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教学提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说明1、本大纲适用于于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2、本课程是一门以教学理论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结合实践来研究教学实践过程的学科。
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科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使学生能够引导和帮助儿童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科学教育实践。
从而也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
3、教学方法和手段(1)本课程教学就是理论和实践性都比较弱的学科,在教学中主要实行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演练、探讨、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参观等多种方法展开教学。
使学生掏出自己的活动设计方案展开活动课堂教学和活动指导。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则需要学生扩散思维独立进行。
以活动的方式将教学的内容充分展开、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其任务主要就是通过自学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掌控有关的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目的、环境创设、材料的挑选、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并使学生能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非政府中充分发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理解本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2、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现状。
3、认知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目标、内容、和基本意义。
4、掌控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教学内容。
(二)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去分析和化解幼儿园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学前科学教育的知识合理的设计、事实和评价幼儿园活动3、培养学生搜集相关信息,整理材料的能力和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育学生具备较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与学识。
2、培育学生对于其教学对象幼儿教育儿童的爱好。
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本章学习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第二节教师☐第三节学前儿童与教师的关系第一节学前儿童一、儿童与儿童期二、儿童观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一、儿童与儿童期我的脚趾真有味!这只手真香,你要不要也尝尝?李小莉和她的BABY !二、儿童观(一)儿童观的内涵1、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各种认识和看法。
包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对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各种因素的看法。
与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儿童观(一)儿童观的内涵2、儿童观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儿童观(二)儿童观演变发展的脉络: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只是“缩小的大人”;教育随社会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
人们开始重视教育、重视儿童。
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水平的条件下,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和看法还是非常局限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始社会(公有、公育):生产力低下,儿童是未来的劳动力。
资料在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儿童的态度和看法都不尽相同。
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变革的。
当我们翻阅历史的扉页,一页一页历历再现。
在古代社会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成人展开的而儿童却没有任何的地位和作为人的基本权益,儿童只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自身的兴趣、愿望根本得不到保障。
真是应证了那句老话“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啊。
这就说明了儿童与成人的不平等的地位。
在古代儿童观中,儿童被看做是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同时,儿童又被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是家族“香火”的延续,将来可以光宗耀祖。
古代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女不平等,女性受歧视的现象很严重(1)以成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
――古代斯巴达人: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儿童是缩小的成人。
――中世纪的欧洲:儿童生而有罪。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是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总体规划,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及对学前教育原理和实践的深入理解。
第二章学前教育专业课程2.1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概论2.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2.1.2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定义与特点、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等。
2.2 课程名称:儿童发展与心理学2.2.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2.2 主要内容: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与模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儿童智力发展与评估等。
2.3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教学方法与评估2.3.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各种学前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估工具,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学前教育教学计划的能力。
2.3.2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特点、学前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学前教育评估方法与手段等。
2.4 课程名称:幼儿园组织管理2.4.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幼儿园工作的能力。
2.4.2 主要内容:幼儿园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幼儿园管理与领导、幼儿园财务管理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评估3.1 教学方法3.1.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传授学前教育专业知识。
3.1.2 实践训练: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完成一篇小论文,总结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
3.2 评估方法3.2.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3.2.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前儿童与教师
主题二:学前儿童与教师儿童观:⏹一、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各种认识和看法。
儿童观包括对儿童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儿童期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看法等。
二、儿童观的形态⏹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它是指一定社会中居统治和支配地位的人们所认定的儿童观。
这种儿童观往往以法律、政令、规章等形式加以正式确认。
它往往是一元的。
⏹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它是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所持有的儿童观,它往往是多元的。
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它是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
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
可以分为两种:⏹(1)形式儿童观或理念儿童观:即能从理论上,观念上把握儿童观,并用儿童观分析和指导一些儿童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2)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即不仅能从观念和理念上掌握一定的儿童观并能加以坚决地贯彻。
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P35⏹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宣言》中提出每个儿童有10种权利。
07年9月22日在上海召开的“为了孩子”第六届国际论坛《促进儿童权利保护和儿童参与》提出了在10种权利的基础上,满足儿童参与家庭、学校、社区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当前推动儿童权利保护的重大课题。
呼吁:加强儿童权利宣传,创建有利于儿童参与的文化。
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一)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因素⏹生物因素-----指儿童的全部先天特点及儿童机体所具有的生命现象,如:遗传、生长、发育、成熟等。
⏹遗传-----亲代形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现象是由染色体中基因的组成部分,主要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及其排列组合特点所形成的。
它是储藏、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遗传的作用:⏹提供儿童身心发展的前提⏹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构成了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遗传不能单一的决定儿童的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一节 学前儿童
二、儿童观
(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1.整理你对儿童的看法的态度 2.明确并丰富你的儿童观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二节 教师
一、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1.学前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思考:学前教育可以给儿童带去什么? 幼儿教师工作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二节 教师
一、教师的职业素养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人格修养
●专业素质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二节 教师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表现
1.专业资格
2.专业精神 3.专业素养 4.专业学习 5.专业活动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二节 教师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培养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一节 学前儿童
二、儿童观
(二)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古代社会的儿童观: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儿童观的主流是成人
本位或社会本位的,但是也有一些古代先哲、宗教典籍对儿童 的精神世界大加赞美。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一节 学前儿童
二、儿童观
(二)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近代社会的儿童观 :“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是这
个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著标志。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一节 学前儿童
二、儿童观
(二)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现代社会的儿童观 :自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或一些国际组
织在全世界范围内颁布了一系列和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成为现代文明社会 的标志。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产生了一些变化,人类对儿童的认 识正在逐步深入。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教学目标1.1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1.2 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的相关政策;1.3 理解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1.4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能力;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1 定义学前教育学的范畴和内涵;2.2 解析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对象;2.3 探讨学前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三章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3.1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3.2 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3.3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3.4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3.5 Bruner的构建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第四章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4.1 问卷调查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4.2 个案研究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4.3 实验研究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4.4 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第五章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5.1 国内学前教育的起源和发展;5.2 国外学前教育的典型经验和发展路径;5.3 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5.4 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第六章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6.1 学前教育的整体目标和基本任务;6.2 学前教育的认知目标和方法;6.3 学前教育的情感目标和方法;6.4 学前教育的社会目标和方法;6.5 学前教育的体育锻炼目标和方法;第七章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7.1 学前教育的核心知识和技能;7.2 学前教育的语言与沟通能力培养;7.3 学前教育的艺术与审美能力培养;7.4 学前教育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7.5 学前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第八章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8.1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8.2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组织与实施;8.3 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能力培养;8.4 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结语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政策,并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过程,影响因素★★含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有规律量变的过程,生理质变特点:方向性和顺序性影响因素:外部客观因素遗传连续性和阶段性环境和教育不平衡性主体内部因素个别差异性二,儿童发展理论流派,观点,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刺激与反应(S—R)“冷处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观察学习“双生子爬梯实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瑞士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前苏联心理学家感知运动,前运算,最近发展区具体运算,形式运算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4个阶段)埃里克森美国心理学家(8个矛盾)三,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年龄阶段特征0到3岁0到1个月身心高速发展1到6个月认生6到1 2个月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手眼协调依恋关系1到3岁2岁形成言语和思维3到6岁3到4岁小班情绪,模仿,直觉4到5岁中班游戏,具体形象思维,规则5到6岁大班好学好问,抽象逻辑思维,心理发展趋势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被动到主动零乱到成体系四,身体发育,动作发育,基本规律和特点★★★身体的发育体重与身高动作的发展头尾大小、无有肌肉的发展近远整体到局部骨骼的发展五,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感觉视觉知觉形状注意无意记忆形象记忆艾宾浩斯听觉大小有意情绪记忆遗忘曲线触觉方位运动记忆“先快后慢”痛觉时间逻辑记忆观察力想象无意、有意思维直觉行动言语口语不完整句(1到2岁)再造,创造具体形象完整句(2岁以后)想象,现实抽象逻辑书面语言六,情绪,情感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情绪特点易冲动情绪情感的特点社会化基本情绪哭高级情感道德感不稳定丰富和深刻化笑美感外露性自我调节化恐惧理智感七,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个性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气质胆汁质神经系统强度个性倾向性多血质(巴甫洛夫)平衡性个性心理特征粘液质灵活性自我意识抑郁质性格活泼好动影响性格因素遗传自我意识3岁掌握“我”喜欢交往家庭自我认识好奇好问幼儿园教育自我评价模仿性强社会环境自我体验易冲动,自制力差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控制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依恋无差别(出生到3个月)亲子关系民主型性别行为有差别(3到6个月)专制型亲社会行为特殊的情感联结(6个月到2岁)放任型攻击性行为八,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原因客观因素遗传因素主观因素需要自我意识孕期状况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生理成熟能力性格环境和教育因素九,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观察时间长期定期观察内容全面重点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问卷法结构式/封闭式非结构式/开放式综合性十,身体发育,心理发展,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常见问题发育迟缓体格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法运动系统脱敏法语言肯定性训练肥胖症睡眠障碍夜惊梦魇艾里斯理性情绪辅导遗尿症ABC理论多动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到10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情绪障碍焦虑沮丧恐惧行为问题任性自损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一,教育的本质,目的,作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习提纲汇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习提纲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1、掌握科学的内涵 P22、掌握现代科学教育的特征 P3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P3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心理学基础1、掌握儿童思维发展的四阶段 P82 、掌握最近发展区含义 P103 、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影响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心理学理论 P114、掌握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和内容 P14第二节教育学基础掌握世界学前教育的共同目标(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之下第二段第六行 P21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第一节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1 、掌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2 、掌握 3-6岁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P23- P243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 P25- P274、掌握科学经验的含义 P27第三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1、纲要中科学教育领域的总目标 P282 、科学情感和态度要注重哪四个方面? P28- P293、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由哪四个环节构成? P30观察发现问题—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表达交流4、关于纲要中没有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我们如何理解? P32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1 、掌握学前儿童学前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P35- P362 、掌握 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P37- P413、掌握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 P47(掌握心理组织的三个常用方法:以季节为主线、采用单元式、以五大领域为依据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第一节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1 、掌握观察的含义 P522 、掌握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P543 、掌握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P55第二节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1 、掌握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P622 、掌握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P63(重点关注如何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概述1、掌握数学的含义 P862、掌握纲要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P87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1、掌握初步形成集合概念的含义 P942、掌握引导幼儿学习集合的要求和教育内容 P94第三节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教育1、掌握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P100- P102(重点掌握幼儿计数的含义及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2、掌握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指导与建议 P103 -P1053、掌握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P1054、掌握幼儿学习加减法运算的特点及教育指导与建议 P106 -P107第四节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1、掌握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 P1112、掌握学前儿童几何形体学习的教育指导与建议 P112- P114第五节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1、掌握量的含义 P1142、掌握认识物体量的特点 P114第六节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教育1、掌握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特点 P1162、掌握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特点 P1163、掌握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和时间的教育指导与建议 P117第六章学前儿童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1、掌握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P1192、掌握自然角的含义 P1213、掌握科学活动区的材料内容 P1244、掌握数学角的材料内容 P128第十一章1、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概念 P1662、掌握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本身进行评价的方式方法。
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掌握儿童学习科学的规律,运用理论知识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指导儿童学科学,以促进其整体性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中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和主要教育观点。
2.运用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评价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
3.设计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会为幼儿创设主动学习科学的环境。
4.学会收集科学教育研究的信息,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科学教育实践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6课时)教学要求:明确和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价值以及儿童学科学的特点,从而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一、科学是知识二、科学是过程三、科学是世界观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第二节理解"儿童的科学"一、"儿童的科学"是经验层次的知识二、"儿童的科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三、"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四、从可持续性发展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第四节儿童怎样学习科学?一、皮亚杰有关儿童科学认识发展的研究二、维果茨基有关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三、当代有关儿童科学学习心理的研究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6课时)教学要求: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内容,认识预设目标与活动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一、社会发展需要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二、儿童发展需要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三、学科特点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第二节以探究为中心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一、作为科学探究结果的知识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三、科学探究的态度第三节从目标到活动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二、学前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与生成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6课时)教学要求: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特点,掌握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学会选编科学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111111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及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知识点:1、科学与技术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教学要求:1、科学与技术识记:(1)科学的概念;(2)技术的概念;(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识记:(1)科学教育的概念和目标;(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
理解: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人的有关儿童教育的理论。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识记:中国古代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内容、方式。
理解:中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识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目标结构、目标内容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知识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要求: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识记:(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理解:(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识记:(1)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2)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3)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理解:(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范围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知识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实例教学要求: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识记: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季节性的涵义。
学前儿童教育指导纲要
学前儿童教育指导纲要学前儿童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这一时期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在实际开展学前教育时,有必要遵循一定的指导纲要,以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认知方面,应培养儿童的观察、理解、记忆、想象等能力;在情感方面,应促进儿童的自信、独立、友好、合作等品质的培养;在社会交往方面,应引导儿童学会尊重、合作、分享等社会交往技能。
教育内容语言表达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者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儿童的语言兴趣,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有效的语言表达。
数学启蒙数学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学前阶段应引导儿童探索数学世界,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美术创作美术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者应提供各种材料,激发儿童的艺术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手工技能。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培养儿童观察、实验、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者应引导儿童探索自然规律,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育方法游戏教学学前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
教育者应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情景教学通过模拟各种真实情境,让儿童在情景中体验学习。
例如,在小超市角色扮演中,培养儿童的购物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
自主探究给予儿童一定的探究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索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家庭配合学前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和教育者的努力,家庭的配合也至关重要。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展,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总结学前儿童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积极情感和积极行为的孩子。
教育者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指导儿童全面发展。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创设和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等,从而具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虽然是一门教育学科,但它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和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理卫生等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同时,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必须以其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制订不同的科学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材内容及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以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为根据,来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际问题。
所以,自然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根据,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有助于这几门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是幼儿园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科学教育为各科教育提供具体的内容,而各科教育又为科学教育的开展给予了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形式,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践的问题,并且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及实践演练等方式。
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学目标:识记现代儿童观和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了解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演变和发展。
教学重点: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学难点:儿童观的内涵一、儿童与儿童期二、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一)儿童观——关于儿童权利与价值的思考1、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认识和看法。
如人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力,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儿童观的形成要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更新的。
2、儿童观的演变历史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儿童是“小大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2)儿童是“有罪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
(3)儿童是“白板”“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4)儿童是“花草树木”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
学前儿童-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的心理特点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2.了解国内外儿童发展心理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3.初步学会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幼儿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是心理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前期知识是普通心理学。
它的知识体系与本专业以后的所有课程都有内在联系。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同时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的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尤其是认知、情感、社会化和性格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基本规律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一.课时、学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内学时为72学时,学分为4学分。
二.多媒体教材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1.文字教材2.录像教材3.IP课件4.网上辅导文本以上几种教学媒体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辅导媒体与教材做到相辅相成,同时又可使教师,学生根据教和学的条件,对辅助媒体进行选择。
三.教学环节(一)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1.文字教材是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自学的主教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提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提纲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科学,其实质内涵是什么?2.什么是科学教育,现代科学教育具有哪些特征?3.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其特点有哪些?4.请结合实例说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思考与练习1.请简要回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2.请讨论如何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
3.请回答后现代主义理论下你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师幼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思考与练习1.学前儿童教育有哪些特性?2.阅读《纲要》中科学部分内容,讨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精神,并思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与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之间内在的联系。
3.思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法思考与练习1.简述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科学依据。
2.如果你是一名育婴师,你应如何为婴儿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3.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你应如何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4.如何有效的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1.幼儿园集中科学教育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2.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有哪些?观察的方法有哪些?3.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4.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分类及设计思路是什么?5.交流讨论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有哪些?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1.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是什么?2.怎样形成幼儿10以内的数概念?3.怎样教幼儿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4.教幼儿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有哪些要求?5.怎样教幼儿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6.制定一份“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
7.怎样教幼儿认识几何形体?8.制定一份“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类型:理论型撰写人:审核人:编写日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601125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整体呈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科学与教育相融的应用性特点。
其任务主要是通过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之前所学课程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的综合成果转化,本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及职业素养培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2三、课时分配四、适用专业及年级该课程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发展实施科学教育,并协调拓展其他教育活动共同完成学前儿童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与实践,让学生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儿童教育及幼儿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以及当代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前沿;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内容和方法选择、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学前儿童成长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解决幼儿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与组织儿童进行科学领域集体、区域等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热爱和忠诚之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教育观、儿童观及儿童科学教育观;并结合教学对幼儿进行全面的人格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学目标:识记现代儿童观和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了解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演变和发展。
教学重点: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学难点:儿童观的内涵一、儿童与儿童期二、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一)儿童观——关于儿童权利与价值的思考1、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认识和看法。
如人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力,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儿童观的形成要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更新的。
2、儿童观的演变历史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儿童是“小大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2)儿童是“有罪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
(3)儿童是“白板”“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4)儿童是“花草树木”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
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儿童,儿童应该象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
尊重儿童具有的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
(5)儿童是“私有财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
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让儿童唯命是从。
儿童特别是男童被认为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开始重视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
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
对儿童的进行教育,就是对未来进行最有价值的投资,这种投资,利国利了。
多投资,才能高产出。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人类的童年期长于动物的童年期,这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儿童在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道德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的人。
不能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就轻视他们,使他们被动发展。
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应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出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能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上述儿童观既有时代的烙印,有些又并存于同一个时代,既有非理性、不科学的一面,也有较为合理科学的因素,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批判性地加以继承和借鉴,将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儿童。
3、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a、“子子”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四个并列的主谓结构,就是传统儒学心目中的伦理纲常,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礼”的具体化。
子女怎样才像子女呢?传统儒学认为:君让臣死。
父让子亡。
很显然,子女在父亲面前是没有自身权利的,父亲掌握者子女的生死予夺大权。
父母可以随意打骂子女,可以自由安排子女的命运,就如暴君可以随意对待子民一样。
b、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成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是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
”传统文化要求儿童尽快结束儿童期。
成人用长袍马褂将儿童打扮成成人的样子,以成人的规范要求儿童,用四书五经作为催熟剂灌输给儿童,这只能使儿童倍受折磨。
c、把儿童看成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与把儿童看成传宗接代的工具两种观念,看似相反,实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中国人对生命不朽的追求似乎比西方人更为狂热。
如希望找到不老药、不死药,达到个体的不朽。
由于子女是父母身体和精神的后代,是家族权利和财产的继承者,所以,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延续生命、追求不朽的另一方法。
所以,中国人对后代有一种感恩之情。
在这种情况下,“父父子子”往往会发生错位现象。
从皇帝到百姓都可能如此。
例“小祖宗”d、把子女当作光耀门楣的工具中国人大都把子女的出人头地看成是自家门庭的无尚荣光。
从古至今,“父以子贵”“母以子贵”等比比皆是。
如“伤仲永”等。
今天,有些家长在子女身上进行攀比等。
e、养子防老这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是父母抚育子女的一种主观愿望。
这种观念也是把儿童当成一种工具。
今天,养子防老的观念逐渐成为历史。
f、性别歧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
不仅表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也明显表现在家庭中。
人们普遍认为,女儿是外姓人。
家里有什么谋生的秘方,一般是传男不传女。
且要求女孩要有女孩样。
例:超生游击队传统儿童观基本上是属于工具主义的,把儿童当工具。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儿童观的主流,也还有一些细小的支流。
3、现代儿童观——当前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儿童观。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A.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B.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C.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D.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E.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F.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观点辨析】观点:女孩子没必要学那么多知识,父母教教就行了,所以不必上幼儿园。
(二)儿童教育观——对教育促进儿童怎样的发展的思考1、教育功能观的演变。
(1)古代社会以社会发展为主导的教育功能。
(2)近代社会教育两大功能观的冲突与对立。
(3)现代社会教育两大功能观的改造与重组。
2、发展儿童主体性——现代教育观的重要内容。
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是全面发展或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核心特征。
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应该是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
三、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一)教育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另一方面教育又受个体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活动必须从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的已有水平出发,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个体发展功能。
(二)教育怎样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三)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观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学前教育应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感受;尊重儿童选择;鼓励儿童创造)。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第二节幼儿教师教学目标:了解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明确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明确幼儿教师因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教学难点:幼儿教师能力的培养一、幼儿教师的特点(一)幼稚性(二)全面性(三)时代性(四)复杂性(五)多样性(六)地方性二、教师的职业素养(一)幼儿教师的素养提问:大家对幼儿教师的方方面面都很关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归纳讲解:1、职业道德素质(1)忠于职守讲解:忠于职守是现代社会所公认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所谓忠于职守,就是说,一个人不管干哪一门职业,只要你干了某一门职业,从你干这一门职业的第一天起,直至离开这一门职业的那一天止,你就自始至终有责任按照本职业的规范、规则和要求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干好,没有任何理由不干好你的本职工作。
情境分析:假如你工作的幼儿园由于各种原因工资开得比较低,工作劳动强度又比较大,如果你的朋友刚好给你介绍个机会跳槽,你该怎样办?小结要点:要冷静处理,目光要长远,要有事业心,工作变换频繁对专业发展不利。
即使万不得已,也要让园方作好接班的准备,决不能一走了之。
(2)热爱幼儿(师爱)讨论:为什么要爱幼儿?(保护幼儿、教育爱)讲解: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
讨论分析:如何正确理解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分析要点:①成人的爱抚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家庭里,幼儿能够得到家长、父母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
成人的爱抚使幼儿感到安全、满足,并为幼儿各种积极的活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幼儿进入托幼机构后,教师的爱成为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的重要来源。
②教师对幼儿的爱,应该是基于对弱小生命的保护的爱(保护幼儿)③教师对幼儿的爱,应该是基于学前教育工作的一种职业使命感的爱(教育爱)。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面向所有幼儿的爱,不偏爱、不忽视任何一个幼儿;是有要求的爱,是爱与要求的辩证统一;教师既是幼儿的老师又是幼儿的朋友。
讨论:有这样一个调查结果:90%教师爱幼儿,而90%的幼儿认为教师不爱自己。
你怎么看这个结果?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爱?小结:教师应该多①亲近幼儿②理解尊重幼儿③期待幼儿【暗含期待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或称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