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痛经病历(一)

合集下载

痛经病历五则

痛经病历五则

痛经病历五则病历一病患:XXX,26岁,女性,已婚,职员,电话:XXXXXXXXXXXX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感到小腹部发凉,甚至不能上课。

现病史:来月经,小腹冷痛甚绞痛,面色青白,小腹部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询问,无其它疾病,检查体温、血压、腹诊均正常,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感到小腹部发凉,病情现状恰为月经期,小腹冷痛甚,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询问得知其嗜食寒凉,经行不爽,畏寒便溏,舌象,舌边紫或牙龈紫黯,脉诊,脉沉紧。

为寒湿凝滞型痛经3、病因病机依据经期感寒,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中,经血为寒湿凝滞,溢泻不畅而致疼痛。

中医病症鉴别寒湿凝滞型痛经往往与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混淆寒湿凝滞型痛经:是由于受到寒气、湿气的入侵,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经常潮湿、阴冷,或者忽冷忽热,造成寒气下结,湿气不能顺畅排泄,形成血瘀的症状。

表现为遇冷、潮湿就会加重,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等。

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

表现为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加重,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两者初期可以分清,如果已经时间较长,可能会形成相互的转化,或者合并的症状。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为寒湿凝滞型痛经中医治法治法:温经祛寒,活血止痛。

方剂名称---加减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小茴香15g、干姜10g、元胡15g、五灵脂15g、没药10g、赤芍20g、杜仲20g、川芎15g、当归25g、蒲黄15g、肉桂10g、红花10g、乌药20g。

继发性痛经首次病程记录范文神经性肚子疼

继发性痛经首次病程记录范文神经性肚子疼

继发性痛经首次病程记录范文神经性肚子疼这个十分难答,因为肚子疼分为心理与病理两类,而病理又分为原发性和病发性两种。

而这两类全部加起来有286种情况,所以很难回答,只能教您简单的判别病理性与心理性肚子疼的方法:心理性的肚子疼往往是人不想做、恐惧做某件事,一看见这件事就肚子痛,比如最常见的上学、做作业、校外补习等等。

还有的就是压力太大造成的神经性肚子痛。

而病理性的肚子疼是确实有病。

所以看的部门是不一样的。

希望您观察一下。

另外补充一下冬天干燥,要注意饮食,多吃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油炸食品,还要注意保暖。

要是长时间都疼,还是去医院看看吧。

很多女性虽有小腹恶痛、手脚冰凉等痛经症状,却熟视无睹,不以为然。

其实,痛经是病!如不治疗,危害很大。

中医认为,痛经常因精神压力过大,起居不慎,或先天禀赋不足等,致使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所致。

有人常用止痛药对付痛经。

这对身体危害很大。

止痛药中普遍含有扑热息痛,长期使用会对肝脏产生毒性,引起免疫力下降,导致月经周期缩短,并伴有头昏、耳鸣、精神不振等。

严重者造成子宫癌等一系列生殖系统恶性病变。

痛经是月经期和月经期前后出现的周期性下腹痛,常发生在月经前和月经期,偶尔发生在月经期后数日内。

下腹痛呈痉挛痛和胀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内侧及肛门周围。

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或下腹部畏寒、大便频数,剧痛时可发生虚脱。

痛经程度依赖主观感觉,无客观标准,因此发生率不一。

我国29个省市调查结果(1980),痛经发生率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30.06%,轻度45.73%,中度38.81%,重度13.55%,Andersch(1982)等对19岁未产女性的调查中,痛经占72.4%(420),重度痛经占15.4%(90),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且对止痛药无效。

原发痛经在初潮后半年内发生的很少见,据报道75%的原发痛经发生在初潮后的1年内,13%发生在第二年内,50%在第三年。

痛经患者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痛经患者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痛经患者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是医生与患者之间重要的沟通工具,对于痛经患者来说也是记录病情、辅助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因此,正确的病历书写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文将介绍痛经患者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书写质量与效率。

一、基本要素1. 患者基本信息:在病历的顶部,需要包含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和就诊日期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识别患者身份和建立病历的唯一性。

2. 主诉:患者主诉是痛经患者就医的原因,因此在病历中需要清楚地记录患者所述的主诉内容。

例如:“患者称经期每月出现腹痛,伴随头晕、恶心,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 现病史:根据患者主诉,进一步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症状。

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症状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信息。

4. 既往史:记录患者过去的病史,包括手术史、长期药物使用史、慢性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 个人史:包括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婚育史、家族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对痛经的影响。

6. 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超声检查、内窥镜检查等,需要详细记录检查的结果、检查日期和检查者的姓名。

7.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临床诊断,并记录在病历中。

同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并详细记录治疗方法、药物名称和剂量等信息。

8. 随访与复查: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记录患者随访情况和复查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书写规范1. 书写工具: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晰工整。

2. 格式规范:确保病历的格式整洁美观,避免涂改现象。

可以使用表格、条款等形式,以便更清晰地记录相关信息。

3. 图文并茂:可以通过插图、照片等方式辅助描述患者症状、体征或检查结果。

同时,需要标注图表的名称和编号,以便查阅和引用。

4. 用语准确:避免使用模糊、含糊或歧义的词汇,尽可能使用标准化的医学术语,以提高病历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停经2月余腹痛1天1例病例分析

停经2月余腹痛1天1例病例分析

停经2月余腹痛1天1例病例分析患者潘某、女、25岁、农民、已婚、孕2产2。

永福县和平乡人。

因停经2月余,不规则阴道流血2月,下腹部持续疼痛1天伴右侧撕裂样痛,于一九八八年八月九日下午八时急诊入院。

自诉末次月经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停经后无明显恶心、呕吐等反应。

停经一月时曾有三天阴道少量流血,量少于经量,用包装卫生纸约500克的1/4,色红,无腹痛及腰胀,以为正常月经故未求医;停经2月时又现上述症状,量更少,因无不适未加重视。

入院前一天(即当月8日晨4时左右)突然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以右下腹为甚,约4小时后突然下腹部持续性疼痛,以右下腹为甚,约4小时后突然下腹一阵撕裂样疼痛,伴大汗淋漓、肛门坠胀,即到当地卫生院求医,考虑“胃出血”,经输液及用止血药(药物不祥)治疗症状无缓解,呕吐2次,均为胃内食物残渣非血性,病情加重,面色苍白、头昏、乏力,于次日下午8时由救护车接入永福县寿城医院,门诊以“坏疽性阑尾炎”收住外科,因腹穿抽出不凝血,请妇产科会诊拟“宫外孕破裂“而转妇产科治疗。

既往体健,无“胃病”病史、无手术史、无出血病史、慢性腹痛及外伤史。

以往月经正常。

14—,量中等、色红、无血块、无痛经,末次月经八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20岁初婚,八八年2月因离婚再次结婚,孕2产2,均为足月顺产,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丈夫及女儿健在。

查体:T:37.5,P:110次/分,R:22次/分,BP:9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被动体位,急性贫血面容,巩膜、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颅形态正常,五官端正。

肺部无异常发现,心脏望诊、叩诊无异常发现,听诊心音低钝,心率110次/分,齐、尚有力,心前区可闻收缩期杂音。

下腹部微隆起,腹壁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腹部未及包块,肝脾未及种大,叩诊出现移动性浊,肠鸣音正常。

妇科情况:外阴无血迹,阴道通畅,阴道壁无结节,无肿物,宫颈光滑,着色不明显,宫口无脓血性分泌物流出,宫颈抬举痛、摇摆痛明显,后穹窿饱满,子宫大小、位置触不清,附件触不清。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一、初诊。

#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小李,女,22岁,是一名大学生。

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的,就是被痛经这个“小恶魔”折磨得够呛。

# (二)主诉。

每次月经来潮时腹部疼痛难忍,已经持续了3年多啦。

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肚子里不停地敲,痛得她小脸煞白,直冒冷汗。

# (三)现病史。

这姑娘说啊,月经周期还算比较规律,大概28 30天来一次。

但是每次月经前一天就开始肚子疼,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是那种阵发性的绞痛,严重的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

她只能躺在床上,抱着热水袋,吃止痛片来缓解。

止痛片刚开始还管点用,后来效果也越来越差了。

这几年为了这痛经,学习都受到影响了,考试的时候要是赶上痛经,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 (四)既往史。

身体还算比较健康,没有什么重大疾病史。

不过小时候体质有点弱,经常感冒。

# (五)舌脉。

我一看她的舌头,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再一把脉,脉象弦紧。

这舌脉的情况啊,就像是身体在给我悄悄“告密”,告诉我她体内气血不畅,寒邪比较盛呢。

# (六)辨证。

根据她的症状、舌脉这些情况,我判断这是寒凝血瘀型痛经。

就好比冬天里的小河被冻住了,气血在身体里运行得不通畅,堵在那儿就疼起来了。

# (七)治法。

既然是寒凝血瘀,那咱们就得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 (八)方剂。

我给她开了少腹逐瘀汤加减。

这少腹逐瘀汤啊,就像是一支专门对付寒凝血瘀的“特种部队”。

里面的小茴香就像一把小火把,能把寒邪驱散;蒲黄、五灵脂这对组合呢,就像两个勤劳的小工匠,把瘀血一点点地化掉;再加上当归、川芎这些活血养血的药材,就像给身体的气血注入活力,让它们欢快地流淌起来。

具体的方子是:小茴香10g、干姜6g、延胡索10g、没药6g、当归10g、川芎10g、肉桂3g、赤芍10g、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益母草15g。

一共开了7剂,让她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在月经前一周开始喝。

二、二诊。

# (一)治疗效果。

过了一段时间,小李又来找我了。

确有专长痛经门诊病历

确有专长痛经门诊病历

病例1主诉:月经期小腹疼痛5年现病史:患者14岁初潮,近5年来,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乳房胀痛,胸闷喜叹息,面色苍白,舌色暗,脉弦。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

辅助检查:暂无中医诊断:痛经,气滞血瘀证治则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处方: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药如下:五灵脂(炒,包煎)6g 当归9g 川芎6g 桃仁(研泥)9g牡丹皮6g 赤芍6g 乌药6g 延胡索3g 甘草6g 香附5g 红花9g 枳壳6g5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二诊:经期小腹胀痛缓解,经量增加,继续服药3剂,痊愈。

病例2主诉:经期小腹隐隐作痛现病史:患者13岁初潮,初潮3年之后,每次月经来潮之时均有小腹隐隐作痛,揉按之后方可缓解,小腹及阴部有空坠感,月经量少,色淡,质清晰,现症状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

辅助检查:暂无中医诊断:痛经,气血虚弱证治则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处方:圣愈汤加减,方药如下:生地15g 熟地15g 白芍10g 川芎8g 党参20g 当归10g 黄芪10g 3剂,水煎服,日一剂二诊:服药3剂后,小腹隐痛有所好转,经量增多,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症状减轻,经前一周续服3剂病例3主诉:小腹隐痛,月经量少现病史:患者14岁月经初潮,30天左右一至,经期5天左右,量中等,近两个月工作连续加班,压力大,经量渐少,小腹隐痛,现症状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手脚冰凉,喜按小腹,月经量少,颜色淡,质清晰,舌质淡,脉细无力。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辅助检查:暂无中医诊断:痛经,气血虚弱证治则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处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方药如下:黄芪20g 白芍15g 桂枝9g 生姜9g 炙甘草6g 大枣6枚饴糖15g5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经期小腹隐痛缓解,经量增加,气色比之前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症状有缓解,继续在经前一周服用原方剂3剂。

针灸治疗痛经病历书写范文

针灸治疗痛经病历书写范文

针灸治疗痛经病历书写范文本人在本年度的针灸临床工作中,坚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认真做好各项业务性工作及事务性工作,全面贯彻执行上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履行了一名医师的岗位职责要求,一、贯穿一条主线,情为群众所系二、坚持两个导向,营造和谐氛围三、做到三个必须,塑造良好形象第一必须有宽广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作为医生,对于患者的责难,同事之间的误解等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心胸,以诚待人,以理服人,才能凝聚成一个团结和睦的集体。

其次必须有严格的自律。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清正廉明;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许的诺不许,不让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第三必须有高远的境界。

一个好的医生必须立足长远,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敢当人梯的觉悟,有新竹高于旧树枝的勇气,有敢于创新的胆略,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操,用明天的眼光做今天的事情,多做基础工作,多干惠民实事。

四、抓住四个关键,提高服务水平在业务上,本人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岗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成绩突出,成为本单位针灸骨干。

开展了针灸治疗内、外、妇、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某些慢性顽固性疾病,采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疼痛(颈肩腰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痛经……)、神经性耳聋耳鸣、面瘫、腰椎间盘突出、失眠、中风后遗症等。

一年来,通过大量病例观察,运用独特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撰写了“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面瘫临床观察”、“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观察”等论文,并相继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对处在中医理论前沿的“经络系统的实质”进行探索,并发表论文,其论点被日本一学者在实验研究中证实。

本人在临床中,深感患者恐惧针刺疼痛,经反复研究实践,创立了“无痛”针法,使患者乐于接受,深受好评。

针对部分无法行走的偏瘫患者,本人无偿上门服务,精心诊治,直至患者可到门诊就诊,曾多次收到患者表扬信。

痛经首次病程记录

痛经首次病程记录

年X月X日 17:20:14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XXX, 性别:女, 年龄:32岁,农民。

因“下腹部胀痛伴月经不调半年,加重1周”于X年X月X日 16:50:10由门诊以“盆腔炎”收入住院。

值班医师于X年X月X日 16:58:40到病房及时查视患者。

病例特点:1、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感下腹部胀痛,时而拒按、胸胁乳房胀痛、脘腹胀满、烦躁易怒、带下量多、色白质稠、月经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色紫暗有块排出不畅反复发作,曾在院外治疗(具体不详),近日感病情加重急来我院就诊,妇科超声检查示;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由门诊以“盆腔炎”收住院。

入院症见:患者感下腹部胀痛,时而拒按、胸胁乳房胀痛、脘腹胀满、烦躁易怒、带下量多、色白质稠、月经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色紫暗有块排出不畅,患者神清语利,精神可,平素饮食欠佳,夜寐可,二便调。

2、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3、体格检查:T:36℃ P:78次/分 R:19次/分BP:120/85mmHg患者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清楚,体型适中,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痛苦病容,抬入病房,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斑疹、色素沉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鼻外形正常,鼻窦区无压痛,鼻通气良好,鼻中隔无偏曲,鼻无出血。

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双耳听力无障碍,颜面无发绀,口唇红润,黏膜正常,腮腺导管开口正常,舌、齿龈无红肿出血,齿齐,伸舌居中,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及淋巴滤泡增生,声音正常,颈对称,无抵抗感,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逆流征阴性,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质软。

胸廓正常,乳房无异常,胸壁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等,呼吸运动对称无异常,无肋间增宽或变窄,呼吸动度可,语颤对称无增强、减弱,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等,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无异常,双肺呼吸规整,呼吸音正常,双下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0.5cm,无弥散,心尖搏动正常,心前区无异常博动,心尖搏动正常,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浊音界无增大、移位,心率78次/分,S1、S2正常,无S3、S4,律齐,A2>P2,无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脉搏节律规则,强度适中,动脉壁弹性可,紧张度无异常,无异常血管征,全腹外形正常,胸式呼吸存在,胃肠型、蠕动波阴性,无凸脐、色素、曲张静脉、疝等,腹部平坦,腹壁柔软,液波震颤阴性,腹部无包块,肝胆脾肾未触及异常,墨菲征阴性,肋脊、肋腰、季肋、上中输尿管点无压痛,未触及膀胱,肝上界在第五肋间,肝浊间界无异常,肝区叩痛阴性,无移动性浊音,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振水音及血管杂音等,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痛经1

痛经1
体查:神清,痛苦面容,面色苍白,眼结膜淡白,心率102次/分, 双肺听诊正常,血压90/60mmHg,腹部略胀,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 明显,叩诊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
鉴别诊断--病例1
·痛经·
消毒下妇检:外阴阴道暗红色血污,宫颈中糜,宫颈 举痛明显,宫体附件区因患者疼痛扪诊不满意。
尿妊:阳性。
沿革
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
《诸病源侯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 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 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 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 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辨证论治




经前 气血下注

·痛经·
诊断—病史
痛经的诊断从病史、症状、检查三方面入手。 病史
以往有无痛经病史,疼痛时间,严重程度。 最近有无精神过度紧张史——情志所伤。 有无经期产后冒雨涉水,贪食生冷或坐卧湿地史——感受寒湿之邪。 有无经期产后不节房事或不禁房事,摄生不洁史——感受湿热之邪。 有无妇科手术史——损伤宫颈管或炎症致宫颈口粘连狭窄;或子宫肌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血色素8.0克。 B超:子宫稍胀,子宫右后方混合性包块,子宫直肠窝
见散在液性暗区。
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5毫升。
诊断:异位妊娠
鉴别诊断
·痛经·
痛经
异位妊娠
月经周期 规律
有停经史
出血情况 量如经量
量少、不规则
疼痛部位 腹部检查 妇检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9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9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9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例一景××,女,29岁,已婚,1977年7月19日初诊。

据述七年前,因在风雪中践冰赶路,时值经水正行而停止,从此发现月事不调,每于经前数天,即发作小腹疞痛,并逐日加剧,常伴呕吐、腹泻,苦不可耐,俟月经既行始逐渐缓解。

月经周期错后。

量少有块,颜色紫黑。

素常腹胀肠鸣,纳少便溏,肢体酸痛四末欠温,间多白带,婚后四年迄未孕育。

按脉沉缓,苔白略腻。

此系寒湿,搏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拟温化寒湿,兼通血脉。

处方云茯苓、福泽泻各12克,炒白术9克,藿香6克,车前子12克(布包),炮姜炭6克,桂枝6克,天仙藤、汉防己各9克,香附米、姜厚朴各9克,广陈皮6克,砂仁1.5克(打分二次冲),5剂,水煎服。

二诊(7月25日)药后溲利、带减、腹胀亦轻,纳食略增,肢痛未作。

刻下经期将届,自觉腰酸、腹坠痛,先予温通经脉,以为未雨绸缪之计。

处方秦当归12克,三棱、莪术、赤芍药、苏木各9克,牛膝、丹参、刘寄奴各12克,香附米9克,醋柴胡、台乌药各6克,淡吴萸3克,桂枝6克,4剂,水煎服。

服上方后,于八月二日经潮,腹痛大减,吐泻未作,能够坚持工作。

此次带经四天,量少有块。

刻诊腹胀溲浊,带下绵绵,肢面浮肿,因此脾阳不振,寒湿之邪,遂乘血去脉虚之隙;肆虐为患,极拟健脾利湿法。

处方炒白术12克,茯苓皮15克,福泽泻、萹蓄、大腹皮各9克,瞿麦穗12克,车前子、冬葵子(同布包)、天仙藤各12克,醋柴胡、姜厚朴、法半夏各9克,香附米、广陈皮各6克,4剂,水煎服。

嘱药后每日上午服妇科金丹一付,下午服二陈丸一付,连服20天。

下次经潮前五天,服下方3至4剂。

秦当归12克,三棱、莪术、泽兰叶、草红花、赤芍药、苏木、香附米、炒枳壳各9克,刘寄奴、怀牛膝12克,冬葵子,车前子各15克(同布包)。

四诊(12月29日)上药服后,月经来潮三次,诸皆正常。

现月事五旬未至,尺脉略滑,缕缕不绝,似为孕象,妊娠试验,果为阳性,嘱勿须服药,善为调摄可也。

痛经住院病历书写模板

痛经住院病历书写模板

痛经住院病历书写模板
以下是痛经住院病历的模板:
一、病人信息
1. 病人姓名:
2. 病人性别:
3. 病人年龄:
4. 发病时间:
5. 就诊医院:
6. 医生姓名:
7. 医生诊断:
二、痛经史
1. 痛经发作史:病人的痛经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程度等信息。

2. 痛经缓解史: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其他治疗方法的效果,如
药物治疗、热敷、推拿等。

三、病史及体格检查
1. 病史:简要介绍病人的病史,包括结婚年龄、生育史、有无慢
性疾病、药物使用史等。

2. 体格检查:根据病史和症状,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子宫日记、体温等。

四、辅助检查
1. 超声检查: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超声检查,包括子宫位置、形态、大小、宫壁厚度、子宫内膜厚度等。

2.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了解病人的血象及凝血状态。

五、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止痛药物、抗凝药物等。

2. 热敷、推拿等外用治疗方法:针对病人的痛经症状进行缓解。

3. 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理疗等。

六、讨论
针对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建议,进行相关讨论,分析病情的原因和
治疗方法的选择,提出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预测等。

病例分享(8)月经不调

病例分享(8)月经不调

病例分享(8)月经不调
初诊2018--5--22 患者黄某某,女,农民,出生日期1990--7--17,28岁。

主诉:反复月经量少四年余。

四年多前患者发现月经延迟7~30天,经量日渐减少,经时腹痛,伴腰酸脱发,纳可眠安,多梦,忧郁,口干喜热饮,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现值经期第二天。

既往孕4产2人流2。

两个女儿健康,夫妻和睦,因无儿子婆媳关系紧张,计划调理好月经以备孕第三胎。

体质分析:患者出生于庚午年三之气,中运金太过,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阴君火。

就诊时的运气:戊戌年三之气,中运火太过,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太阴湿土,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

天人合一综合分析,患者呈现肝肾阴虚火旺的状态。

治则:滋阴清热,疏肝通络。

方药:薄荷5 黄芩12牛膝25 香附10 麦芽10 五味子5 合欢皮15 甘草4 知母10 党参10 桔梗10 路路通12 麦冬10 丹皮12.
二诊:2018年6月5日。

本次月经10天干净,无腹痛,精神好,脱发减少,偶见腰酸。

守上方加减。

柴胡15 甘草5 知母10 党参15 白芍20 百合25 黄芩15 枸杞15 升麻3 熟地20 薄荷4 桔梗15 丹皮15 合欢皮15。

黄帝内针:内关列缺阳池神门太冲足三里昆仑三阴交。

嘱清淡饮食,忌冰冷食品。

调整心态,慎起居。

继发性痛经首次病程记录范文神经性肚子疼

继发性痛经首次病程记录范文神经性肚子疼

继发性痛经首次病程记录范文神经性肚子疼这个十分难答,因为肚子疼分为心理与病理两类,而病理又分为原发性和病发性两种。

而这两类全部加起来有286种情况,所以很难回答,只能教您简单的判别病理性与心理性肚子疼的方法:心理性的肚子疼往往是人不想做、恐惧做某件事,一看见这件事就肚子痛,比如最常见的上学、做作业、校外补习等等。

还有的就是压力太大造成的神经性肚子痛。

而病理性的肚子疼是确实有病。

所以看的部门是不一样的。

希望您观察一下。

另外补充一下冬天干燥,要注意饮食,多吃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油炸食品,还要注意保暖。

要是长时间都疼,还是去医院看看吧。

很多女性虽有小腹恶痛、手脚冰凉等痛经症状,却熟视无睹,不以为然。

其实,痛经是病!如不治疗,危害很大。

中医认为,痛经常因精神压力过大,起居不慎,或先天禀赋不足等,致使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所致。

有人常用止痛药对付痛经。

这对身体危害很大。

止痛药中普遍含有扑热息痛,长期使用会对肝脏产生毒性,引起免疫力下降,导致月经周期缩短,并伴有头昏、耳鸣、精神不振等。

严重者造成子宫癌等一系列生殖系统恶性病变。

痛经是月经期和月经期前后出现的周期性下腹痛,常发生在月经前和月经期,偶尔发生在月经期后数日内。

下腹痛呈痉挛痛和胀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内侧及肛门周围。

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或下腹部畏寒、大便频数,剧痛时可发生虚脱。

痛经程度依赖主观感觉,无客观标准,因此发生率不一。

我国29个省市调查结果(1980),痛经发生率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30.06%,轻度45.73%,中度38.81%,重度13.55%,Andersch(1982)等对19岁未产女性的调查中,痛经占72.4%(420),重度痛经占15.4%(90),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且对止痛药无效。

原发痛经在初潮后半年内发生的很少见,据报道75%的原发痛经发生在初潮后的1年内,13%发生在第二年内,50%在第三年。

痛经病历书写范文

痛经病历书写范文

痛经病历书写范文一、基本信息。

1. 姓名:[你的名字]2. 性别:女。

3. 年龄:[X]岁。

4. 职业:[具体职业]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痛经可把我折磨惨了。

每个月那几天就像在地狱里走一遭似的,肚子痛得我死去活来的,有时候还腰酸得直不起来,就像被人狠狠揍了一顿一样。

”三、现病史。

1. 月经情况。

月经初潮是在[初潮年龄]岁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月经还比较正常,量也适中,周期大概是[X]天。

但是从[具体开始痛经的时间,比如两年前]开始,每次来月经就会痛经。

月经周期现在还算比较规律,大概是[具体周期天数]天一个周期。

但是月经量感觉比以前多了一些,而且月经血的颜色有点暗,有时候还会有小血块。

2. 痛经症状。

疼痛主要是在下腹部,是那种一阵一阵的绞痛,就像有人在肚子里拧毛巾一样。

疼痛通常在月经来的前一天就开始了,刚来的时候最严重,有时候痛得我只能在床上打滚,什么事都干不了。

除了肚子痛,还会伴有腰酸,感觉腰都不是自己的了,那种酸胀痛就像背着很重的东西走了很长的路一样。

还会有点恶心,特别是疼痛厉害的时候,就像晕车的那种感觉,胃里翻江倒海的,但是又吐不出来东西,可难受了。

有时候也会觉得头晕乎乎的,就像脑袋被人敲了一下似的。

3. 缓解因素。

我每次痛经的时候就会用热水袋敷肚子,这能稍微缓解一点疼痛,就像给肚子里的“小恶魔”降降温一样。

喝红糖水也有点用,喝下去之后感觉肚子里暖暖的,疼痛好像也能减轻一些。

但是这些办法都不能完全止住痛,只能是稍微舒服一点。

我也试过吃止痛片,像[止痛片名称],吃了之后大概过个[具体时长]能感觉疼痛没那么厉害了,但是又担心吃多了会有副作用,所以也不敢经常吃。

四、既往史。

1. 以前身体还算比较健康,没有什么大的疾病。

小时候得过几次感冒,吃点药就好了。

2. 没有做过什么手术,就是[具体时间]拔过一颗智齿,不过恢复得还挺好的。

3. 没有药物过敏史,之前吃的那些药都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五、个人史。

1. 生活比较规律,每天大概[具体睡觉时间]睡觉,早上[起床时间]起床。

(5)麻黄(痛经)

(5)麻黄(痛经)

(5)麻黄(痛经)
痛经林某,23岁,华侨。

患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

初潮至今痛经11年,持续3~4天,畏寒出冷汗,大便变软,腹痛拒按,月经周期规则,量中色暗,有小血块,带多色黄,经前后腰酸痛,面部痤疮增多。

舌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方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桂枝6g、炙甘草6g、生姜6片、大枣5个、麻黄6g、淡附片6g、细辛5g、蒲黄10g、五灵脂10g、益母草30g、延胡索10g,5剂。

二诊月经昨天来潮,无痛经。

要求带药出国。

治法:和气血,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味。

柴胡12g、炒白芍12g、枳实10g、炙甘草6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大腹皮15g、红藤30g、蒲公英20g、制大黄12g,35剂。

吩咐经后服用。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方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桂枝6g、炙甘草6g、生姜6片、大枣5个、麻黄6g、淡附片6g、细辛5g、蒲黄10g、五灵脂10g、益母草30g、延胡索10g,7剂。

吩咐经前一周开始服用。

三诊月经再次来潮,痛经未再发生。

痛经病历(一)

痛经病历(一)

病历一病患:XXX,26岁,女性,已婚,职员,电话:XXXXXXXXXXXX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感到小腹部发凉,甚至不能上课。

现病史:来月经,小腹冷痛甚绞痛,面色青白,小腹部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询问,无其它疾病,检查体温、血压、腹诊均正常,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感到小腹部发凉,病情现状恰为月经期,小腹冷痛甚,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询问得知其嗜食寒凉,经行不爽,畏寒便溏,舌象,舌边紫或牙龈紫黯,脉诊,脉沉紧。

为寒湿凝滞型痛经3、病因病机依据经期感寒,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中,经血为寒湿凝滞,溢泻不畅而致疼痛。

中医病症鉴别寒湿凝滞型痛经往往与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混淆寒湿凝滞型痛经:是由于受到寒气、湿气的入侵,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经常潮湿、阴冷,或者忽冷忽热,造成寒气下结,湿气不能顺畅排泄,形成血瘀的症状。

表现为遇冷、潮湿就会加重,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等。

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

表现为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加重,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两者初期可以分清,如果已经时间较长,可能会形成相互的转化,或者合并的症状。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为寒湿凝滞型痛经中医治法治法:温经祛寒,活血止痛。

方剂名称---加减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小茴香15g、干姜10g、元胡15g、五灵脂15g、没药10g、赤芍20g、杜仲20g、川芎15g、当归25g、蒲黄15g、肉桂10g、红花10g、乌药2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病历二病患:XXX,女,24岁,已婚,公司职员,电话:XXXXXXXXXXX主诉: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半年余。

痛经病例

痛经病例

从我10岁开始就来了初潮!一直到现在15年了!没有停止过经痛!药店里所有的药我全吃过!什么偏方我也都试过!!结果还是每次痛到进医院打点滴!!最严重的两次是痛到吐血!!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吐血!好多医生看到都查不出原因!!总之每次好姐妹一来我就会在医院躺上一天!我的情况就是来的第一天痛,一般会在来之后一小时开始发作一直到6小时后才慢慢缓解下来,期间全身冒冷汗,小腹用手摸是冰冷的!!热热暖暖的东西能使小腹舒服一点!经血是一块一块的!色相对深色,有些严重的会呕吐,会晕倒等!而本人是本市所有医院中都认为最严重的.但做过所有检查!都查不出原因!本以为是妇科病!结果一切正常!(补充一下!本人现在还是未婚)所以也有老人家说!我这病不用医!将来结婚生了孩子就会好!但我现在没结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所以还是会痛下去!直到遇到干爹!干爹说我是发育得早!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径小!长时候的饮食不注意造成这样的结果!不过还能医!所以给我开了个方子还让我改掉几个习惯!干爹说这个方子很大众别人也能用!所以给了表姐!表姐现在还是第二次喝!所以效果还没那么明显!但表姐说没有过去那么痛了!下面我就将方子与煮的方法与大家分享!!因为没有痛过的人永远不知道我们这些痛的人的痛苦!!我潜水好久!现在发现干爹说的方法与方子都挺有用!希望还在痛经的朋友早日脱离苦海.以下是让我现在不痛的办法第一:喝干爹的中药,在来之前一周类喝,一天两次,连着喝三个月!每个月只在"好姐妹"来之前三天喝或一周也行!只喝三付(一会付上药方与煎煮方法)第二:戒凉与冷!无论是什么气候喝的东西尽量是热的温的,不要是凉的冷的!特别是吃药到来经期间最好不要喝或吃冷凉的东西,要是平时想喝饮料可能喝!但不能多!最好白开水都是温的.第三:多吃姜!白天吃!晚上不要吃!具说睡上吃对心脏不好.我现在把姜当成了零食,偶尔会吃一吃,要是不能吃姜或不喜欢的平常也可以不吃!但在"好姐妹"来的当天多少要吃点红糖姜水!这个姜水大家一定都听过!有些人觉得都没用!是的!我过去也试过!只要是别人说的方子我的试过是没用!后来我发现是份量不够!子宫寒气重不是一两片姜就能驱走的!所以我用大量的姜来煎水喝!一次我用手掌那么大的一块姜洗净拍烂(也可切片,我是懒,所以都用拍的),放入药煲中再到三碗水煮成一碗半或一碗(看自己能承受多辣,一碗水就很辣,一碗半就相对味道轻一点,碗是我们平时吃饭的碗),在准备倒出来喝之前放入红糖,放多点也没关系,最好就是又辣又甜.记住喝的时间,就是当发现"好姐妹"已经来了,但还没开始痛就可以马上去煮,趁热喝!因为从发现"好姐妹"来到痛大约有1-2小时的时间!本人就相对快一点!过去从发现到痛只是40分左右!痛大约7小时最长时间痛了10多小时!这个姜水喝了之后全身会发热,会冒汗!但不到喝水与吹风,不然就会倒吸寒气.要是真的好渴想喝水也只好喝温开水.个人见意最好喝了之后半小时不要喝水.以上是我这两个月所做的!然后真的不痛了!!我是第二个月开始没疼,第一个月吃药后还是会痛!第二个月开始不痛了!这个月提前来了所以没吃药只喝了姜茶,所以这个月也没有痛.总之我估计没有多少人跟我这样痛法的!希望我的方法能帮到大众姐妹.下面我将方子传上来再教大家煎煮方法.生地15克、当归6克、川芎9克、白芍15克、槐角9克、地榆炭9克、丹皮15克、炒栬子12克、黄芩6克、黄柏9克、甘草6克、紫花地丁15克希望可以帮到各位吧!煮的方法有点麻烦!!一个月只要吃三付也就是吃三天!一付一天,只能用药煲煮.第一次要三碗水煮成一碗水(碗就是我们吃饭的碗大小)将煮好的第一碗药到入大碗中,再用碗倒两碗水到药煲里继续煮,两碗水煮成一碗后又后出来与之前的第一碗药混在一起,第三次就用一碗半水煮成半碗水,跟之前的两碗药又混在一起.这样一大碗中就有两碗半的药!这一大碗药分两次喝完!一定要饭后喝!早晚两次!我就是晚上煮好喝了就睡觉,还有半碗就放冰箱,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餐后热一热再喝!这样喝三天!就等着"好姐妹"来找自己,来的当天就再喝上面说的红糖姜水,也是要热热的喝.第一个月我还是会痛!但感觉来得好多!但结束后发现全身都好像有种干净的感觉,而且不会怎么结块!第二个月我继续喝,就没有痛了!现在是第三个月!因为提前所以没喝到!但只喝了姜水也没有痛了!干爹说!只要连喝三个月再加上来之前一周戒凉冷东西就会断根,以后就算不用吃药也不会痛了!这我还没有连喝三个月,所以我不知道能不能断根!!但我现在起码两个月没被送去医院打点滴了!!想想这15年来!每个月的那几天都在医院住上一天!那是多么的痛苦!而且吃了这么多药与偏方,真担心自己将来生育会有问题!!不过现在真的没有痛!真的很开心!所以就开贴上来与大家分享!!祝痛经的JM们远离痛苦!!舒服的愉快的度过那几天!!。

痛经病历书写范文

痛经病历书写范文

痛经病历书写范文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具体姓名]性别:女。

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主诉。

“大夫啊,我这来大姨妈的时候肚子疼得要命,感觉像是有人在肚子里打架一样,每个月都得遭这个罪,可把我折腾惨了。

”现病史。

患者从初潮(大概[初潮年龄]岁的时候)开始,就有痛经的情况。

每次月经来潮前1 2天,就开始隐隐地觉得下腹不舒服,就像有个小怪兽在肚子里悄悄酝酿坏事儿。

等到月经正式来的第一天,那疼痛就像火山爆发一样,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是那种坠痛,还伴有腰部酸痛,就像被人在腰上拴了个大石头,直不起腰来。

疼痛的程度很严重,按照患者自己的说法,是痛到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学习,只能躺在床上抱着热水袋,像个虾米一样蜷缩着才稍微舒服点。

疼痛有时候还会向大腿内侧放射,就好像那疼痛也会串门儿似的。

月经量中等,颜色偏暗,有少量血块。

月经周期还算比较规律,大概每[X]天来一次,每次持续[X]天。

患者尝试过在疼痛的时候喝红糖水,但是效果不明显,只能稍微缓解一点点,就像给熊熊大火浇了一小杯水,根本没啥大用。

既往史。

既往身体健康,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也没有得过什么严重的疾病。

就是小时候偶尔感冒发烧,吃点药就好了。

没有药物过敏史,不过小时候打预防针的时候,有一次打针的地方肿了个小包,但是过了几天就自己消下去了。

家族史。

母亲在年轻的时候也有痛经的情况,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就慢慢减轻了。

家里其他人没有什么特殊的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

体温:[具体体温]℃,脉搏:[具体脉搏数]次/分,呼吸:[具体呼吸数]次/分,血压:[具体血压数值]mmHg。

一般情况尚可,面色略显苍白,看起来有点虚弱,就像被抽走了一些精气神儿。

腹部柔软,但是下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尤其是在耻骨联合上方的区域,一按患者就疼得直皱眉,就像我按到了她的痛觉开关一样。

腰部两侧肌肉有轻度紧张,感觉像是在为抵抗疼痛做准备。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无抬举痛,子宫大小正常,质地中等,有轻度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包块,但是有轻微的压痛。

痛经4年病案

痛经4年病案

痛经4年病案★主诉:患者女,痛经4年余。

现病史:自诉月经期第1-3天必疼痛,头晕呕吐伴有腹泻,4年来未特殊处理。

首诊(6.15):口干多饮,晨起口苦,刷牙欲吐,无怕风怕冷,无鼻塞,无流鼻涕。

无胸闷心悸,大小便正常,月经期间腹部疼痛,尤其肚脐的下方。

舌暗红,薄白苔伴湿滑,舌下脉络曲张,脉沉弦无力。

lmp:5.29,经期6天,初期鲜红一点,后面都是正常的红色,量正常,少量血块。

中医辩证:阳虚寒凝,水湿内停方剂:温经汤加减处方:吴茱萸6 当归10 川芎15 白芍12 红参10 桂枝6 丹皮9 炙甘草6 法半夏12 麦冬25 瓜蒌20 生姜3片大枣5枚茯苓15 益母草30 鸡血藤15 菟丝子15 杜仲15 共 7包二诊(7.5日):7剂药后月经来潮,自述排出两块如药膏盖子大小的血块,疼痛较上次减轻一半,颜色暗红偏黑。

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

方剂:左归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熟地25 山药15 枸杞12 山萸肉12 生牛膝10 菟丝子12 鹿角片12 当归18 白芍20 茯苓30 白术25 泽泻10 川芎24 炙龟甲10 共5包三诊(7.22)偶有口苦,刷牙欲吐感,口干饮水多,舌淡红,舌面水滑,边有齿痕。

方剂:温经汤加减处方:当归12 川芎20 桂枝6 生姜6 牡丹皮9 炙甘草6 法半夏12 麦冬24 红参6 吴茱萸6 天花粉20 茯苓30 益母草30 菟丝子15 盐杜仲15 桃仁18 赤芍18 共5包按语:妇人年五十所(岁),病下利(血),数十日不止,暮则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舌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含胶艾汤、桂枝茯苓丸、麦门冬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之意。

《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厥阴肝经寒邪犯胃,浊阴不降而上逆则呕吐;厥阴肝经寒邪困于肝,肝疏泻失常则腹泻;肝经寒邪及浊阴循经上逆清窍,故头痛。

痛经门诊报告范文

痛经门诊报告范文

痛经门诊报告范文患者信息:姓名:XXX年龄:24岁性别:女来院次数:第一次主诉:患者主诉痛经已有2年之久,每次经期都会有剧烈的下腹部疼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期延长,持续时间长达7-8天,影响生活质量。

病史: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疾病史,经期一般为28天,量多,颜色正常。

并无其他特殊情况。

个人史:患者身体情况一般,体重适中,没有过量的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饮食习惯正常,没有特殊偏好。

平时睡眠良好。

家族史:父母无相关疾病史。

查体:一般情况: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面色红润,步态自如。

腹部检查:腹部平坦,柔软,无明显压痛点。

肝脏和脾脏未触及。

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初步诊断为痛经。

需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等鉴别。

辅助检查:1.宫腔超声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子宫内脏疾病。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排除感染和贫血等病因。

3.抗核抗体、乙肝病毒指标检查:排除自身免疫和乙肝等疾病引起的痛经。

化验结果:1.宫腔超声检查:未见子宫肌瘤或其他明显异常。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3.抗核抗体、乙肝病毒指标检查:结果均阴性。

诊断及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原发性痛经。

治疗方案如下:1.中药调理: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可针对病人的体质特点,选用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中药方剂,如当归、川芎、红花等药物。

服用期间需注意药物剂量和服用时间。

2.热敷:经期前后使用热敷可以促进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饮食调理:注意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

预后及随访:痛经是一种常见症状,在治疗和调理的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注意观察自身情况。

如果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伴随其他异常情况,建议尽快复诊。

医师签名: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历一病患:XXX,26岁,女性,已婚,职员,电话:XXXXXXXXXXXX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感到小腹部发凉,甚至不能上课。

现病史:来月经,小腹冷痛甚绞痛,面色青白,小腹部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询问,无其它疾病,检查体温、血压、腹诊均正常,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感到小腹部发凉,病情现状恰为月经期,小腹冷痛甚,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询问得知其嗜食寒凉,经行不爽,畏寒便溏,舌象,舌边紫或牙龈紫黯,脉诊,脉沉紧。

为寒湿凝滞型痛经3、病因病机依据经期感寒,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中,经血为寒湿凝滞,溢泻不畅而致疼痛。

中医病症鉴别寒湿凝滞型痛经往往与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混淆寒湿凝滞型痛经:是由于受到寒气、湿气的入侵,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经常潮湿、阴冷,或者忽冷忽热,造成寒气下结,湿气不能顺畅排泄,形成血瘀的症状。

表现为遇冷、潮湿就会加重,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等。

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

表现为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加重,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两者初期可以分清,如果已经时间较长,可能会形成相互的转化,或者合并的症状。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为寒湿凝滞型痛经中医治法治法:温经祛寒,活血止痛。

方剂名称---加减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小茴香15g、干姜10g、元胡15g、五灵脂15g、没药10g、赤芍20g、杜仲20g、川芎15g、当归25g、蒲黄15g、肉桂10g、红花10g、乌药2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病历二病患:XXX,女,24岁,已婚,公司职员,电话:XXXXXXXXXXX主诉: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半年余。

现病史:小腹胀痛明显,行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血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压下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规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体温、血压、腹诊,B超检查,均正常,无其它疾病,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前有乳房胀痛,胸闷不舒,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行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血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块下则疼痛减轻,舌质紫黯,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为气滞血瘀型痛经3、病因病机依据冲任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

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中医病症鉴别寒湿凝滞型痛经往往与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混淆寒湿凝滞型痛经:是由于受到寒气、湿气的入侵,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经常潮湿、阴冷,或者忽冷忽热,造成寒气下结,湿气不能顺畅排泄,形成血瘀的症状。

表现为遇冷、潮湿就会加重,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等。

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

表现为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加重,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两者初期可以分清,如果已经时间较长,可能会形成相互的转化,或者合并的症状。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胀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冲任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而作痛,为气滞血瘀型痛经中医治法治法: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剂名称---加减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2克,赤芍10克,川芎6克,生蒲黄10克,干姜6克,肉桂6克,炒小茴香6克,制没药10克,元胡索12克,泽兰15克,木香6克,川牛膝10克,香附5克,枳壳5克。

柴胡5克,青皮5克。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病历三病患:XXX,女,25岁,未婚,职员,电话:XXXXXXXXXXX主诉:每次行经期间,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月经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身痛,舌淡黯,苔白腻,脉沉紧。

现病史:行经腹痛,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月经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身痛。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每月行经腹痛,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询问,无其它疾病,检查体温、血压、腹诊均正常,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询问得知其月经量少,色黯有块,面色青白,畏寒身痛,舌淡黯,苔白腻,脉沉紧。

为寒湿凝滞型痛经。

3、病因病机依据寒湿之气的入侵伤于下焦,客于胞中,经血为寒湿凝滞,溢泻不畅而致疼痛剧烈。

中医病症鉴别近日在中心医院做B超等检查。

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粘膜下肌瘤等器质性病变。

确为常感寒湿之气,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经常潮湿、阴冷,或者忽冷忽热,久而发病。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为寒湿凝滞型痛经中医治法治法:温经祛寒,活血止痛。

方剂名称---加减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病历四病患:XXX,女,23,未婚,幼师,电话:XXXXXXXXXXX主诉: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半年余。

现病史: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半年余。

询问,曾做多项检查,正常,无其它疾病。

确定为痛经。

2、症形依据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

为气血虚弱之痛经。

3、病因病机依据属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

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均为血虚气弱之象。

中医病症鉴别气血虚弱之痛经易与气滞血瘀型痛经混淆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

表现为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加重,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为常见症的痛经证候。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伴随月经周期而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

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均为血虚气弱之象。

属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为气血虚弱之痛经。

中医治法治法:健脾养血,行气解郁。

方剂名称---加减代表方剂:八珍汤加减。

处方:人参3克(另煎,兑服),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茯苓10克,川芎5克,白芍15克,生地10克,炙甘草15克,木香5克,青皮5克,醋炒香附5克,生姜3片,大枣2枚。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病历五病患:XXX,女,28岁,已婚,教师,电话:XXXXXXXXXX患者,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低热,经色黯红,质粘,带下黄稠,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主诉: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甚至不能上课。

现病史: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低热,经色黯红,质粘,带下黄稠,溲黄。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每月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低热,经色黯红,质粘,带下黄稠,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为湿热瘀阻型痛经3、病因病机依据为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

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中医病症鉴别湿热瘀阻型痛经易与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混淆。

湿热瘀阻型盆腔炎症状为低热、小腹痛、口干、小腹灼热、白带量多、色黄等。

疾病反反复复,而且容易感染,时间拖得长。

伴月经周期发病情况不显著。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为湿热瘀阻型痛经。

中医治法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剂名称---加减清热调血汤加减,用药主要有丹皮、黄连、生地、白芍、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莪术、香附等。

代表方剂:清热调血汤加减。

处方:当归20g,川芎15g,黄连15g,香附15g,莪术10g,延胡索10g。

若下腹胀痛明显加川楝子15g,鸡血藤25g;若带下增多色黄加黄柏、薏苡仁各15g,若伴低热加红藤15g,败酱草15g;小便色黄加鱼腥草10g,黄芩10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连续治疗1-3个疗程,经期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