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答案详细解析
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2011年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
(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一)——理解并译准实、虚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是故以燕能王通欲其结意于.于君.天下乎
B.拱朝手济而而..问夕曰设版焉
C.缓三其人刑行政则.则必.有人我不师惧死
D.寡此人亡闻秦之仲.续父耳之.言此三者
[解析] A项,介词,在/介词,和、同。B项,连词,表 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连词,表顺承,那么,就。D 项,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 构助词“的”。 [答案] C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 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 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 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 “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 “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 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
D项,联想推断法 “济”字对我们来说也不陌生,在学过的文言文中也多次出
现:“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济”即 “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济”即“渡”;“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赤壁之 战》),“济”即“成就”。结合选项的语境,代入检验可见此题 选项的释义也是正确的。
可见此选项正确。
B项,成语对应法 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 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 义、用法,推断文言词义。本题选项中的“渝”在成语“始终不 渝.”中的意思是“改变”,再结合语境可以看出此选项所给的释 义“坚持”不当,故此选项错误。
C项,联想推断法 “修”字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多次,义项也较多,其 中“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中的“修”即是“治理”之意。结 合语境比较分析,代入检验,可见此选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阅读答案附翻译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阅读答案(附翻译)“桓公问治民于管子”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
(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1『14小题.材料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管伸日:'•臣有宠矣,然而臣卑。
”公日:“使子立高、国之上。
“管仲日:“臣贵矣,然而臣贫。
”公日:“使子有三万之家。
”管仲日:“臣富矣,然而臣疏。
”于是立以为仲父。
霄略日:“管仲以贱为不可以单国,故请高、国之上:以贫为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故处仲父。
管仲非贪,以便治也。
”或日:今使破获①奉君令谓卿相,笑敢不听,非的相卑而威,获尊也.主令所加,英敢不从也。
今使管仲之治不缘桓公,是无君也。
国无君不可以为治。
若贪桓公之成,下桓公之令,是或茯之所以信也.美待高、国、仲父之尊而后行栽?当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征令者,不辟尊贵,不就卑贱。
故行之而法者,虽巷伯③信乎卿相;行之而非法者,虽大吏讼乎民的。
今皆仲不务单主明法而事地宏益爵是非管仲宜欲宫贵必暗而不知末也。
故日:管件有失行,甯略有过咨。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极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日:“包•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反,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孜而为功。
贵轻重,悚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兼蔡,首仲因而伐■足,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残,而管件因而令燕修3公之政。
于村之会.检公欲背曾沐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
故日:“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口、反站①,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逍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日:“语日'将顺其关,区救其悉,故上下能限亲也‘。
岂管仲之谓平?”(节选自《史记•管委列传》)【注】①臧获,是古代对奴婢的贱称。
②巷伯:宦官名。
西周设置、皆华宫内之事。
③反站,厅.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土筑的平台上,是周代诸侯宴会时的•种礼节。
桓公问于管子曰阅读附答案
桓公问于管子曰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完成9--14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楚生鹿当一而八万。
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
什至而金干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
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
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率领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十倍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给予D.衡山之民释其本本:农耕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 使人之楚买生鹿载粟而之齐B. 其人民习战斗之道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C.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D.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楚以生鹿藏钱五倍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藏谷十之六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B.天且以齐私楚也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管仲相桓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管仲相桓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殉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或曰:“管仲俭乎?”子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节选自《论语》,有改动)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习、易牙、开方用,检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习、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习、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夫有奔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卵。
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检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伸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检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極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纯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检、文,文公之才,不过检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候不敢扳晋,晋习文公之余成,犹得为诸候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吾观史蛹,以不能进谨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有改动)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桓公问管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参考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问管仲:“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弛,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
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左右为社鼠而瞯主之情,人主不觉。
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晋文公问于.狐偃曰:“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杀一牛遍于国中,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
”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
”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
此皆所以慎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
民之从公也,为慎产(顺其求生的欲望)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
”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辟.亲贵,法及所爱。
”文公曰:“善。
”明日,令畋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
于是公有所爱者日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
吏曰:“请用事焉。
”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
而后百姓皆惧曰:“君于颠颉之贵重如彼甚也。
而君犹行法焉,况于我则何有矣。
”文公见民之可战也,于是遂兴兵伐原,克之;伐卫,东其亩,取五鹿;攻阳;胜虢;伐曹;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
还与荆人战城濮,大败荆人;返为践土之盟,遂成衡雍之义。
一举而八有功。
所以然者,无他故异物,从狐偃之谋,假.颠颉之脊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国最奚患.患:担心,忧虑B.人则比.周而蔽恶于君比:比较C.不辟.亲贵,法及所爱辟:通“避”,回避D.假.颠颉之脊也假:借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熏之则.恐焚木位卑则.足羞B.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晋文公问于.狐偃曰不能喻之于.怀D.其.足以战民乎其.可怪也欤3、以下各组语句中,能分别体现权臣“擅禁乱法”和人主“信赏必罚”的一组是A.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遂斩颠颉之脊,以商百姓,以明法之信也C.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D.此亦国之社鼠也不辟亲贵,法及所爱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之所以将人君左右的一些权臣比作“社鼠”,是因为这些人执掌大权,操纵法律,违法乱纪,妨主误国;要除去他们还是有投鼠忌器之难的。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齐桓公得宁戚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
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①。
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②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
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
”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
桓公大说,将任之。
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
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注释】①商歌:商声,五音之一。
②后车: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
1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赁车以适齐(2)击牛角,疾商歌(3)权用其长者(4)遂举大用之18、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执火甚盛/执其仆之手曰②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A、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B、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C、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D、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19、翻译下列句子。
(5分)(1)穷困无以进。
(2)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20、“从者以请”这一句有省略。
请概括地回答,“从者”所“请”的内容是。
(2分)21、用自己的话回答,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3分)【注释】1]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
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
2]干:求,指谋求官职。
3]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
4]郭门:外城的城门。
5]辟:推开。
6]说桓公以治境内: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
高中文言文阅读: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楚生鹿当一而八万。
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①,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②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
什至而金干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③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④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⑤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
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⑥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
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答案详细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答案详细解析文言文答案详细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 桓公曰:“善。
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
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桓公问于管子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桓公问于管子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桓公问于管子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文言文完成9--14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楚生鹿当一而八万。
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
什至而金干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
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
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管仲老,不能用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管仲老,不能用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
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
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君其试以心决之。
”公曰:“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
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
公妒而好内,竖刁自㺙以为治内。
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
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
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管仲曰:“不可。
夫易牙为君主味。
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
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用竖刁。
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
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
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材料二: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桓公知士文言文阅读答案
桓公知士文言文阅读答案1. 桓公知士译文齐桓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②,群臣争谗之③,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④,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⑤,民人知小恶亡其大美⑥,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⑦。
”乃夜举火而爵之⑧,以为卿相⑨,九合诸侯⑩,一匡天下⑾。
桓公可谓善求士⑿矣。
(选自《刘子妄瑕》)齐桓公之所以能在春秋时期称霸于天下,这与他知人善任,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是分不开的。
选文中宁戚曾有小过,但齐桓公不以小过而埋没人才。
齐桓公很了解宁戚,准备委任他管理国家的政务。
朝中的大臣们却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诋毁宁戚说:“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可以派人去调查一下吧,如果他真是一个有才有德的贤人,再重用他也不为迟呢!”齐桓公说:“不能这样做,我担心他有小小的过失。
因为一般人常是斤斤计较那些表面的、鸡毛蒜皮的缺点,而忽视他本质的好的一面,如果听信了这些人吹毛求疵的话,那真正有才有德的人就得不到重用了。
”于是连夜点灯,大排筵席,亲自宴请宁戚,并请他担任齐国的相国。
宁戚担任相国之后,协助齐桓公九次联合诸侯,成就霸业,促进了天下的安定统一。
像齐桓公这样可算是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了。
1 齐桓: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宁戚:齐桓公的大臣,卫国人。
2 政:指国家的统治管理。
将任之以政:准备任用他管理国家的政务。
3 谗:在别人面前说陷害人的坏话。
4 去:距离。
5 小恶:小的过失;小的缺点。
6 大美:大的优点;主要优点。
7 世:世上。
整句说,这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的原因啊!8 举火:点起火把或点上灯。
爵:饮酒器。
举火而爵之:连夜点灯拜封官职(爵)。
9 卿:官名,古代高级官员。
卿相:即相国。
10 九合诸侯:九次联合诸侯国,即为霸主。
11 匡:匡正。
引伸为安定。
一匡天下:使天下安定统一。
12 善求士:指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
13知:了解14任:任用,委任15远:遥远,指空间距离大16果:果真17以:原因18求:寻找19整句说:这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的原因啊!2. 桓公知士(古文翻译)齐桓公打算尊封管仲,向群臣下令说:“我打算尊管仲为“仲父(把他当父辈对待)”。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
”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
”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
”公曰:“吾闻之也,夫诛暴禁非,而赦无罪者,必有战胜之器、攻取之数,而后能诛暴禁非,而赦无罪。
”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
”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
”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
”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
”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
”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
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
”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
”公曰:“吾欲遍知天下若何?”管子对曰:“小以吾不识,则天下不足识也。
”公曰:“守战,远见,有患。
夫民不必死则不可与出乎守战之难不必信则不可恃而外知夫恃不死之民而求以守战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知此兵之三暗也。
使民必死必信若何?”管子对曰:“明三本。
”公曰:“何谓三本?”管子对曰:“三本者,一曰固,二曰尊,三曰质。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故国父母坟墓之所在,固也;田宅爵禄,尊也;妻子,质也。
三者备,然后大其威,厉其意,则民必死而不我欺也。
”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名师讲题】《管子 小问》(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
”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
”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
”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
”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
”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
”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
”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
”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
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
”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
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
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节选自《管子·小问》,有删改)材料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①之。
”(选自《论语·为政》)[注]①共:通“拱”,环抱,环绕。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小题。
材料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
”公曰:“使子立高、国之上。
”管仲曰:“臣贵矣,然而臣贫。
”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
”管仲曰:“臣富矣,然而臣疏。
”于是立以为仲父。
霄略曰:“管仲以贱为不可以治.国,故请高、国之上;以贫为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故处仲父。
管仲非贪,以便治也。
”或曰:今使臧获①奉君令诏卿相,莫敢不听,非卿相卑而臧获尊也,主令所加,莫敢不从也。
今使管仲之治不缘桓公,是无君也。
国无君不可以为治。
若负桓公之威,下桓公之令,是臧获之所以信也。
奚待高、国、仲父之尊而后行哉?当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征令者,不辟尊贵,不就卑贱。
故行之而法者,虽巷伯③信乎卿相;行之而非法者,虽大吏讼乎民萌。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是非管仲贪欲富贵必暗而不知术也。
故曰:管仲有失行,霄略有过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困。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站①,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哙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臧获,是古代对奴婢的贱称。
②巷伯:宦官名。
西周设置、皆华宫内之事。
③反坫,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土筑的平台上,是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答案详细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 桓公曰:“善。
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
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答案】选B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字形推求字义,并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原句,看是否合乎语境。
“渝”,在文中的含义应是“改变”“违背”,才和后面的“信也”语意一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答案】选C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C 项,两个“则”均为连词,表顺承。
A 项,“于”,前者为介词,到;后者为介词,和,同。
B 项,“而”,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承接。
D 项,“之”,前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③省刑罚,薄赋敛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答案】选A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
①强调国君要了解百姓疾苦,以仁德为百姓分忧;③说国君要减轻刑罚,减少赋税;⑤是把齐国百姓看做国家的根本:这三者都是民本思想的直接体现。
②说的是当前严刑重赋下百姓生活悲惨的事实,不是民本思想的体现。
④是齐桓公命令百官制定法令,不能体现民本思想。
⑥是以忠信礼义教化使百姓归附的治民措施。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意,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反复比较,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由“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句可知,管仲对于齐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未明确反对。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译文:(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译文:(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译文:【答案】(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
(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两个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即“勿以罪惧,勿以力止”,“以”,介词,用。
“惧”,恐惧,害怕,这里有使动意味。
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出令”,发出政令;“正”,形容词用作动词,务正,追求正轨(正道)。
第(3)题翻译时要注意,“若”,如果;“霸王”,称霸天下,做天下的盟主;“举”,成就,发动,兴办;“本事”,根本事情。
【参考译文】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要厚施德惠,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
”桓公说:“好。
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
”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
”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
常言说:舍掉性命而不肯违背,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
”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谋求定时会盟诸侯于天下,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
”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
”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公治理公族,家治理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联,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
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
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
(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坐在位子上,管仲、隰朋进见。
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
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
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
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
”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
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能听到治国之道,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
”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
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赋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
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怕劳顿了。
”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
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
”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命令百官确立法令。
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
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势,竟好像流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