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
1.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的对立
不仅关系到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且直接影响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在不同的方法论的影响下,传播学经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实证主义基本观点
经验科学是人类获取知识唯一可靠的形式;反对抽象、思辨的原则;只有实证科学才能发现经验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并能够预测和控制自然和社会过程;社会研究的逻辑是假设演绎法,假设必须由经验事实检验,理论只有被经验事实证明才是科学的。
⏹非实证主义基本观点:
人的行为不同于物体运动,人是有自由意志的,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非重复的,因而无规律可循,因此无法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
社会现象是行动者感性认识和主观理解的产物,把社会现象当作客观事物研究的实证主义倾向,实际上忽略了社会行动者的特殊性、自主性,抹杀了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
2.理论的要素
1.内在一致性:理论所含的前提、命题、概念、关系等之间在逻辑上不能互相矛盾。理论的逻辑一致性并不需要实证数据的检验。
2.解释力:即解释“为什么”的能力。这种解释能力不是任意杜撰的,而是要有实证数据的支持。证据越直接、强烈,其解释力就越大。一个理论的解释力大小,同时也与其所能解释的范围成正比,范围越广泛,其解释力也就越大。
3.预测力:即预示“是否会发生”的能力,这种预测能力同样不是杜撰的,而是由本理论的内在逻辑所推导出的必然结论,同时又必须有实证数据的支持。
4.可被证伪性:即要求理论的命题中必须含有两个或更多的可以被测量的概念、必须说明这些概念之间可以被检验及否定的关系。这是区分“科学理论”与“非科学理论”(如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等)的主要标志。
5.简洁性:在具有同样解释力和预测力的诸理论之中,越简洁则越好。
6.启发性:理论的外延、扩展能力之一,即能够激发其它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理论之产生或修正。
7.组织力:理论的另一种外延、扩展能力,即能够将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理论或实证研究的发现涵括在它的框架之内,并具上述的内在一致性。
上述七项标准中,四项是用来检验一个理论的内在能力(解释力、预测力)和外在能力(启发性、组织力),而另三项(一致性、可证伪性、简洁性)则是对其能力的限制。
3.演绎与归纳
演绎逻辑:从带有普适性的理论理解出发,引出一个期望,或者一个可检验的假设。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个别,是根据一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这类事物中的一些个体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
在传播学研究中,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归纳逻辑: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是从个别的、单一的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
归纳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普遍。
在传播学研究中,归纳的作用在于以观察(调查)到的大量的客观资料为依据,概括出社会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并得出理论结论。
4.研究的层次/分析单位
分析的层次越高,能使用的分析单位也越多。
个人:通过对个人的研究,概括出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把个人作为分析单位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多的,尤其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研究者一般通过对个人的研究,概括出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如:大学生的媒体使用情况与其就业状况的关系。
群体: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如家庭、邻里社区、班级。
群体特征与群体中的个人的特征有关,或者说群体的特征可以从成员的特征中抽象出来。在做结论时,一般以群体为分析单位。
例子 3. 男性帮派是否比女性帮派更暴力?(性别,暴力程度)
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正式分工的,有计划建立的结构严明的制度化群体。如公司、学校、医院、媒体。组织是一个层次较高的分析单位,在研究时可以采用个人、群体、组织多个分析单位,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
社区:一定地域中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实地研究中以社区为单位的居多。如,街区、小区、乡村、小镇、城市
社区特征描述;社区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可采用“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分析单位
例子黑人社区比白人社区的犯罪率更高吗?
国家
跨文化研究、最高层次的分析单位
例子:权力距离较小的国家比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更民主吗?
5.区群谬误与简化论
区群:在个人之上的群体、组织或社区、国家
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特指从层次比较高的区群分析单位得到的结果可以在层次比较低的区群或个人中得到证实; 研究者用一种比较高的(区群
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低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简化论或还原论: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还原为构成事物的若干个元素;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因此在整体研究中,只取其中一部分就足够了。
用特殊的个体材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或者用比较低的(或者非区群的)分析单位来测量,而在比较高的(或者区群的)分析单位上得出结论。
例子:三农问题:以某某村庄为例
6.因果关系的三个条件
John Stuart Mill认为满足三个条件就可以称之为通则式因果关系:
a)“因”在“果”之前(时间要求)
b)“因”与“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变要求)
c)除了“因”之外,没有其他的因素可以解释“果”的变化。(非虚假关系)
除非原因先于结果发生,否则我们不可以说存在因果关系。
⏹孩子的宗教信仰与父母的宗教信仰
7.纵向(Longitudinal)研究的主要类型
在间断或连续的多个时点上的持续性研究。主要类型有:
1、趋势研究,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主要揭示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如我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五次人口普查,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同样的测量方法,同一总体,不一样的样本
2、同期群研究(世代研究),对特定人口特征群体(统计群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样本属性不变,但具体个体是变化和可替换的。如:70后、80后的美国人政治倾向的改变。
3、追踪研,对同一组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如选民投票、食物偏好
8.自变量与因变量
变量variable:变量是具有两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描述现象的属性或特征的具体差别。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结果,被解释的变量。
⏹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原因
9.概念化定义与操作化定义(理解)
概念是建立在对具体事物抽象基础上的对某类事物的一致性的认识。由对概念认识的分歧,经过讨论最后达成一致以对概念的具体界定,就是概念化的过程。操作化:仅仅有概念的抽象定义或理论定义还不够,还必须根据抽象定义演绎出相互联系的、可以具体操作或测量的具体指标或经验现象。
这些能够反映或者至少能够部分反映概念抽象定义或理论定义的具体指标或经验现象被称为操作化定义或对概念的操作化。
操作性定义涉及对某些抽象程度比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取的程序、方法的详细说明。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一个理论概念或者抽象概念建立一套在经验上可以把握、观察或可以询问的指标的步骤。
10.分辨系数的计算
1.先根据受测对象全体的总分排序
2. 然后取出总分最高的25%的人和总分最低的25%的人,
3. 计算这两部分人在每一条陈述上的平均分
4. 这两个平均分相减,所得出的就是这一条陈述的分辨力系数。
11.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含义:信度即可靠性,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强调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1.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
二、效度要求:两部分的项目的确在测量同一个事物或概念。
含义: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类型:1表面效度/内容效度/逻辑效度2.准则效度/实用效度3.构造效度/建构效度/理论效度
内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与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 ⏹实验中
内在效度:是否存在虚假因果关系;
外在效度: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
⏹测量中
内在效度:一组指标对一个概念测量的有效程度,指标是否足够;
外在效度:一组指标对于一个概念的测量是否适用于其他群体。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效度必须建立在信度的基础上,没有信度的效度是不可靠的、不可信的。
任何测量都必须有效度,没有效度的测量,即使信度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
12.抽样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抽样分布
1、含义:抽样分布是根据概率的原则而成立的理论分布,它显示:从一个总体中不断抽取样本时,各种可能出现的样本统计值的分布情况。
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变化趋势:平均数的范围将逐步缩小,相同的平均数会相应增多;全部平均数的分布向总体平均数集中。
中心极限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