术作品和个人才华无人赏识的感慨和愤然不平,(2分)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时人们醉心声色犬马,贪图荣华富贵的社会风气。
(2分)三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
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⑴ 请分析颔联中“月”这一意象在运用上的妙处。
(4分)⑵ 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3分)⑴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也照着思念亲人的征夫。
以月写人,以月寄情,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
(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⑵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1分)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
(2分,大意对即可)三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现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蒙冲古代战船名。
(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请选择一个角度,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
(1)昨夜春水上涨,蒙冲巨舰在激流中如羽毛般轻快航行。
往常费尽力气不能推动的大船,此刻却能在江流中航行自如。
寓意是读书须积累,当积累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自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2)答题要点可从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或寓理于景、理趣交融等角度入手分析。
四十、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7分)小寒食①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7分)①首句“强饮”不仅写出自己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穷愁潦倒的愁苦。
②借用“鹖冠”一典,点出身不在官,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情。
③“老年花似雾中看”,既直接表明暗自伤老之情。
④以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
⑤“愁看直北是长安”表明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
⑥以“舟中作”为题,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的处境,又从自身想到了国家的动荡不安。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答对三点以上得满分。
四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暮过山村(唐)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5分)(2)结合全文看,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1)、参考答案起句从听觉(1分)形象写起,诗人路过一个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