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与实践研究
参与式教师培训及培训效果研究——来自参与式教师培训效果的调查

参与式 教师 培训是 采用参 与式方 法对 在职教 师
进 行 的培训 。其 本质 特征是 通过 活动 实现教 师在培 训 中的有效参 与 ,使 教师 在参 与中获得 专业 知识和 能力 的提升 。
(一 )参 与性 为 了体现平 等参 与 的理念 ,参与式 教 师培训将 传 统意 义上 的培训对 象 、受 训者 、学员 、学 习者都 称 为参 与 者 。参 与 性 强 调 的 是 所 有 参 与 者 都 要 积 极 、平 等地投入 到学 习活 动 中。在培训 中培训 者不 再 是居 高临下 的讲授 者 ,参 与者 不是被 动地 听任培 训 者的安 排 ,或 静听其 他人 的发 言 ,而 是 以协 作者 和合作伙 伴 的身 份与 培训者 共 同体验 活动背后 的理 念 。每位参 与者 在贡献 自己经验 的 同时 ,也在分 享 其他 教师 的经验 。rl 所有 参与 者都 有 机会 表 达 自己 需求 与看法 ,都 有机会 与培 训者对 话 。 (二 ) 开 放 性 参 与式 培训从 课堂 内 的布置 、培训人 员 的行 为 到培训 内容 与形 式 、课 堂气 氛等等 都是开 放 的、轻 松 的 、活 泼 的。例如 ,培训课 堂没 有讲 台讲桌 ,培 训者 可 以随意走 在参与 者 中间进行 交流 ;培训过 程 中探讨 的 问题 也 是 开 放 性 的 ,没 有 唯 一 的 标 准 答 案 ;桌 椅摆放 形式适 合参 与者 进行 小组讨 论 ;培 训 者和参 与者 之间 、参与 者相互 之 间的讨论 结果可 以
(兰州 城 市 学 院 教 育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30070)
[摘 要 ] 参 与 式 教 师 培 训有 不 同于 其 他 培 训 方 式 的优 势 和独 特 的培 训 策 略 。培 训 过程 体 现 参 与 性 、 开放 性 、合 作 性 、
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在当今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已成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提升教师素质不仅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终身发展。
因此,寻找更加有效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培训模式成为了教育研究的关键议题。
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多以集中讲座、短期培训和理论学习为主,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授知识,但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千差万别,单一的培训模式难以覆盖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教师培训模式亟需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实践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是教师培训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方式,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反思与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践导向的培训强调教师在真实环境中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帮助他们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的引导者,实践导向的培训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一角色,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共享和合作的培训模式也在教师培训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培训往往以单向的知识传递为主,而现代培训应强调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分享。
通过组织教师团队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开展智库和研讨会等形式,教师可以在合作中共同探讨教学策略、讨论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形成浓厚的互动氛围。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满足感,还能在团队中形成集体智慧,提高培训效果。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为教师培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培训平台的兴起,使得教师可以不受地理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得专业发展支持。
通过在线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和资源,个性化地进行学习。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参与式培训模式研究

Th o e o a t c pa i n- r e t d t a n ng i du a i n l t c no o y f r un v r i y t a he s e m d f p r i i to o i n e r i i n e c t o a e h l g o i e s t e c r
维普资讯
第2 O卷第 5期
20 0 6年 1 O月
中 国 医
学
教
育
技
术
Vol 2 .5 _ O NO
Oc. 0 6 t 2 0
CH I NA EDI M CAL EDU CATI oN TECH NOLOGY
高校教 师教 育技 术参 与式培训模 式研 究
徐 杰
( 东 大 学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中 心 ,山 东 济 南 20 6 ) 山 5 0 1
【 要】 高校教 师教 育技 术培 训模 式直接 影 响 着培 训 效 果 。文章 通 过 对参 与 式培 训 模 式 的研 摘 :
究 , 讨 了在 高校教 师教 育技 术培 训 中运 用 参 与 式培 训 模 式 , 教 师接 受新 的教 育理 念 和教 学 方 探 对 式, 掌握 教 育技 术技 能将起 到 较 大作 用。 【 关键 词】 高校教 师 ; 育技 术 ; 训 ; : 教 培 参与 式
a fe tv m p c o h e c e s t c e t ne du a i n c nc p s a d t a h ng s y e a d t n e f c i e i a t f r t e t a h r o a c p w e c to o e t n e c i c no og r s du a i a e h l y.
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的培训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未来。
然而,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亟需创新与实践。
一、培训内容的多样化传统教师培训往往以课堂教学技巧为重点,缺乏其他方面的培训内容。
然而,现代教师在应对学生多样性需求、了解新技术工具、掌握创新教育理念等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培训内容的多样化是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教师培训中,可以引入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如学科知识更新、学习法和评估方法的研讨等,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
此外,还可以加强教师的软技能培训,包括团队合作、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等,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二、培训模式的创新除了培训内容的创新,培训模式的创新也是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面对面培训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培训手段。
因此,创新培训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培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
通过在线课程、网络研讨会,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
而面对面的培训活动可以结合在线资源共享、实地考察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培训体验。
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相互间的交流和分享。
例如,建立专业社交平台,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案和资源等,并通过互动评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培训持续性的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仅仅一次性的培训远远不足以满足其需求。
因此,如何强化培训的持续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可以建立定期的培训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评估,及时了解教师发展情况,并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此外,还可以建立导师制度,将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年轻的教师,进行长期的个别辅导,以实现传帮带的效果。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

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师培训一直被视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培训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形式、被动的学习态度以及与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等。
为了满足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需求,培养更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师团队,教师培训模式需要不断创新与实践。
一、需求导向的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应当以教师自身的需求为导向,培训内容和形式要与现实教学紧密结合。
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往往是给予教师一套固定的培训内容,而缺乏对教师实际需求的了解。
因此,培训机构应当通过问卷调查、听取教师心声等方式,了解教师对培训内容和形式的需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注重教师参与的培训模式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体,因此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模式应当鼓励教师的参与,例如通过研讨会、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此外,可以设立教师培训社群,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
三、融合线上线下的培训形式传统的教师培训主要以线下面授为主,这样的模式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培训逐渐兴起。
线上培训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可以让教师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培训。
因此,教师培训模式可以融合线上线下的形式,通过网上课程、直播讲座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
四、专业化、多维度的培训内容教师培训的内容应当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以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
同时,培训内容应当关注多维度的教师发展,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机构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组织专业化的课程,让教师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培训。
五、建立长效的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需要建立长效的培训体系,让教师能够持续地接受培训和自我提升。
培训机构可以通过设立定期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指导手册、建立师资库等方式,确保培训工作能够稳定开展。
同时,可以将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计划,为教师提供更加完善的培训机制。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全程参与式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全程参与式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摘要]校外实践教学是形成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与中小学实践教学基地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全程参与式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将极大地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高校教师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教师教育全程参与实践教学一、引言教育是一种服务,高校教师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校。
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既是高校教师教育为中小学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教师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那么,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服务质量如何呢?调查表明,新教师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观念不适应,教法不适应,指导课外活动不适应,科技艺术素质及其教学能力不适应,不培训根本无法上岗”。
①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读完书照样不会教书”的尴尬局面呢?这是高校教师教育不得不正视和反思的重大课题。
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高校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
教师职业知识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应包括基于教育现场的实践性知识与情境性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教育不能简单停留于传递纯理论的学科知识教学,而要转变为面向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知识和能力,造就更多具有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智慧型教师。
②学生的实践性知识与情境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案例教学、观摩练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等方式进行,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程序性知识。
校外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教学见习和实习来进行,是学生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真实情境中进行教学的过程,是对校内理论教学知识及程序性知识的再认识和应用的过程,也是获得实践教学能力和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过程。
由于校内实践教学情境的“失真”,学生从中“获得”的实践教学技能往往不能很好地产生正迁移,当面对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常常不知所措。
高校教师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教师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师的培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教师的需求,因此如何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以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一、现状分析目前,高校教师的教育培训主要以传统的研讨会、讲座、研修班等形式为主。
这种形式虽然能够向教师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却缺乏参与性和个性化,难以真正满足教师的需求。
二、创新方法为了创新高校教师的教育培训模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融入互动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例如,在线课程、网络讨论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2. 强调实践教学传统的培训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师培训中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培训效果。
3. 推动跨学科研究高校教师培训应该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以拓宽教师的思维和视野。
跨学科研究能够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成效评估在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成效评估。
只有通过评估和反馈,才能不断优化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
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察等方式进行,以获取教师对培训效果的反馈和建议。
四、挑战与解决方案在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的抵触情绪、资源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此外,合理分配教师的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机制也是解决挑战的关键。
五、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教师的教育培训模式将会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教育培训将更加个性化和灵活,教师将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专业能力。
学校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学校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师的培训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学校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主要以教育部门组织或者外部培训机构来进行。
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往往面向广大教师,但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而外部培训机构的培训虽然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
这种模式导致了培训效果不佳,教师的实际需求难以被满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协同式培训不断兴起。
协同式培训是指学校内部的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互助,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培训,而是主动参与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
他们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评估和反思研究来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促进学校内部的师资共享和相互学习。
除了协同式培训,现代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师培训带来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成为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模式。
通过在线教育,教师可以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获得培训资源。
他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网络研讨会和在线社群来进行学习和交流。
这种模式方便了教师的学习,同时也降低了培训成本,提高了培训的灵活性和效果。
除了协同式培训和在线教育,还有一种创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即学校内部的研修模式。
学校内部的研修模式是指学校利用资源和平台,组织教师之间的研修活动。
这种模式将培训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研修活动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研修主题,并在研修中与他人探讨和分享。
这种模式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学校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协同式培训、在线教育和学校内部的研修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创新的培训模式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更需要关注培训效果和教师的需求。
教师培训途径与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

教师培训途径与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教师培训的途径与方式,并总结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一、途径1. 线下培训:传统的面对面培训是最常见的教师培训途径之一。
通过专家讲座、研讨会、研究班等形式,使教师能够深入学习和钻研教育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教学方法。
2. 在线培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培训逐渐兴起。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各类教育培训课程,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化解培训: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将培训资源向学校倾斜,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或中心,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服务,让教师能够深入实际教学环境,解决实际问题。
二、方式1. 专题讲座: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传授最新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和触发灵感。
2. 研讨会: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让教师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3. 教学观摩:安排教师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
4. 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出问题、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实践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成果总结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师培训途径与方式的多样化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1.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活动,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激发教师创新意识:教师通过观摩、研讨和研究,接触到各种教学新思路和方法,激发了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合作与互助:教师培训活动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团队合作和专业交流。
4. 推动教育改革:教师培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培训活动可以传播教育理念和政策,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研究和实践表明,途径与方式的多样化对于教师培训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育的发展。
王珏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王珏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设计与实施设计与实施方案概述:王珏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设计与实施方案旨在帮助教师通过参与式学习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增强教育教学质量。
整体流程包括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等环节。
1. 需求分析:- 确定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教学技能,还是加强教师领导力?- 调查教师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对于培训内容、时间、方式等方面的需求。
2. 培训计划制定:- 制定培训目标: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明确培训的目标,例如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 制定培训内容:根据教师需求和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和内容,包括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技术等。
- 制定培训方式:根据教师需求和培训内容,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如讲座、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观摩课等。
- 制定培训时间:根据教师的时间安排和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的时间和时长。
3. 培训实施:- 培训导师培训:培训导师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教学理论和培训技巧。
- 开展培训课程:按照培训计划,开展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可以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旨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培训资源支持:提供教师所需的培训资源,如培训教材、案例、教学资料等,以便教师学习和实践。
4. 培训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评估培训的效果,了解教师的学习成效和满意度。
- 效果反馈:根据评估结果,总结培训的优点和不足,优化培训设计,提供反馈给培训导师和教师,以改进将来的培训。
以上是王珏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设计与实施方案的整体流程。
每个环节都需要具体的操作和实施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与教师沟通和互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其主动参与培训,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教师培训途径与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范文

教师培训途径与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范文教师培训是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培训途径和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教师培训途径和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进行总结。
一、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传统的集中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涌现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如互联网+教育、微课程、在线直播等。
这些新型培训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帮助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培训的开展。
二、拓宽培训内容。
教师培训应该贴近教育实际,注重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研究型、课题型的培训内容,使教师在培训中真正受益。
同时,还要关注新教育理念的引入,培养教师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及时获取教师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四、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师资是教师培训的核心力量,因此,要加强培训师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训师的培训能力培养,使其能够有效地引导教师学习和提升。
以上是对教师培训途径和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进行的简要总结。
未来,在教师培训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培训途径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使教师培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训模式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训模式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模式也需要不断进行探
索和创新。
在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理论学习的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青年教师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可以设置实践环节,包括模拟课堂教学、
实地观摩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应注重个性化学习。
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需求都不同,
因此培训内容需要根据个体差异来设计。
可以根据青年教师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
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应注重互动与合作。
培训活动不应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要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教学
案例分析等方式,促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应注重终身学习。
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青
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培训活动应该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青年教师应该有持续学习的意识,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方式继续提升自己的
教学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训模式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互动
与合作以及终身学习等方面。
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
多优秀的青年教师。
高校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创新

高校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创新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的角色变得日益重要。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教育技能,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技能,许多高校开始开展教育技能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创新。
一、传统培训模式的问题在过去,高校教师的培训主要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模式。
教师们通过参加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的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
然而,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培训模式的学习时间有限。
由于工作繁忙,许多教师无法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参加培训,导致培训时间较短,无法深入学习和思考。
其次,传统培训模式的传递效果有限。
教师们在培训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很难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因为培训形式的局限性,教师们无法真正将所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最后,传统培训模式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不同学科、不同级别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不同的问题和挑战,而传统培训模式往往是统一的,无法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二、创新培训模式的引入为了解决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许多高校开始引入创新的培训模式。
这些创新模式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更灵活、个性化的培训方式。
首先,线上学习平台的引入。
通过开设线上课程,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线上学习平台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技能。
其次,反转课堂的应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反转课堂模式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教师则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和指导。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教学观摩和交流的组织。
高校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借鉴。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们可以开拓思路,提高教育技能。
三、培训模式的评估与持续改进为了确保培训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高校需要进行培训模式的评估与持续改进。
参与式教师培训-实践与反思

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互动游戏, 让受训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培训后的跟进与评估
跟进计划
制定跟进计划,定期对受 训教师进行回访、指导, 确保培训效果的持续性和 有效性。
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教 学观摩等多种方式对培训 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受训 教师的反馈意见。
反思与改进
培训效果评估不足
目前对参与式教师培训的效果评估不够全面和深入,难以 准确衡量培训成果。未来应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从多个 维度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01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培训内容设计上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运用
所学理论,提升教学效果。
02
创新培训方式
尝试引入更多元化、创新性的培训方式,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参与式教师培训-实 践与反思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参与式教师培训实践 • 反思与总结 •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效果评估 •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未来展望 • 结束语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培训过程中应增加实践环节,让 教师在模拟教学或真实教学场景 中运用所学理论,提高培训的实 效性。
实践经验与教训
• 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研讨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思维碰撞,提升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实践经验与教训
避免形式化
参与式教师培训应避免过于追求形式 上的参与,而忽视实质性的学习和思 考。
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教师是一个国家的栋梁,他们负责培养未来的人才。
为了保证优秀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议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现状和问题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培训机构单一。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大多由各个学院或中心单独组织,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2.培训内容普遍陈旧。
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内容都是围绕着教学技能的提升展开,但没有涉及到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前沿知识。
3.培训方式单一。
以往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都是以讲座、座谈会、研讨会和实地考察为主,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对教师的吸引力不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已经明显说明了传统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需要。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索。
二、新模式1.培训机构为了提高整体性和协调性,需要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负责统筹和协调所有学院或中心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
同时,建立培训中心可以提高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实现共享资源,减少了教师重复编写课件的时间和精力。
2.培训内容现在,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
他们不仅是教授,还是导师、辅导员等。
因此,除了教学技能的提升,还需要了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等前沿知识,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让教师有更广泛的视角和更深入的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科交叉和综合性课程的发展。
3.培训方式在多样化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引入游戏化或竞赛化的形式进行培训,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同时,引导教师进行互助和自助学习,增强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实施建议1.提高教师参与度。
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并在教师培训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具体需求,使培训内容更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
高校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校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
高校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校教师的需求,因此,创新培训模式成为提高教师培训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背景分析与问题产生高校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是在当前教育形势和高校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背景下产生的。
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挑战,教师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都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而问题在于,传统的培训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无法满足教师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培训效果有待提高。
二、高校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1. 引导式培训传统的培训是由培训者向教师灌输知识和技能,而创新的培训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式培训。
培训者应该起到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让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培训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个性化培训每位教师都具有不同的背景、经验和需求,因此,培训模式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培训。
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教师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3. 实践导向培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教师培训的基础,但唯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
因此,培训模式的创新应更加注重实践导向培训。
培训机构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实地考察、课程观摩、教学实践等活动,帮助教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高校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1. 建立多元化培训平台创建多元化的培训平台是实施创新培训模式的关键一步。
高校可以与其他培训机构合作,打造在线教育平台或开设线下学习班。
通过广泛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等资源,提供丰富的培训内容,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2. 推行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个性化培训和实践导向培训的目标。
高校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高校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研究教师教育培训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高校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估等方面,对高校教师教育培训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目标高校教师教育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培养和塑造他们的教育理念。
通过培训,教师应能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能,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需求。
此外,他们应具备创新精神,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高校教师教育培训的内容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涵盖多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他们应该学习如何制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教师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平台等。
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此外,教师还应该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三、形式高校教师教育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
传统的培训形式包括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等,这些形式可以直接传授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给教师。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研究交流活动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和交流经验。
近年来,线上培训也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
四、评估高校教师教育培训的评估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和有效的。
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培训效果和学习成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学员满意度调查、教学观察和教学成果考核等。
同时,培训机构也应该建立教师教育培训的长期跟踪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以推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参与式”培训模式

新教师教学教育研究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
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
因此,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培训者,我愿意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培训还是停留在传统知识传授式的培训基础之上,存在着培训观念落后并与培训方式相脱节、忽视教师的主体性、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缺陷。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主义;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效果甚微等等。
针对上述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参与式”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期冀这种培训模式能给一线老师带来更大的益处。
通过报刊杂志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参与式”培训方式在国内外均有人研究。
而且,在国外,“参与式”培训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师培训中。
在国内,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也采用了“参与式”培训方式。
但从新课程省级培训的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培训资源的限制,“参与式”培训还没有成为全国普遍采用的教师培训模式。
所以,有效的教师培训是应对挑战的重要措施。
而且教师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的方式,“参与式”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模式自然是最恰当的选择。
经过座谈,我了解到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讲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在具体操作时却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种状况与教师培训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员们其实愿意接受继续教育,更希望通过培训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且也愿意体验“参与式”培训模式。
我认为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才能使教师建立起自信,遇到问题“向内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向外求”,寄希望于“专家”。
目前,教育界提倡的“行动研究”、“校本教研活动”等教师培训方式也是参与式培训理念的一种体现。
因此,采用参与式培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培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式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克服以“讲座方式”为主的培训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剖析参与式方法内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了参培教师全程参与的培训理念,构建了适合高校教师特点的参与式培训模式,并结合培训实践活动,将此模式具体地展开说明。
体现了以参培教师“主动参与、主题探究、交流与合作、开放与反思”为特征,凸显“以参培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参与,重视教师需求,尊重教师经验。
关键词:参与式培训;高校教师;建构主义;行动研究法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技术的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育技术能力日渐成为教师从教的最基本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通常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的能力。
何克抗教授在2006年曾指出,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校、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具有的、也就是如何教的能力,它相当于医生给人治病的能力、律师帮人打官司的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仅决定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同时也潜移默化全方位深刻影响着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
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的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并趋于完善的情况下日益凸显出一个问题——高质量教师缺乏,导致“有了大量先进的车,却没有大量出色的司机”[1],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偏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偏低。
从2000年教育部发出“高教司[2000]79号”《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开始,通过建立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和大纲、教材等工作,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据文献和调查统计显示[2][3][4][5],高校教师整体教育技术能力仍然比较欠缺[6]。
原因之一是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占全国教师总数的比例仍比较低,而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以讲座为主的培训方式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通常存在以下弊端导致培训效果很不理想:1.培训目标不明确。
学习松散使得培训无的放矢;2.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存在距离。
“一刀切”的内容并不适合每位教师,与参培教师需求的不契合导致缺乏持续学习动力;3.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自始至终都以讲座为主,即便内容再精彩也无法持续激发参培教师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无法发挥参培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时间久了,就会让教师产生倦怠情绪;4.培训环境无法互动。
几十人以上的会议形式现场要么嘈杂,要么“万马齐谙”。
互动环境得不到重视,在“一言堂”氛围下,绝大多数参培教师在培训中的体会与想法无法交流,即使做了一些笔记,事后往往束之高阁。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弊端,针对高校教师特点设计合理的培训方式来提高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呢?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培训方法,如案例分析法、体验培训法、小组讨论法等。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两个方法的运用,而在于将这些培训方法与具体的培训对象、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在于对参培教师参与积极性的调动,让参培教师完全参与到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
因为真正的培训应来自参培教师个体的体验和思考、发现和发展,是教师主动探究的结果,不应该是被动的、被给予的、被要求的或受条件驱使的。
参培教师只有主动进行思考和行动、与他人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才能真正掌握培训内容,然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本文提出“教师参与”理念,构建基于参培教师参与的培训模式。
二、参与式教师培训内涵的解读严格学术意义的“参与”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来源于国际发展援助领域对于社区运动的反思。
研究者发现,由于没有当地人积极投入,援助的实施往往只是一种“输血”而不是“造血”。
“参与”作为一种方法引入国内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些国际资助项目,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
那些亲历者感觉此方法新颖而有效,便开始撰文进行介绍和研究,此后20多年,国内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参与式培训方式进行了思考和解读,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双方反复交流的过程观点(冯文,1998);2.培训双方类似协议的平等合同关系观点(任翔&倪歆海,1999);3. 培训双方地位平等的观点(李辉,2001);4.参与式培训方法论(陈向明,2001);5.参与式培训课程论(叶丽新,2008年)。
以上观点从不同侧面研究了参与式培训方法的特点和功能,但普遍缺乏系统性,也就是缺乏整体设计的思想。
作为方法,一定要融入具体的对象、目标和内容中才能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方法本身并不能使培训自然有效。
本文认为,“参与”应当是一种方法、理念和态度的统一体,应当遵循“以参培教师为中心”、“重视参培教师的经验”、“重视参培教师群体的作用”、“培训过程参培教师全程参与”的基本特征,其外在表现形式是“小组协作”。
它的核心价值是“以参培教师为本”,以“能力建设”为追求的目标。
因此,培训的组织者要放下权威的做法,放下灌输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了参培教师而行动。
参培教师也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容器,而是一只有待点燃的火把,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发起者,他们所拥有的“乡土知识”(叶敬忠,2001)是需要加以利用的丰富、珍贵的培训资源。
三、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观点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自身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整理有关资料、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意义建构。
参与式教师培训工作中,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在确定培训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时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参培教师的主体性,使参培教师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培训教师变为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二)成人学习理论作为成人的高校教师在动机、内容和特质上和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有很大不同:1961年美国著名学者霍尔出版《心灵的探索》(The Inquiring Mind)一书指出,成人的学习是以目标和活动为导向的,“有培训需求的教师参与”才是持续激发其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1962年美国学者约翰•斯通(John Stone)和拉蒙•弗里拉(L. Rivera)大规模科学统计调查结论表明,成人学习者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学术性、应用性而非理论性、技能而非信息。
培训采取教学问题探究或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通过解决问题带动教师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成人学习特质是具有丰富的直接经验,这些感性和理性经验是一笔巨大宝贵的资源,应成为培训中互动交流的基础和新知识生成的源泉。
(三)群体动力学理论马克思指出:“12个人在144小时的总劳动日中共同劳动,要比12个独立的劳动者各自做12小时,或者一个劳动者每天做12小时连续做12天,生产出大得多的总生产物。
”[7]由此看出,每个人在群体中产生的作用往往比他个体独立时产生的要大得多。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提出的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人和他环境的相互作用,如公式B = f(P, E)所示。
其中B是Behavior(行为);P是Person(个人);E是Environment(环境);f是Function(函数)。
从函数可以看出,开展教师培训应重视参培教师群体及组织的作用,通常的做法是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完成真实性的任务或问题,学习协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经验分享、相互促进,在探究、交流和协作中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
四、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本培训模式以对参培教师的需求分析作为出发点,以小组成员围绕主题(问题、案例、任务等)协作探究为核心,然后共同围绕这个“定向点”由培训双方(培训教师、参培教师)共同设计“培训资源”、“培训策略”,共同创设参与环境,灵活运用各种参与方法开展培训学习。
其中“主题”是基于对参培教师培训需求、教师特征分析以后确定的,培训的评估部分是培训流程趋于完善的调控环节,具体如图1所示。
图 1 高校教师参与式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图本模式的建构是从培训中出现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出发,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理论支持,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理论[8]、现代培训理论[9],然后提出参培教师“主动参与、主题探究、交流与合作、开放与反思”为特征的学习,使参培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流程的每个步骤。
因此,本模式遵循了现代培训理念——从“培训到学习”,“Training i s up to me”(培训由我决定)。
五、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设计与实践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以“培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为内容的培训实践活动。
活动中提倡“参培教师参与”理念,在培训的全过程中采用了各种方法来调动参培教师的参与性。
主要特征是:以参培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线,以实践探究为核心,培训教师和参培教师共同承担培训任务的形式。
具体过程如下:(一)培训需求分析主要采用教师参与的研讨会、访谈、调查问卷、观察和问题列表等方法,综合考虑性别、学科、年龄、系别、学历等因素,最终选择确定参培教师名单。
(二)参培教师特征分析通过“破冰之旅”的参与式活动了解参培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先决知识、技能,使大家尽快相互熟悉建立群体的感情纽带并形成协作学习行动小组,讨论并确定培训的各项事宜(如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避免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三)培训目标与内容确定开展“培训起航”活动,通过广泛地征询,最后表决确定了总的培训目标——参培教师能对教学设计领域有宏观的认识,能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微观操作技能和方法。
同时将总的培训教师和参培教师参与目标分解,具体表述为:1、对教学设计领域的重要问题(如模式和特点、学习论、教学论基础、五大分析技术等)能提出自己的观点;2、以小组的形式,根据给定的教学主题和学习对象,设计出一堂具有专业水平的课堂教学;3、能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客观、全面、有效地分析和评判教学设计产品。
培训时间为每周3小时,共13周。
(四)培训策略确定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由培训双方共同确定整个培训过程如何使用参与式方法,这也是本培训模式最具活力与创新的地方。
图2就是这次培训的参与方法运用策略图,在每个步骤里面都有培训双方教师之间的互动,参培教师参与到了全程。
图 2 培训活动中参与式方法运用策略的思维导图(五)培训环境设置培训环境是指围绕着培训主题并对主题产生影响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
参与式的培训环境一般包括硬环境(场所、座椅、灯光等)和软环境(制度、计划与组织、技术支持的学习平台、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设计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