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一节学前儿童

教学目标:识记现代儿童观和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了解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演变和发展。教学重点: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教学难点:儿童观的内涵

一、儿童与儿童期

二、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

(一)儿童观——关于儿童权利与价值的思考

1、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如人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力,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儿童观的形成要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更新的。

2、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儿童是“小大人”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2)儿童是“有罪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

(3)儿童是“白板”

“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4)儿童是“花草树木”

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儿童,儿童应该象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尊重儿童具有的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

(5)儿童是“私有财产”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让儿童唯命是从。儿童特别是男童被认为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开始重视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对儿童的进行教育,就是对未来进行最有价值的投资,这种投资,利国利了。多投资,才能高产出。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人类的童年期长于动物的童年期,这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儿童在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道德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不能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就轻视他们,使他们被动发展。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应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出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能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上述儿童观既有时代的烙印,有些又并存于同一个时代,既有非理性、不科学的一面,也有较为合理科学的因素,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批判性地加以继承和借鉴,将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儿童。

3、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

a、“子子”

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四个并列的主谓结构,就是传统儒学心目中的伦理纲常,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礼”的具体化。子女怎样才像子女呢?传统儒学认为:君让臣死。。。父让子亡。。。。很显然,子女在父亲面前是没有自身权利的,父亲掌握者子女的生死予夺大权。父母可以随意打骂子女,可以自由安排子女的命运,就如暴君可以随意对待子民一样。

b、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成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是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传统文化要求儿童尽快结束儿童期。成人用长袍马褂将儿童打扮成成人的样子,以成人的规范要求儿童,用四书五经作为催熟剂灌输给儿童,这只能使儿童倍受折磨。

c、把儿童看成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与把儿童看成传宗接代的工具两种观念,看似相反,实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中国人对生命不朽的追求似乎比西方人更为狂热。如希望找到不老药、不死药,达到个体的不朽。由于子女是父母身体和精神的后代,是家族权利和财产的继承者,所以,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延续生命、追求不朽的另一方法。所以,中国人对后代有一种感恩之情。在这种情况下,“父父子子”往往会发生错位现象。从皇帝到百姓都可能如此。例“小祖宗”

d、把子女当作光耀门楣的工具

中国人大都把子女的出人头地看成是自家门庭的无尚荣光。从古至今,“父以子贵”“母以子贵”等比比皆是。如“伤仲永”等。今天,有些家长在子女身上进行攀比等。

e、养子防老

这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是父母抚育子女的一种主观愿望。这种观念也是把儿童当成一种工具。今天,养子防老的观念逐渐成为历史。

f、性别歧视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不仅表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也明显表现在家庭中。人们普遍认为,女儿是外姓人。家里有什么谋生的秘方,一般是传男不传女。且要求女孩要有女孩样。例:超生游击队

传统儿童观基本上是属于工具主义的,把儿童当工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儿童观的主流,也还有一些细小的支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