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知1: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西师大版)
千米的认知1: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西
师大版)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二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的概念。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 认识千米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 比较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大小
- 进行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导入
1. 教师出示一个千米的标识,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单位。
2.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与千
米进行比较。
探究
1. 教师出示一张千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千米有多长?它与其他长度单位相比如何?
3.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千米的特点和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讲解
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讲解千米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并进行比较。
实践
1. 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的实际案例,如跑步场地长度、学校周围道路长度等。
2.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估算并判断这些实际案例的长度是多少千米。
拓展
1.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
- 如果一辆汽车行驶了10千米,那么它行驶了多少米?
- 如果一段路程的长度是500米,那么它是多少千米?
2. 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回答这些问题。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千米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2. 教师提供一些类似的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
参考资料
-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 二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二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二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千米的认识》是一堂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二节,即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学生将学习到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以及如何将千米转换为米,反之亦然。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千米这个单位的理解和换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千米和米的长度模型。
学具包括练习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段1千米长的道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介绍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并解释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具体的例题,解释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如: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0.001千米。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千米 <———————> 米1千米 = 1000米1米 = 0.001千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2千米等于多少米?(2)300米等于多少千米?答案:(1)2千米 = 2000米(2)300米 = 0.3千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换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学生掌握得较好,有哪些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辅导?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还有哪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是他们需要掌握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注意到两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个重点是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第二个难点是千米和米之间换算方法的掌握。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 二 千米的认识 千米
体验千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体会千米、估计千米和查阅千米。
【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认识1km 的长度及千米如何代表距离,结合身边的例子建立1km的长度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算能力,通过亲身体验、视频了解,初步估计一些距离的长度。
3.解决关于千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 建构1千米的长度观念。
2. 估计一些距离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卷尺、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这是老师去外面玩路过的一个指路牌,请一位同学把上边能看到的字读一读。
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吗?课件播放沿途的路牌。
教师:在这个路牌上有一个我们的老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千米是比米更大的计量长度的单位,它跟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教师:你知道这个路牌的距离为什么要用“千米”来计量吗?谁能来比划一下1km 的长度?学生:纷纷摇头,不能比划出1千米。
(看得出来1千米比较抽象)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体验1千米有多长。
二、独立自学活动1播放第1组活动的课件:两个小朋友拉着软尺,刻度显示是10m,一个个小朋友从这段距离走过。
请活动小组的同学汇报:我走20步大约是10m,学生:以此类推,走200步就是100m,走步就是1000m。
三、同伴助学活动2 体会千米同伴交流感受。
老师播放学生跑步的活动视频。
学生汇报:我们学校的操场1圈是200m,沿操场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m。
走1千米需要的时间约20分,跑1千米需要的时间约5分。
(交流走或跑完1千米后的感受)学生:走完1千米要用20分,时间真长。
学生:跑完1千米后腿发软,真累。
四、互动展学活动3 估计千米教师:从学校到你家大约多少米?从而推测出:学校走到哪个地方大约1千米?(学生交流讨论)教师:中国银行与我们小学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屏幕显示:中国银行和小学,并用线段图标出两地之间的距离1km。
《千米的认识》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西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千米和毫米的相关知识,包括理解千米、了解毫米、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通过认一认、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认识、了解毫米;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注重实践和探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感受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千米,认识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运用归纳推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而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体会长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量一量、走一走、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与亲身体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千米,认识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理解l千米的长度概念,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皮尺等。
学生准备:米尺。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一、导入1、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老师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猜一猜,这里住着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2、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1米、l分米、l厘米各有多长吗?3、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适合呢?(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课桌的高度。
(3)测量教室的长。
(4)测量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
4、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回想了长度单位中的“三兄弟”,那大拇指峰上和小拇指峰上各住着谁呢?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大拇指峰上住着的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质疑引趣。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能用到千米?(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的认识 第1课时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第1课时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教给学生千米的定义及其换算关系;2.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数据的能力;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探究问题的欲望;4.增加学生的实用技能,使其具有实际应用千米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千米的定义及其换算关系;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白板、彩色粉笔、千米样本、细软尺、清水、毛巾;2.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铅笔、橡皮擦、尺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千米样本,让学生猜测它是什么,并告诉学生这是千米,问学生千米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需要它。
学生给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千米的重要性,并举一些实例,讲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入新知教师以“千米是多少?有多远?”为题,通过问题的引入,帮助学生认识千米的定义,并向学生介绍千米与米、厘米等单位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讲解。
3. 拓展探究引导学生出门进行“千米游戏”,让他们观察身边的千米标志,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录下路线长度、运动时间以及起点和终点。
学生需要根据这些数据,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出自己行进的路程和速度。
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4.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回答提问,再次强化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导和实践运用的方式,将千米的定义与实际场景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计算,引导学生的思考,发现他们自身的错误,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不仅要强化计算的正确性,还要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
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路程的估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1.1米=分米、 2厘米=毫米50厘米=分米、3分米=厘米80分米=米、1米=(、 )厘米2.1米-7分米=分米25厘米+15厘米=分米1分米-4厘米=厘米23毫米+27毫米=厘米二、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27页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2)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试一试。
(4)老师这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
(板书)4千米=米、、7000米=千米9000米=千米、12千米=米8千米=米、10000米=千米2.教材第27页例5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3.教学教材第27页例6。
分析过程:(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的。
100米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走600步,相当于3个200步,所以大约就是300米。
(2)小东是利用公共汽车的距离来估算的。
从家到学校要经过3站公共汽车站,每站大约是500米,所以3站大约是1500米。
(3)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
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分钟,相当于5个2分钟,相当于5个100米,所以就是500米。
三、新授过程1.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3个小朋友说的话。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汇报: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①李大爷100米大约要走300步,从家到公园他走了900步,大约走了多少米?②王老师坐公共汽车从学校到教育局办事,每站约500米,王老师坐了4站,从学校到教育局大约多少米?2.完成第27页“做一做”。
西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2单元千米的认识 教案
2.1.1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知道1千米有多长。
(2)知道1 km=1000 m,知道1千米也叫1公里,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在“走一走、量一量”的活动中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感悟1千米的长度,渗透数学来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难点: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
情境导入有没有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探究新知8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 )m长;8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 )m长;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 )m长。
先估计出8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10米——再估计出8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100米——再估计出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1000米——由此得出1000米大约有多长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1000米就是1千米,也叫1公里。
生活中的1千米。
10米——走了20步那么:100米应走200步1000米应走2000步一圈是 200米,2圈跑了400米,5圈应跑1000米千米可以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1km=1000m比一比谁长。
图示:三峡大坝全长2309m、隧道长3km方法一统一单位:把以千米为单位的数换算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因为1km=1000m 即3km=3000米因为2309m<3000m 即2309m<3km方法二统一单位:把以米为单位的数换算成以千米为单位的数。
因为2309m里面有2个1000m和1个309m即2309m=2km309m 因为309m<1km 2km309m<3km即2309m<3km课堂练习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图示例题课堂小结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1000米就是1千米,也叫1公里。
千米可以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1km=1000m。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千米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运用千米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课本。
2. 长度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实物模型,如桥梁、建筑物等。
4.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千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运用千米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长度。
4. 讲解: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千米的概念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千米来描述和比较家中物品的长度。
2. 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中关于千米的题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讲解、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并能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中的“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 换算关系的理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千米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3. 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能够运用千米描述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千米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2)提问:你们知道长度单位有哪些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导入(1)介绍千米的概念: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用符号“km”表示,1千米等于1000米。
(2)让学生观察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了解1米、10米、100米的长度。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千米的长度,如:测量操场、步行1千米等。
3. 活动与探究(1)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表示?如何测量?(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2)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练习,如:将米、分米、厘米转换为千米。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千米学习的收获。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可以用千米表示的物体,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注重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适时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并能运用千米描述物体的长度。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优质教案设计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主要围绕“千米的认识”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长度的单位”,详细内容为千米的定义、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以及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了解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千米的定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米、米、厘米的长度尺,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图。
2. 学具:直尺,千米、米、厘米的换算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幅公路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长度单位。
3. 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通过教具展示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千米的定义2. 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3. 千米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用千米表示。
答案:学校到家的距离为2千米。
a. 5千米=______米b. 500米=______厘米答案:a. 5千米=5000米;b. 500米=5000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及换算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并尝试用千米进行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千米的定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中的实际操作题目。
一、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1. 千米与米的换算:1千米 = 1000米。
千米的认知1: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西师大版)
千米的认知1: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西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将千米与日常生活中的长度进行联系。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千米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知千米的长度。
2. 利用地图、路线图等展示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千米的长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运用千米进行长度计算。
教学难点:1. 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
2. 千米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知千米的长度。
2. 学生分享生活中见过的千米长度的物体或场景。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展示地图、路线图等,让学生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课堂练(15分钟)1. 设计练题,让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设计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千米长度单位的认识程度。
2. 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练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千米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数学的积极性。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主要围绕“千米的认识”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65页的例题及练习,详细讲解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换算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并能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米尺、米尺、直尺,教学课件。
2. 学具:每组一把米尺、直尺,学生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学校到附近公园的距离,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我们学校到公园有多远?”通过讨论,引出千米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千米、米、厘米的定义,演示千米尺、米尺、直尺的使用方法。
以学校到公园的距离为例,讲解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1)1千米等于多少米?1米等于多少厘米?(2)学校到公园的距离是2千米,换算成米是多少?(3)如果小明每分钟走60米,他从学校到公园需要多少分钟?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场景会用到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并分享讨论成果。
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千米的定义2. 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3. 实际应用:学校到公园的距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千米等于多少米?1米等于多少厘米?(2)从家到学校大约是多少千米?换算成米是多少?(3)如果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那么它每小时行驶多少米?2. 答案:(1)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2)答案不唯一,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第1课时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第1课时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第1课时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主题是“千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意义,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学生能够将千米和米进行转换,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千米和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米模型、米尺、PPT课件。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a.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一些著名景点之间的距离吗?b. 出示课件,展示一些著名景点之间的距离,如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200千米。
2. 新课导入:a.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千米是什么意思吗?b. 讲解千米的概念,出示千米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千米的长度。
c. 讲解1千米等于1000米,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练习:a. 出示练习题:请同学们计算,500米是多少千米?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集体讲解答案,强调换算关系。
4. 小组活动:a.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然后换算成千米。
b. 各小组积极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拓展:a. 出示实际问题:妈妈每天上班步行4千米,她每小时步行多少米?b.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c. 集体讲解答案,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3. 板书练习题:500米是多少千米?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回家后,测量一下自己房间的长度,然后换算成千米,并写在练习本上。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的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西师大版教案:千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千米。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千米的定义,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能够正确使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难点: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能够将实际问题与千米单位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千米尺、PPT、实物模型等。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思考用什么单位来表示比较合适。
引导学生思考千米作为长度单位是否合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千米定义:千米是指长度为一千米的长度单位。
(2)千米与米的关系:1千米 = 1000米。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家到学校距离为2千米,小红家到学校距离为3千米,请问小明家和小红家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千米作为单位进行计算。
讲解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1)填空题:1千米等于____米。
5. 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室内的长度,用千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千米定义:长度为一千米的长度单位千米与米的关系:1千米 = 1000米例题:小明家到学校距离为2千米,小红家到学校距离为3千米,小明家和小红家之间的距离为____千米。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千米作为单位,描述你家到学校的距离。
2. 爸爸开车带你去旅游,行驶了50千米,请问你们已经走了多远?答案:1. 我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千米。
2. 爸爸开车带你行驶了50千米,你们已经走了50千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2.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3.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措施。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长度单位,进行跨学科学习。
2.探讨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地理等。
3.鼓励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长度单位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使用清晰、简洁、生动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能正确换算千米与米、厘米。
3.提高学生将千米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千米的定义及其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千米尺、多媒体课件、黑板。
2.学具:学生用千米尺、练习本、铅笔。
2.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语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语速适中,避免过快导致学生跟不上思路。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阶段控制在5分钟内,确保激发兴趣的同时,不影响后续教学内容。
2.教学新知部分控制在15分钟内,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3.随堂练习和总结反馈各分配10分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思考。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2.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年级数学下册2《千米的认识》教案2西师大版
千米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让学生用手势具体表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情景导入新知媒体播放:小明一家人坐车从重庆站出发上高速公路,路边的里程碑显示:重庆成都340 km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小明问妈妈:340 km是什么意思?教师: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我知道,340 km是340千米的意思。
学生:我知道340 km就是340公里的意思。
学生:它表示重庆到成都的距离是340千米。
教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你们还想知道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吗?这节课,让我们和小明一起具体地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三、探究新知识1认识用“千米”作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这节课前,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什么?学生: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米”。
教师讲述:如果重庆到成都的路程用“米”作单位就是340000米,(板书:340000米)这个数多大呀,不大方便我们记忆。
因此,人们又采用了一种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2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1)教师说明: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包含1000个1米。
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
(2)活动1:学习例1,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先将8个学生站成一排,告诉学生:这8个学生站成一排的长度大约就是10米。
请你们推算一下,如果是80个人站成一排,有多长?800个人呢?学生:我猜80个人站成一排,可能有95米吧。
学生:估计一下,8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长100米。
学生:我推测,如果是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左右。
学生:哇,800个人好多哟!1000米好长啊!教师小结指出:如果8岁左右的小朋友站在一起,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长;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长。
学生初步想象了1000米有多长。
二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灵活选择长度单位,进一步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身感受1千米有多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你们知道这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你们知道1千米等于多少米吗?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了解1千米等于1000米的关系。
(2)让学生观察教科书插图,了解生活中的1千米。
(3)让学生在操场上走一走,感受1千米的长度。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卷尺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并做好标记。
(2)让学生沿着标记走一走,感受1千米的长度。
(3)让学生讨论:1千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高速公路的限速标志、马拉松比赛的长度等。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加深对1千米长度观念的理解。
(2)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并用千米表示。
5. 总结拓展(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自己的感受。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1千米的长度,并举例说明1千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发言和讨论。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正确率和速度。
3. 学生分享:关注学生在总结拓展环节的分享,了解他们对1千米长度观念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如学习米、千米、光年等更大的长度单位,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宇宙空间。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的认识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千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的知识点。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用千米来表示较远的距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理解1千米等于1000米。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表示较远距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千米。
教具学具准备1. 米尺、卷尺等长度测量工具。
2.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千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1千米等于1000米。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用千米表示。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千米表示较远的距离。
5. 练习题讲解:讲解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及实际运用。
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 千米的概念- 1千米等于1000米- 千米与米的换算- 千米的实际运用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测量一段较远的距离,用千米表示,并记录下来。
2.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P27页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及实际运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概念的关键步骤,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实践操作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准备工作在实践操作环节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1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1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的估测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2. 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2. 教学难点:千米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操场、公路、大桥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场景的长度单位。
引导学生发现,当我们描述较长的距离时,会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2. 新课导入介绍千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根1千米的绳子。
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走一走,感受1千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绳子上的刻度,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千米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5.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换算接力赛”,每组学生依次回答教师提出的长度单位换算问题,答对者为本组赢得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
布置一道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千米,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拓展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加强指导,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地进行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体验千米”2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由于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单位,学生要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难度较大。
而毫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一个单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际中用得也比较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学生只需“知道毫米”。
所以,本单元的导学重点在于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1毫米有多长。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和毫米。
(4)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测一测等活动,体会1千米和1毫米有多长,建立正确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活动的过程,并能克服测量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难点、关键1、重点: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关键: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重视对学生活动的评价。
课时安排:本单元用4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千米的认识 1毫米的认识 1体验千米 1总计 32.1 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例1---例3,24页课堂活动,千米的认识。
教学提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
教学“千米”时,一定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知道1千米有多长。
(2)知道1 km=1000 m,知道1千米也叫1公里,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在“走一走、量一量”的活动中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感悟1千米的长度,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难点: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米尺,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挂图,米尺,软尺,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训练场景的挂图)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三届体育节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出示100 m赛跑挂图)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挂图出示:路牌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百米赛跑为切入点,从重庆到成都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在利用已有经验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1)教师:(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
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
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
方案1:学生用卷尺测出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
记录: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估计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计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计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计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学生汇报。
先组内交流,再抽代表汇报。
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长,所以我们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1000米。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通过一组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跑一跑、测一测。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4、解决问题(教学例3)出示课本第23页的例3情境图。
(1)提出问题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大坝”与“隧道”谁长这个问题。
教师:怎样比“三峡大坝”与“隧道”的长短呢?2、合作交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后,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并独立进行大小比较,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学生知道了3km 等于3000m,又有以前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和比较大小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安排自学,能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三、巩固新知:1、自主完成教科书24页2、3题2、小组交流,教师有侧重加以指导。
四、达标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两个城市间的公路长180()。
(2)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80()。
(3)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4)一支蜡笔7()。
(5)5000米=()千米。
(6)4千米=()米2、在〇填上>、 <或=。
1千米〇1000米 4米〇400分米6米〇59分米 1千米〇999米50厘米〇4分米 10厘米〇1米答案:1、(1)千米(2)米(3)米(4)厘米(5)5(6)40002、= < > > > <五、反思总结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布置作业:1、看图填空2、填空。
8千米=()米7000米+8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3千米-1000米=()米3、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了解一下,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答案:1、1000 2 3000 3千米 2、8000 15 6 20003、骑自行车坐火车或飞机开车或坐汽车。
板书设计:1、千米的认识1km=1000m2309m○3km3km=3000m 2309m<3km【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单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一是本课的知识训练点:1km=1000m,二是本课的能力训练点:单位的转换。
】教学资源包:教学精彩片段:师:课前我们已经量出学校的跑道一圈有250米,那几圈是1千米。
生:4圈。
师:课前我们也去操场走了一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生:大约走了350步,大约用了6分钟。
师:那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走1千米大约要用多少分钟呢?生:……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千米的长度,那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千米”吗?生1:从新芳到宜兴的公路的长度。
生2:飞机每小时飞行的速度。
生3:长江的长度。
生4:……生5:我认为很高很高的楼也可以用“千米”来衡量。
(这时,有的同学开始哈哈大笑)师:××同学,你为什么笑?生6:楼房不可能有那么高!师:为什么?生7:上海有名的金茂大厦可以算是比较高的了,它共有88层,但也只有420米多一些,1千米都不到。
(师: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师:我们也来推算一下,我们的教室大约有多高?生:大约4米。
师:那1千米就要250层。
正像XX同学所说的,上海有名的建筑“金茂大厦”也只有88层,250层要3个金茂大厦那么高,这样的大厦目前还不存在。
生:哦!【评析: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随时可能会出现许多新的想法。
不论教师做了多么充分的设计,预设之外的“生成”也是可能的。
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预设,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整合甚至放弃原有的预设,使静态的预设方案变成动态的实施。
正确地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不仅不会偏离教学目标,反而能为之前的预设增添精彩。
本片段中教师为了使学生体验和感悟1km的长度,设计了在生活中找1km的活动环节,生5说楼房的高度可以用千米来衡量。
教师并没有简单的否定,而是因势利导以上海“金茂大厦”为例,进行比较事实胜于雄辩,楼房的高度用“千米”衡量是不合适的。
这一巧妙的处理不但加深了学生对1km 的感悟和认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资源:1、千米。
较长距离用千米,千米也可叫公里;米到千米一千进,换算千万别忘记。
2、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明星村要修一条长3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20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100米,还剩多少米没有修?分析:要求剩下的米数,就要用总米数减去前两天已经修了的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