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规划的理念和趋势
国内外最新城市规划理论以欧洲为例
国内外最新城市规划理论以欧洲为例一、英国大伦敦战略规划邹军、王学锋《都市圈规划》p21(一)范围及概况伦敦位于英国东南部,现状总人口750万左右,占地面积约1580平方公里。
大伦敦分成33个区。
大伦敦的发展在近代经历了一个集中、疏散、再集中的过程。
其人口在1939年达到最高峰,为860万人。
1944年,设立了伦敦外围的绿带,大伦敦的空间扩张被约束在绿代内;1945年,英国政府开始开发新城,以疏散大城市尤其是大伦敦的人口;1970年代中期,伦敦外围129公里周长范围内,分散了11个新城,新城开发主要由政府投资,工业项目也优先安排在新城,大伦敦人口持续下降;1985年后重新集中,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和海外移民,金融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迅速。
图1-3-2:大伦敦范围(二)发展策略1.强调并鼓励大伦敦的增长,包括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强调要“通过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来取得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可持续的改善”2.竖向增长而不是东扩西拓等。
强调这种人口和经济增长要容纳在现有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建成区规模不再扩大,大伦敦外围的绿带以及市内的绿地等公共开敞空间不能受到侵犯。
即城市的空间发展将是竖向为主,增加开发强度,对宗地进行再开发等。
3. 非均衡发展——尊重市场、侧重交通、照顾公平。
确定了竖向增长的总原则之后,发展机会也不是全市均摊,而是优先照顾几个方面:一是照顾市场需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商务空间等等的开发向中心区倾斜;二是照顾交通方便,即工作机会增长点等的开发向主要公共交通节点和沿线集中,并与交通容量的增加相协调;三是照顾社会公平,适当向东部地区倾斜,强调机会共享,兼容照顾社会各个不同群体的发展。
(三)空间发展伦敦发展的空间前提主要在于这几个方面:中心活动区和伦敦中心发展区的发展将会增强伦敦的物质环境的增长,特别是经济方面;东部泰晤士河口的发展将会拓展伦敦的中心功能;分散和强化城镇中心功能;郊区服务的发展;城市更新地区的政策;混合土地利用政策。
国外城市化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
的到 来 ,发 达 国家 正 在 进 行 自 2 O世纪 6 0 越来越不合时宜。城 市竞争力 日益取决于
应 ,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 年代 以来第二次 大规模 的产 业结构调 整 ,
多主体的合作质 量以及 自身在城市 网络 中
益。但城市规模过大 , 人 口和经济 、 社会活 给一 些发展 中国家带来 了新的发展机 遇。 所形成的独特优 势。现代城市 需依托具有 动过于集中 ,往往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 不 在未来相 当长时期内 ,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 区域辐射能力的经济 区 ,经济 区内部各节 平衡。分散型城市化有利于城镇空间分布 的城市 人 口都将 经历 一个 持续 高速 的发 点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城市 发展初期 实现快
首先 ,城市 必须立足于 自己的资源特 展 的有 力保 障
从西 方发达 国 家城 市化 的实践看 , 市 提高 ,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人 口在区域 之间、
位, 使城市迅速形成 自己的核 心竞争力。其 场 经济 比较成熟 的国家都 非常重视政府在 产业 之间、 群层 之间低成本 自由流动 , 人口 从 目前的实践看 , 城 流 动 自由化 的制 度 改革 不 断深 化 , 相 关硬 件 次,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的转换和演进 ) 是城 推进城镇化 中的作用。 市化演进 的重要基础。 城镇化的实质是 由于 市治理 的法 制化和透 明化是政府有效调 控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国民生活形态从传统到 生产力变革所 引起 的人 口和其他 经济 要素
和培训 , 国民意识 自主性、 科学性不断增强 ; 的共 享 和 以开 放 的方 式 采 取 行 动 ,是 建 立 城市化的发展理念不断更新 , 城市化的新陈 代谢机制不断完善等。 ( 三) 城市化发展理念的科学化 城市 化的发展理念科学化 ,使寻求人
国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
国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关于国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一、国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借鉴意义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土地的功能、结构和分配方式需要重新规划和调整。
在国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
从国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以人为本的规划思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权益和利益出发,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居民的居住需求、公共设施、环保要求等因素,为人们提供更舒适、便利和健康的城市环境。
2.多元化的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居住等多个领域,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土地利用模式。
同时,土地利用模式也应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协调的规划思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该以城市为中心,但也需要考虑其周边的区域发展。
因此,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采取区域协调的规划思路,协调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实现合理的空间分布和资源利用。
4.市场机制的引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土地资源的供求关系,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城市发展的稳定性。
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带来土地利用的经济回报和社会效益。
5.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发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动力,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与稳定。
城市规划也需要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改善。
二、海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分析1.东京都市规划东京都市规划是历经50年的规划过程,是东京市建立起来的一套现代化的、对未来有所规划的城市规划,旨在使东京成为一个优美、宜居、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
东京都市规划对东京市的土地利用、建筑规划、公共设施、绿化、交通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划和设计。
2024年全球城市规划的新理念
全球城市规划的新理念对中国的启 示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往往 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各个 区域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
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经常 出现短期规划和频繁调整
城市规划缺乏人文关怀,对 居民的需求和利益考虑不足
借鉴国际先进理念与实践
重视可持续发展:学习国际先进城市规划理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 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借鉴国际城市治理经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促进公共参与:学习国际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市民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借鉴国际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理念,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推动经济繁荣
推动经济繁荣: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吸引投资和企业入驻,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和建筑,降低碳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福祉,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保护城市历史和文化:在城市规划中融入历史和文化元素,传承城市特色和记忆。
传统城市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物质需求,如住房、交通和基础设施。 强调功能分区,将城市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等。 重视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美学设计,如建筑物的外观和城市的景观。 忽视城市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社区分裂等。
现代城市规划理念
可持续发展:强调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中国城市规划的创新发展
借鉴全球城市规划新理念,推 动中国城市规划的创新发展。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将全球城 市规划新理念融入中国城市规 划中。
加强城市规划的科技含量,提 高城市规划的智能化水平。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 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23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 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 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 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 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 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 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 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 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 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 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 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 空间和阳光。
与中国相比,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如何?
与中国相比,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如何?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各国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城市规划领域也走在前列。
那么,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与大家分享来自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经验。
一、日本:新旧并存,讲究地方特色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城市规划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做法。
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新旧并存。
日本的城市规划能够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完美结合起来,不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城市建筑和历史景观,而且也兼顾了现代的城市功能和建筑风格。
此外,日本的城市规划也非常注重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城市有着不同的规划风格和文化气息,每个城市都能够体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二、美国:多元化,讲究交通便利美国是一个多元化国家,其城市规划也不例外。
不同城市的规划风格各异,但都卓有成效。
美国的城市规划注重交通便利,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相当完善。
此外,美国的城市规划也非常注重绿地、水系的保护和建设,让城市变得更加环保和宜居。
三、德国:可持续性,讲究人居环境德国作为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城市规划非常注重可持续性和人居环境。
在城市规划方面,德国的建筑风格以简约、实用为主,同时也注意和谐、美观。
另外,德国城市规划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和互动,让公民能够在城市中自由地交流和活动。
四、新加坡:创新领先,讲究防灾减灾作为一个亚洲的小国,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却备受世界瞩目。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非常注重创新,拥有许多引人注目的高科技建筑和城市景观。
此外,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还非常注重灾害预防和防灾减灾,让城市变得更加安全。
五、荷兰:自行车之国,讲究自然生态荷兰是一个自行车之国,自行车成为了该国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荷兰的城市规划也非常注重自然生态和环保,城市中有着许多绿地和公园。
此外,荷兰的城市规划还讲究人居环境,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和互动。
总之,各国的城市规划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和学习。
国外区域规划发展与动态
国外区域规划发展与动态1898年E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思想,标志着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
在这100年来区域规划的演变过程中,则先后经历了萌芽—兴起—繁荣—衰落—复兴等阶段。
随着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环境,城市中的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诸要素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快速流动。
城市逐步从封闭、分散走向开放、联合,城市形态也从点的城市、面的城市区域走向区域城市化。
这些新的区域发展背景给区域规划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域规划再次崛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动态。
1 国外区域规划演变历程1.1 区域规划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末~1940年代)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企业和人口向少数工矿区和城市集中,城市的集聚和中心化程度迅速提高。
但集聚本质上只是城市自由膨胀的表现,它带来了几个突出的矛盾——区域内的居民点体系分布、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变得无序和混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地区差异扩大等。
对此,“田园城市”的思想要求突破城市界限,将城市与周围乡村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城市发展问题,为区域研究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最朴素的区域规划思想。
到了1920年代,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城市无序蔓延所表现出来的弊端也日益明显——人口激增,生态失衡,城乡矛盾极化,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
虽然人们针对问题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成效并不明显。
于是规划先驱们开始意识到仅仅局限在狭小的市区范围内来谋求城市问题的解决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城市置于更为广阔的区域里联系起来进行统筹规划。
如1920年5月德国成立的鲁尔煤矿居民点协会,是德国区域规划开始的标志,该协会编制的鲁尔区《区域居民点总体规划》开创了区域规划的先河;1921年前苏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经济区划,成为国家计划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全国进行分区开发的典范;1922-1923年英国当卡斯特编制了煤矿区的区域规划;1929年美国纽约编制了城市区域规划等。
巴黎城市规划
巴黎城市规划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发展这座城市,巴黎市政府制定了一套城市规划方案,旨在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 城市发展目标巴黎的城市规划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巴黎市政府致力于保护城市的历史遗产和自然环境,并通过改善公共空间、减少污染等措施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 促进社会和谐:巴黎市政府鼓励社区参与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多样性。
-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巴黎市政府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 促进经济发展:巴黎市政府支持创新和创业,鼓励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原则巴黎的城市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可持续发展:巴黎市政府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通过节能减排、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更新:巴黎市政府通过城市更新计划,改善老旧建筑和社区,提升城市形象和居住条件。
- 公共空间改善:巴黎市政府致力于改善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等,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 交通规划:巴黎市政府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使用,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以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 历史保护:巴黎市政府重视保护城市的历史遗产,通过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街区等,保持城市的独特魅力。
3. 城市规划项目巴黎的城市规划涵盖了多个项目,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新建公共交通线路:巴黎市政府计划新建地铁线路和有轨电车线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 城市绿化计划:巴黎市政府致力于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 城市更新项目:巴黎市政府计划改造老旧的建筑和社区,提升居住条件和城市形象。
- 可再生能源推广:巴黎市政府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 城市景观改善:巴黎市政府计划改善城市的景观,包括修复历史建筑、改善街道和广场的设计等。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在1915年出版的着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着的集中;在这些地区, 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 Conurbation;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 , 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aa分析aa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因此,我们公认格迪斯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2.广亩城市赖特处于美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人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于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从而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他在1932年山版的消失中的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 °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临±;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 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 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赖特对于广亩城市的现实性一点也不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他写道:°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市,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应该看到,美国城市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普遍的郊迁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亩城市思想的体现;3. 柯布希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建筑或革命±所展示的;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在规划方案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铁路车站,在车站上面布置了一个出租飞机起降场;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1931 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这一方案是他以前城市规划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高层建筑是柯布西埃心目中象征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图腾,在技术上也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 同时也可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空间和绿化,因此在高层建筑之间保持有较大比例的空旷地;他的理想是在机械化的时代里,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花园的田园城市;因此,他规划的城市是°在花园中的城市±,而不是霍华德似的°城市中的花园±式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 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4高密度发展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他的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通过这些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他的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战后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而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一直要到五十年代初应邀主持时才得以充分施展;但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重视,柯布西埃的机械理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在 1942 年出版的城市: 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沙里宁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因此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与此相一致的,或者说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这种改建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1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 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宜的用途;3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要达到城市有机疏散的目的,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手段来推进城市建设的开展,沙里宁在书中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发展思想、社会经济状况、土地问题、立法要求、城市居民的参与和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他认为“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因为,前一种方法能给城市的各个部分带来适于生活和安静的居住条件,而后一种方法能给整个城市带来功能秩序和工作效率;所以,任何的分散运动都应当按照这两种方法来进行,只有这样,有机疏散才能得到实现因此,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在这样的意义上,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着的特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为一个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有机疏散理论可以看作为使霍华德田园城市与柯布西埃集中主义思想的折中,成为西方改善大城市问题尤其是卫星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5.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在世纪初就得到了初步的实践,但很显然仍然是一种理想型的设想;在后来的建设实践中,被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那里有宽阔的花园;前者的吸引力较弱,也形不成如霍华德所设想的城市群,因此难以发挥其设想的作用;后者显然是与霍华德的意愿相违背的,它只能促进大城市无序地向外蔓延,而这本身就是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到 1920 年代 , 恩温提出了卫星城概念来继续推进霍华德的思想;恩温曾在霍华德的指导下主持完成了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 Letchworth 的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 并积极参加了当时的田园城市运动;他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因此使用了卫星城的说法;1924 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山了卫星城市的定义, 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1944年, 阿伯克隆比完成的大伦敦规划中,规划在伦敦周围建立8个卫星城,以达到疏解伦敦的目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西方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时期,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规模的卫星城建设,其中以英国最为典型,一般称作新城运动;英国伦敦周围的卫星城根据其建设时期的先后分别被称为第一代新城、第二代新城和第三代新城;第三代新城的概念更强调了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母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卫星城新城已经成为分散大城市过于集聚的功能和人口,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功能协调的重要手段;6、社区、邻里单位理论美国建筑师佩里借用社会学中“社区”思想理论,于1929年提出;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其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7、Team10思想及理论现代建筑师会议CIAM中的第十小组Team101955年批判了CIAM的旧思想、旧观念,提出适应新时代要求,关于城市建设的新观念,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提出了极富后现代特征的新城市形态概念“蔟群城市”拼贴城市;8.环境行为研究、城市设计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环境不再仅仅被作为一个视觉艺术空间的问题,而且更被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最先在美国出现了城市设计的概念;9.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区域规划奠基于格迪斯和芒福德等人的理论努力;纽约在 1920 年代末 1930 年代初进行了一系列区域研究,以解决就业与住房问题为主要目标,通过交通网络和聚居地的分布和组织,开创了早期区域规划的实践;前苏联在其社会经济制度的推进下,从 1920 年代起所施行的第一次五年计划、俄罗斯电气化计划以及有关于经济区划的理论研究,以及随后的以人口再分布为核心的居民点网络规划,都对世界范围的区域规划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起了推进的作用;美国在 1933 年开始实施的田纳西河流域规划所取得的显着成就,则为区域规划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在 1950 年代以后,在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的推动下,欧美学者在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进行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关城市区域发展的综合性理论,使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得到了统一,并由此而新兴起°区域科学±这样一个学科群,为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基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经过 20世纪 20、30 年代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 以雅典宪章为代表, 其实践活动主要集中于战后西方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以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建立了新的规划思想与方法, 这一阶段仍在持续;这两部文献基本上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 以此而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从中我们可以追踪现代城市规划整体的发展脉络;1.雅典宪章1933年在 20 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得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着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的;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主要建筑师所制订的,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1933年召开的CIAM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功能关系,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2.马丘比丘宪章七十年代后期,CIAM 鉴于当时世界城市化趋势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的新内容,于1977年在秘鲁的利马召开了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与会的建筑师、规划师和有关官员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 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次大战后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展望了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该宪章申明: 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它提出的一些原理今天仍然有效,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而且人类认识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雅典宪章的一些指导思想己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此需要进行修正;而马丘比丘宪章所提出的,“都是理性派所没有包括的,单凭逻辑所不能分类的种种一切”;3.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从两个宪章的主要思想差异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主导趋势,这些趋势在两个宪章中最明显地表现为:l城市规划由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相支撑的综合空间规划雅典宪章的思想方法是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质在于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能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这是雅典宪章所提出来的功能分区及其机械联系的思想基础;雅典宪章虽然认识到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仍强调“城市规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马丘比丘宪章则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在考察了当时城市化快速发展和遍布全球的状况之后,马丘比丘宪章要求将城市规划的专业和技术应用到各级人类居住点上, 即邻里、乡镇、城市、都市地区、区域、国家和洲,并以此来指导建设;而这些规划都“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并“应该按照可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意义提供与人民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城市形态”;2城市规划由功能分割走向系统综合雅典宪章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 且对以后的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也最为深远;功能分区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主要针对当时大多数城市无计划、无秩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工业和居住混杂导致的严重的卫生问题、交通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等, 而功能分区方法的使用确实可以起到缓解和改善这些问题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 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也是一种革命;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 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突破了过去城市规划过于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了城市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马丘比丘宪章在对 40 多年的城市规划理论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雅典宪章所崇尚的功能分区“没有考虑城市居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结果是城市患了贫血症,在那些城市里建筑物成了孤立的单元,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确实,雅典宪章以后的城市规划基本上都是依据功能分区的思想而展开的,尤其在二战后的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中按规划建设的许多新城和一系列的城市改造中,由于对纯粹功能分区的强调而导致了许多问题,人们发现经过改建的城市社区竟然不如改建前或一些未改造的地区充满活力,新建的城市则又相当的冷漠、单调 , 缺乏生气;对于功能分区的批评,认为功能分区并不是一种组织良好城市的方法,从 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而最早的批评就来自于 CIAM 的内部, 马丘比丘宪章明确提出“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并且强调“在 1933 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 1977 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 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3城市规划由描绘终极状步入循环过程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制订规划方案,而这些规划方案的内容都是关于各功能分区的“平衡状态”和建立“最合适的关系”, 它鼓励的是对城市发展终极状态下各类用地关系的描述,并“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直接改变了过去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进行描述的观点,而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马丘比丘宪章进一步提出“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这一过程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在这样的意义上,城市规划就是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只有通过这样不间断的连续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与城市系统相协同;4城市规划由专家意志的表达转向对公众参与的鼓励雅典宪章在思想上认识到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因此它强调“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在宪章的内容上也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建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但是受建筑学传统的影响,雅典宪章对规划师、专家等社会精英的主导作用尤为强调:“规划师必须以专家所作的准确研究为依据”,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城市规划就成为一种少数专业人员表达他们意志并以此来规范城市社会各类群体和个人行为的手段;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此后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规划不应当以一种价值观来压制其它多种价值观,而应当为多种价值观的体现提供可能,规划师就是要表达这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就是在规划的过程中要让广大的市民尤其是受到规划的内容所影响的市民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讨论,规划部门要听取各种意见并且要将这些意见尽可能地反映在规划决策之中,成为规划行动的组成部分,而真正全面和完整的公众参与则要求公众能真正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之中;城市规划过程的公众参与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城市规划立法和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步骤;马丘比丘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地推进其发展;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
外国近现代城市规划重要思潮
大赫尔辛基规划
规划思想 在大赫尔辛基规划中,沙里宁广泛地研究交通系统的组织,居住与工作的关系, 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把城市分解为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各部分布置 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各自拥有用绿化地 带分开、用高速交通联系起来的中心。
空间布局 新城区以半径为6-9km的半圆环形围绕老城中心布置,相邻中心间的距离为 2-3km,区界间的最小距离为 0.5km。
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 现代化生活环境.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 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 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 动条件太差.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现有空间,以适 应这种情况.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想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 他还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 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是由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张中心空 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 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对城市的评价 对城市的评价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即物质的和精神的,作为物质生活必 要手段的物质条件应当支持人的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居民在精神文明上求 取进步。城市是人的物质寓所,城市也是人的精神家园。
城镇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此,沙里宁提出了城镇建设的基本原则: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 和有机秩序的原则。
田园城市实践: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第一座田园城市。
马塔的带形城市
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 伊· 马塔1882年提出的城市沿一条 高速度、高运量轴线向前发展的设想。 他认为:要限制城市宽度而能无限延长其长度。这可最好地组织安排 城市各种不同功能分区,最方便而经济地铺设供电供水管线,使城市 最有效率而居民最易接近自然。因而居住、生产、商业和服务设施可 以沿交通线布局,从而形成带形城市结构。 他甚至畅想可形成由西班牙到俄罗斯横跨全欧的矩形带状城市(图1)。
2024年全球城市规划的新趋势
城市规划:注重 生态保护,提倡 绿色出行
发展趋势:绿色 建筑和绿色交通 将成为城市规划 的重要方向
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性
单击添加标题
城市韧性: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外部冲击的能力
单击添加标题
气候适应性:指城市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和建设,以适 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单击添加标题
最新趋势: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性,以提高城市的可持 续发展能力
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通流的优化和拥堵的缓解
绿色建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提高建筑能效和可持续性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城市规划中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提高规划的准确性 和可行性
全球城市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挑战:城市间合作需要解决 文化差异、政策差异等问题
机遇:城市间合作可以共同 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全球性问题
机遇:城市间合作可以共享 资源,提高效率,促进经济 发展
挑战:城市间合作需要平衡 各方利益,避免出现不公平
现象
培养新一代的城市规划师
教育背景:城市 规划、建筑设计、 环境科学等专业
技能要求:创新 思维、跨学科知 识、实践经验
城市规划的创新与机遇
创新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城市规划
绿色环保:注重生态保护,推 广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能源
智能交通: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 城市规划,提高规划的民主性 和可行性
PART 5
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
国际知名城市的规划实践
2024年全球城市规划的新风貌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通过立法和教育手段,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保护 意识。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和措施, 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在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创意设计和科技手段,将历史文化遗产活化 利用为城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全球化与城市化加速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 的焦点。
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挑战
城市规划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城市规划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 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绿色出行方式推广
公共交通优先
发展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吸引力 ,减少私家车出行比例。
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完善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提供安全、舒适的慢行环境, 鼓励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智能交通技术应用
运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交通拥堵和 尾气排放。
低碳建筑和清洁能源利用
低碳建筑设计
推广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提高建 筑能效和环保性能。
清洁能源利用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 碳排放。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动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 污染。
05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城市规划中体 现
04
绿色环保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实践
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
欧洲的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欧洲的城市化与城市规划欧洲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大陆,其独特的城市化与城市规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欧洲的城市化现象以及相关的城市规划实践。
一、欧洲的城市化趋势1. 城市化的背景与原因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城市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都是城市化背后的驱动力。
此外,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移民前往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2. 城市化的影响欧洲的城市化给城市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了基础设施的压力,包括住房、交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使城市成为了创新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二、欧洲的城市规划实践1. 城市规划的历史欧洲在城市规划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罗马城市到现代的城市规划运动,欧洲一直在探索并实践着不同的城市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保护历史遗产、提高交通效率以及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2. 现代城市规划的趋势在现代,欧洲的城市规划趋向于注重可持续性和社会发展。
许多城市将重点放在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以及提供公共空间和绿地等方面。
此外,城市规划还致力于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并在城市更新中找到历史与现代的平衡。
三、欧洲的城市规划案例1. 巴黎巴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以保护历史遗迹和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为特点。
该城市以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等标志性建筑而闻名,而塞纳河河畔的街景更是令人惊叹。
巴黎还注重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质量和效率,鼓励居民使用环保的出行方式。
2. 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以其独特的运河系统和自行车友好的城市规划而闻名于世。
该城市大量投资于建设自行车道、停车设施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出行。
此外,阿姆斯特丹还十分注重历史建筑保护,并通过城市更新计划改善城市环境。
3. 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一座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城市。
2024年全球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推广共享单车: 方便市民出行,
减少交通拥堵
PART 04
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14
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 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如建设防洪设施、推广绿色建筑等 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绿色建筑: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 减少能源消耗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 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智能交通: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减少 交通拥堵和污染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城市规 划,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循环经济: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减少废 弃物产生和排放
科技创新: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城市 规划和管理效率
2024年城市规划的具体 措施
9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避免过度集中 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推广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建设步行和自行车道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
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 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 智能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绿色建筑:采用节能、环保的建 筑材料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 碳排放
循环经济:通过废物回收和资源 再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 推广节能环 保的建筑设 计,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生态城市: 注重城市绿 化和生态保 护,提高城 市生态环境
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
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也在不断变化,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
首先,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城市化率的持续增加。
据统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达到66%,城市化进程将持续加速。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不同,但总体趋势都是城市化率的持续增加。
这将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面临的挑战也会日益增加。
其次,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之二是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
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千万,城市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基础设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城市管理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同时,大城市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加,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这也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三,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之三是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也在逐渐得到改善。
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垃圾处理、空气污染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同时,一些新兴的智能城市概念也在不断涌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四,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之四是城市发展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数字化和智能化。
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已经开始在一些领域得到应用,这不仅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也改善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未来,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最后,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之五是城市间的联动和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建立姐妹城市关系,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同时,一些全球性的城市议程也开始出现,城市间的联动和合作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综上所述,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多方面的,城市化率的持续增加、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城市发展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以及城市间的联动和合作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城市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空间规划制度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空间规划制度发展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在空间规划制度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趋势:
1. 区域化规划: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化规划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空间规划制度中,倡导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城市建设。
3. 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是许多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 数字化规划:各国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空间规划中,提高规划方案的精度和可行性。
5. 社会参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社会参与,即通过公众参与、协商等方式,将居民的需求和意见融入到城市空间规划中。
海外城市规划案例研究
海外城市规划案例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迁徙的增加,海外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研究几个海外城市规划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策略,以及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一、新加坡:高效的城市规划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家,却以其高效的城市规划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新加坡的中央商务区(CBD)采用了垂直城市规划的理念,通过高楼大厦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
此外,新加坡还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城市的效率,还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二、东京:多中心的城市规划东京是一个典型的多中心城市,拥有多个商业中心和居住区。
这种城市规划理念使得东京的交通压力得到了缓解,并且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东京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将传统建筑和现代化设施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东京的城市规划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城市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还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人文关怀。
三、纽约:多功能的城市规划纽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城市,其城市规划案例值得借鉴。
纽约的城市规划注重多功能的发展,即在一个区域内融合居住、商业、办公和娱乐等多种功能。
这种城市规划理念使得纽约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国际都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同时,纽约还注重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纽约的城市规划案例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温哥华:可持续的城市规划温哥华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城市。
温哥华的城市规划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例如,温哥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使用低碳出行方式。
此外,温哥华还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使得城市成为了一个宜居的环境。
温哥华的城市规划案例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组织模式
空间序列 密度分布
住宅组团布局模式
新城中心 高速道路
公交专用道路 邻里中心
新城绿心 组团分隔绿带
步行体系
步行体系
5
多层住宅区 (沦为贫民窟)
重建后的场景
Milton Keynes New Town(1967)
新的邻里中心模式
Milton Keynes New Town, 1970s
人车交通分流
(1)立法:新镇法(New Town Act, 1946) 城镇开发法(Town Development Act, 1952)
(2)体制:新城开发公司 (New Tow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s )
(3)财政:国家低息贷款
3. 新城建设的目标:区域职能
(1)经济发达地区: 疏解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
7
4. 新城市主义的开发管制方式
街道-街坊-建筑的设计准则(design guidelines)
新城市主义的经典案例:Seaside
8
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
from urban renewal to urban regeneration
城市更新
Urban Renewal
1. 城市更新的动因解析 2. 对于城市更新的批评和反思 3. 城市更新案例
(2)经济落后地区: 区域增长极核
4. 新城建设的原则 (1)平衡(Balanced):
居住/就业平衡、产业结构平衡、社会结构平衡 (2)自足(Self-contained):
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5. 新城建设概念的演进 (1)城市规模:从小到大 (2)建设密度:从低到中 (3)功能分区:从单一到混合 (4)交通组织:从一元到多元
(4)面向步行者的街道 Pedestrian-firendly streets
(5)公共领域的主导地位 Dominance of public domain
3. 呼唤观念更新
(1)区域(增长管制): 公共交通和紧凑城市形态
(2)社区(区划法规): 混合用途和步行范围
(3)建筑(城市设计): 建筑面向公共空间和具有人性尺度
1974年开始,社区规划和公众参与取代“推土机式”的拆 除重建。
1. 城市更新的动因解说
1.1 市场驱动的城市更新 market-driven urban renewal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城市建 成环境的更新时机
9
(1)建筑物的物质寿命和经济寿命 (2)既成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 (3)城市更新的时机
田园城市(Garden City)
巴洛报告(Barlow Report, 1937-1940) 大伦敦规划(Greater London Plan, 1944)
伦敦的绿带(Green Belt)
公司城(Company Town: Port Sunlight)
1
2. 新城建设的体制:立法、机构、财政
2. 传统城镇生活环境作为永恒主题: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概念 (timeless goal of urbanism)
(1)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模式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2)混合用途和适宜强度 Mixed uses and densities
(3)步行范围和人性尺度 Walking distance and human scale
Garden City (1903)
市政中心
2
纪念建筑
商业中心
花园住宅
花园住宅
Harlow(1947)
田园风光
老龄新城
人车交通分流
新城中心和邻里中心
3
多层中密度住宅
低层高密度住宅
低层高密度住宅
Runcon New Town(1964)
规划概念
规划结构
邻里组团模式
公共设施空间配置模式
社区规划结构
4
国外城市规划的理念和趋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唐子来
战后西方国家的城市规划实践
新城建设(1950-1960)
城市更新 (1960-1970)
城市复兴 (1980-1990)
新城市主义(1990)
从新城到新城市主义
(1)英国:新城建设 (2)美国:新城市主义
英国的新城建设
1. 历史背景
(1)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膨胀 (2)公司城镇(Company Town) (3)田园城市(Graden City) (4)巴洛报告(Barlow Report, 1940) (5)大伦敦规划(Greater London Plan, 1944 )
6. 新城建设引发的许多思考
6.1 城市合理规模 6.2 区域城镇体系(反磁力体系) 6.3 新城建设成为(1903) (2)Harlow(1947) (3)Runcon(1964) (4)Milton Keynes(1967)
Letchworth
1.2 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 public-sector-led urban renewal
国家理论(role of state) (1)维护社会安定:公平
(legitimation function: social justice) 城市更新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公共干预 财富的再分配:提供社会住宅和其它公共物品 (2)促进经济发展:效率 (accumulation function: economic efficiency) 城市更新作为促进经济效率的公共干预 克服市场失灵:非理性的价格期望
美国的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计划始于1949年的《房屋法》、结束于1974 年的《房屋与社区发展法》。
地方公共机构(城市开发公司)使用联邦资金(占2/3) 和地方资金(占1/3),运用公共征用权,进行城市改造。
截止1973年,共花费近130亿美元的联邦基金,涉及 2000多个项目,拆除60万个住房单元和搬迁200万居民。
地块产权分割 囚犯的困惑
2. 对于城市更新的批评和反思
2.1 支持者 (1)刺激经济发展 (2)优化土地利用 (3)改善城市面貌 (4)提升居住条件
新城中心
新城中心
邻里街坊(环境区)
6
邻里中心
住宅组团
人车交通分流
前后花园
美国的新城市主义
1. 新城市主义产生的缘由
(1)城市蔓延 (2)传统都市生活方和社区的消失 (3)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4)过度依赖小汽车交通 (5)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6)房地产营销
美国的郊区发展模式: 城市蔓延(Urban Spra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