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1、银行盈利构成 (5)

2、银行盈利要素剖析 (6)

2.1、营业收入增速放缓 (6)

2.2、费用和资产质量 (13)

2.3、综合因素和小结 (15)

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 (16)

3.1、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 (16)

3.2、消费和理财的变化 (20)

3.3、互联网与金融科技 (23)

3.4、金融监管常态化 (26)

3.5、小结 (27)

4、银行盈利模式的变化 (28)

4.1、大零售转型 (28)

4.2、中收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增长 (29)

4.3、贷款结构新方向、综合收益切入点 (32)

5、结论 (33)

6、投资建议 (33)

6.1、招商银行 (34)

6.2、农业银行 (35)

6.3、建设银行 (36)

6.4、宁波银行 (37)

6.5、工商银行 (39)

7、风险提示 (40)

图1:银行ROE与ROA因素分解 (5)

图2:我国16家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变化 (6)

图3:我国16家上市银行杠杆率变化 (6)

图4:中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构成及增速 (7)

图5:中美欧银行业净息差 (9)

图6:2008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变化(%) (9)

图7:商业银行净息差分解 (9)

图8:2008-2016年市场利率变化 (10)

图9:中国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分解 (11)

图10:欧元区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分解 (11)

图11:美国银行业利息净收入增长分解 (11)

图12:中美欧非息收入比重 (12)

图13:国内银行业手续费收入结构变化 (13)

图14:中美欧商业银行利润费用比 (13)

图15:净利润/工资薪酬 (14)

图16:净利润/折旧摊销 (14)

图17:净利润/一般行政管理费 (14)

图18:不良资产与经济周期负相关 (15)

图19:2016年后不良资产企稳 (15)

图20:90天以上逾期/不良 (15)

图21:商业银行盈利因素变化 (16)

图22:GDP季度同比 (17)

图23:信贷增速长期超过GDP增速 (17)

图24:表内资金运用(增速)对比 (19)

图25:表内外信贷发展(增速)对比 (19)

图26:表内外资金运用(增速)对比 (19)

图27:社会融资和股票、债券发行融资同比增速 (20)

图28:各项融资占比及增速 (20)

图29:投资与消费变化 (21)

图30:对GDP拉动增长的变化 (21)

图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 (21)

图32:居民部门宏观杠杆率对比 (22)

图33: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与高净值人群数量增长情况 (23)

图34: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区高净值人士增长最快 (23)

图35:2012至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转账规模及增速 (24)

图36:2012-2016互联网支付驱动力(万亿元) (24)

图37:2012-2016互联网支付驱动力(万亿元) (25)

图38:国内银行大多处于银行3.0至4.0转型的阶段上 (26)

图39:金融市场利率上行显著 (27)

图40:中国银行业的贷款资产占比 (27)

图41:2016年后企业贷和个贷变动 (29)

图42:2016年后个贷占比分拆 (29)

图43:个人贷款占比分拆 (29)

图44:银行中收结构和发展变化 (30)

图45:美国居民资产配置变化 (31)

图46:一般个人客户理财产品 (32)

图47:中国居民可用于资产管理投资的规模与GDP比值 (32)

图48:基建、交运、仓储、邮政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 (33)

表目录

表1:我国利率自由化大事表 (7)

表2:五家银行盈利预测、估值评级表 (34)

表3:招商银行盈利预测与估值指标 (35)

表4:农业银行盈利预测与估值指标 (36)

表5:建设银行盈利预测与估值指标 (37)

表6:宁波银行盈利预测与估值指标 (39)

表7:工商银行盈利预测与估值指标 (40)

2017年,对银行业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金融监管加强,银行负债成本易上难下,这对已经习惯了快速增长的银行业而言,构成新的挑战。早几年,在信贷软约束的背景下,银行主要靠做大规模盈利。此后,随着经济周期进入下行通道,不良资产暴露,银行依靠规模经营问题凸显。在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存在监管套利的条件下,银行转而以批发融资借到低成本的资金,走通道、加杠杆,获得快速盈利。然而,随着各条通向“快钱”的路径被封堵,银行未来靠什么经营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盈利构成进行分解,剖析近年来银行增长的主要要素。然后转而对中国社会经济正在发生的深层次变化进行剖析,探讨银行业新的盈利模式。第一部分分解银行盈利的构成要素,指出中收和规模是前期银行盈利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监管套利的存在,中收中间包含了不少类信贷的利息收入;第二部分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发展变化,以及对银行业的影响;第三部分,在结合前面部分的基础上,提出银行未来可能的盈利模式。这些变化包括大零售转型、中间业务收入内部结构调整,以及贷款结构变化。留住客户,谋求综合收益将成为银行竞争的核心。这也意味着,银行精细化经营、服务实体经济的开始。

1、银行盈利构成

通常,银行的盈利情况以资产收益率(ROA)或者净资产收益率(ROE)表示。ROA为净利润除以总资产,而ROE为净利润除以资本。前者反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后者反映投资者资本金的净收益。ROA考虑了杠杆带来的风险,是银行利润率的重要指标,但是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银行表外资产。鉴于此,我们用ROE和ROA综合分析银行盈利能力。更进一步,我们用平均值也即ROAE和ROAA来计算银行盈利能力,以此避免时点数据的局限性。

通过杜邦分析对ROE和ROA进行分拆,可得如下图1。银行的盈利主要由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和所得税构成。其中,营收是盈利的增项,而成本和费用等则侵蚀银行盈利。考察营收,主要看利息,和包括手续费、佣金在内的其他非息收入。而利息收入又取决于生息资产规模和净息差的大小。接下来我们根据对ROE和ROA指标的详细分拆,系统剖析银行盈利能力。这些变量自身、以及相互之间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一个银行的盈利模式。

图1:银行ROE与ROA因素分解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