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合集下载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做好课堂的引路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寒假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作为一名信息科技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0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的生命。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从过去“填鸭式”的课堂中摆脱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从一个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以及学生共同活动的参与者。

从新知识的获得到知识的巩固,从问题的探究到解题技巧的形成,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进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活动交流中尝试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参与讨论,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此,在课堂上,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首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各类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二、创设环境,乐于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2023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3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3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关于教育改革的书籍,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传达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质疑和对学生主导式教学的支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对教育理念的新思考,同时也对目前的教育现状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同《把课堂还给学生》中所提出的学生主导式教学的核心理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老师为中心,教师掌握着知识和信息的分发权,而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知识传授。

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无法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而学生主导式教学则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来获取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其次,在学生主导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主导者,他们主要负责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的组织。

而在学生主导式教学中,教师更多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他们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教师对学生的角色变化使得教师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这样的教师角色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学生主导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而非仅仅将知识作为终极目标。

传统教育往往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标准只注重学生在知识上的掌握并用分数评价。

而学生主导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非认知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他所掌握的知识上,还包括他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困惑。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原创版3篇)目录(篇1)一、介绍* 背景介绍:本文主要讨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教育理念的意义和影响。

* 课堂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 目标:文章探讨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二、分析* 问题阐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缺乏互动,限制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

* 原因分析:这一模式的限制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 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议* 实施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 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文(篇1)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模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倡导。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理念的意义和实现方法。

首先,问题阐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讲解为主,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而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其次,原因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氛围过于死板,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无法真正理解知识。

最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葛尔丁·德尔尼(Gordon Doyle)所著,通过对教育方法的探讨和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教育问题,并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书中明确指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讲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生则是被动听课的对象。

这样的教育模式无疑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被动和消极。

而德尔尼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则是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其次,书中介绍了一些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如何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任务型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通过给学生一定的任务来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尝试和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此外,书中还讲述了一些关于评价和反馈的问题。

德尔尼认为,传统的评价方法过于注重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即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调整。

我觉得这种评价方式非常有价值,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准确的教学和帮助。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任务型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项改革将学生置于学习的核心,追求个体化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在这一年里,我亲身经历了这个改革,以下将详细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说的是课堂氛围的变化。

在过去,课堂往往是老师一声令下,学生们机械地翻开教科书,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们笔记,这样的重复循环,导致学生们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

但是随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施,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老师们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学生们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探索和讨论中去。

这种课堂氛围的变化让我感到非常新奇和激动,我不再是无聊地听课,而是充满了求知的欲望。

我开始主动提问问题,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这让我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入。

其次,个性化学习给我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在过去,班级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按照固定的教学进度来授课,不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

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我有些困扰,因为有些知识点我理解得很快,而有些知识点我则需要更多时间来理解。

但是随着个性化学习的实施,我不再受到课堂进度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学习。

我可以选择提前学习下一章节的知识,也可以在某个知识点上花更多的时间。

这样,我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个性化学习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选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方式进行学习。

这让我对学习充满了自信和动力,我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另外,课后拓展活动的设置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

在过去,我放学后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填满,很少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发展兴趣爱好。

但是现在,学校为我们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课后拓展活动。

我可以参加各种兴趣培训班,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

我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开展科技研究、社会实践等项目。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和质量。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构建理想课堂,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同时,教育机构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资源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 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引言 • 对构建理想课堂的理解 •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与思考 • 构建理想课堂的策略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本书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强调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探 索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提高教学 质量。
促进个性化发展
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 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促进个 性化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 地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施方法
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引导学生 主动学习和探索。
03
理想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内容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同时,课堂氛围应积极向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未来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更多元化的学习环 境中成长。
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读后感《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读后感1教学设计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始于教学内容的顺向思考,一种是基于标准的逆向思考。

前者在“教学大纲时代”盛行,后者则是“课程标准时代”的新定传统教学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师根据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活动,实施教学,设计并实施评价,获得反馈。

可以看出逆向设计较之版向设计主要有两点不同。

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不同。

逆向教学设计依据的是课程标而非教材,强谓“用教材教”,而不是纯的“教教材”?二是对待评价的死点不同,逆向教学设计强调评价设计先于教学实施。

教学过程件评价过程因此,我们倡导逆向数学设计,这是实施“课程标谁”之后提出的新思略它的主要程序是数师先将“课程标”换成“数学目标”,并据此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再来设计数学活动。

传统设计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的,目的是掌握课本内容,没有考虑以学生为主体,容易造成教学在学生能力发展培养上的低效。

为了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采用与传统设计方式相反的做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依据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从逻辑上讲,逆向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其设计方式是顺向合理的。

之所以说它是逆向,是因为它与传统设计方式不同,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评价方案与教学计划的顺序恰好相反。

逆向教学设计提倡从“终点”,即所追求的`结果(目标或标谁)出发开始设计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关注的不是“我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

这是对教学的“换位思考”?即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来体会他们的需求、感受、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依据课程标進准,制订切实的教学目标。

根据标准和目标,设计教学评价,并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读后感2一、转变自身的观念,巧妙指导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的观念反思。

新课改以来,不少教师也注意到了在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鼓励学生与知识的互动,也鼓励师生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理想课堂画面。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也被鼓励和推崇,这种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为我们揭示了理 想课堂的本质和特点。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地方,它鼓 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重新 定义,他们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 潜能。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当前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过于 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课堂氛围沉闷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构建 理想课堂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为了实现这些原则,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 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多媒体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灵活的学习 方式。
谢谢观看
徐洁老师对于“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的见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在信息化 社会背景下,教育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育 技术,更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 教育工作。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构建理想课堂的理论基础,更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 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心去每一 个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能构建出真正理想的课堂。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真的是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一本书。

在本书的第二章很系统的向我们介绍了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

这一章的内容很抽象专业。

对于逆向教学设计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细细读来,逆即为反,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从识记开始的,然后是理解、应用、分析、评价,最后抵达创造,这是课堂教学的顺向设计思维。

而基于评价的逆向设计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从创造切入的,是在运用中掌握的,最后的理解与识记是自然而然达成的结果。

徐老师就基于评价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学习目标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问题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活动设计四方面作了一一详细的介绍。

尤其是课堂问题的设计让我很受启发。

问题是驱动课堂教学前行的心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问题即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们提出的。

好的问题引领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学习。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觉得有好多的地方,问题的设计并不是很恰当,仅仅是为了问而问,不能引起学生更好的思考,更深入的探究。

例如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如果问怎样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呢。

问得太空太宽泛了。

如果把问题改为请同学们观察分数乘法算式,你发现分数乘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你能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表示出这个意义吗。

在你的表示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这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引领下学生通过动手探究交流,发现分数乘分数中,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与乘积的分子,分母间的关系,从而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徐老师的介绍中,我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问是要会问的,老师的问题要对学生有所启发。

不能很随意的问,更不能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问题要学习的目标,要突出课堂的学习重点,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和兴趣。

同时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我们的学生更习惯于听问题,不会提问题。

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去做的地方。

读书笔记读《构筑理想课堂》有感(5篇模版)

读书笔记读《构筑理想课堂》有感(5篇模版)

读书笔记读《构筑理想课堂》有感(5篇模版)第一篇:读书笔记读《构筑理想课堂》有感潜心研读教材,构筑理想课堂读书笔记——读《构筑理想课堂》有感之一最近,利用寒假的时间,学习了《构筑理想课堂》一书,书中介绍的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主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教材及教材解读;2、教学目标的确定;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4、严谨的教学版块;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6、教学反思。

由于近期也在进行新学期的教材解读工作,看了本书,我想就教材解读的意义结合自己实际谈谈看法:教材解读到底应该解读什么?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中,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定材料。

因此,它被认为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最重要工具。

任何学科的教学,不能轻易地置教材于不顾,或者肆意地篡改教材。

但是不是作为教师,我们就没有主观能动性了呢?非也。

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更不能等同于师生实际的教学实践。

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将教材看做是教学内容的原材料,是展开课程的一个载体,而不能是唯一资源。

就语文学科而言,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不仅要对文本进行解读,更重要的是对单元思想、主题、内容、形式的重构,甚至是对整册教材,乃至年段及更长远的教学目标在本册、本单元、本课中要渗透的内容的思考。

这样纵横交错地比较,从微观走向宏观再回到微观的思考方式,才能让我们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整合好教材内容。

老师站的高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当我们将教材有效地利用好了,学生在学习文本的时候,也才能拓展思维,语文课堂才真正能够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们很多时候是借助教参来理解课文的,但是,教材和教参分析得再详尽,却永远都不能代替老师自己对教材的解读。

因为我们要深入研究的,不仅是文本,还有教学实际,怎样将教材与本班学生实际结合得很好,这是很难的,所以只有我们潜心钻研教材,才能真正构筑起理想的课堂。

第二篇:读《构筑理想课堂》有感最近,利用寒假的时间,学习了《构筑理想课堂》一书,书中介绍的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主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教材及教材解读;2、教学目标的确定;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4、严谨的教学版块;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6、教学反思。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读后感范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读后感范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读后感范文《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读后感范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读后感1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现象——知识的诅咒,意思是当你掌握了某种知识,你就难以想象没有它是怎样的状态;也可以说,当你的经验和别人不同时,你将难以理解、认同别人。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老师,我似乎也受到了“知识的诅咒”——我很难理解学生为什么不理解一些“基础”概念,做不对一些“基础”题目,全然忘记自己也是从一无所知开始,经过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才获得的知识。

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后,我意识到:要想打破知识的诅咒,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育返璞归真。

育人本位,传做人之道早在唐朝,韩愈就在《师说》中就对教师有了一个界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传道受业解惑”便是教育的综合过程,“传道”的“道”并非简单的知识道理,而是更为深刻的思想道德和事物规律。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应试”、“唯分数论”等问题,没有走出狭隘的教育工具论的桎梏,但学校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人,以生为本,以育人为本。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徐老师始终牢记育人为本,把“教学”上升到“教育”,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传授学生做人之道。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徐老师在“第五章如何有效组织合作学习”中提到的“课堂发言礼让规则”。

课改我们学校也在推行,小组合作、“小先生”制、加分抢答也是我上课常用的策略,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随机点名不公平、随机点名费时间、学生只顾抢答而忽视提问内容等等。

同样面对抢答存在的弊端,徐老师与学生共同协商的“课堂发言礼让规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德育渗透,培养着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有益竞争中不失谦让美德,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9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19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这一改革中的角色转变。

这本书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
体地位,倡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
式容易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而《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虽然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教
师的作用并没有减弱,反而更加重要。

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
方式。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
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教育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除了课堂
教学方式的改变,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
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重新审
视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
导作用。

我相信,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只有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我们学生的教育之路。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在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教育的认知一直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的角度上,即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学生主体性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书中作者提到了“认知理论”的概念,即认为学习是一种对于新知识或经验的理解和解释过程,而非简单的信息输入和记忆。

这一概念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呼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非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和记忆。

而学生主体性教学则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学习的过程,即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掌握知识,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这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本质”这一概念,即教育是一种引导和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

这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维截然不同,后者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将知识一一输入给学生。

学生主体性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展示学生特长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思想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和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促进学习的过程。

这一思想与传统的竞争导向的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强调个人的竞争和升学率。

而合作学习则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深刻认识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主动性。

而学生主体性教学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原创版4篇)目录(篇1)1.引言: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2.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4.结论:课堂的成功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正文(篇1)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未来的基石,而课堂则是教育的主要场所。

但是,现在的课堂似乎越来越变得单调乏味,学生的参与度也越来越低。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地参与进来,享受学习的乐趣呢?首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然而,这种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相反,如果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也更有动力去探索知识。

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被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表达观点。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供学习资源,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总的来说,课堂的成功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

只有当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真正地享受学习的乐趣,也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

目录(篇2)1.引言:课堂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如何让课堂更加高效、有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2.《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书的主要观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3.理解和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5.结论: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7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7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是徐洁老师在2017年九月的新书,里面共有九章,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一章章,一节节,一段段,一句句,一字字,无不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于是,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下面浅谈一下感触最深的第三章---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这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实际能力的挑战。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讲究教学方法。

我认为,当前教学实践中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游戏教学法。

这是一种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最多、效果也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于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所以大部分教师都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不仅是一种先进的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是教师致力的一个方向。

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和“乐”的严格界定――教,必须是各科教材中的内容,不能脱离原有的教育材料,尤其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乐,必须有比较成熟的游戏法则,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紧- 1 -密联系,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注重教学效果,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情境教学法。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学习汉语对于我们来说是简单、自然的。

而英语是外来语种,我们目前并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学习它,所以,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只有在课堂内形成一种语言环境,才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帮助。

把课堂还给学生徐洁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徐洁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徐洁读后感读了徐洁老师的这本书,我感触颇深。

以往的课堂,总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

而徐洁老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犹如一道光照进了传统教学的迷雾之中。

书中提到,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地方,老师不应该是那个唯一的主导者。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经历过的一堂特别的课。

那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决定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以往,数学课堂总是充满了枯燥的公式推导和习题讲解,让人昏昏欲睡。

但那一天,老师走进教室,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课本开始讲课,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按常规来,咱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谜题怎么样?”老师笑着说。

大家顿时来了精神,眼睛都盯着黑板上的谜题。

那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玄机的图形谜题。

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让我们一起讨论、探索。

我所在的小组里,同学们一开始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哎呀,这可咋整啊?”一个同学挠着头说。

“别急别急,咱们再仔细看看。

”另一个同学安慰道。

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从图形的对称性入手,有的说要计算角度和边长。

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可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这时,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小李同学突然冒出一句:“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把这个图形分解开来看。

”大家听了,都安静下来,思考着他的提议。

然后,我们按照他的思路,一点点地分析,居然真的找到了突破口。

当我们把初步的答案整理出来,准备向老师汇报时,发现其他小组也都有了自己的成果。

在交流环节,每个小组都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有的小组方法简单直接,有的小组则绕了不少弯路,但最终也得出了正确答案。

这堂课,没有老师的直接灌输,我们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合作,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以往,我们总是害怕犯错,害怕回答问题出错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

但在这堂课上,大家都抛开了这些顾虑,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由蔡元培撰写的教育理论著作,其出版于1922年。

该书主要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即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

虽然此书曾经发表多年,但它的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以下是本人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心得体会,总结成____字。

1. 纵观教育史,教育的核心一直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百年前提出这样的观点,可见蔡元培的前瞻性和独特性。

他认为,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

他们应该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2. 《把课堂还给学生》强调了学生的活动性。

蔡元培主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学习,例如提问、讨论、实践等。

他认为,只有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

这一观点十分重要,因为现代教育中存在着过度讲授和被动学习的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蔡元培主张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

这一观点同样也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能将学生都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要求来教育,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4. 蔡元培还提出了要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这一观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5.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

蔡元培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传递知识的工具。

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教师的角色定位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同样十分重要。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5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5

掌握火候,让英语课堂“色香味俱全”最近在学习学习强国上的一篇文章时,看到一位老师的这么一句话:“让每节课上出味来”,忽然让我豁然开朗,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教学,认识授课。

当然课堂授课并不是简单一道菜的呈现,而是需要掌握学生的火候,火候太大,菜糊了,火候太小,菜夹生,所以如何掌握这个火候是所有老师值得思考和努力探索实现的,掌握火候的过程就是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掌握这群小“天使”的火候,让整个英语课堂“色香味俱全”呢?本月思考: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在徐洁老师所著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中,第七章讲到如何演绎课堂精彩生成,与掌握火候这个观点不谋而合。

预设要求教师充分备课,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厚的学养做支撑,还需要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

生成则靠教师的教育智慧。

课程资源开发让预设这个静止的蓝图更精美绚丽,生成则是流动的变幻莫测的画卷。

只有蓝图设计好了才可以用丰富多彩的风景展示出来。

课堂的美妙在于孩子们反映的不可预知性,如果不够了解孩子的思维活跃度就会产生一些课堂尴尬的意外。

比如在对鲁科版四上“Unit2 Lesson2 She likes dancing”内容进行教学时,就出现预设不足,错过了精彩生成的机会。

讲到play the piano, play the erhu, play the drums这些play和乐器搭配的时候,联系上节课play basketball, play football等球类运动的时候,让孩子们思维拓展,还能想出哪些有关乐器- 1 -和球类的活动,并仔细观察两者有什么区别。

前半段一直进行的很好,孩子们积极思考,尽情发言,两边黑板都写的满满的,当我感觉可以让孩子们做总结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忽然大声喊出:“老师,地球也是球,也能和play一起联系起来吗?”,当时气氛一静,我一边为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惊叹不已,一边也在焦急思考,这个应该怎么回答才能合适呢,结果一直都没想到好的回应方式,就以“你觉得地球能玩吗?”这种玩笑的方式带过去了,孩子们哄堂大笑,不算很圆满的完成了那节课的讲授。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精选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精选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精选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精选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1在课改的潮流下,如何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是所有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书作者基于学生立场,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系统总结自己近30年的教育研究和思考,从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学习组织、课堂生成、课堂评价、课堂变革等方法,阐述了如何搭建理想课堂的教育图谱,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为一线教师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意见。

学习主动性的这个问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为教师会经常面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此也伤了不少脑筋,但是在实践中又有着许多无可奈何。

通过阅读徐洁老师的《把课堂话给学生》,让我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有了一些感悟。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但我们也会发现每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总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学习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甚至会有“我就是学不好某某科了”这样的消极想法,徐洁老师的书中提到这些都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经历过太多次失败,或者根本没有体验过成功,由此可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谨防过度惩罚,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帮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树立信心。

让学生主动学习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要。

书中徐洁老师讲述的运用不同方法教学的游泳教练的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教练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就有存在的理由。

类比于在学校的教学,教师的“一言堂”和课堂改革教学就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游泳必须下到水中才能学会,学习也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多,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再丰富,学生自己没有领会到位,也无济于事,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是考查学生真正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最好的课堂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王克梅
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

偶然,我在本真教育的公众号里看到徐洁老师出新书了,正当我想着如何得到一本签名本的时候,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一本,真是心想事就成。

徐洁老师是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本真教育研究发起人和倡导者,是一位勇敢的课堂探索者,更是构建理想课堂的推动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
想课堂》是徐洁老师在2017年九月的新书,里面共有九章,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一章章,一节节,一段段,一句句,一字字,无不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于是,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
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在既平凡又繁琐的生活的每一天,是学生生命的每一天,更是我们生命的每一天。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它需要教师精巧的预设。

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学习《四季》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象说话,创作成诗。

于是,我先让学生读全诗,说说诗歌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表达上有什
么不同。

学生朗读后,明确了:第一、二小节是什么对什么说;第三、四小节是什么怎么样地说。

然后出示了桃花和蜜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训练,在师生的共同思考中,一节小诗应运而生:桃花朵朵,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然后我又引领观察图片和想象,学生就创作了这样的一节小诗:蜜蜂嗡嗡,他开心地说:”我是春天。

”就这样,一幅图片,两种不同的语言训练就大功告成。

最后,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的微视频,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就创作了很多成功的小诗,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如:邢恪伟的《四季》——树苗青青,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太阳大大,他对大地说:”我是夏天。

”∕苹果圆圆,他红着脸说:”我是秋天。

”∕北风大嘴巴一鼓,他自豪地说:”我就是冬天。

”如:邢曼舒的《四季》——燕子喃喃,他对池塘说:”我是春天。

”∕大雨哗哗,他对庄稼说:”我是夏天。

”∕树叶沙沙,他飞舞着说:”我是秋天。

”∕雪花
张开翅膀,他温柔地说:”我就是冬天。

”再如:高传杰的《四季》——柳絮飘飘,他对花儿说:”我是春天。

”∕知了声声,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

”∕果实累累,他对秋叶说:”我是秋天。

”∕白雪皑皑,他对大地说:”我就是冬天。

”再如:《四季》——桃花红红,她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小溪潺潺,他对知了说:”我是夏天。

”∕果实累累,他对枫叶说:”我是秋天。

”∕雪花飘飘,她对梅花说:”我就是冬天。

”……于是,和学生一起徜徉课堂的我,深深懂得了: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课堂引领生命,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教育的理想。

深度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是我的实践,更是我的理想。

如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的实践中,学习《大还是小》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就创造了这样的语言,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让学生感知到”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喜悦。

如——陈潇纬:我给妹妹打伞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睡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亓祥羽: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过马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姚雯婕:我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帮妈妈干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张晨曦:我帮妈妈擦桌子的时候,我觉得我很大,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李美涵:我吃饭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很大,因为我和大人一样吃饭;我过马路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小,因为需要家长领着我。

……于是,和学生一起漫步在语文课堂里的我,深深领会了:深度学习要靠教师来引领,要靠提升思维质量来促进深度学习。


从文本出发,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主观感受,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

课堂滋养生命,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思想的魅力。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引领学生涵泳体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滋养学生的生命,这是我的信念,更是我的坚守。

如我们进行了《弟子规》的诵读,每天的早读,我都会在黑板上写上几句,采用示范读、找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等朗读策略,再谈理解,以促进学生的记忆。

于是,在反复的训练之后,学生也学会了自己创造,例如诵读”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后,学生创造了:”诚信是生命的根本,绝不可以欺骗,因为它带来的必定是毁灭。

”诵读”话说多,不如少”后,学生创造了”很多时候,安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

”诵读”凡是人,
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后,学生创造了”博爱之人,才会有未来”……于是,和学生陶醉在优美传统文化课堂里的我,深深领悟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芬芳馥郁,学生沉浸其中,学会了创造,学会了思考,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提升学生的生命素养,才能让学生散发思想的魅力。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有成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课堂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简,要大道归一……一句句,一字字,都荡涤着我的心灵,洁净着我的心灵。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在路上,还要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要真正做到像张志勇厅长所说的”课堂还给学生”,让教育返璞归真,努力实践精神成长的教育,真正还给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能力。

还要像徐洁老师所说的教师要”做课堂教学改革的筑路人”.
总之,理想的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更是教师的学堂。

当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麦田,成为学生种植梦想、收获知识、丰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创建最好的课堂,课堂才能真正让师生的灵性生命热情飞扬,让师生的幸福感溢满心田,溢满每一寸,奔跑的流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