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输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光纤传输_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习光纤传输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

4. 熟悉光纤传输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是一种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的技术。

光导纤维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组成,纤芯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包层折射率较低,通过全内反射原理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光纤传输具有以下特点:1. 传输速率高:光纤传输速率可达数十吉比特/秒。

2. 传输距离远:光纤传输距离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

3. 抗干扰性强:光纤传输不受电磁干扰。

4. 保密性好:光纤传输不易被窃听。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纤传输实验装置2. 光源3. 光纤连接器4. 光功率计5. 光频谱分析仪6. 光时域反射计(OTDR)四、实验内容1. 光纤连接器测试2. 光纤传输系统测试3. 光功率测试4. 光频谱分析5. OTDR测试五、实验步骤1. 光纤连接器测试(1)将光纤连接器插入光源,调整光源输出功率。

(2)将光纤连接器插入光功率计,测量输出功率。

(3)比较实际输出功率与理论输出功率,分析误差原因。

2. 光纤传输系统测试(1)搭建光纤传输系统,包括光源、光纤、光功率计等。

(2)测量系统传输速率,记录测试数据。

(3)分析测试数据,评估系统性能。

3. 光功率测试(1)将光功率计插入光纤传输系统,测量系统输出功率。

(2)记录实际输出功率与理论输出功率,分析误差原因。

4. 光频谱分析(1)将光频谱分析仪连接到光纤传输系统。

(2)测量系统输出信号的频谱,记录测试数据。

(3)分析测试数据,了解系统频谱特性。

5. OTDR测试(1)将OTDR连接到光纤传输系统。

(2)测量系统传输损耗,记录测试数据。

(3)分析测试数据,评估系统传输损耗。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纤连接器测试结果显示,实际输出功率与理论输出功率基本一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 光纤传输系统测试结果显示,系统传输速率达到预期目标,系统性能良好。

中南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中南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3. 熟悉光纤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4. 分析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播来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光纤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目前通信领域的主流传输方式。

本实验通过搭建光纤传输系统,对光纤的传输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纤传输实验平台;2. 光源(LED、激光器);3. 光纤连接器;4. 光功率计;5. 光衰减器;6. 光纤测试仪;7.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光纤传输实验平台,连接光源、光纤、光功率计等设备;2. 将光源发出的光信号输入到光纤中,通过光纤传输;3. 在接收端使用光功率计测量接收到的光功率;4. 改变光衰减器的衰减值,观察光功率的变化;5. 使用光纤测试仪测量光纤的损耗;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光源发出的光功率为-5dBm,光纤损耗为0.5dB/km;2. 当光衰减器衰减值为0dB时,接收端光功率为-15dBm;3. 当光衰减器衰减值为5dB时,接收端光功率为-20dBm;4. 光纤损耗与光衰减器衰减值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损耗与光衰减器衰减值成正比关系。

随着光衰减器衰减值的增加,接收端光功率逐渐减小,说明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逐渐变差。

六、实验结论1. 光纤传输系统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2. 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损耗与光衰减器衰减值成正比关系;3. 本实验成功搭建了光纤传输系统,并对光纤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光纤连接器的清洁,避免污染;2. 光源发出的光功率不宜过高,以免损坏光纤;3. 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以便后续分析。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光传输实验报告

光传输实验报告

学校代码: 10128学号:xxxxx专题设计实验报告题目:光纤通信实验学生姓名:X X X X专业:X X X X班级:X X X X指导教师:X X X二〇二〇年五月实验一SDH 网元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 SDH 光传输的原理和系统组成,了解 ZXMP S325 设备的硬件构成和单板功能,学习ZXONM 300 网管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 SDH 网元配置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器材:1、SDH 设备:3 套 ZXMP 325;2、实验用维护终端。

三、实验原理1、SDH 原理同步数字体制(SDH)是为高速同步通信网络制定的一个国际标准,其基础在于直接同步复用。

按照SDH 组建的网络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标准化的、智能化的网络,采用全球统一的接口以实现多环境的兼容,管理操作协调一致,组网与业务调度灵活方便,并且具有网络自愈功能,能够传输所有常见的支路信号,应用于多种领域(如光纤传输,微波和卫星传输等)。

SDH 具有以下特点:(1)接口:接口的规范化是设备互联的关键。

SDH 对网络节点接口(NNI)作了统一的规范,内容包括数字信号数率等级、帧结构、复接方法、线路接口、监控管理等。

电接口: STM-1 是 SDH 的第一个等级,又叫基本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为 155.520Mb/s;STM-N 是 SDH 第 N 个等级的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是STM-1 的 N 倍(N=4n=1,4,16,- - -)。

光接口: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规范。

SDH 仅对电信号扰码,光口信号码型是加扰的 NRZ码,信号数率与SDH 电口标准信号数率相一致。

(2)复用方式a)低速 SDH----高速 SDH,字节间插;b) 低速 PDH-----SDH,同步复用和灵活的映射。

(3) 运行维护:用于运行维护(OAM)的开销多,OAM 功能强——这也是线路编码不用加冗余的原因.(4)兼容性:SDH 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传送 PDH 业务,异步转移模式信号(ATM)及其他体制的信号。

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引言:光纤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光信号传输信息的高速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光纤传输系统,探究其传输性能及优势,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进行评估。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光纤传输系统,测量其传输性能,并对比传统的电信号传输系统,评估光纤传输系统的优势。

二、实验原理光纤传输系统是利用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信息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利用光纤的高速传输特性,将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光纤传输系统主要由光源、调制器、光纤、接收器和解调器等组成。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光纤传输系统:将光源、调制器、光纤、接收器和解调器依次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2. 测试传输性能:通过发送端发送一系列测试信号,利用接收端接收并解调信号,测量信号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误码率等指标。

3. 对比实验:同时进行一组传统电信号传输系统的测试,比较两者的传输性能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测试,我们得到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数据。

与传统电信号传输系统相比,光纤传输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高速传输: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速率远高于传统电信号传输系统,可以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2. 长距离传输: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较长,信号衰减较小,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3. 低误码率: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信号稳定可靠,误码率较低,适用于高质量通信。

4. 抗干扰能力强:光纤传输系统对电磁干扰和噪声的抗干扰能力较强,传输信号的稳定性更高。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纤传输系统在传输性能方面的优势。

光纤传输系统具有高速传输、长距离传输、低误码率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各种通信领域。

在未来的通信发展中,光纤传输系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搭建光纤传输系统,深入了解了其原理和传输性能。

光纤传输系统作为一种高速、稳定的通信技术,为现代通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的通信方式,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测量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性能参数,并分析影响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一)光的发射光通信中,光源是关键组件之一。

常用的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LD)和发光二极管(LED)。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亮度、窄线宽、方向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长距离、高速率的通信;发光二极管则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光谱较宽等特点,适用于短距离、低速通信。

(二)光的传输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吸收等现象。

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可传输多个模式的光,但其传输带宽较窄,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单模光纤只允许传输一个模式的光,具有低损耗、大带宽的特点,适用于长距离、高速通信。

(三)光的接收光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常用的光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PIN)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PIN 光电二极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灵敏度相对较低;APD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工作电压较高,噪声较大。

(四)调制和解调在光通信中,需要对电信号进行调制,将其加载到光载波上进行传输。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强度调制(I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在接收端,需要对光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的电信号。

三、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用到的设备主要包括:1、半导体激光器及驱动电路2、光纤跳线及耦合器3、光功率计4、示波器5、信号源6、误码测试仪四、实验步骤(一)搭建光通信系统1、将半导体激光器与驱动电路连接好,调节驱动电流,使激光器输出稳定的光信号。

2、通过光纤跳线和耦合器将激光器的输出光信号耦合到光纤中。

3、在接收端,将光纤输出的光信号接入光接收器,并连接到后续的电路中。

(二)测量光功率1、使用光功率计测量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

2、在光纤的不同位置测量光功率,观察光功率的衰减情况。

对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对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了解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器件;3. 掌握光纤传输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4.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传输的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是一种利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将光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通信方式。

实验中,我们将使用LED作为光源,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然后利用硅光电二极管接收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最终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电信号的波形。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LED光源;2. 光纤;3. 硅光电二极管;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连接线。

四、实验步骤1. 将LED光源、光纤、硅光电二极管和信号发生器连接好;2. 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信号;3.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LED光源的输入端;4. 将LED光源输出端连接到光纤的一端;5. 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到硅光电二极管的输入端;6. 将硅光电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7. 打开实验设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示波器上出现了与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一致的波形,说明光信号已经成功传输;2. 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和频率,可以观察到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光纤传输的性能;3. 通过实验,了解了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器件,掌握了光纤传输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光信号的传输,了解了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光纤传输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光纤传输技术打下了基础。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纤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传输方式,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光纤传输系统,探究光纤信号传输的原理和性能。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三点:1.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光纤传输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3.研究光纤传输的性能指标,如传输距离、带宽等。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1.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光纤、光纤收发器、光源、光功率计、信号发生器等。

2.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是利用光的全内反射原理,将信息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在光纤中传输的技术。

光纤由芯和包层组成,芯是光信号传输的主要通道,包层则用于保护和引导光信号。

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内反射现象,当光线从光纤的一端入射时,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发生全内反射,从而沿着光纤传输。

光纤传输的距离和传输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纤的损耗、色散、衰减等。

三、实验步骤1.搭建光纤传输系统:首先,将光纤收发器分别连接到光源和光功率计上,然后将光纤的一端连接到光纤收发器的发射端,另一端连接到接收端。

接下来,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光源上,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产生不同的信号。

2.调试光纤传输系统:通过调节光源和光功率计之间的距离,观察光功率计的读数变化,确定最佳传输距离。

同时,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参数,观察信号的传输质量,如是否出现失真、噪声等现象。

3.测量光纤传输性能:利用光功率计测量光纤传输系统的光功率损耗,通过改变传输距离和光纤的类型,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光功率损耗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光纤传输的带宽,了解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在调试光纤传输系统时,我们发现光功率计的读数随着光源和光功率计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当距离过远时,光功率计无法读取到信号,说明光纤传输存在传输距离限制。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并熟悉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掌握光纤传输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主要器材有:激光器、偏振器、光纤发射机、光纤接收机、光功率计、光纤、电缆等。

主要材料有:测试记录表格、实验手册等。

3. 实验原理
光纤传输是指利用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中介的通信方式。

光纤是一种用玻璃、塑料、石英等物质制成的细长、柔韧可弯曲的导光体,通过对光的全内反射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在光纤传输中,激光作为载荷被发射机转换成光信号,经过光纤的传播和干扰、衰减和扩散、噪声和失真等影响后,到达接收机进行解码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4. 实验步骤
(1)接通设备并拟定实验计划:先接通激光器、光纤发射机和光纤接收机等设备,确定实验计划和实验要求。

(2)调整偏振器和测试光功率:首先需要调整偏振器并测量测试光功率,确保光信号的输出和传输。

(3)连接光纤并测试网络质量:将光纤连接到发射机或接收机并测试网络质量,计算信号的传输速度和误码率等参数。

(4)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5.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避免任何不必要的事故和安全隐患。

(2)实验时需认真检查设备连接,确保连接正确和稳定,以免出现信号的传输失败和误差。

(3)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环境干扰和噪声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和数据测量的准确性。

(4)实验结束后需及时关闭设备并整理实验器材、材料、记录表格等,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大学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大学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选配原则。

2. 熟悉光纤传输系统中电光/光电转换器件的基本性能。

3. 训练如何在光纤传输系统中获得较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二、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的通信技术。

光纤具有损耗低、频带宽、耐高温、绝缘性好、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传输手段。

光纤传输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光源: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常用的光源有LED、激光二极管等。

2. 光纤:传输光信号的介质,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3. 光发射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驱动光源。

4. 光接收机: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处理。

5. 传输介质:连接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的介质,如光缆等。

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LED-传输光纤组件的电光特性,并验证硅光电二极管可以将传输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三、实验仪器1. TKGT-1型音频信号光纤传输实验仪2. 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仪器,包括光源、光纤、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和传输介质。

2.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电信号输入光发射机,驱动光源发光。

3. 通过光纤将光信号传输到光接收机。

4. 在光接收机输出端连接示波器,观察接收到的电信号波形。

5. 调整光源的偏置电流和调制信号的幅度,观察信号传输质量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合适的偏置电流下,LED-传输光纤组件具有线性电光特性,信号传输质量较好。

2. 随着偏置电流的增加,LED-传输光纤组件的光输出功率增加,信号传输质量提高。

3. 调整调制信号的幅度,可以改变信号传输质量。

当调制信号幅度过大时,会产生谐波失真,信号传输质量下降。

六、实验结论1. 光纤传输技术具有损耗低、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现代通信的主要传输手段。

2. 通过调整光源的偏置电流和调制信号的幅度,可以优化信号传输质量。

3. 本实验验证了LED-传输光纤组件的电光特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光传输实验报告范文

光传输实验报告范文

光传输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掌握光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了解光传输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

二、实验器材及材料1.光纤传输设备:光纤接收器、光纤发射器;2.光源:激光器;3.光纤材料:单模光纤、多模光纤;4.光纤配件:光纤连接器、光纤衰减器;5.光接收设备:光接收器;6.光功率计;7.实验仪器:实验台、示波器、电源等。

三、实验原理光传输是指通过光纤将信息以光的形式传送的技术。

光传输利用光的特性实现了大容量、高速率、低能耗和低损耗的数据传输方式,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光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传输到纤芯中,根据光的不同折射率而沿不同路径传输,当光传输到纤芯的尽头时,由于传输介质的不同,光会发生自发的发射,通过接收器接收到信息。

光传输的二个主要参数是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传输距离表示在固定的传输速率下,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最远距离;传输速率表示在固定距离下,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光数据量。

光纤是光传输的载体,根据不同的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传输,因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多径效应,产生传播时间延迟和信号畸变;单模光纤适用于长距离、高速率传输,因传输过程中只有一个模式存在,可以有效减小传播时间延迟和信号畸变。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确保光纤的连接和环境清洁。

2.光纤的接收与发射:将光纤连接到发射器和接收器上,并调节光源的功率使光线能够正常传输到接收器上,观察接收器的光强度。

3.光纤的连接与断开:使用光纤连接器将两根光纤连接起来,并观察连接的效果;使用光纤衰减器将光信号进行衰减,观察衰减后的光强度。

4.测量光功率:使用光功率计测量通过光纤传输的光功率值,记录测量结果。

5.观察信号畸变:使用示波器观察通过光纤传输的信号波形,检测信号是否出现畸变现象。

6.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传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发现的规律,分析光传输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光纤传输技术成为了信息传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纤传输具有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数据传输、医疗设备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光纤传输的原理和性能,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实验一:光纤传输原理验证实验目的:验证光纤传输的原理,了解光纤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光纤,将其两端分别连接到光源和接收器。

2. 打开光源,观察接收器是否能够接收到光信号。

3. 通过改变光源的强度和频率,观察接收器对光信号的响应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光源工作时,接收器能够接收到光信号,并且随着光源强度和频率的变化,接收器对光信号的响应也相应变化。

这说明光纤传输是通过光信号的传输来实现的。

光信号在光纤中以全内反射的方式传播,通过光纤的折射和反射,实现信号的传输。

实验二:光纤传输性能测试实验目的:测试光纤传输的带宽、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长度为100米的光纤,将其两端分别连接到光源和接收器。

2. 设置测试仪器,记录光纤传输的带宽、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

3. 通过改变光源的强度和频率,观察带宽、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测试了光纤传输的带宽、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

结果显示,光纤传输具有较大的带宽,能够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传输距离方面,光纤传输的损耗较小,可以支持较长的传输距离。

传输速率方面,光纤传输速率高,能够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实验三:光纤传输的局限性实验目的:了解光纤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实验步骤:1. 将光纤连接到一个强光源和一个接收器。

2. 改变光纤的弯曲程度,观察光信号的传输情况。

3. 改变光纤连接的角度,观察光信号的传输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光纤被弯曲或连接角度改变时,光信号的传输会受到影响。

光纤传输需要保持较小的弯曲半径和恰当的连接角度,以确保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光纤传输技术实验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技术实验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技术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光纤传输技术的原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操作和测试方法,并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纤传输特性的理解。

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技术是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光纤由纤芯和包层组成,光波在纤芯中以全反射的方式传播,从而实现长距离、高带宽的信息传输。

实验设备:1. 光纤传输实验平台2. 光源(激光器)3. 光纤连接器4. 光纤衰减器5. 光功率计6. 光时域反射仪(OTDR)7. 光纤熔接机(可选)实验步骤:1. 连接光纤传输实验平台,确保所有设备连接正确。

2. 打开光源,调节至合适的输出功率。

3. 将光源与光纤连接器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4. 通过光纤传输实验平台传输光信号,观察光信号的传输情况。

5. 使用光功率计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光功率,记录数据。

6. 如有必要,使用光纤衰减器调整光信号的强度。

7. 使用OTDR测试光纤的损耗和长度。

8.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光纤熔接实验(可选)。

实验结果:1. 光功率计测量结果显示,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光功率分别为X dBm和Y dBm。

2. OTDR测试结果显示,光纤的损耗为Z dB/km,长度为A km。

3. 若进行了光纤熔接实验,熔接点的损耗为B dB。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光纤传输的损耗特性和传输效率。

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光功率差值反映了光纤的衰减情况。

OTDR测试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光纤的损耗和长度,为光纤传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展示了光纤传输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测试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纤传输具有低损耗、高带宽等优点,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实验中测量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光纤传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光纤传输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光纤传输实验平台,如何使用光功率计和OTDR等测试工具。

此外,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加明白了光纤传输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光纤传输技术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技术实验报告

1. 了解光纤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测试方法。

3. 验证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

4. 提高对光纤通信技术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光纤通信技术是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再将其转换回电信号。

光纤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优点。

实验中采用的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 光源: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2. 光纤:传输光信号。

3. 光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

4. 信号处理器:对光信号进行处理。

5. 测试设备:对光纤通信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光纤通信实验平台2. 光源3. 光纤4. 光检测器5. 信号处理器6. 测试设备7. 电脑8. 光纤连接器1. 连接实验平台,确保各部分连接正确。

2. 设置光源,调整输出功率。

3. 将光纤连接到光源和光检测器之间。

4. 通过测试设备,对光纤通信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纤传输损耗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光纤传输损耗为0.3dB/km。

分析:光纤传输损耗是影响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的重要因素。

本实验中,光纤传输损耗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实际通信需求。

2. 光纤传输速率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光纤传输速率为10Gbps。

分析:光纤传输速率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中,光纤传输速率达到10Gbps,满足高速数据传输需求。

3. 光纤传输时延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光纤传输时延为5μs。

分析:光纤传输时延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所需的时间。

本实验中,光纤传输时延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实时通信需求。

4. 光纤传输稳定性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光纤传输稳定性良好,未出现信号中断或衰减现象。

分析:光纤传输稳定性是保证通信质量的关键。

本实验中,光纤传输稳定性良好,满足实际通信需求。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纤传输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光纤传输实验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实验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实验实验报告光纤传输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光纤传输技术作为一种高速、高带宽、低损耗的通信传输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光纤传输的原理和特性,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一、实验设备和方法1. 实验设备本实验采用的设备包括光纤传输装置、光源、光探测器、光纤衰减器等。

2. 实验方法首先,将光源与光纤传输装置连接,通过调节光源的功率,观察光纤传输的亮度和稳定性。

然后,将光探测器与光纤传输装置连接,记录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

最后,通过调节光纤衰减器,模拟不同距离下的光纤传输损耗情况。

二、实验结果和分析1. 光源功率调节通过调节光源的功率,我们观察到光纤传输的亮度和稳定性会有所变化。

当光源功率较低时,光纤传输的亮度较暗,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不稳定;当光源功率较高时,光纤传输的亮度较亮,但也容易产生过度饱和的现象。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调节光源功率,以保证光纤传输的稳定性和适当的亮度。

2. 光探测器输出信号强度将光探测器与光纤传输装置连接后,我们记录了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源功率的增加,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光纤传输的信号强度与光源功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光源功率过高时,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会达到一个饱和值,进一步增加光源功率并不会显著提高信号强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光纤传输的距离和信号要求,选择适当的光源功率。

3. 光纤传输损耗通过调节光纤衰减器,我们模拟了不同距离下的光纤传输损耗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纤传输距离的增加,光纤传输的信号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是由于光在光纤中的传输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损耗,导致信号衰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当光纤传输距离较长时,信号强度的衰减速度会更快。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光纤传输的距离和信号要求,选择合适的光纤衰减器,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三、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光纤传输的原理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光纤传输实验_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光纤传输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的一种通信技术。

光纤具有传输损耗低、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纤传输实验主要包括光源、光纤、光电探测器等部分。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源:LED光源、激光光源等。

2. 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等。

3. 光电探测器: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等。

4. 光功率计:用于测量光功率。

5. 光时域反射仪(OTDR):用于测量光纤长度、损耗等。

6. 光纤连接器:用于连接光纤。

7. 光纤测试架:用于固定光纤和仪器。

四、实验内容1. 光源与光纤的连接(1)将光源与光纤连接器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2)将连接好的光纤插入光纤测试架。

2. 光功率测量(1)将光功率计与光源输出端连接。

(2)开启光源,调整光功率计,记录光功率值。

3. 光纤损耗测量(1)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光电探测器。

(2)开启光源,调整光功率计,记录光纤输入端的光功率值。

(3)将光纤连接器拔掉,记录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值。

(4)计算光纤损耗:光纤损耗 = (光纤输入端光功率 - 光纤输出端光功率) / 光纤输入端光功率。

4. 光纤长度测量(1)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光电探测器。

(2)使用OTDR测量光纤长度。

5. 光纤传输性能测试(1)将光纤连接器拔掉,记录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值。

(2)调整光源功率,观察光功率变化。

(3)调整光纤长度,观察光功率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源与光纤的连接牢固,无光泄露现象。

2. 光功率测量结果符合实验原理,光功率值稳定。

3. 光纤损耗测量结果符合实验原理,光纤损耗较低。

4. 光纤长度测量结果符合实验原理,光纤长度准确。

5. 光纤传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光源功率和光纤长度的增加,光功率逐渐降低。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了光纤传输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光传输实验报告1

光传输实验报告1

光传输实验报告叶子童2011301200237一实验目的1、通过光传输系统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几种传输网络的特点及应用场合;2、了解ZXMP S325的具体硬件结构,加深对于光传输的理解;3、掌握ZXMP S325的组网过程以及网管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在传输组网工程方面的实际应用技能。

二实验设备1、SDH设备:ZXMP S325;2、实验用维护终端。

三,实验原理SDH技术是目前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它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为网络提供优质、高效、可靠的通信业务,能够满足宽带数据及视频图像等多业务的传输需求,自愈功能强。

SDH 全称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 规范了数字信号的帧结构、复用方式、传输速率等级、接口码型特性,提供了一个国际支持框架,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建成了一种灵活、可靠、便于管理的世界电信传输网。

这种传输网易于扩展,适于新电信业务的开展,并且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通成为可能,这正是网络建设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接口方面● 电接口:STM-1是SDH的第一个等级,又叫基本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为155.520Mb/s ,STM-N是SDH第N个等级的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是STM-1的N 倍(N=4n=1,4,16…● 光接口:仅对电信号扰码,光口信号码型是加扰的NRZ码,采用世界统一的7级扰码(2)复用方式低速SDH信号以字节间插方式复用进高速SDH帧结构中,位置均匀、有规律,是可预见的(3)运行维护SDH信号的帧结构中具有丰富的开销字节,用于运行维护管理,自动化程度高(4)兼容性SDH有很强的兼容性,原来的PDH设备和系统仍可以使用四,实验要求拓扑图如下ACBDE F(1)电路业务:A-C 6个2MA-D 1个34ME-C 1个34MA-E 2个2ME-D 6个2M(2)公务配置:200~205(3)配置时钟:A为网元头五.实验过程1,启动网管(1)在安装服务器端软件的计算机中,单击[开始→程序→ZXONME300→Server]菜单项,启动ZXONM E300 的服务器端软件。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中南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中南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中南篇一: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音频信号光纤传输1、学习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选配原则。

2、熟悉光纤传输系统中电光/光电转换器件的基本性能。

3、训练如何在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中获得较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实验仪器TKGT1型音频信号光纤传输实验仪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实验原理光纤,又名光导纤维,是20世纪70年代为光通信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损耗低、频带宽、耐高温、绝缘性好、抗电磁干扰、光学特性好等优点。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率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根传输衰减损耗小于20dB/km的石英光纤。

目前,普通单模光纤的传输损耗在工作波长为1550纳米窗口损耗小于0.2dB/km,在1310纳米窗口小于0.3 dB/km。

目前商用光纤制作工艺多为渐变折射率芯层光纤。

从传输模式来说,光纤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从结构上来说,分为普通光纤和特殊光纤,普通光纤包括单模和多模光纤,特殊光纤包括保偏光纤、单偏振光纤和塑料光纤等。

普通光纤的外径为125微米,单模光纤芯径为510微米,多模光纤芯径为50、62.5、80、100微米,加护套总直径约为1毫米。

目前通信干线用光纤一般为单模光纤,光纤工作波长为1550纳米。

一般光纤的结构是由导光的纤芯和周围包覆的涂层组成。

光纤的工作基础是光的全反射。

由于纤芯的折射率大于涂层的折射率,当光从纤芯射向涂层,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射入的光在界面上产生全反射,成“之”字形前进,传播到圆柱形光纤的另一端而发射出去,这就是光纤的传光原理。

附:光的全反射原理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即?11 n1sin?1?n2sin?2 若n1>n2,横线上为2,下为1介质,即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即c时,就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由于在临界状态下,?2??2,代入上式,则?c?arcsin???n2?n1 ,称为全反射临界角。

?光波在光纤中传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理论来解释。

光的直线传播 实验报告

光的直线传播 实验报告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报告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报告引言:光是一种波动现象,它在空气中以极高的速度传播,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并探究与光传播相关的现象。

实验一:光的直线传播路径首先,我们在实验室中设置了一组实验装置。

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放置了一个强光源和一个屏幕,中间隔着一块透明的玻璃板。

我们通过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使得光线能够通过玻璃板,并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明亮的点。

结果显示,无论我们如何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光线都呈现直线传播的特性。

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光线都没有发生弯曲或偏离直线路径。

这一结果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实验二:光的折射现象接下来,我们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了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棱镜,并将光源放置在棱镜的一侧,屏幕放置在另一侧。

当光线经过棱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改变传播方向。

我们观察到,光线在从空气进入玻璃棱镜时发生了折射,而在从玻璃棱镜出射到空气中时又发生了一次折射。

这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然而,即使发生折射,光线仍然保持着直线传播的特性。

实验三:光的散射现象在实验室中,我们还观察了光的散射现象。

我们使用了一个烟雾机,将烟雾喷入一个黑暗的房间中。

然后,我们打开一个小孔,使得光线通过小孔射入烟雾中。

结果显示,光线在烟雾中发生了散射。

原本直线传播的光线在与烟雾颗粒相互作用时改变了传播方向。

这一现象说明了光在遇到介质中的微小颗粒时会发生散射。

实验四:光的干涉现象最后,我们进行了光的干涉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对狭缝和一个屏幕,将光源放置在狭缝之前,屏幕放置在狭缝之后。

当光线通过狭缝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即光波的叠加。

我们观察到,在屏幕上形成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表明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干涉,不同光波之间会相互叠加或抵消。

然而,即使发生干涉,光线仍然保持着直线传播的特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光纤传输特性实验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特性实验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特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光纤传输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光纤传输信号损耗的测量方法;3. 了解光纤覆盖层的保护作用和光纤附加噪声。

二、实验仪器1. 光纤传输箱;2. 光纤光源;3. 光纤接收仪;4. 光纤带宽检测装置;5. 光源电源。

三、实验原理1. 光纤传输基本原理:光纤传输是利用光在纤维中的反射和折射来传输信息的一种方式。

光纤由纤芯、包层和裸露纤芯组成,光信号通过射入纤芯,然后沿着纤芯的光轴传播。

纤芯是光传输的核心,包层则用于保护光传输中的信号。

2. 光纤传输信号损耗的测量方法:光纤传输中的信号衰减主要包括衰减损耗和连接损耗。

衰减损耗是指光信号沿光纤传输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信号强度的损失。

连接损耗是指光纤之间的连接所带来的光信号损失。

测量光纤传输中的信号损耗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光纤接收仪读取光源发出的光强度,然后与光源发出的光强度进行比较,计算信号损耗。

3. 光纤覆盖层的保护作用:光纤的包层主要用于保护光纤的传输信号,减少信号损耗。

光纤的包层一般由石英、聚合物等材料构成,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能够使光信号在纤芯中传播时发生全内反射。

同时,包层还能够阻止外界的干扰信号进入纤芯中。

4. 光纤附加噪声:光纤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附加噪声,如光源的热噪声、光纤中的射频噪声等。

这些噪声会对信号的传输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光纤传输信号的质量,需要对光纤信号进行接收时进行噪声的抑制。

四、实验步骤1. 打开光纤传输箱,接通光纤光源和接收仪的电源;2. 将纤芯连接器插入光纤光源的输出接口,将接收仪的接收端与纤芯接收端连接;3. 在光纤光源仪器上设置输出功率为一定的数值,如10mW;4. 使用光纤带宽检测装置测量光纤传输的带宽;5. 测量信号损耗,调整光源的输出功率,记录不同功率下的信号强度;6. 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分析1. 光纤传输的信号损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功率下信号的损耗率,并观察信号损耗与功率之间的关系;2. 光纤传输的带宽:根据光纤带宽检测装置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光纤的带宽范围;3. 光纤传输的附加噪声:观察实验数据中的噪声情况,并分析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一SDH设备硬件总体介绍一、实验目的通过对SDH传输设备实物的讲解,让学生对OPTIX 155/622H设备具体硬件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实验器材1、OPTIX 155/622H(METRO1000)设备2套。

2、OPTIX 155/62H(METRO2050)设备1套。

3、维护用终端若干台。

三、实验内容说明对实物和终端分组进行现场讲解。

四、实验步骤系统硬件介绍:1、本实验平台为华为公司最新一代SDH光传输设备,采用多ADM技术,根据不同的配置需求,可以同时提供E1、64K语音、10M/100M、34M/45M等多种接口,满足现代通信网对复杂组网的需求。

根据实际需要和配置,目前提供E1、64K语音、10M/100M三种接口。

2、实验终端通过局域网(LAN)采用SEVER/CLIENT方式和光传输网元通讯,并完成对网元业务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3、本实验平台提供传输设备为OPTIX 155/622H传输速率为STM-1(即155M)。

(一)、OPTIX 155/622(METRO2050)设备介绍OptiX 155/622设备由机柜、子架、风机盒以及若干可选插入式电路板等构成,可灵活配置为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继器(REG)。

系统可配置为STM-1单系统或双系统、STM-4单系统或双系统、两者的混合系统,并可实现由STM-1向STM-4的在线升级,又可以通过调整配置以满足网络灵活逐级扩容的需求。

本传输实验平台采用三套OPTIX 166/622 SDH光传输设备,因每个传输设备(也简称网元)硬件配置基本都一样,所以只需介绍其中一个即可。

1.1 电源盒电源盒安装于OptiX 155/622 机柜的顶部。

电源盒主要起-48V 电源接入和分配的作用;为了给SDH 设备提供更好的电性能,增强供电的安全性,电源盒配备了电源滤波器和过流保护器件。

此外电源盒内还配备了电源分配板(PDA)、电源监测板(PMU)、过压保护板(OPU)、低压保护板(LV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代码: 10128学号:xxxxx专题设计实验报告题目:光纤通信实验学生姓名:X X X X专业:X X X X班级:X X X X指导教师:X X X二〇二〇年五月实验一SDH 网元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 SDH 光传输的原理和系统组成,了解 ZXMP S325 设备的硬件构成和单板功能,学习ZXONM 300 网管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 SDH 网元配置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器材:1、SDH 设备:3 套 ZXMP 325;2、实验用维护终端。

三、实验原理1、SDH 原理同步数字体制(SDH)是为高速同步通信网络制定的一个国际标准,其基础在于直接同步复用。

按照SDH 组建的网络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标准化的、智能化的网络,采用全球统一的接口以实现多环境的兼容,管理操作协调一致,组网与业务调度灵活方便,并且具有网络自愈功能,能够传输所有常见的支路信号,应用于多种领域(如光纤传输,微波和卫星传输等)。

SDH 具有以下特点:(1)接口:接口的规范化是设备互联的关键。

SDH 对网络节点接口(NNI)作了统一的规范,内容包括数字信号数率等级、帧结构、复接方法、线路接口、监控管理等。

电接口: STM-1 是 SDH 的第一个等级,又叫基本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为 155.520Mb/s;STM-N 是 SDH 第 N 个等级的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是STM-1 的 N 倍(N=4n=1,4,16,- - -)。

光接口: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规范。

SDH 仅对电信号扰码,光口信号码型是加扰的 NRZ码,信号数率与SDH 电口标准信号数率相一致。

(2)复用方式a)低速 SDH----高速 SDH,字节间插;b) 低速 PDH-----SDH,同步复用和灵活的映射。

(3) 运行维护:用于运行维护(OAM)的开销多,OAM 功能强——这也是线路编码不用加冗余的原因.(4)兼容性:SDH 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传送 PDH 业务,异步转移模式信号(ATM)及其他体制的信号。

(5) SDH 复用映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图1-1 SDH 复用映射示意图(6) SDH 体制的缺陷a)频带利用率低b)指针调整机理复杂,并且产生指针调整抖动c)软件的大量使用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2、城域传输网的层次基于 SDH 多业务节点设备满足如下图所示从核心层、汇聚层到接入层的所有应用,可为用户提供城域网整体解决方案。

城域传输网的层次示意图3、ZXMP S325 设备硬件ZXMP S325 是最高速率为 STM-16 的综合业务接入 SDH 产品。

支持 SDH 体制,遵循 ITU-T G.707 的映射结构。

4、业务功能a)传统 SDH 业务:提供 STM-1 光接口、STM-4 光接口、STM-16 光接口、STM-1电接口和 PDH 电接口,E1 等接口。

b) 数据业务:提供百兆以太网(FE)接口、异步转移模式(ATM)接口和弹性分组环(RPR)接口。

并结合先进的软件处理技术,实现对虚拟数据网、虚拟网桥、虚拟路由器、业务信号的透明传输等功能.5、支持统一的网管软件:由 ZXONM E300 完成软件统一管理,包括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配置管理、维护管理和系统管理功能。

6、适用范围ZXMP S325 主要应用于网络的接入层,可和汇聚层、核心层的 ZXMP S330、ZXMP S385 等设备进行混合组网,可组成链形、环形、环带链等网络结构。

7、设备结构子架高度仅为 5U,体积小,支持机柜安装、传输室外柜(包括传输多功能箱和室外电源柜)安装、壁挂式安装和台式安装。

四、实验步骤:1、系统硬件介绍本实验平台为中兴公司最新一代SDH光传输设备,根据不同的配置需求,可以提供E1、64K语音、10M/100M等多种接口,满足现代通信网对复杂组网的需求。

实验终端通过局域网(LAN)采用SEVER/CLIENT方式和光传输网元通讯,并完成对网元业务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本实验平台提供传输设备ZXMP S325,传输速率为STM—4(即622M)。

此设备应用于城域网中的接入层。

2、ZXMP S325设备介绍(1)设备安装(2)设备组网(3)业务类型(4)设备级保护(5)网络级保护(6)以太网处理功能(7)系统交叉接入容量3、ZXONM E300 软件的使用(1)启动服务器端【ZXONME300-SERVER】点击桌面快捷方式【Server】或由以下路径(图1-2所示):图1-2 启动服务器端路径示意图启动后屏幕显示如图1-3所示图1-3 启动服务器后屏幕显示图检查网管软件版本号与当前系统是否一致。

启动完成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启动客户端【ZXONME300-GUI】点击桌面快捷方式【GUI】或由以下路径(如图1-4所示):图1-4 启动客户端路径示意图(3)登陆客户端(如图五),选择需要登陆的服务器名称,登录名默认为 root,登陆密码为空。

图1-5 登录界面(4)客户端操作窗口视图的切换【主视图,数据视图,时钟源视图,WDM SNMS 视图】通过导航树下端的窗口切换,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工作窗口。

图1-6 客户端操作窗口视图(5)主菜单的操作和工具栏切换主菜单分别实现各种控制功能,例如:再打开“GUI”(7)拓扑图操作【锁定,保存,恢复,放大缩小】通过窗口下拉菜单中对拓扑图的操作,可以实现锁定,恢复,放大缩小等功能。

4、创建网元1)首先明确各单板的配置。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单板配置,熟悉设备和配置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验室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ZXMP S325所插单板如下,下方数字表示对应槽位号:注意:E1有多种型号单板,如本例中的EPE1,在ZXONM E300网管软件单板配置中统一以ET1单板表示。

1)创建网元并设置先在“开始——程序”中打开“ Server”,再打开“ GUI”。

1)工具栏中单击,或在菜单栏中单击“设备管理”→“创建网元”。

网元名称“ A1”,网元标识“ 1”,系统类型“ S325”,网元状态“离线”;配置网元地址“ 192.168.1.10”如图1-7及图1-8所示。

图1-7 创建网元图1-8 创建后的网元地址注意:创建之后网元成灰色,若为蓝色则为在线网元。

网元创建后,选中网元,主菜单栏下工具条转变为网元工具条,对应网元操作。

3、安装单板对网元进行功能单板的安装。

双击网元“A1”,弹出如图1-9所示的“单板管理”窗口,右侧为各类可选单板,鼠标移动到相应图标上停留可显示说明;点击选中某单板后,左侧可安装的槽位会黄色显示,单击某黄色槽位完成单板安装。

如果单板选择错误或想改变放置的槽位,可以单击图标,再点击右键选择“拔板”可进行拔板操作。

也可通过右键点击网元,选择【网元属性】打开。

在本实验的设备中,网元A1的单板配置类型和槽位如下图所示,请按照如下配置依次选择相应的单板,并安插在对应的槽位。

图1-9 网元A1的单板配置类型:安插好相应的单板后,还需要对各单板进行配置。

以OCSX单板为例,如下图所示。

点击需要配置的单板,右键单击,在打开的菜单中选择模块管理。

本实验中该单板支持STM4速率,因此选配OL4。

图1-10 网元A1的槽位注意:在可选槽位中,可选择任意槽位插板。

光板一定要配置正确,否则无法正确连接光口及配置业务,重新插拔光板,链路必须重连。

五、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了解ZXMP S325设备的硬件构成和单板功能,学习ZXONM 300网管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SDH网元配置的基本操作,创建出与硬件单板对应的网元。

网元单板安装完成保存后,再次双击该网元,单板管理对话框中的模拟子架应显示所安装单板。

五、思考题1、SDH传输体制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 1具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度口2.具有一套标准化的信息结构等级,3.所有的SDH设备均兼问容并且SDH还可以传输PDH和其他体质信号缺点: 1.指针调整机答理复杂2.宽带利用率低3.增加了系内统受计算机病毒攻击、容人为误操作和非法入侵操作的风险2、网元创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系统类型为“S325”,网元状态应为“离线”,配置正确的地址;正确配置光板,否则无法正确连接光口及配置业务,重新插拔光板,链路必须重连。

实验二:2M业务的SDH环网配置一、实验目的:熟悉ZXONM 300网管系统的使用,学习SDH环网的基本配置和连接,完成时钟源和公务配置,建立2M业务。

二、实验器材:1、SDH设备3套:3套ZXMP S3252、实验用维护终端三、实验内容说明完成ZXMP S325网元的配置,连接成环型拓扑结构。

通过网络的时钟源配置,确保SDH网络只有一个时钟源,且时钟不成环。

公务配置的目的在于设置全网公务号码,为了防止环网的公务电话成环,需将网元A1设置为公务控制点。

为保证不同设备、光板之间的公务互通,统一对接光板的公务保护字节。

四、实验步骤启动ZXONM E300 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软件,登录客户端,运行ZXONM E300网管软件。

默认登录名为root,密码为空。

确认当前网管服务器和客户端版本与当前网元匹配。

环网配置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库2)创建网元3)安装单板4)光纤连接5) 公务配置6)时钟配置7)业务配置根据图1配置环网链路。

业务关系为:A1←→A2,1个2M;A1←→A2←→A3,2个2M。

公务电话号码分别为:A1:101,A2:102,A3:103;时钟,A1为外时钟,A2、A3为线路抽时钟,且所有网元都有内时钟。

具体步骤:1、创建网元按照实验一网元创建的方法,创建网元A1。

配置IP地址,安插对应实际系统的单板。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创建配置相同,IP地址不同的网元A2和A3。

或者用复制的方法创建其他网元,如下步骤:选中网元A1,点击【设备管理】→【复制网元】。

在“复制网元”对话框中输入数字ID“2”→单击应用,此时左侧“manager”中,会显示出网元“2”。

同时复制多个网元,可用“,”隔开。

点击应用,完成网元的复制,在拓扑图中能看到出现两个新的网元。

可以将网元“2”、“3”拖动到适当的位置。

若无法拖动,请选中某网元,单击工具栏中锁定拓扑图图标,使其处于非选中状态。

2、修改网元右键→网元属性→修改“网元名称”2为“A2”,修改IP地址为192.168.1.11。

同理,网元名称3修改为网元名称A3,IP地址修改为192.168.1.12即可,各网元单板配置表如表2-1.表2-1 各网元单板配置表单板类型单板数量网元A1 网元A2 网元A3 NCP 1 1 1SFE 1 1 1OCS4 2 2 2ET1 1 1 1查看机柜内的设备连接情况,画出连接图,确定各网元的互联接口(参考图1端口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