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土壤基本组成
初中科学土壤的组成教案
初中科学土壤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学习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
2. 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准备:1. 土壤样品。
2. 显微镜。
3. 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植物生长需要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养分。
3. 提问:那么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土壤的组成,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水分和空气。
2. 讲解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三、实验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土壤样品。
2.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土壤样品,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土壤改良和保护的方法。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活动,亲身体验土壤的改良和保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学习了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认真,对土壤的组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主动分享实验结果,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任务一认识土壤的基本性质
壤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
岩石
风化作用
母质
成土作用
土壤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一:地壳的元素组成
a:主要成分是O(46.40%~49.52%)、Si(25.75%~ 29.50%)、Al(7.45%~8.80%)、Fe(4.20%~5.10%) 这四种元素。
b:某些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比如:Mn、Zn、 Cu、B、Mo等不仅含量少,而且都以难溶性的化合物封闭 在坚硬的岩石中,处于极分散的状态,植物难于吸收利 用。
常呈板状和柱状晶体。 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 泽,硬度 6 . 0 ~ 6 . 5 。 在岩石中多呈晶粒,长 方形板状,白色或灰白 色,玻璃光泽。 斜长石比正长石容易风 化,风化产物主要是粘 土矿物,能为土壤提供K、 Na 、 Ca 等矿物养分。是 土壤中K和粘粒的主要来 源。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磷灰石 Ca5(PO4)3·(F,Cl)
磷灰石呈致密块状、 土状等。灰白、黄绿、 黄褐等色,,硬度5.0。 在矿物上加钼酸铵, 再加一滴硝酸即有黄 色沉淀生成,这是鉴 别磷灰石的主要方法。 磷灰石以次要矿物存 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 中。 较难风化,风化产物 是土壤磷养分的重要 来源。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四:岩石的风化与土壤母质的形成 (一)岩石的风化作用: 岩石的风化作用:地壳表面坚硬而巨大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 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破碎和分解作用,岩石由大块→小块→细 粒,同时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过程。 1.物理风化
岩石在物理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 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等物理形状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 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土壤的基本组成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a:国际制:
表2—2
国际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 粒级名称
石砾 砂粒 粗砂粒
细砂粒 粉砂粒 粘粒
单粒直(mm) >2
2—0.2 0.2—0.02 0.02—0.002
<0.002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10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多砾质
(二)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类别 质地级别名称 草原土及红黄壤类 草原土及红黄壤类
砂土 壤土 粘土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0-----5 5---10
10---20 20---30 30---45 45---60
60---75 5---85
>85
100---95 95---90
90---80 80---70 70---55 55---40
b: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简制
>1㎜ 1~0.01㎜ <0.01㎜
石砾 物理性砂粒 物理性粘粒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祥制
表2—3卡庆斯基土壤粒组分类表
粒组 石砾
物理性 砂粒
砂粒
物理性 粘粒
粉砂粒 粘粒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粗 中 胶粒
粒径(mm)
3---1
1--0.5 0.5---0. 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C、中国制(暂拟方案)1987
石砾 砂粒
土壤的组成初中科学教案
土壤的组成初中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结构;2. 掌握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及其作用;3. 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掌握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教学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结构;2. 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3. 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教学难点:1. 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教学准备:1. 课件: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的分类和分布;2. 实验材料:土壤样本、水、玻璃棒、烧杯、滴定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土地的表面;2. 提问:你们对土地有什么认识?土地是由什么组成的?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土壤的三个层次:表土、心土和底土;2. 讲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如氮、磷、钾等;3. 讲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土壤的密度、孔隙度、酸碱度等;4. 讲解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如砂土、壤土、粘土等。
三、实验(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用手摸摸土壤,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等;2. 让学生用滴定管滴加水到土壤样本中,观察土壤的吸水性和保水性;3. 让学生用玻璃棒搅拌土壤样本,观察土壤的粘性和流动性。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的分类和分布;2. 强调土地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和结构,掌握了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土壤的性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课程中对于土壤的微观结构部分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土壤的内部结构。
2024年土壤的成分课件(特殊条款版)
土壤的成分课件(特殊条款版)土壤的成分课件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
了解土壤的成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壤资源。
本课件旨在介绍土壤的成分,包括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对土壤性质和功能的影响。
二、土壤的物理成分土壤的物理成分主要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
这些成分共同决定了土壤的质地、结构和透气性等特性。
3.空气:土壤空气是土壤中气体成分的总称,主要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土壤空气含量对土壤透气性和根呼吸具有直接影响。
4.水分:土壤水分是土壤中水分含量的总称,包括吸湿水、薄膜水和重力水等。
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
三、土壤的化学成分土壤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离子、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
这些成分共同决定了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分含量等特性。
1.无机离子:土壤无机离子主要包括钙、镁、钾、钠、铁、锰、铜、锌等。
这些离子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2.有机化合物:土壤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糖类、氨基酸、脂肪酸和腐殖酸等。
有机化合物对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3.微生物代谢产物:土壤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如维生素、抗生素和激素等。
这些代谢产物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四、土壤的生物成分土壤的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这些生物成分共同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1.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成分,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
微生物在土壤肥力、有机质分解和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动物:土壤动物是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的总称,包括原生动物、线虫、蚯蚓、蚂蚁等。
土壤动物在土壤结构改善、有机质分解和植物生长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3.植物:土壤植物主要包括根系和土壤表面生长的植物。
植物通过根系与土壤相互作用,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
任务一土壤与基质
(3)混合
经过筛选、消毒处理好的原料按一定比 例混合,即可配成培养土。
(4)土壤酸碱度调整
检测pH值,调整pH值。若土壤酸性过高, 应在土壤中加入石灰或草木灰;若土壤 碱性过高时,若加入硫磺粉或硫酸亚铁。
小结
花卉对酸碱度的要求,可将花卉分哪几 类?
作业
讨论当地花卉对土壤的要求?
1.温室一、二年生花卉
如瓜叶菊、报春等,所用培养土中腐殖质含量要多; 在多次移植时,幼苗期所用培养土中腐殖质含量更多, 占5份,而园土占3.5份,河沙1.5分。
2.温室宿根花卉
对腐叶需量少,腐叶土3~4份,园土5~6份,河沙1~2 份。
3.温室球根花卉
如大岩桐、仙客来及球根海棠,腐叶土含量较多,约 3~4成。
3.球根花卉
对土壤的要求更为严格,球根花卉一般 都以富含腐殖质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为宜,尤其以下层为排水良好的砂砾土, 而表土为深厚的沙质壤土为理想。但水 仙、风信子、百合等以黏质壤土为宜。
(二)温室花卉
温室花卉一般局限在花盆或栽培床中生 长,所用盆土容量有限,因此营养物质 丰富,物理性质良好的土壤才能满足生 长发育的需求,故温室花卉必须经过特 质的培养土来栽培。 培养土特点:富含腐殖质 作用:土壤松软、空气流通、排水良好, 能长久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不易干燥。 营养丰富促进花卉生长和发育。
锯末:不同种类木材,锯末成分有较大的差异, 使用时应注意,以免造成不好的效果。
稻壳、麦糠、棉籽壳、秸秆等作物残体 -粉碎-腐熟-基质
(1)特点:有机质含量高,质地轻,通气 排水性能好,保贮肥水能力强。 (2)用途:可与各种不同的基质混用。
高一地理土壤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土壤必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揭示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土壤作为地球表层自然现象之一,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之一。
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土壤必考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一、土壤的定义和形成土壤是指地球表层岩石经过风化和加入了有机物质后形成的一种生物活动介质。
土壤的形成是地壳活动、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土壤的成分和组成土壤主要由五个常见成分组成:固体颗粒、液态水、气体、有机质和无机质。
其中,固体颗粒是土壤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砂粒、粉粒和黏粒。
液态水和气体则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有机质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的残体以及它们分解的产物,无机质则由各种矿物质组成。
三、土壤类型和特征根据土壤颗粒的比例和粒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砂壤、粉壤和黏壤。
砂壤的颗粒较大、通气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粉壤的颗粒适中,保水能力较好;黏壤的颗粒较小,保水能力非常好,但通气性较差。
四、土壤的物理特性土壤的物理特性包括质地、结构、容重和孔隙度等。
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组合方式,结构是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容重是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孔隙度是土壤孔隙占总体积的比例。
五、土壤的化学特性土壤的化学特性包括pH值、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
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程度的指标,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
养分含量则决定了土壤的肥力,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六、土壤的生物特性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各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活。
微生物对土壤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植物则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动物则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通风等过程。
七、土壤的生态功能土壤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土壤具有水分调节的功能,能够调节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供给;其次,土壤具有养分供给的功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还有,土壤还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和保存地质遗迹的重要作用。
高一地理土壤知识点
高一地理土壤知识点地理学中,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由矿物质与有机质组成的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一些土壤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对土壤的形成、特性和利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
它由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剖面发育等多个阶段组成。
首先,岩石风化会使岩石破碎,并与降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反应,形成初级矿物。
接着,通过物质迁移,水分和微生物将初级矿物搬运到比较深的土层,并形成次生矿物。
最后,在剖面发育阶段,土壤形成剖面,形成不同的土壤层。
2. 土壤的组成:土壤由无机颗粒、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其中,无机颗粒包括砂粒、粉粒和黏粒,它们的不同比例决定了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主要由植物残体和微生物组成,具有保水、保肥和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
水分是土壤中一种重要的介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空气则提供给植物根系所需的氧气。
3. 土壤的性质:土壤具有多种性质,包括质地、肥力、水分保持能力、通透性等。
质地取决于土壤中不同颗粒的比例,直接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肥力是指土壤中含有的养分丰富程度,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水分保持能力是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与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和根系结构有关。
通透性是指土壤对水和气的渗透性能,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土壤的排水情况。
4. 土壤的分类:土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土壤成因和发育过程,将土壤划分为侵蚀土壤、黄壤、水稻土等。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土壤的质地和肥力,将土壤划分为砂质土壤、壤土、泥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在植物适应和农业利用方面具有差异。
5. 土壤的利用:土壤在农业、建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建筑方面,土壤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垫层、填充物和地基,承受和传递建筑荷载。
《土壤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
《土壤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土壤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 了解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和意义;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实验的能力;4. 提高学生对土壤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土壤的概念和分类;2. 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土壤的成分及其相互作用;2.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1. 介绍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组成和结构;2. 实践法: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土壤的特性;3. 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土壤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块土壤,并提出“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讨论;2. 拓展:介绍土壤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组成;3. 实验:设计土壤取样实验,让学生观察土壤的成分;4. 讨论:分组讨论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的作用;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土壤组成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土壤组成的掌握情况;2. 布置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3. 进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土壤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土壤的组成》,并回答相关问题;2. 设计一个关于土壤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3. 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土壤,记录观察结果并写出观察心得;4. 小组讨论一篇关于土壤保护的文章,并撰写一份小结。
八、教学资源:1. 教科书《初中化学》;2. 实验器材:土壤取样工具、显微镜等;3. 多媒体教学课件;4. 课外阅读资源和实验指导书籍。
以上是本文《土壤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增强对土壤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希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土壤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
《土壤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土壤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组成对于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进修土壤的组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土壤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壤资源。
二、设计目标:1. 了解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2. 掌握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和互相干系;3.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诠释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设计内容:1. 土壤的基本组成: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2. 各种成分的作用和互相干系;3. 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四、设计步骤:1. 进修资料准备:提供相关教材、课件或网络资源,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2. 知识讲解:通过教室讲解、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介绍土壤的组成和作用;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去校园或周边地区进行土壤采样和观察,了解实际情况;4. 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土壤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深化对土壤组成的理解;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6. 作业安置:设计各种形式的作业,如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稳固所学知识。
五、评判方式:1. 参与度: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知识掌握:通过作业和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土壤组成的理解水平;3. 创新能力:评判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实验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深度。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深入了解土壤的更多知识;2. 组织学生参与土壤调查和钻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认识;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竞争和科普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土壤组成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和作用,为未来的进修和钻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成为具有环保认识和科学素养的优秀学子。
《土壤的组成》导学案
《土壤的组成》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壤土,它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那么土壤是如何形成和组成的呢?本节课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究土壤的组成。
二、目标1. 了解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
2. 掌握土壤的形成过程。
3. 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三、新知讲解1. 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微生物组成。
其中,矿物质是土壤的固体部分,占土壤总质量的大部分;有机质是指来自植物、动物残体和代谢产物的有机物质;水和空气是土壤中的两大重要介质,为植物提供水分和氧气;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
2. 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
物理风化是指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等自然力量对岩石的破碎和磨擦;化学风化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与水、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发生化学反应,使岩石逐渐破碎并转化成土壤;生物作用是指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代谢等活动对土壤的矿物质和有机质进行改造。
四、实践应用1. 实地考察:可到校园或周边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并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
2. 实验:可以进行土壤中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3. 作业:设计一份问卷调查,了解身边人对土壤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五、拓展延伸1. 探究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不同作物生长的影响。
3. 深入了解土壤修复技术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形成过程,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珍惜土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一、导入你知道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为什么土壤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呢?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将深入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成分;2. 掌握土壤中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的作用;3. 意识到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完整版)任务一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的基本组成一、选择题(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 )A。
土壤肥力 B.土壤供肥性D.土壤结构性 C.土壤保肥性2.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粘粒的分界是( )。
A 0。
lmm B.0。
01mmC.0。
001mmD. lmm3.矿物质养分含量最丰富的土壤颗粒是( )。
A。
砂粒 B。
黏粒C。
粉粒 D.石砾4。
“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类型是()。
A。
砂质土 B。
壤质土 C。
黏质土 D.都是5。
土壤质地中较理想的类型是( )。
A.砂质土 B。
粘质土C.壤质土 D。
细砂6。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A。
秸秆 B。
动物残体C.腐殖质D.糖类7。
土壤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 )。
A.20%~30%B.50%~60C。
60%~80% D。
85%~90%8.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物质称为( ).A。
腐殖化 B。
矿质化C.有机质积累 D。
氨化作用9。
土壤中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积累有机质、贮藏养分。
A。
矿化作用 B.腐殖化作用C.合成作用D.络合作用10。
下列不属于土壤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
线虫C.放线菌D.病毒11。
(2015年高考题)下列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
A。
真菌 B。
细菌C.藻类D.放线菌12.一般土壤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
微生物 B。
动物C。
植物 D。
蚂蚁13。
土壤保水的主要形式是( )。
A吸湿水 B。
膜状水C。
毛管水 D。
重力水14。
(2016年高考题)对旱地植物来说是多余的水分,而对水生植物是有效水分的形态是( )。
A。
毛管水 B.膜状水C.重力水 D。
吸湿水15。
土壤中易使水肥流失的水分类型是()。
A.束水B.毛管水是C。
重力水 D.吸湿水16.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中,当灌溉后,水分下移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细管中的水分是A。
吸湿水 B.毛管悬着水C.重力水 D。
毛管上升水17.土壤中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类型是()。
《土壤的组成导学案》
《土壤的组成》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是大自然的产物,是植物发展的基础。
但是你知道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土壤的组成吧!二、探究土壤的组成1. 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土壤主要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组成。
其中,无机物质包括矿物质、粘土矿物、砂粒和泥粒等;有机物质则包括腐殖质、微生物和根系等。
2. 土壤的无机物质无机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矿物质占据较大比例。
矿物质是由各种不同元素组成的晶体结构,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粘土矿物则具有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分和养分,对植物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土壤的有机物质有机物质是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排泄物、微生物等组成的,它们在土壤中分解产生腐殖质。
腐殖质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对植物的发展发育至关重要。
4. 土壤的水分和空气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也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分能够溶解养分,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空气则是植物呼吸和微生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实践探究1. 实地考察到校园或农田中实地考察土壤的组成成分,观察土壤中的颗粒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2. 实验探究进行土壤的筛分实验,观察不同颗粒大小的土壤所含有的成分,并分析其对植物发展的影响。
四、总结归纳通过进修,我们了解到土壤是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组成的。
其中,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对植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水分和空气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五、拓展延伸1. 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其特点;2. 钻研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3. 探究土壤中养分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六、课后作业1. 总结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2. 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3. 收集不同类型土壤的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和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大家对土壤的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土壤珍爱,珍惜这份宝贵的自然资源。
愿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土壤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17
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来的各种碎屑、矿物质颗粒、
固相
无机盐组成,占固相的 90%-98%。
有机质: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残体及其腐败
的物质组成,占固相的 2%-10%。还有 各种土壤生物。 土壤包括 液相:土壤水(土壤溶液):由地上水、地下水进入土壤中
22
一、 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2.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砂粒: a.粒径>0.05mm,通透性能好,但毛管水上升 高度低。 b.单位体积的比表面积小,土粒间成对物质间的吸 持力弱,故土壤松散,易于耕耙,保水力差,易 干旱,胀缩性小,无可塑性等。 c.无吸附Ca、Mg、K、NH4+等离子的能力。
(二)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地、不断地供应和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料、空气 和热量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6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可分为: 自然肥力:单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土壤肥力。
自然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土壤肥力。
随着生物量增加,各种营养元素、能量也逐渐聚集在 母质表层,从而逐渐使母质中积累和保存了植物生长 发育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并具备肥力因素,从而 使母质发展为土壤。
15
成土过程
冰
坡
积
积
物
物
湖 积 物
海 积 物
洪 积 物
风 积 物
各种类型母质
各种泥土
各类土壤 16
(二)农业土壤的形成
1. 农业土壤的含义
26
二、土壤矿物质
(二)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指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由原 生矿物进一步分化后再重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的组成导学案》
《土壤的组成》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土壤是什么吗?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承载着植物发展、生态系统稳定、水资源调节等重要功能。
那么,土壤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进修《土壤的组成》这一主题。
二、探究1. 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
其中,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固体组分,占据土壤总量的大部分;有机质则是土壤的活性组分,对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分和空气则是土壤中的重要液态和气态组分,对植物发展和微生物活动至关重要;微生物则是土壤中的微小生物体,参与了土壤的养分转化和有机物降解等过程。
2. 不同类型的土壤组成有何不同?不同类型的土壤其组成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沙质土壤主要由砂粒组成,通透性强但保水能力差;粘质土壤主要由粘粒组成,保水性强但通透性差;壤土则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微生物等组分均衡的土壤类型。
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
三、总结通过进修《土壤的组成》,我们了解了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不同类型土壤的组成特点。
土壤是生命的基础,珍爱好土壤资源,关乎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土壤资源,共同珍爱我们的故里。
四、拓展1. 请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生活中如何珍爱土壤资源?2. 了解一些土壤污染的案例,并思考如何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3. 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并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大家对土壤的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珍爱好我们的土壤资源!愿我们的故里更加美丽!。
泥土主要成分
泥土,也称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
1. 矿物质:泥土中的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源于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硅酸盐、氧化物(如氧化铁和氧化铝)、碳酸盐等。
这些矿物质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2. 有机质:有机质是由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分解而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
它们对土壤的结构、肥力和保水能力有重要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对土壤质量的评价至关重要。
3. 水分:水分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土壤的活力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土壤水分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结合在矿物颗粒上的水)、液态(自由移动的水)和气态(土壤孔隙中的水蒸气)。
4. 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于维持土壤生物活动和植物根系的呼吸至关重要。
空气通过土壤孔隙系统流动,这些孔隙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的间隙组成。
5. 生物: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小型无脊椎动物(如蚯蚓和昆虫幼虫)、植物根系等。
它们在土壤的形成和肥力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泥土的成分和性质会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土壤科学家通过土壤分类和研究,可以了解土壤的特性,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土壤资源。
《土壤的组成》导学案
《土壤的组成》导学案一、导言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它承载着植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了解土壤的组成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土壤的组成及其重要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土壤这一自然资源。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2. 掌握土壤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及作用;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提出保护和利用土壤的建议。
三、学习重点1. 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2. 不同成分在土壤中的作用;3. 土壤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
四、学习内容1. 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机质:包括植物残体、微生物等,为土壤的主要养分来源;- 矿质质:主要包括矿物质、土壤颗粒、石英等,构成土壤的基础结构;- 水分: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气:土壤中的气体成分,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植物的呼吸起着重要作用。
2. 不同成分在土壤中的作用- 有机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矿物质:结构稳定土壤,为植物提供必要的氮、磷、钾等元素;- 水分:维持土壤中的湿度,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空气:促进土壤中的氧气流通,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3. 土壤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合理利用化肥、有机肥等,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充足;- 合理耕作,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结构稳定性。
五、课堂练习1.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由哪些组成部分构成的?A. 植物残体;B. 微生物;C. 矿物质;D. 水分。
2. 下列哪种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起着结构稳定作用?A. 有机质;B. 矿物质;C. 水分;D. 空气。
3.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化肥?A. 多施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B. 少施用化肥,减少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浓度;C. 定期施用化肥,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平衡;D. 不施用化肥,采用有机肥料替代。
土壤的主要元素
土壤的主要元素
土壤的成分主要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首先,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成分,通常占土壤重量的95%以上。
这些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分解。
其中,硅、铝、铁、钙、钾、钠等元素是土壤矿物质的主要成分,它们以不同的化合物形式存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占土壤重量的2-5%。
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等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形成腐殖质等土壤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此外,土壤中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和矿物质,为植物提供养分。
同时,微生物的活动还能促进土壤的熟化和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
总的来说,土壤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地球表面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状况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任务一认识土壤的基本组成
干土质量是指在105℃下烘至恒重时的土壤质量。 2、容积含水量: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用Q来表 示,单位㎝ 3/㎝3
Q =
土壤水分容积 土壤容积
土壤水分容积 土壤容积
容积百分率Q%=
×100%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容重:单位容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原状土)的质量(干重) g/cm3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4 、重力水: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受到重 力的作用而向下渗透,这种水分称重力水。
重力水达到饱和时,土壤所有的孔隙都充满水分,这时的土壤含 水量称为饱和持水量或全持水量。 对于旱地土壤来说重力水,只是暂时停留在根系分布土层,不 能被植被持续利用,而且重力水的存在会与土壤空气发生尖锐的 矛盾,往往成为多余水或有害水,对于水稻来讲重力水的存在则 是必需的。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祥制
表2—3卡庆斯基土壤粒组分类表
粒组 石砾 物理性 砂粒 砂粒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粗 中 胶粒 粒径(mm) 3---1 1--0.5 0.5---0. 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O.OO1---0.0005 0.0005---0.0001 <0.0001
粉砂粒 物理性 粘粒 粘粒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美国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 附表:美国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 粒级名称 粒径(mm)
石块 粗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粉砂粒 粘粒
>3.0 3—2 2---1 1---0.5 0.5---0.25 0.25---0.1 0.1---0.05 0.05---0.002 <0.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土壤基本组成
土壤固相组成 土壤液相组成
2.
3.
土壤气相组成
任务目标
知识目标
熟悉土壤、土壤肥力及土壤质地。 了解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特点。 了解土壤生物的组成及作用。 熟悉土壤水分的类型、表示方法及调节。 了解土壤空气特点,熟悉土壤通气性及调节。
能力目标
能用手测法判断土壤质地。 能进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固相组成
(2)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组成元素:
主要有C、O、H、N等;,C/N
在10~12之间; 灰分元素:Ca、Mg、K、Na、 Si、P、S、Fe、Al、Mn; 少量的I、Zn、B、F等。
主要组分:
非腐殖物质:主要是一些较简单、
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糖类、有机酸、 氨基酸、木质素、蛋白质、纤维 素、半纤维素、脂肪等高分子物 质。 腐殖物质:是一类经过土壤微生 物作用后,由酚类和醌类物质聚 合、由芳环状结构和含氮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复杂多聚体, 是性质稳定、新形成的深色高分 子化合物。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物质 矿物质 有机质与生物 水分 按干重计 95%左右 5%左右 按体积计 50%左右 10%左右 15%~40%
空气
15%~40%
4
土壤固相组成
1.土壤矿物质 (1)主要的成土矿物 矿物是指自然产出的、具有 一定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的 元素或化合物。它是岩石的 组成成分,也是土壤矿物质 的来源。 目前,已知的矿物约有3000 多种,但与土壤有关的不过 数十种。 根据其产生的方式不同,可 将矿物分成两大类,即原生 矿物和次生矿物。
7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表(四类十二级)
质 地 分 类 类 别 砂土类 质地名称 砂土和壤质砂土 砂质壤土 黏粒 0~15 0~15 颗 粒 组 成/质量% 粉砂粒 0~15 0~15 砂粒 85~100 55~85
壤土
壤土类 粉砂质壤土 砂质黏壤土 黏壤土 黏壤土类 粉砂质黏壤土 砂质黏土 壤质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类
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先分解产生简单有机化合物, 继而将简单有机化合物作为 中间产物,又转化合成为腐 殖质的过程。
21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示意
土壤固相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土壤液相组成
土壤液相主要成分是土
壤水分与溶解在水分中 的各种物质。 土壤水分并非纯水,而 是溶解有一定浓度无机 有机离子和分子的稀薄 溶液。 通常所说的土壤水实际 上是指在105℃下从土壤 中驱逐出来的水分。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土壤固相组成
矿物质来自于岩石风化,是组成土壤的“骨架”;
有机质含量很少,但好似土壤的“肌肉”,对土壤肥力和生产性 能影响很大。 土壤水分是极稀薄的溶液,存在并运动于孔隙之中,就像土壤的 “血液”一样,是三相物质最活泼的部分。 土壤的气相部分是土壤中的混合气体,充满在那些未被水分占据 的孔隙之中,是土壤的“肺部”。
17
土壤固相组成
(1)土壤有机质 的来源与形态 农业土壤中有机 质的重要来源是 每年施用的有机 肥料、植物残茬 和根系及分泌物、 人畜粪便、工农 业副产品的下脚 料、城市垃圾、 污水等。
18
作物根系、残茬及 根系分泌物
农 业 土 壤 有 机 质 来 源
农家肥
工业、生活垃圾
土壤固相组成
有机质的形态
俄罗斯卡庆斯基制
粒级名称 石 块 石 砾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粒 径/mm >3 3~1 1~0.5 0.5~0.25 0.25~0.05
砂粒
粗砂粒 细砂粒 粉砂粒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
粗黏粒 黏粒 中黏粒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0.0005 0.0005~0.0001
20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示意
土壤固相组成
(3)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土壤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 用下,向着两个方向转化, 即有机质矿质化和腐殖化过 程。
有机质矿质化过程
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
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 程。该过程为植物和微生物 提供养分和能量,也为土壤 腐殖质提供物质来源。
有机质腐殖化过程
主要因素。
24
土壤液相组成
(2)膜状水
吸湿水含量达到最大后,土粒 剩余分子引力吸附的液态水为膜 状水。膜状水其受到的吸引力较 小,因此,对植物部分有效。 膜状水能从水层厚的土粒缓慢 运动到水层薄的土粒表面。 当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 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或萎蔫 系数。当土壤含水量低于凋萎系 数时,水分受到的土壤吸力大于 植物根系对其的吸引力,则植物 不能利用这部分水,所以为无效 水。质地越黏重的土壤,其凋萎 系数越大。
15
根际微生物
土壤固相组成
土壤生物的主要功能
16
土壤固相组成
3.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以各种形 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 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土 壤中各种动植物微生物残 体、土壤生物的分泌物与 排泄物,及其这些有机物 质分解和转化后的物质。 大部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只占到土壤总重的很小一 部分,但在土壤肥力、物 质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 及土壤环境中发挥重要的 作用。
0~15
0~15 15~25 15~25 15~25 25~45 25~45 25~45 45~65 65~100
30~45
45~100 0~30 20~45 45~85 0~20 0~75 45~75 0~35 0~35
40~55
0~55 55~85 30~55 0~40 55~75 10~55 0~30 0~55 0~35
23
土壤液相组成
1.土壤水分类型
(1)吸湿水
吸湿水是指固相土粒借助其表
土壤空隙
吸湿水
面的分子引力从大气中吸收的 那部分气态水。
吸湿水受到的土粒吸引力极大,
不能溶解其他物质,不能自由 移动,植物不能吸收利用,属 于无效水。
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实际
含水量叫吸湿系数。
土壤质地是影响吸湿水含量的
土壤生物的主要类群
12
土壤固相组成
(3)土壤微生物
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生物类型,种类 多、数量大,是土壤生物中最活跃的 部分。 细菌:有近50个属250种 ,占微生 物总数量的70%~90%。细菌是单细 胞生物,个体很小,较大的个体长度 很少超过5μ m,但它表面积/体积比 大,代谢强,繁殖快,与土壤接触的 表面积大。据估计,每克干土中细菌 总表面积达20cm2。 土壤细菌的最适温度为20~40℃, 最适pH为6.0~8.0。 放线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5%~ 30%,是典型的好氧性微生物,适宜 在中性至偏碱性、通气良好的土壤中 生长。
紧砂土 砂壤土
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黏土
黏土
中黏土 重黏土
9
土壤固相组成
国际制分类特点:首先根据黏粒(<0.002mm)含量确定四大类:砂土类、壤
土类、黏壤土类和黏土类,其界限分别为15%、25%、45%和65%;然后根据
砂粒、粉粒和黏粒的含量进一步细分为四类十二级。
卡庆斯基制分类特点:依据物理性黏粒(<0.01mm)或物理性砂粒
2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
气相三相物质所组成。 固相物质包括土壤矿物 质、有机质及土壤生物, 而分布于大小孔隙中的 成分为土壤液相和气相。 液相的主要成分是水分 与溶解在其中的各种物 质,土壤气相的主要成 分是氧气、二氧化碳等 气体。
3
农业土壤的一般组成
25% 45%
25% 5%
矿物质
有机质
液体
气体
5
生长在岩石缝隙中的树木
土壤固相组成
(2)土壤颗粒 土壤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矿质土粒组成的。土粒大小不 同,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也不相同,为了研究和 使用方便,根据土粒的粒径和性质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称为粒级。
常用土粒分级标准
国 际 制
粒级名称 石砾 粒径/mm >2 2~0.2 0.2~0.02 0.02~ 0.002 物 理 性 黏 粒 物 理 性 砂 粒
13
土壤生物的主要类群
土壤固相组成
真菌:土壤真菌约有170个属,
690多种,广泛分布于耕作层 中。土壤真菌有藻状菌、子囊 菌和担子菌。 较强,最适pH为6.0~7.5。
真菌大多是好气性的,耐酸性 藻类:藻类是微小的含有叶绿
素的有机体,主要有硅藻、绿 藻和黄藻。在温暖、水分充足 的土壤表面大量繁殖,在肥沃 土壤中藻类发育也极为广泛 。
(>0.01mm)的含量,并参考土壤类型,将土壤质地分成砂土类、壤土类
和黏土类;然后再根据各粒级含量的变化进一步细分为三类九级。
对我国而言,一般选用卡庆斯基制中草原土及红黄壤类的分类级别。
土壤固相组成
2.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是指全部或部分生命周期在土壤中生活的生物类群,是土壤具有生命
活动的主要成分。 (1)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动物、土壤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等。 土壤生物不仅种类多,数量也大,其生物量通常可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1%~8%。
黏
粒
<0.002
细黏粒
<0.0001
6
土壤固相组成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又称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是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对土壤各种性状, 如土壤通透性、保蓄性、耕性及养分含量有重要影响,是评价土壤肥 力和植物适宜性的重要依据。 土壤质地分类是根据土壤的粒级组成对土壤颗粒组成状况进行的类 别划分。 国际制 卡庆斯基制 土壤质地分类 美国制 中国制 国内常用的有国际制和卡庆斯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