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鉴赏小说中情感
高考小说阅读及形象的鉴赏评价
小说阅读及形象的鉴赏评价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体裁。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一.分析小说的形象
1.分清主次要人物
直接描写(肖像、语言
2.分析描写动作、心理、细节)人物的方式
侧面描写(通过其他的
人事物)
,一般提供人物的背景
2.生活环境,写人物处所的环境
3.自然环境,景物、天气、自然现象风雨雷电,花鱼虫鸟等等
作用:
1.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思想性
格、志趣、爱好等
2.渲染气氛,形成铺垫,埋下伏笔
3.展示时代背景,交代故事时间1.把握形象,分析情节
四.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艺术特点。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之鉴赏叙事技巧
小说:鉴赏叙事技巧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鉴赏叙事技巧表达技巧这个概念比较宽泛,一般在命题时很少直接用到这个概念,我们在审题时要明确到底考查的是什么技巧,确定答题方向,再调动相关知识储备,结合命题所涉及的作品内容,对号入座。
一般而言,表达技巧包含表达方式、叙事技巧(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节奏、叙述腔调)、描写技巧(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情节安排、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问:1.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5.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二)叙述是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表达技巧之一,是指作者用陈述性的语言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说明、介绍和交代的一种方式。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高考试题中的情节考查有较强的综合性,往往与小说环境、人物、主题紧密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考查重点的变化,即由过去直接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转变为要求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某一情节作用,对情节手法(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的分析也趋于精细化。
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常设题型有以下三类:概括情节、分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
知识回顾一、情节安排技巧1.线索。
小说的线索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
其目的是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2.悬念。
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如2016年全国I I卷《战争》的开头。
3.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即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4.伏笔。
伏笔是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
5.照应。
照应是篇章间的某些内容在不同部位的互相关照与呼应。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如《祝福》的开头和结尾。
二、情节叙述手法1.叙述方式(1)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
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具体有以下三点:
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⑵答题示例
例1: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4分)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指向环境)
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指向情节)
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指向人物)
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指向主题)
例2(08浙江卷)《乌米》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⒋答题指要
⑴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2023年高考语文重点难点专练(上海) 热点02 小说阅读训练 _6098
热点02 小说类文本阅读训练(上海专用)(建议用时:30 分钟)1. 文学类试题根据体裁主要为小说和散文,命题趋势主要向两者边界模糊的散文体小说或小说体散文中选材。
2. 考点相对固定,命题形式相对稳定,主要为主观问答题。
2023 年是新课改后上海第二次高考,将会在 2022 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考生把握总体论证思路、把握文章主要论点的考查。
一、考点解读1.“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指能概括部分或整体的作品内容,对于小说主要是能概括小说主要情节,即小说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直至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把握作品的行文线索和思路”可与“分析选材、组材的特点和作用”合并理解。
主要指能把握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称使用、叙述视角、叙事顺序及其以及选材、组材特点等行文脉络,并体会作者的构思艺术,能从整体分辨章节或段落的主次和不同重要性。
3.“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与“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的表现力”合并理解,主要是指能理解小说关键语句的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的理解和分析对于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主旨的作用。
考查重点主要是环境、景物描写。
4.“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作品主题的思想内涵”,即能从对小说具体内容的具体分析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5.“依据作品内容进行联想、想象、推断”,是指能够依据已有的情节、情境、片段结合文章主旨、情感脉络、人物形象进行扩展、延续、补充、推演的能力。
6. “评价作品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与“赏析、评价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可合并理解。
是指在全面通读小说基础上对小说艺术形象、思想内涵、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意义、社会价值进行挖掘并加以评价。
二、复习技巧1.以考试手册为导向,把握考点的频度,熟悉题型及其解答思路。
复习时重点研读考试说明,在全面熟悉能力考点基础上,对常考和非常考能力制定不同应考策略,形成相应知识和方法体系。
上述考点中,按考试频度分析,考点 2、3、4 是常考考点。
高中语文_高考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中小说的命题角度,探究解题规律。
2、熟练掌握小说阅读的三步骤,学会品读小说。
一、导入:我国古典哲学认为万物相生相克,俗语中也有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说高考小说阅读是那把神秘的锁,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找寻开启神秘的钥匙。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二、典例分析:2017年全国卷Ⅰ【第一步:读懂文,思要素】•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以“他”为代表的试验队员,蒙古族同胞•情节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情节)•科考队员在戈壁滩遭遇狂风肆虐时,因缺水而陷入绝境,想要援救他人时,竟被送西瓜的蒙古族同胞神奇救活的故事。
•环境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环境)•茫茫戈壁,狂风暴虐,飞沙走石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析考查小说哪个考点•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气“恐怖气氛。
” 环境•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情节•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进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人物•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主题【第二步:审清题,找考点】•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情节。
(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 3.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品味赏析语言(风格技巧)• 5.运用哪些艺术手法,呈现什么艺术效果。
(艺术特色)• 6. 表现了什么主题。
(把握作品主题)【第三步:答对题,明规律】小说: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主题)。
2023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含答案)
专题3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坟场救人茹志鹃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二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
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
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
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离大路较远,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
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已凉了。
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
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
常常深更半夜的在外跑。
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
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
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
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
揭秘高考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击破高考小说心理分析-高考小说阅读(高考真题)创新题型分析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 道: “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 “超杰先生,清点一下。” 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王超杰告辞。杨成岳 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 盘发呆。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 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掉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 “你……“杨成岳道: “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 叹道:“这才是真的。”
字,作者用抒情的笔法,写“我”与儿子洪七给山上的红军送粮,在途中遇 到了敌人。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牺牲儿子保护粮食,还是保护儿子?“我”
的内心斗争非常激烈,心情极度矛盾、复杂。最后,“我”毅然牺牲了儿子, 表现了“我”为了革命事业不惜一切代价的大公无私精神。
3、梦境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 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例如:这里宝玉昏昏默默, 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 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 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 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挨打》)以上文 字,作者就描写了梦境。它既揭示出了宝玉关心体贴少女, 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又反映出当时社会中, 处于下层地位的人任人宰割的不合理的黑暗现实。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一、小说阅读整体指导一、小说文体特征简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1.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 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 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巧抓阅读技巧,快速读懂小说小说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在高考中可通过以下四步快速读懂小说。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1. 梳理情节脉络是阅读小说的突破口,也是基础。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可以按照这四部分梳理情节。
2. 找出线索,梳理脉络。
如2015 年全国卷I《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思路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切分层次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四看: ①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③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1.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 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情感变化题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它是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
对于这类微题型,我们也要高度重视。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或心理)?如(2014·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就是这种考查方式。
②小说写××人物先用“××(词)”再用“××(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如(2014·浙江卷)《走眼》就是这种考查方式。
③梳理××人物的感情变化过程。
[准确审题]审清考查方式,①②是结合语句表现人物心理,③是结合小说的情节来表现心理的变化。
[规范答题](1)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2)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3)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4)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是包含人物复杂内心的“这一点”。
(2015·西工大附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正直(美)罗林斯在卡罗来纳的山地里,有一座孤儿院坐落在高处。
隆冬时节,风雪交加,有时候积雪堆得老高,将孤儿院与山下的村庄乃至整个外界完全隔断。
云雾遮蔽了重重峰峦,雪花飞旋着冲入山谷。
在呼啸的寒风中,孤儿院的男孩们将一份份牛奶端到育婴房去,一天得跑两趟呢。
当他们走到育婴房门口的时候,手指冻得僵硬,一点儿都不听使唤了。
我秋天就到了那里。
我需要安静,与世隔绝,好从事艰辛的创作。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情感的不同
小说专题训练------情感的不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军毯马宇龙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说着:“冷,好冷啊。
”孙瑞斌已经为他压上了两床被子,可父亲还是说冷啊,冷啊。
父亲的眼睛总看向一边,孙瑞斌觉得父亲一定还有话说。
他把耳朵贴在父亲的嘴边,只能听到几句含混不清的话。
在一旁的妹妹扳着孙瑞斌的肩膀。
一连串地问:“说什么了,爸说什么了?”孙瑞斌说:“听不大清楚,好像是‘黄河,冷啊,黄河。
冷啊’。
”妹妹说:“什么‘黄河’,你一定听错了。
”孙瑞斌无奈地望着父亲的面孔。
沮丧地说:“咱爸平时对你最好了,你自己听吧。
你就算听不清,也比我懂他心思。
”话刚出口,孙瑞斌就有些后悔了:都五十好几的人了,怎么好像还在为旧事赌气似的?父亲是个老革命,战争年代当过民兵排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地区做过局长。
可他这个老革命的儿子,没沾上父亲一丁点儿光。
那年招干,父亲第一个就把他的名字划掉了,说他只有初中学历,当不得干部。
每年来看望父亲的老部下接二连三,每次都问,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
可父亲总是摇头,就是不开口。
后来他对孙瑞斌说:“今天我们的生活这么好,还能有啥困难?跟旧社会比,日子都好到天上去了。
”孙瑞斌听了。
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气。
说他妹妹贴心,还真没错。
那天,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
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
妹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个老旧的毯子。
往外拿的时候。
那毯子分明有些债,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
看到这个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
它,暖,真暖。
”他的嘴里吐出了新鲜的词语。
孙瑞斌说:“他是感觉身上冷,要盖上这个老毯子。
”说着就要把毯子往父亲身上扯。
忽然。
父亲僵硬了一年的胳膊猛地抬了起来,挡住了孙瑞斌手中的毯子。
孙瑞斌和妹妹都吃了一惊。
八十八岁的父亲在卧床一年之后,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
高考语文复习-- 乡土小说阅读+精准分析文本意蕴
乡土小说阅读+精准分析文本意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贵州道上蹇先艾多年不回贵州,这次还乡,才知道川黔道上形势的险恶,真够得上崎岖鸟道,悬崖绝壁。
尤其是踏入贵州境界,触目都是奇异的高峰:往往三个山峰相并,仿佛笔架;三峰之间的两条深沟,只能听见水在沟内活活地流,却望不到半点水的影子。
中间是一条两三尺宽的小路,恰好容得一乘轿子通过。
这天,我们和护送几位官眷的大帮结伴从梧镇起程,一离客栈,天便下起蒙蒙的阴雨来,真使人不快。
下午的雨,从蒙蒙一变而为淅沥的大点了。
我们戴起斗笠,扎着裤脚,一滑一溜地走着,没有一个不是口里喃喃地抱怨着贵州为什么不修马路。
九点钟的光景,我们才在山坡下的一个小村落歇脚,吃早饭。
据说,再向前便没有什么好路走了。
启程之前,夫头和颜悦色地走过来,请求富商们让一段路的轿子。
那几个满面烟容的商人很不耐烦地跳下轿来,穿起线耳草鞋,打着洋伞慢慢地爬坡。
我坐在一家小茅店的前面,和轿夫们一起谈天、喝茶,他们有的已经湿透了衣裳,脱下后,便露出红肿的双肩;有的弯着压驼了的背在喘气。
蓄着短髭的夫头操着两手,皱起眉头,望着天空,向一个一走一喘气的白胖商人说:“方老板,天气糟得很,你怕走不起了,我们喊加班来抬你吧。
”方胖子满意地笑着。
夫头的话还没有说完,胡小山已经带着两个加班匠来了,一边走过来,口里一边叽咕着。
一个身材很高大,样子有二十几岁,穿得还干净;那一个和他恰恰相反,是个矮小而瘦削的三十多岁的黑汉子,穿件两半截连成的破汗衣,腿上一条又小又短的裤子箍着,屁股的一部分就露在外面。
“是不是这乘?”黑矮子颤动他脸上的肉问。
“对罗!”胡小山回答他。
黑矮汉子喊了一声“来,弟兄!”高汉一大步跨过来,两个把轿子提了一提。
矮黑汉笑嘻嘻地说:“不轻,不轻,有好几百斤!”气歇够了,夫头便催着大家赶路。
那两位加班匠仿佛争功似的,抬起胖子的轿子先就走了,也不等后面的大众。
原来抬商人的胡小山和另一个轿夫老李都有点老迈龙钟了,自然精神差得多,喘着气紧跟他们跑。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之一:小说欣赏
参考答案: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力小人。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力小人。
①对比法。 对比法。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 先骂后夸的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 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 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 贱骨头” 后来夸林冲为“ “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 久后必然发迹” 子”、“久后必然发迹”。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之一
小说欣赏
知识链接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 人物形象为中心 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 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 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 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解题技巧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地位、 经历、 ①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 地位 、 经历 、 教 养 、 气质等, 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 气质等 , 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 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 面分析人物; 面分析人物; 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二)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情节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 事件,它是生 事件 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 过程)。
1、情节的组成: 情节的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式。 一波三折
2020高考小说阅读二轮提升复习专题一——梳理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情感态度变化
2020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二轮提升复习专题一——梳理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情感态度变化【专题说明】高考小说阅读中分析和括人物形象是重要考点,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态度变化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
对考生来说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类试题是对人物形的局部考查,通常就某一细节探求人物心理,或者就某一事件理人物心的变化过程。
小说说中人物的感态度,是在特定的情节和细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梳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是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物的情感态度蕴含在情节发展的各个过程之中,因此作为读懂小说的一个切入点,梳理小说中人物情感度的变化,也就成了一个重要考点。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寻访“画儿韩”邓友梅望着陶然亭的湖水,甘子千着实犯愁——上哪儿去找“画儿韩”呢?画儿韩是搞“四化”用得着的人,自己不在有生之年把他找回来,闭不上眼呀。
甘子千跟画儿韩有过节儿,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
那日画儿韩作寿,请甘子千赴宴。
酒过三巡,画儿韩吆喝两学徒捧来一幅画,作了个揖对众人说:“今天惊动各位,可不单为兄弟的寿日,兄弟我六百大洋收了幅假画。
”甘子千一看画,心中大惊,那竟是自己一时兴起,用一张宋纸、半块古墨仿张择端的画而作的《寒食图》。
众人齐说:“造假能这样乱真,也算开眼了。
”画儿韩说:“大家别叫它吓住,还是先挑毛病,好从这里学点道眼。
”他一眼扫在甘子千身上,笑道:“子千眼力不凡,你先挑挑破绽,让大家开开窍!”甘子千脸早已红了,幸亏有酒盖着。
他走到画前,看看左下角,找到一个淡淡的拇指指纹印,确认是自己的作品,但承认笔力终究不如真品,就说:“还是腕子软些;纸是宋纸,墨是宋墨,难怪连韩先生也蒙过去了!”画儿韩爽朗地笑了两声说:“今天我要劝诸位的就是人万不可忘了谨慎二字。
这画看来维妙维肖,其实只要细心审视,破绽还是挺明显的。
《寒食图》画的自然是清明时节,中州的清明该穿夹袄了,画中这小孩居然还戴捂耳风帽!再细看,这小孩在张择端的《瑞雪图》见过。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考⼩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考⼩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物形象1、常见题型①结合全⽂,简要分析⼈物形象。
②对⽂中⼈物进⾏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物的态度和读者对⼈物的评价)——XX是⼀个怎样的⼈物?③概括⼈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说对⼈物进⾏描写的具体⽅法及其作⽤。
⑤分析某⼀次要⼈物的作⽤2、解题思路:通过⼈物的描写(语⾔、⾏动、⼼理、肖像、细节)分析⼈物的性格特征。
⼈物(⾃⾝的性格特点,与另⼀个⼈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先总体把握⼩说⼈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分析主要⼈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分析⼈物外貌、动作、细节、语⾔、⼼理活动的描写,从多⽅⾯准确地把握⼈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物与⼈物、⼈物与环境的⽭盾冲突;思考和发掘⼈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说中关于这个⼈物⽣活的环境及⾔⾏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了什么描写⽅法,在此基础上进⾏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XX是⼀个……的⼈物形象。
作为什么⼈,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次要⼈物的作⽤:①这⼀⼈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物…的性格,是⼈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表达⼩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描写了……的情节,这⼀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附:⼈物形象描写的⽅法⑴正⾯描写——直接描写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描写(对话/独⽩)、⾏动描写、细节描写、⼼理描写等⑵侧⾯描写——间接描写侧⾯描写,通过其他⼈物的⾔⾏,间接写主⼈公。
如⽤有关⼈物的对话,⼼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法的运⽤与作⽤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物……的内⼼世界及……性格特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赏析艺术技巧
对点题型
1.参照下面知识,分析本文叙述视角的特点和好处。
答案 本文叙述视角富有变化。 文章一开始采用内视角的方式,即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而且叙述的是与“我” 相隔50多年的赵一曼的故事,故带有跨时空的特点。正因如此,“我”只能依靠现有 历史文字资料进行揣摩悬想。而叙述赵一曼在医院中策反的故事采用了全知视角的方 式。在探访烈士陵园时又回到了内视角的方式。结尾写赵一曼的遗书,则采用了外视 角的方式。 使用内视角,便于增加叙事的真实性,增加感情的强烈性与意识的活动性。使用全知 视角,可以突破内视角的限制,客观、全方位地叙述赵一曼的故事。使用外视角,既 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显示出作者更加深沉理性的思考和审视。多种视角交替运用, 既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又多层面、立体地表现出赵一曼集英雄、文人、智
对点题型
2.文章在叙述赵一曼的故事时使用了插叙和补叙,请指出来,并分别说明其好处。 答案 插叙在文中有两处: 第一处:在叙述赵一曼被关在医院单独房间时插入了日本警察对她的审讯情况。第二 处:在叙述赵一曼从医院逃走时插入了她成功策反看守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一事。 两处插叙,充分表现了赵一曼的英勇不屈,以及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智慧,舒缓了文 章的情节进程,使叙事跌宕起伏。 补叙是指结尾补叙历史,引用文献档案(赵一曼的遗书内容)。这段补叙,有力地表现 了赵一曼浓浓的母爱和舍己抗日的民族大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收到了无声胜有 声的艺术效果。
赏析艺术技巧
大一轮复习讲义 文学类阅读 • 小说阅读
掌握关键能力(一) 赏析叙事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二) 赏析描写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三) 赏析语言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一)
赏析叙事艺术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作者:李霞来源:《高中生学习》2023年第12期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主题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去实现的。
因此,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语言的鉴赏,要深入挖掘其艺术魅力。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人物语言,如文中人物的独白、对话等。
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是叙述人语言,如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有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的描写技巧,有遣词造句的技巧,还有修辞方面的技巧等。
在复习备考时,学生要多关注课本中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通过落实单元学习任务把相关知识点转化到写作实践中去,从而在赏析之余体会语言运用之奇妙。
把脉考情近年来,高考信息类文本逐渐开始考查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相关内容,2023年尤为明显。
比如,今年高考“甲卷”“乙卷”和“新课标Ⅱ卷”专设客观题,考查考生对原文论证方法的分析,选项内容涉及文章谋篇布局的整体思路和论证的具体方法。
此外,命题开始关注信息类文本的语言特色。
高考新课标Ⅱ卷就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一文设置简答题,请学生分析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其学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
这些带有赏析语言色彩的命题拓宽了信息类文本的考查范围,对我们复习关于文学类文本“鉴赏语言特色”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2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取《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给儿子》(陈村)和《社戏(节选)》(沈从文)等作为材料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文风朴实、语言各具特色,为审美鉴赏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说,高考对小说语言鉴赏的考查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说阅读(一)限时:30分钟总分:30分一、(2019陕西榆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分)父子德民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明娃回来看看吧!德民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德民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
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德民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
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德民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
谁都知道,德民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
这个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
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德民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
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
德民老汉一句“俺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主任,说,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
德民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
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
肥用了,闲话也有了。
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
德民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
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德民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
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明娃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德民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
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德民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
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
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们做啥?德民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德民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
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
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
进屋还要换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小说中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文学永恒的元素。
只有情感在场,才能使文字浸润在生命的呼吸里,才能使人们体会到心灵中最为隐秘的律动,也才能使我们看到人类灵魂的高贵与坚韧。
文学之所以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特殊产物,关键并不在于它是如何客观地反映人类生活的现实景象,而在于它通过自身特有的形式,为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人类精神活动的本质进行了不懈的审美表达。
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
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回应。
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
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悲痛不能自已。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之一。
感动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情感是小说的动力,情感是一个作家创作得以维系的根本保证,情感也是引起读者共鸣的基础。
一篇小说离开了情感就像是枝叶没有了水分,成了僵硬的东西。
一篇好的小说无疑浸透着作家的丰富的情感历程。
作家根据材料的“情感价值”来取舍时间,一秒钟可以很长,十年也可以很短。
情感的特点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含蓄的还是激昂的,而悲悯情怀总是最崇高的情感。
情感的处理往往是节制胜于放纵,适当的节制更能打动人。
小说家要将情感不断积累升华,蓄势待发,比如在《礼拜二午睡时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表现出的对情感抒发的节制,在《山羊兹拉特》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情感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在困境中,人与羊的相濡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和走向。
现代主义小说出于反思和批判西方现代工业化社会对人的“异化”的目的,渐渐远离温情的关照,甚至把情感降低到了“零度”,不再将情感作为小说的题材。
但这并不是说小说不要情感了,而是表达方式收敛了。
一、考向探究
高考中对小说中人物情感鉴赏常见的考查形式:
分析关键语句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倾向。
探求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评判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二、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
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Thisisyour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
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
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
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
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
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
”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
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
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
“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
”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
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
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
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
”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
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
“孟先生。
”
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
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
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
”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
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
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
”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
”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
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
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
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
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
”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
”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
”“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
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
我也很矛盾。
”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
雪已停了,腊梅林上
的雪已消了大半。
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
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
”“那是当然。
”子蔚说。
玮向子蔚鞠了一躬。
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
”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
”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解析】“手帕细节描写”包括老师递手帕,学生传用手帕,学生还手帕几个方面,回答时要分别点出其传达出的情感。
【答案】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
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
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