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正切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锐角三角函数》PPT精选教学优质课件3
![《锐角三角函数》PPT精选教学优质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3708613359eef8c75fbfb39e.png)
初中数学
锐角三角函数
B
一、基本概念
c a 习 1 1.正弦 练 sinA= a c b 如右图所示的Rt⊿ ABC cosA= 2. 余弦 C A 中∠C=90°,a=5,c b 5 a b=12 ,那么 ____ 13 ,定义: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 tanA= 思 考 3. 正切 sinA= b 12 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cotA=______ , b 5 cotA= 同角的正切与余 4.余切 a 5 切有何关系? 互为倒数 12 , tanA = ____
cos2A=( 0 ). sinA=cos(90°- A ) 互余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⑶ tan44°tan46°= ( 1 ). cosA=sin(90°- A) 思考: tanA =cot(90°- A) tan29°tan60°tan61°=( 3 ). cotA= tan(90°- A)
三、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30°
注意: 余切值 随着角 度增大 而减小!
3
3. 当∠A为锐角,且 那么( C )
1 2 cos A 2 2
(A)0°<∠A≤ 30 ° (B) 30°<∠A≤45°
(C)45°<∠A≤ 60 ° (D) 60°<∠A≤ 90 °
期中考试注意事项
1.仔细读题(条件与所求)
2.基础题会的一定对
角 度 正弦值 三角函数 如何变 化? 余弦值 sinα 如何变 化? 正切值 cosα 如何变 化? 思 考 余切值 如何变 锐角A的正弦值、余弦 tanα 化 ? 值有无变化范围?
角度 逐渐 增大
0°
0
1 0
不存在
3 0° 45 ° 6 0° 9 0°
1 2
3 2 3 3 2 2 2 2 3 2
锐角三角函数
B
一、基本概念
c a 习 1 1.正弦 练 sinA= a c b 如右图所示的Rt⊿ ABC cosA= 2. 余弦 C A 中∠C=90°,a=5,c b 5 a b=12 ,那么 ____ 13 ,定义: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 tanA= 思 考 3. 正切 sinA= b 12 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cotA=______ , b 5 cotA= 同角的正切与余 4.余切 a 5 切有何关系? 互为倒数 12 , tanA = ____
cos2A=( 0 ). sinA=cos(90°- A ) 互余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⑶ tan44°tan46°= ( 1 ). cosA=sin(90°- A) 思考: tanA =cot(90°- A) tan29°tan60°tan61°=( 3 ). cotA= tan(90°- A)
三、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30°
注意: 余切值 随着角 度增大 而减小!
3
3. 当∠A为锐角,且 那么( C )
1 2 cos A 2 2
(A)0°<∠A≤ 30 ° (B) 30°<∠A≤45°
(C)45°<∠A≤ 60 ° (D) 60°<∠A≤ 90 °
期中考试注意事项
1.仔细读题(条件与所求)
2.基础题会的一定对
角 度 正弦值 三角函数 如何变 化? 余弦值 sinα 如何变 化? 正切值 cosα 如何变 化? 思 考 余切值 如何变 锐角A的正弦值、余弦 tanα 化 ? 值有无变化范围?
角度 逐渐 增大
0°
0
1 0
不存在
3 0° 45 ° 6 0° 9 0°
1 2
3 2 3 3 2 2 2 2 3 2
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正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省级比赛获奖课件
![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正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省级比赛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8f3be1360cba1aa911da36.png)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C2
C1
想一想
B2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2) B1C1 和 B2C2 有什么关系?
AC1 AC2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C2 C1
想一想
B2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3) tanA不表示“tan”乘以“A ”
4)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锐角 的正切。
B
练一练: 1)在Rt△ABC中∠C=90°AC=5,
12 BC=12,tanA=( 12 )
5
A
5
C
B
练一练: 2)在Rt△ABC中∠C=90°AC=5,
13 12 AB=13,tanA=( 12 )
5
D
比眼力 比速度: 哪个梯子更陡?
A E
4m
3m
B
1.5m
F
1.3m
倾斜角越大——梯子陡
铅直高度与 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陡
想一想
B1
B2
A
C2
C1
想一想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B2
A
C2
(2) B1C1 和 B2C2 有什么关系?
AC1 AC2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C1
想一想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B2
A
C2
A
C2
C1
想一想
B2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2) B1C1 和 B2C2 有什么关系?
AC1 AC2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C2 C1
想一想
B2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3) tanA不表示“tan”乘以“A ”
4)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锐角 的正切。
B
练一练: 1)在Rt△ABC中∠C=90°AC=5,
12 BC=12,tanA=( 12 )
5
A
5
C
B
练一练: 2)在Rt△ABC中∠C=90°AC=5,
13 12 AB=13,tanA=( 12 )
5
D
比眼力 比速度: 哪个梯子更陡?
A E
4m
3m
B
1.5m
F
1.3m
倾斜角越大——梯子陡
铅直高度与 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陡
想一想
B1
B2
A
C2
C1
想一想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B2
A
C2
(2) B1C1 和 B2C2 有什么关系?
AC1 AC2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C1
想一想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B2
A
C2
锐角三角函数—余弦和正切 课件
![锐角三角函数—余弦和正切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0dc3dc76c66137ef0619d4.png)
tan A BC 6 3 . AC 8 4
巩固 1、如图,分别求出下列两个直角三角 形两个锐角的余弦值和正切值。
C 5
B
12
13 (1)
A A
B
13
2 C 3
(2)
随堂练习
1.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BC=1,AC=2,则tanA的 值为( C )
A. 2 B. 5 C. 1
当A确定时,它的 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也是固定的。
探究
三、如图,Rt△ABC和Rt△A’B’C’中, ∠C=∠C’=90°,∠A=∠A’=α,那么
BC 与 B,C, 有什么关系?
AC A,C,
B
B
Aα
C A'
C'
如图,在Rt△ABC中,∠C=90°,
★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
余弦(cosine),记作cosA, 即
cos A AC 4,tan B AC 4 .
AB 5
BC 3
练习
1、如图,在Rt△ABC中,∠C=90°,
AB=10,tanA=
3 4
,求sinA、AC的值。
B
C
A
小结
在Rt△ABC中
sinA
A的对边 A的斜边
a c
cosA A的的邻边 b A的的斜边 c
tanA
A的的对边 A的的邻边
a b
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 锐角三角函数。
B. 3
C. 3
D. 4
3
4
5
5
A
5K
3K
B
4K C
3、如图,在Rt△ABC中,∠C=90°,
《锐角三角函数》课件
![《锐角三角函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2a1a7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b.png)
锐角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正弦函数图像及性质
周期性
振幅
相位
图像特点
正弦函数具有周期性,周期为2π。
正弦函数的相位表示函数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通过调整相位可以得到不同位置的正弦波。
正弦函数的振幅为1,表示函数在垂直方向上的波动范围。
正弦函数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平滑的曲线,呈现周期性的波动。
余弦函数图像及性质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ppt课件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目录
锐角三角函数基本概念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锐角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锐角三角函数运算规则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乘法运算规则
两个锐角三角函数的除法运算,通常转化为同角三角函数的除法运算,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化简。
除法运算规则
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注意运算过程中的化简和约分。
乘除混合运算规则
复合运算规则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复合函数的值域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的周期性
01
02
03
钝角三角函数定义
探讨了钝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取值范围、增减性等,以及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异同点。
钝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介绍了在直角情况下,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0°、30°、45°、60°、90°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殊值进行计算和证明。
直角情况下的特殊值
感谢观看
THANKS
渐近线与间断点
02
正弦函数图像及性质
周期性
振幅
相位
图像特点
正弦函数具有周期性,周期为2π。
正弦函数的相位表示函数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通过调整相位可以得到不同位置的正弦波。
正弦函数的振幅为1,表示函数在垂直方向上的波动范围。
正弦函数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平滑的曲线,呈现周期性的波动。
余弦函数图像及性质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ppt课件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目录
锐角三角函数基本概念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锐角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锐角三角函数运算规则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乘法运算规则
两个锐角三角函数的除法运算,通常转化为同角三角函数的除法运算,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化简。
除法运算规则
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注意运算过程中的化简和约分。
乘除混合运算规则
复合运算规则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复合函数的值域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的周期性
01
02
03
钝角三角函数定义
探讨了钝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取值范围、增减性等,以及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异同点。
钝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介绍了在直角情况下,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0°、30°、45°、60°、90°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殊值进行计算和证明。
直角情况下的特殊值
感谢观看
THANKS
渐近线与间断点
02
锐角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
![锐角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e9856002d276a201292eb9.png)
3 2. 若tan(β+20°)=
β=_____4_0_°_
β为锐角 则
△ABC中,∠C=90°cosB= ,
2 3
5
则sinB的值为____3___
4.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AC=6,BD=8,∠ABD=α,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D( )
α=
4
5
α=
4
3
3
α=
5
α=
3
4
5 3
4
5.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CD⊥AB于D,
250 550┌
B 20 C
D
cosA=sinB=b/c. B tanA=a/b。
c
a
A
C
b
三、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角度
三角函数
sinα cosα tanα
3 0° 45 ° 6 0°
1
2
3
2223源自2122
2
3
1
3
3
四、几个重要关系式:
B
tanA= sin A C
A
cos A
sin2A+cos2A=1
五、几个常用的概念
1.仰角、俯角在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 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叫做俯角(如图所示).
交BC的延长线于点E,交AD于点F,交AE
于点M,且∠B=∠CAE、FE:FD=4:3。
(1)求证:AF=DF;
A
(2)求:∠AED的余弦值; 1 2 4
(3)如果BD=10,
F
M
求△ABC的面积。 3
B 10 D
CN
E
《锐角三角函数》_优秀课件
![《锐角三角函数》_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5aade80b4c2e3f56276326.png)
tan A=____,tan B=____.
3.锐角三角函数:∠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是∠A的锐角三角__函数__.
4.常用的三角函数关系:(1)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tan α=
,sin2α+
cos2α=1;
(2)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如果∠A+∠B=90°,则有sin A=cos B,tan A·tan
.求BC的长.
【获奖课件ppt】《锐角三角函数》_ 优秀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锐角三角函数》_ 优秀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4,2),BA⊥x轴于A. (1)求∠AOB的三角函数;
(2)设△OAB绕原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ODE,且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D, E,请你画出△ODE; (3)求∠E的正切值.
【获奖课件ppt】《锐角三角函数》_ 优秀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锐角三角函数》_ 优秀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15.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sin
A=
3 5
,AB=10,点O在AB上,以O
为圆心,OA长为半径的圆与AC,AB分别交于点D,E,连接BD.
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C )
A.sin A= BD
BC
C.tan A= CD
BD
B.cos A= AD
AC
D.tan A= BD
CD
8.(巴中)如图,将∠AOB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则tan ∠AOB= ____.
第8题图
第10题图
9.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一直角边的比是13∶12,最小角为α,则sin α=____, cos α= ____,tan α=____. 10.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AB=8,△ABC的面积为40,则tan A =____,tan B=____.
26.1 锐角三角函数 - 第1课时课件(共19张PPT)
![26.1 锐角三角函数 - 第1课时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ef6f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e.png)
提示:过点A作AD垂直于BC于点D.求锐角三角函数时,勾股定理的运用是很重要的.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BC上,M,N两点关于对角线AC对称, 若DM=1,求tan∠ADN的值.
解: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DN=∠DNC,BC=DC=4,∵ M、N两点关于对角线AC对称, ∴ DM=1BN=DM=1.tan∠AND=tan∠DNC= .
知识点 正切的概念
新知探究
思考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当一对锐角相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从而两条对应直角边的比相等,即当∠A(小于90°)确定时,以∠A为锐角的Rt△ABC的两条直角边的比 是确定的.
发现
正切
如图,在Rt△ABC中,∠C=90°,∠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即
在Rt△ABC中,∠C=90°.(1)如图(1),∠A=30°,求tanA,tanB的值.(2)如图(2),∠A=45°,求tanA的值.
例1
例题示范
随堂演练
1.在△ABC中,已知AC=5,BC=4,AB=3.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tanA= B.tanA=CtanC= DtanC=
课堂小结
正切
定义
对边与邻边的比
表示方法
有关计算
与锐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边的长短无关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A
2.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tanA的值( ) A.扩大100倍 B.缩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C
3. 如图, P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一点,且点P的坐标为(3,4),则tan α = .
第 二十六章 解直角三角形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BC上,M,N两点关于对角线AC对称, 若DM=1,求tan∠ADN的值.
解: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DN=∠DNC,BC=DC=4,∵ M、N两点关于对角线AC对称, ∴ DM=1BN=DM=1.tan∠AND=tan∠DNC= .
知识点 正切的概念
新知探究
思考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当一对锐角相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从而两条对应直角边的比相等,即当∠A(小于90°)确定时,以∠A为锐角的Rt△ABC的两条直角边的比 是确定的.
发现
正切
如图,在Rt△ABC中,∠C=90°,∠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即
在Rt△ABC中,∠C=90°.(1)如图(1),∠A=30°,求tanA,tanB的值.(2)如图(2),∠A=45°,求tanA的值.
例1
例题示范
随堂演练
1.在△ABC中,已知AC=5,BC=4,AB=3.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tanA= B.tanA=CtanC= DtanC=
课堂小结
正切
定义
对边与邻边的比
表示方法
有关计算
与锐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边的长短无关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A
2.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tanA的值( ) A.扩大100倍 B.缩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C
3. 如图, P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一点,且点P的坐标为(3,4),则tan α = .
第 二十六章 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 4.2 正切导学课件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 4.2 正切导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8bb215172ded630a1cb64f.png)
2021/12/12
第十四页,共二十三页。
4.2 正 切
例 6 教材补充例题 如图 4-2-3,在 Rt△ABC 中,∠C=90°, BC=AC,D 为 AC 的中点,求 tan∠ABD 的值.
2021/12/12
图 4-2-3
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
4.2 正 切
解:如图,过点 D 作 DE⊥AB 于点 E.设 AC=BC=2a,根据勾股定 理得 AB=2 2a.∵D 为 AC 的中点,∴AD=a.∵在 Rt△ABC 中,BC= AC,∴△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ABC=45°.又∵DE⊥AB,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AE= 22a,∴BE=AB-AE=3 2 2a, ∴tan∠ABD=DBEE=13.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4.2 正 切
总结(zǒngjié)反思
小结(xiǎojié)
知识点一 正切(zhèngqiē)的定义
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 α 的__对_边___与__邻__边__的比叫作角 α
角α的对边
的正切,记作 tanα,即 tanα=角 __α__的_邻__边___. 如图 4-2-4,在 Rt△ABC 中,锐角 α
2021/12/12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
4.2 正 切
如图 4-2-2,在 Rt△ABC 中,∠C=90°,tanA=BACC,tanB=ABCC, 所以 tanA·tanB=1.
2021/12/12
图4-2-2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4.2 正 切
例 2 教材补充例题 已知在 Rt△ABC 中,∠C=90°,tanB=23, BC=9.求 AB 的长.
与用计算器由锐角的正、余弦值求角度(jiǎodù)相同,仅按的键不
锐角三角函数——余弦和正切 优质课件
![锐角三角函数——余弦和正切 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60be5633d4b14e84246869.png)
第 二 十 八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章锐 角 Nhomakorabea 角 函 数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探究 如图,在 Rt△ABC 中,∠C=90°,当锐角
A 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就随之确定. B
此时,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也确定了 呢?
A
C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在RtABC和RtA'B'C'中,C C'
A
BC AB
160
3, 5
10 6
cos
A
AC AB
180
54,
tan
A
BC AC
6 8
43.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练习 1.分别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正弦值、 余弦值和正切值.
(1)sin A= 5 , cos A 12 , tan A 5 ; sin B=12 , cos B= 5 , tan B=12.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在Rt△ ABC中,∠C =90°,把∠A的邻边与斜 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
cos
A
A的邻边 斜边
b c
.
c b
a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在Rt△ABC中,∠C=90°,把∠A的对边与邻边 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 A,即
tan
A
A的对边 A的邻边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3.在Rt△ABC中,∠A的∠正A切的是对边与邻边 __tAa_n______tA_a=_n___AA_的的__邻对_边边_;的记比作_______,即 _________________. 4.在Rt△ABC中,∠A的对边习惯上记作a, ∠B的 对边记作b,斜边记作c, sin A=______, sin B=_______,cos A=______,cos B=_______, tan A=_____,tan B=_____.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章锐 角 Nhomakorabea 角 函 数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探究 如图,在 Rt△ABC 中,∠C=90°,当锐角
A 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就随之确定. B
此时,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也确定了 呢?
A
C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在RtABC和RtA'B'C'中,C C'
A
BC AB
160
3, 5
10 6
cos
A
AC AB
180
54,
tan
A
BC AC
6 8
43.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练习 1.分别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正弦值、 余弦值和正切值.
(1)sin A= 5 , cos A 12 , tan A 5 ; sin B=12 , cos B= 5 , tan B=12.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在Rt△ ABC中,∠C =90°,把∠A的邻边与斜 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
cos
A
A的邻边 斜边
b c
.
c b
a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在Rt△ABC中,∠C=90°,把∠A的对边与邻边 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 A,即
tan
A
A的对边 A的邻边
28.1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3.在Rt△ABC中,∠A的∠正A切的是对边与邻边 __tAa_n______tA_a=_n___AA_的的__邻对_边边_;的记比作_______,即 _________________. 4.在Rt△ABC中,∠A的对边习惯上记作a, ∠B的 对边记作b,斜边记作c, sin A=______, sin B=_______,cos A=______,cos B=_______, tan A=_____,tan B=_____.
28章锐角三角函数全章ppt课件
![28章锐角三角函数全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3ac1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f.png)
问题(1)当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为75°时,梯子顶端与地面的 距离是使用这个梯子所能攀到的最大高度.
问题(1)可以归结为:在Rt △ABC中,已知∠A=75°,斜
边AB=6,求∠A的对边BC的长.
B
由 sin A BC 得 AB
BC AB sin A 6sin 75
由计算器求得 sin75°≈0.97
α
A
C
所以 BC≈6×0.97≈5.8
因此使用这个梯子能够安全攀到墙面的最大高度约是5.8m
对于问题(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 角a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已知AC=2.4,斜边AB=6, 求锐角a的度数
由于
B
cos a AC 2.4 0.4
AB 6
tan A BC 8k 8 AC 15k 15
例题示范
例3: 如图,在Rt△ABC中,∠C=90° B
1.求证:sinA=cosB,sinB=cosA
2.求证:tan A sin A ;tan A 1
cos A
tan B
3.求证:sin2 A cos2 A 1
A
C
sin2 A sin A sin A
如图,Rt△ABC中,直角边AC、BC小于斜边AB,
sin A BC <1
AB
sin B AC AB
<1
A
C
所以0<sinA <1, 0<sinB <1, 如果∠A < ∠B,则BC<AC , 那么0< sinA <sinB <1
探究
精讲
如图,在Rt△ABC中,∠C= 90°,当锐角A确定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就随之确 定,此时,其他边之间的比 是否也确定了呢?为什么?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优质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95f56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6.png)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实践出真知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实践出真知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实践出真知
B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A
C
实验结论应用
如图,比较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
闯关题:第三级
如图所示,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 高度AC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 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
求增加的宽度BD的长?
驶向胜利 的彼岸
12 m
三角函数的由来
∠A的对边
a
tanA=
=
∠A的邻边
b
c
a
b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雷提库斯把锐角三角函 数定义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之比,并采用了六个 函数(正切、正弦、余弦、余切、正割、余割)。 三角函数在建筑,航海及天文等方面测量、计算 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复习回顾
勾股定理
直 角 三 角 形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B
A
C
1.通过生活中梯子倾斜的引例,经历探索直角三 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并会用正 切值来判断梯子或斜坡的陡与缓.
2.会用正切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并 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B
A
C
数学实验室
实验工具:课本、两把直尺(一长一短)
AC AC1 AC2
证明:∵∠A=∠A ∠ACB = ∠AC1B1=∠AC2B2 ∴ Rt△ACB ∽ Rt△AC1B1∽Rt△AC2B2
实践出真知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实践出真知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实践出真知
B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A
C
实验结论应用
如图,比较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
闯关题:第三级
如图所示,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 高度AC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 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
求增加的宽度BD的长?
驶向胜利 的彼岸
12 m
三角函数的由来
∠A的对边
a
tanA=
=
∠A的邻边
b
c
a
b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雷提库斯把锐角三角函 数定义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之比,并采用了六个 函数(正切、正弦、余弦、余切、正割、余割)。 三角函数在建筑,航海及天文等方面测量、计算 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复习回顾
勾股定理
直 角 三 角 形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B
A
C
1.通过生活中梯子倾斜的引例,经历探索直角三 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并会用正 切值来判断梯子或斜坡的陡与缓.
2.会用正切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并 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B
A
C
数学实验室
实验工具:课本、两把直尺(一长一短)
AC AC1 AC2
证明:∵∠A=∠A ∠ACB = ∠AC1B1=∠AC2B2 ∴ Rt△ACB ∽ Rt△AC1B1∽Rt△AC2B2
《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切》PPT课件
![《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668a7ca0116c175e0e48a8.png)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第1课时 锐角的三角函 数——正切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正切函数的定义、
正切函数的应用、 坡度和坡角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课时导入
复习提问 引出问题
汽车免不了爬坡,爬坡能力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 标之一.汽车的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通常情况下满载时所能 爬越的最大坡度.怎样描述坡面的坡度(倾斜程度)呢?
知1-导
过点B作另一边的垂线BC,垂足为
C,得到Rt△ABC;再任取一点B1, 过点B1作另一边的垂线B1C1,垂足 为C1,得到另一个Rt△AB1C1……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无数个直角三角形,这些直角三角形
都相似.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之比
BC , B1C1 , B2C2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17a)2 (15a)2 8a ,再用正切的定义求解得tan A=
BC 15 . AC 8
感悟新知
归纳
知1-讲
直角三角形中求锐角正切值的方法: (1)若已知两直角边,直接利用正切的定义求解; (2)若已知一直角边及斜边,另一直角边未知,可先利用
勾股定理求出未知的直角边,再利用正切的定义求解.
所以它没有单位.
感悟新知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
15
则tan A=____8____.
AB 17 BC 15
知1-练
导引:由正切定义可知tan A= BC ,在本题已知两边之比
AC
的情况下,可运用参数法,由
AB 17
BC 15
,可设BC=
15a,AB=17a,从而可用勾股定理表示出第三边AC=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第1课时 锐角的三角函 数——正切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正切函数的定义、
正切函数的应用、 坡度和坡角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课时导入
复习提问 引出问题
汽车免不了爬坡,爬坡能力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 标之一.汽车的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通常情况下满载时所能 爬越的最大坡度.怎样描述坡面的坡度(倾斜程度)呢?
知1-导
过点B作另一边的垂线BC,垂足为
C,得到Rt△ABC;再任取一点B1, 过点B1作另一边的垂线B1C1,垂足 为C1,得到另一个Rt△AB1C1……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无数个直角三角形,这些直角三角形
都相似.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之比
BC , B1C1 , B2C2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17a)2 (15a)2 8a ,再用正切的定义求解得tan A=
BC 15 . AC 8
感悟新知
归纳
知1-讲
直角三角形中求锐角正切值的方法: (1)若已知两直角边,直接利用正切的定义求解; (2)若已知一直角边及斜边,另一直角边未知,可先利用
勾股定理求出未知的直角边,再利用正切的定义求解.
所以它没有单位.
感悟新知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
15
则tan A=____8____.
AB 17 BC 15
知1-练
导引:由正切定义可知tan A= BC ,在本题已知两边之比
AC
的情况下,可运用参数法,由
AB 17
BC 15
,可设BC=
15a,AB=17a,从而可用勾股定理表示出第三边AC=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正切》ppt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正切》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7e041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f.png)
你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什么?
定义:在Rt△ABC中,∠C=90°,∠A的对边a与邻
边b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a
b
方(Fang)法用:定义求正切值 结论:锐角θ的正切值随锐角θ的增大而增大。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结 束寄语 (Jie)
锐角三角函数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边
与角的关系,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既新奇,又富有魅力,我们一定要与
它建立好感情!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A
C1
C2
C3
(如图)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证明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
中:
吗? B1C1 = B2C2 = B3C3
AC1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AC2
AC3
小结:
B
A
C
从操作、实验和演绎推理我们得出:
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确定时,其对边(Bian) 与邻边(Bian)比值也是确定的。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倾斜程度?
MBD
N
可以(Yi)用如图中的CD与BD的比值来描述吗?
第九页,共二十三页。
请同学们拿出操作单
量一量图中的:B1C1、AC1、B2C2、AC2、
B3C3、AC3
算一算 系?
B1C1
AC1
,
, B2C2
AC2
B3C它3 们什么关
AC3
B3 B2 B1
A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C1
C2
C3
想 一想 (Xiang)
0.36 (2)锐角的正切值随
300
0.58 着角的增大而增大吗?
450
1.00
550
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PPT课件
![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9b6ad7be23482fb4da4cd5.png)
B
C A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C=90°, ∠A=30°,BC=35m,求AB.
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
准备多长的水管?
B' B
50m 35m
A
C C'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
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BC=5,则sin A的值是(
)
A. 5 13
B. 12
13
C. 5
12
D. 13
5
【解析】选A.由正弦的定义可得
sin A BC 5 . AB 13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和B(0,-4),则
sin∠OAB等于__4__. 3.在Rt△ABC中,∠5 C=90°,AD是BC边上的中
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2 .
C
B
2
结论:
综上可知,在一个Rt△ABC中,∠C=90°,当∠A=30°
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1 ,是一个固定值;当 2
∠A=45°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2,也是一
2
个固定值.
一般地,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
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BC
AB
AC
表示.∵∠B=∠ACD ,
A
∴sin B=sin∠ACD.
┌ DB
在Rt△ACD中,AD= AC2-CD2 52-32 4,
sin ∠ACD=AD 4 ,
AC 5
∴sin B= 4 .
5
求一个角的正弦值,除了用定义直接求外,还可以转化为 求和它相等角的正弦值.
C A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C=90°, ∠A=30°,BC=35m,求AB.
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
准备多长的水管?
B' B
50m 35m
A
C C'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
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BC=5,则sin A的值是(
)
A. 5 13
B. 12
13
C. 5
12
D. 13
5
【解析】选A.由正弦的定义可得
sin A BC 5 . AB 13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和B(0,-4),则
sin∠OAB等于__4__. 3.在Rt△ABC中,∠5 C=90°,AD是BC边上的中
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2 .
C
B
2
结论:
综上可知,在一个Rt△ABC中,∠C=90°,当∠A=30°
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1 ,是一个固定值;当 2
∠A=45°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2,也是一
2
个固定值.
一般地,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
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BC
AB
AC
表示.∵∠B=∠ACD ,
A
∴sin B=sin∠ACD.
┌ DB
在Rt△ACD中,AD= AC2-CD2 52-32 4,
sin ∠ACD=AD 4 ,
AC 5
∴sin B= 4 .
5
求一个角的正弦值,除了用定义直接求外,还可以转化为 求和它相等角的正弦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B2 A
C2
(2) B 1C 1 和 B 2 C 2 有什么关系?
AC 1 AC 2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C1
想一想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B2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
铅 直 高 度
水平宽度
倾斜角越大——梯子陡 铅直高度与 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陡
练
比眼力 比速度: 哪个梯子更陡?
B
E
(1)
(2)
5m
5m
A
2m
F
2.5m
D
比眼力 比速度: 哪个梯子更陡?B源自E(1)(2)
5m
4m
A
2m
随之确定, 这个比叫做
∠A的正切. 记作:tanA 读?
c
∠A的对边
∠A的对边
tanA
a
∠A的邻边
A
∠A的邻边
b
C
思考 前面我们讨论了梯子 的倾斜程度,梯子的倾斜程 度与tanA有关系吗?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B
练一练: 1)在Rt△ABC中∠C=90°AC=5,
12 BC=12,tanA=( 12 )
5
A
5
C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B
练一练: 2)在Rt△ABC中∠C=90°AC=5,
13 12 AB=13,tanA=( 12 )
5
A
5
C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B
练一练:
12
3)在Rt△ABC中∠C=90°AC=5,
5
BC=12,tanB=( )
12
A
5
C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B
练一练:
13 12 4)在Rt△ABC中∠C=90°AC=5,
∠1的正切表示为:tan∠1
2) tan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 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3) tanA不表示“tan”乘以“A ”
4)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锐角 的正切。
梯子越陡,tanA的值越大; 反过来, 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正切也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
梯子越陡,tanA的值越大; 反过来, 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正切也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
在现实生活中,自行车是很重要的交
通工具,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要经过两段上
坡路,要想骑得同样快,小明能使同样大
的劲吗?
B
A
60m
α
100m
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比一比看谁做得快而准
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所对的 直角边与相邻直角边的比,叫做这 个角的( 正切 )
F
2m
D
比眼力 比速度: 哪个梯子更陡?
A E
4m
3m
B
1.5m
F
1.3m
倾斜角越大——梯子陡 铅直高度与 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陡
定
想一想
B1
B2
A
C2
C1
想一想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B2
A
C2
(2) B 1C 1 和 B 2 C 2 有什么关系?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C2 C1
想一想
B2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2) B 1C 1 和 B 2 C 2 有什么关系?
AC 1 AC 2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C2 C1
∠A的正切 在Rt△ABC中, 如果 锐角A确定, B 那么∠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3
4
反思
例: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 你能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你 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吗?
B
1.5
A
D 4
C
反思
如图:求tanC=( C )
(A) 1 (B) 5 ( C) 4
6
3
B
5
5
4
A 3 D6 3
C
反思
注意:1)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 ∠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但∠BAC的正切表示为:tan∠BAC,
高
倾斜角
度
水平宽度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
铅 直 高 度
水平宽度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
铅 直 高 度
水平宽度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
铅 直 高 度
水平宽度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
铅
直
(2) B 1C 1 和 B 2 C 2 有什么关系?
AC 1 AC 2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C2
C1
想一想
B2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2) B 1C 1 和 B 2 C 2 有什么关系?
AC 1 AC 2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
AC 1 AC 2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C1
想一想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 形AB2C2有什么关系?
B2
A
C2
(2) B 1C 1 和 B 2 C 2 有什么关系?
AC 1 AC 2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
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C1
AB=13,tanB=( 5 ) 12
A
5
C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B
练一练:
5)在Rt△ABC中∠A=90°AC=3,
4 BC=4,tanC=( 4 ),tanB=( 3 )
3
4
C
3
A
B
3
A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4
练一练:
6)在Rt△ABC中∠B=90°
C AC=5,AB=3,tanA=( 4 ),
tanC=( 3 )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优秀课件
独立感悟,勇于思考,才 能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从而成为驾驭学习的主人。
取宝物比赛
咋判断陡?
选哪个?
10m
10m
(1)
1m
5m
(2)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
铅
直
高
倾斜角
度
水平宽度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正切互 为( 倒数 )关系.
3) △ABC中∠C=90°,AC=6,
4 AB=10,tanA的值是( 3 )
C
A
B
4)如图,在Rt△ABC中AC=3,A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