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合集下载

特殊土地基均匀性评价的基本内容分析

特殊土地基均匀性评价的基本内容分析

【 词】 关键 工程地质 ; 地基均 匀性 ; 特殊土地基 ; 匀沉降; 不均 地基承栽力 ; 刚度; 定性 稳
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 . 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 发 空洞无物 . 或者根 本就不涉及这方 面的内容 . 使得基础设 计时对地基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必须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的方式 、 规 土 的均匀性难 以进行 考虑 , 给建筑 物的安全带来隐患 . 据有 关规范 根 模及其类型 , 合具体 的工程地质条件 ( 再结 环境) 去评价和预测其两者 和基础设计经 验 . 地基 的均匀性评 价 , 其实就是地基土 的压缩性不均 相互 制约的基 本形式 和基 本规律 , 以达到安全 、 经济 、 合理 、 可行 , 又 匀问题 。 结合场地特征 . 首先确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 。 应 进而根据 好、 又快的开发、 利用 和保护工程地质条件( 环境) 目的。 的 建筑物 的荷载特征估算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 21 工程地质 单元 的划分根 据现场调绘情 况 . . 确定场 地是否跨越不 1 重要性、 围及评价基本方面 范 同的地貌单元 . 再根据钻孔揭露资料 , 绘制场地纵横工程地质剖面 图, 1I 评价范围 . 分 析评价岩土质的成因 , 积年代 , 沉 力学性质 , 分析地基岩土纵横方 向 对天 然地 基的均匀性评 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 价的平面范 围和深 上物理力学性质 的差异情况 . 分析建筑物基础平面是否跨越不 同的地 度范 围.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 面范 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 围既有相 貌单元 和位于 同一工程地质单元。 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 , 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 以 自 抗 然村或某一街 区为 2 地基均匀性评价 深度的计算 ” . 2 根据建筑物 的荷载 特征 . 结合建筑 单位进行考虑 . 而建筑地基 的均匀性评价 时多以建筑 物水平 投影面积 物拟采用的基础 型式估算地基岩土的压缩层 深度范围 . 分析评 价压缩 范围为标 准 . 即通常 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 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 : 层范围 内的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也 进而进行地基均匀性的定性及 但地基 均匀性 的评价 深度 范围与抗震覆盖 层厚度评价具有 明显不 同 定量评价。 的概念 . 必须有 明确 的定性 概念 . 假若它 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 盖层 厚 2 不均匀地基的评价”按下列要求对 地基的均匀性进行定性 及定 - 3 度的评价范 围一致 , 则将 造成过大 的投 资浪费 . 建筑抗震覆盖 层厚度 量评价 : 的确定是 以地面至地层界 面剪切 波速大于 5 0 0 的岩土层顶 面距 离为 () 1建筑物基础平 面跨越不 同的地貌单元 , 岩土层 的工程特 性在 准。 而地基 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 以下几条原则 : 纵横方 向上具明显的差异为不均匀地基 : () I 地基主要 受力层情况 : 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 3 ( 为基础底 bb () 2 建筑物所在场地构造破 碎带( 非全新 活动断裂带) 或构造 发育 面宽度 )对于独立基础 为基底下 1 6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 5 , . , 5 m; 引起 的节理, 裂隙发 育导致 岩体极为破碎 } 风化破碎岩 体) 不均匀 为 (). 2 / 缩层深度 范围 : N 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 , 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 地 基 : 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 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 () 3 场地 内有大面积 的软弱粘性 土和填土分布 , 经人 工处 理过的

关于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和探讨

关于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和探讨

关于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和探讨张晓玉,张丽丽(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071)摘要:本文在对岩土工程勘察有关规范理解的基础上,对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分析地基均匀性评价的重要性,细化了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

关键词:地层均匀性;地基均匀性;变形控制;当量模量0 引言我们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很重视地基承载力、基础持力层和基础形式的分析评价,对地基均匀性的评价重视不够,前几年多数单位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甚至不予评价,在审图机构的要求下,现在的勘察报告基本上有这一节的内容,但评价方法五发八门,说法也很多,如不均匀、较均匀、均匀性较好、均匀性一般等,并多以地层均匀性代替地基均匀性,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彼此理解出入较大,本文针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想法。

1 规范对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1.11-3表述“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其条文说明4.1.11-2补充解释为“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工程经验表明,绝大多数与岩土工程有关的事故是变形问题,包括总沉降量、倾斜和局部倾斜;变形控制是地基设计的主要原则,故本条规定了应分析评价地基的均匀性,提供岩土变形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4.3.3表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包括内容的第4款为“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③湖北省地区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中6.0.10条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应包括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

④《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8.2.1-2表述天然地基分析评价应包括的基本内容的第2款为“地基均匀性”。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式中b:基础宽度。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
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
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

地基均匀性评价

地基均匀性评价

地基均匀性评价1、地基均匀性评价是否可理解为对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均匀性评价,对土层的评价结论是否说土层为均匀或不均匀地基土,还是地基为均匀或不均匀地基?而且对场地土层是否应该全部进行评价?我曾经见过一份报告上对本应该在基础开挖将被挖除的填土层评价其均匀性,本人认为不合理,是否正确?2、地基均匀性评价的具体评价方法在高层勘察规范上才有,那低层和多层天然地基方案是否需要进行地基均匀性进行评价?若需要如何评价?根据高层规范第8.2.4条要求进行是否可行?3、如下剖面地质情况地基均匀性如何评价?a、第一种情况:建筑层高4层,无地下室,选择②粉质粘土做地基持力层,是否需要评价地基均匀性,若要评价该如何评价?这种情况层有人说粉质粘土为不均匀地基土,理由是层厚不均匀,则变形不均匀。

对此我认为不合理,层底坡度少于10%,按照高层勘察规范第8.2.4条规定可判为均匀地基,厚度不均匀,可将基础放置在粉质粘土同意水平面上即可解决该问题,不知对否?b、建筑为11层,框架,1层地下室,基地标高约在自然地面下3m,选择②粉质粘土做地基持力层,地基均匀性如何评价?4、如下剖面地质情况,按照层高3层和18层,其地基均匀性如何评价?高大钊:1. 评价地基的均匀性,是勘察报告的内容之一。

但勘察阶段能够评价的仅是地基的均匀性,如果是均匀的地基,说明建造体型不很复杂的建筑物应该是不会发生不均匀沉降的。

但是,如果楼层的高差很大,荷载的分布明显的不均匀,那么即使在均匀的地基上还是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

2. 有经验的工程师,稍有工程判断能力的工程师,根据场地土层厚度的分布和不同勘探孔的压缩性指标之间的比较,就可以判定这个地基是不是均匀的。

3. 对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关于地基均匀性评价的有关规定,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讨论:1) 均匀性判断要求进行的,即使是采用分析软件方便快捷地进行的是“沉降、差异沉降、倾斜等特征分析评价”,并不是要求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地基土竖向成层分布,部分层位水平方向上分布不连续,水平方向上厚度变化较大,部分层位水平方向顶(底)板埋深有所起伏,主要表现在:1、人工填土层(Qml)杂填土(①1)呈杂色,松散状态,由砖块、灰渣、废土、建筑垃圾等组成,分布不稳定,仅局部分布;素填土(①2)呈褐黄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厚度有所变化。

填垫年限小于十年。

2、新近冲积层(Q43N al)黏土(③1)土质尚均匀,分布不甚稳定,厚度有所变化,局部缺失。

3、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砂粘性变化较大,局部夹粉土,分布较稳定。

4、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⑧1亚层分布不甚稳定,局部缺失,⑧2亚层分布尚稳定,各亚层厚度变化大。

5、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 al)土质较均匀,⑨1亚层分布尚稳定,局部缺失;⑨2亚层分布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⑨3亚层分布不稳定,部分区域缺失。

5、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3c al) 本层土在揭示范围内土质尚均匀,⑪1亚层分布不稳定,部分区域缺失,⑪2、⑪3亚层分布尚稳定。

本场地地基土水平方向上各亚层砂粘性有所变化,厚度有所变化,但对整体而言,地基土分布及性质尚均匀、稳定,整体认为地基土是较均匀、稳定的。

第二节 2.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2.4.1一般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当子样个数≥6时,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及子样个数;当子样个数<6时,仅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及子样个数。

各层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4.1:2.4.2标贯指标统计静力触探试验提供锥尖阻力qc 、侧摩阻力fs算术平均值,标准贯入击数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子样数如表2.4.2:标贯指标统计表表2.4.2。

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

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

浅析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摘要:地基在建筑里的作用不可以替代,隐藏地基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是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文章就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建筑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均匀性;稳定性;评价方法;措施tu4331.地基均匀性评价范围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范围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应包括2个方面:平面范围与深度范围。

其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虽然有所相似但是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这需要有确切的定性概念,假若其评价范围和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相同,这就会造成企业成本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的厚度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标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遵循如下几方面的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δ 0.025σδ(1)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 地基规范0。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zn=b(2.5-0.4lnb)(2)式中: b--基础宽度。

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zn,即zn处的附加应力?z与土的自重应力?c应符合下式要求:?z=0.2?c (3)?z=σα1po (4)式中:α1--附加应力系数,查有关规范确定;po--等效实体基础底面的平均附加应力。

2.地基均匀性判定地基均匀性判定方法可分为2种,一种是定性判别;令一种是:定量判定。

定性判别是指通过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岩土分布等的不均匀特征来判断辨别。

轻型动力触探方案

轻型动力触探方案

轻型动力触探方案一、前言轻型动力触探是一种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土承载力评估、地基处理效果检测等领域。

通过对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取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试验目的轻型动力触探的主要目的是:1、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建筑物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2、查明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分层情况。

3、评估地基处理效果,如强夯、换填等。

三、试验原理轻型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下落,将探头贯入地基土中。

根据探头贯入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来判定地基土的性质。

其基本原理是:假设地基土为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半无限体,在重锤的冲击作用下,探头贯入地基土所遇到的阻力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

一般来说,锤击数越大,地基土的承载力越高,压缩性越小。

四、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穿心锤:质量为 10kg,落距为 50cm。

2、探头:圆锥头,锥角为 60°,锥底直径为 40mm。

3、触探杆:直径为 25mm 的无缝钢管。

五、试验步骤1、平整场地:选择试验点,清除表面杂物,使试验场地平整。

2、安装设备:将触探杆垂直插入土中,使穿心锤自由下落。

3、进行贯入:将穿心锤提升至规定的落距高度,然后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 30cm 所需的锤击数。

4、数据记录:记录贯入深度、锤击数等数据。

5、终止试验:当贯入深度达到预定深度或锤击数超过规定值时,终止试验。

六、数据处理1、绘制触探曲线:以贯入深度为横坐标,锤击数为纵坐标,绘制触探曲线。

2、计算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相关规范和经验公式,结合触探曲线和锤击数,计算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七、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试验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避免在异常部位进行试验。

3、贯入过程中应保持触探杆的垂直,避免倾斜和晃动。

4、锤击时应保持落距的稳定和准确,避免偏心锤击。

地基均匀性评价(高大钊)

地基均匀性评价(高大钊)

地基均匀性评价高大钊1. 在8.2.1条第2款“地基均匀性”评价是强制性条文,说明在勘察报告中必须评价地基的均匀性。

2. 但8.2.4条并不是强制性条文,这条是如何评价均匀性的方法,规范做了概括,但并不是非用这些方法不可,用其他方法是不是就不行了呢?不是的,在这本规范之前,岩土工程师早就会评价地基均匀性了,而且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经验,是否可以呢?当然是可以的。

3. 条文说:“对判定为不均匀的地基,应进行沉降、差异沉降、倾斜等特征的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

”怎样理解这一条?有人说,根据这一条就应该在勘察报告中计算差异沉降。

但我实在看不出来,规范是讲分析评价,例如是岩土组合地基,那即使是体形非常简单的建筑物,荷载非常均匀的建筑物,还是会有不均匀沉降,而且肯定土基方向沉降大,那么采取什么措施呢?在岩基段采用褥垫是一种可以建议的工程措施。

如果要你把差异沉降给计算出来,那可没有办法计算。

4. 从上面这条规定不能得到相反的结论,说如果评价为均匀地基,就不需要建议设计验算沉降了。

因为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除了不均匀地基的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例如,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有比较大的差异,荷载的分布不均匀,荷载的重心与基础形心不重合等结构的因素都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因此,勘察报告的重点是要从地基角度发现不均匀性,建议设计采取工程措施,而不在于强调地基的均匀性,最多是说从地基角度来看,没有发现对建筑物变形产生不利影响的不均匀性。

5. 这一条的第一款,是从地貌和地质单元的角度分析是否是不均匀地基,这主要根据工程师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

6. 第二款是从土层的厚度是否变化过大来判断,其中,第1点,持力层底面标高的坡度比较明确,但相邻基础底面标高之说在勘察阶段一般都是没有最后确定的,实在难以判断的。

但第2点是用基础宽度表示,以0.05b为限制,实际上就是厚度的变化不大于5%,这里并不需要和基础宽度联系起来,勘察阶段一般宽度也没有最后确定,同时这个规定与第1点的10%也是有些矛盾的,两种计算结果可能会不一致的。

地基均匀性评价

地基均匀性评价

地基均匀性评价1、地基均匀性评价是否可理解为对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均匀性评价,对土层的评价结论是否说土层为均匀或不均匀地基土,还是地基为均匀或不均匀地基?而且对场地土层是否应该全部进行评价?我曾经见过一份报告上对本应该在基础开挖将被挖除的填土层评价其均匀性,本人认为不合理,是否正确?2、地基均匀性评价的具体评价方法在高层勘察规范上才有,那低层和多层天然地基方案是否需要进行地基均匀性进行评价?若需要如何评价?根据高层规范第8.2.4条要求进行是否可行?3、如下剖面地质情况地基均匀性如何评价?a、第一种情况:建筑层高4层,无地下室,选择②粉质粘土做地基持力层,是否需要评价地基均匀性,若要评价该如何评价?这种情况层有人说粉质粘土为不均匀地基土,理由是层厚不均匀,则变形不均匀。

对此我认为不合理,层底坡度少于10%,按照高层勘察规范第8.2.4条规定可判为均匀地基,厚度不均匀,可将基础放置在粉质粘土同意水平面上即可解决该问题,不知对否?b、建筑为11层,框架,1层地下室,基地标高约在自然地面下3m,选择②粉质粘土做地基持力层,地基均匀性如何评价?4、如下剖面地质情况,按照层高3层和18层,其地基均匀性如何评价?高大钊:1. 评价地基的均匀性,是勘察报告的内容之一。

但勘察阶段能够评价的仅是地基的均匀性,如果是均匀的地基,说明建造体型不很复杂的建筑物应该是不会发生不均匀沉降的。

但是,如果楼层的高差很大,荷载的分布明显的不均匀,那么即使在均匀的地基上还是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

2. 有经验的工程师,稍有工程判断能力的工程师,根据场地土层厚度的分布和不同勘探孔的压缩性指标之间的比较,就可以判定这个地基是不是均匀的。

3. 对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关于地基均匀性评价的有关规定,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讨论:1) 均匀性判断要求进行的,即使是采用分析软件方便快捷地进行的是“沉降、差异沉降、倾斜等特征分析评价”,并不是要求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

地基与基础质量评估报告

地基与基础质量评估报告

地基与基础质量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二、调查方法1.实地勘察:我们对工程项目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包括地基和基础的田块面貌、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情况的观察和记录。

2.文献调研:我们查阅了相关的工程施工记录、土壤测试报告、监理报告等文献资料,以了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和监理部门的意见。

三、调查结果1.地基土壤性质及地下水位:根据现场勘察和文献调研,该工程项目所在地基土壤属于粘性土,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地下水位较为稳定,有利于地基与基础的承载。

2.地基与基础施工过程:施工记录显示,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包括挖土、回填、压实等工序,并经过监理部门的验收和记录。

3.地基与基础质量评估指标:本次评估主要关注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性、均匀性、承载能力等指标。

四、质量评估1.地基与基础稳定性评估:经过对地基与基础的实地观察和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我们认为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性良好,没有明显的沉降、滑移等问题。

2.地基与基础均匀性评估:通过对地基与基础的检查,我们发现地基与基础的均匀性较好,没有明显的裂缝和变形现象。

3.地基与基础承载能力评估:根据实地勘察和文献调研,我们认为地基与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所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1.结论:经过对地基与基础的质量评估,我们认为该工程项目的地基与基础质量良好,能够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寿命。

2.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地基与基础的质量,建议在后续的施工中,加强对地基与基础的监管和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同时,建议定期进行地基与基础的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稳定性和持久性。

1.工程施工记录2.土壤测试报告。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foundationDBJ 15-××-201×备案号: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年××月××日××××出版社目录1 总则 (3)2 术语和符号 (4)2.1 术语 (4)2.2 符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本规定 (4)4 勘察 (9)4.1 一般规定 (9)4.2 勘探与测试 (9)4.3 勘察成果报告 (11)5 地基检测 (12)5.1 一般规定 (12)5.2 天然地基检测 (15)5.3 处理土地基检测 (16)5.4 复合地基检测 (17)6 浅基础检测 (19)6.1 一般规定 (19)6.2 基础现状调查 (20)6.3 钢筋探测 (21)6.4 基础混凝土强度检测 (21)7 基桩检测 (23)7.1 一般规定 (23)7.2 既有建筑基桩静载法 (25)7.3 既有建筑物基桩钻芯法 (27)7.4 既有建筑基桩旁孔透射法 (27)7.5 既有建筑基桩低应变法 (31)7.6 既有建筑基桩磁测井法 (34)8 加固基础检测 (37)8.1 一般规定 (37)8.2 扩大基础 (37)8.3 新增微型桩 (38)8.4 地基注浆加固 (38)9 变形监测 (40)9.1 一般规定 (40)9.2 沉降监测 (40)9.3 水平位移监测 (41)9.4 裂缝监测 (42)9.5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3)9.6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44)9.7 地下水位监测 (45)9.8 振动监测 (45)10 地基基础鉴定 (47)10.1 一般规定 (48)10.2 地基基础鉴定 (48)10.3 评定方法和分级标准 (50)10.4 地基基础安全性评级 (51)本规范用词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评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评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 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 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 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 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 5m;(2) 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式中b:基础宽度。

且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 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 zn,即z 处的附加应力oz与土的自重应力 oc 应符合下式要求:2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内容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审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发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空洞无物,或者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均匀性难以进行考虑,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根据有关规范和基础设计经验,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其实就是地基土的压缩性不均匀问题,结合场地特征,应首先确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进而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征估算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

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建筑物拟采用 的基础型式按式 ( ) ( ) 1 ~ 4 估算地基 岩土的压缩层深 度范 围,分析评价 压缩层范 围内的地 岩土 的物弹力 学性质 ,进而进 行地
基均 匀性 的定性 及定量 评价 。
又有较大 的差 异,抗震 的建 筑场地评价 多以 自然村或某 一街 区为单位 进行考虑 ,而建 筑地基的 均匀性评价 时多以建筑物水 平投 影面积 范围
量评 价 :
① 建筑 物基础平面跨 越不 同的地貌 单元 ,岩土层的工程特性 在纵
横 方 向 上具 明 显 的 差 异 为 不 均 匀 地 基 ; ② 建筑 物 所 在 场 地 构造 破 碎 带 ( 全 新活 动 断 裂 带 ) 育或 构 造 引起 非 发 的节 理 / 隙 发育 导致 岩 体极 为 破 碎 ( 风化 破 碎 岩 体 ) 不均 匀地 基 ; 裂 非 为
为 标 准 ,也 即 通 常 以 建 筑 物 角 点 包 络 线 所 占 的 面 积 为评 价 范 围 ;但 地 基 均 匀 性 的 评 价 深 度 范 围与 抗 震 覆 盖 层 厚 度 评 价 具 有 明 显 不 同 的 概 念 ,
() 3 不均匀地基的评价。按下列要求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定性及定
建 筑 与发 展

科技 前沿
Ke i i J Q on Yan
2 08 ・
Ji an Zhu YU F Zhan a
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张争齐
陕 西 中天 岩 土 工程 勘 测 有 限公 司 陕 西 咸 阳 7 20 10 0
【 摘 要 】 地基的均 匀性和稳定性 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 中的一 项重要 内容 , 本文从定性 和定 量两方 面对地基的均 匀性和稳定性进行 了论述,并 均 匀性 稳定性 基础设计 结构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地基均匀性评价问题论文

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地基均匀性评价问题论文

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地基均匀性评价问题探析【摘要】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审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发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空洞无物,或者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均匀性难以进行考虑,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根据有关规范和基础设计经验,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其实就是地基土的压缩性不均匀问题,结合场地特征,应首先确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进而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征估算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

【关键词】岩土勘察;工程地质;地基均匀性;场地特种;压缩层深度;安全隐患0 引言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且《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以下简称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对地基的均匀性有明确的规定,但两规范均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准则,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也显得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处着手,作者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试图从定性及定量角度对地基的均匀性提出一些方法。

1 评价范围及评价内容1.1 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1.2 基本方面(1)当地基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 10%时,可视为不均匀地基。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以及意义,分别从定量以及定性两方面对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均匀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地基工程的不稳定以及不均匀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希望本文的提出能为相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字]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稳定性评价分析0 引言建筑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建筑施工现场及其附近是否存在对建筑物产生影响的不良地质因素,勘察的内容包括明确施工场地的底层时代、结构、岩性以及具体分布情况,此外,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下埋水条件以及其腐蚀性做出科学的评价,在明确地质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地基应对措施来保证建筑物质量要求。

现场勘察工作本身必须遵循相关抗震以及勘察设计要求,通过结合建筑物的各项性质,采取多种方法如井探、钻探等进行综合勘察与评价,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及意义1.1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各项工程建设前提,没有对岩土进行勘察,就不能进行接下来的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环节。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经过对地质进行分析,从而为接下来的工程设计、施工环节提供场地的各项地质参数,并通过运用一些勘察测试手段及方法,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判断出修建某种工程所需要的地质条件要求,并确定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除此之外,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地基在施工过程中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沉降变形。

最后,岩土工程勘察能够为工程的基础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各种岩土工程资料。

1.2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岩土工程勘察通过运用岩土工程的技术及方法,分析及评价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环境特点以及岩土工程条件。

岩土工程所涉及的专业很广,它综合了气象、水文、岩土力学、地质学、工程学、化学以及环境学等学科,从这个方面来讲,岩土工程是一门及其复杂的学科。

地基均匀性表征及其在强夯加固地基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

地基均匀性表征及其在强夯加固地基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

地基均匀性表征及其在强夯加固地基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邓永锋;郑晓培;江舜武;刘华山;李沛【摘要】传统地基均匀性采用不均匀系数评价,但该方法不能反映场地参数的具体分布特征.针对该不足,在传统方法基础上,经过多次比对,提出了不均匀系数和变异系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连云港赣榆港区一期强夯地基处理工程,开展多种现场原位试验,明确所提出新方法在地基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综合评价地基均匀性,还可以从平面和深度范围对地基进行系统评价.%The uniformity of the traditional founda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uneven coefficient,but the method cannot reflect the specif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te parameters.According to this weakness,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combining the uneven coefficient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wa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bined with the dynamic compac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project at the first stage of Ganyu port area in Lianyungang,a series of in-situ testes were carried out to discuss th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he foundation uniformity evalu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not only synthetically evaluate the uniformity of the foundation,but also can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foundation from the plane and the depth range.【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6页(P60-65)【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不均匀系数;变异系数【作者】邓永锋;郑晓培;江舜武;刘华山;李沛【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江苏新苏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2;金东方港口投资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100;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2;O319.56在岩土工程实践中,造成结构失效或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基不均匀问题[1-2](排除上部荷载不均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地基土的比例系数

地基土的比例系数

地基土的比例系数地基土的比例系数,又称为地基土的指标性质系数,是用来评价地基土的各项指标性质与一定标准土的相对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地基土的比例系数对于土壤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比例系数的定义、分类、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土壤工程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地基土的比例系数是用来衡量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特征的指标,主要是通过不同粒径级配之间的相对比例来判断。

通过比例系数的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孔隙结构、渗透性、稳定性等性质进行评价。

二、分类地基土的比例系数主要可以分为粒径比例系数和粒级比例系数两类。

1.粒径比例系数粒径比例系数是通过粒度分析测试得到的土壤颗粒在一定粒级上的比例来进行计算,主要有两个常用的比例系数,即有效粒径比例系数(Cc)和一维压缩系数(Cc)。

-有效粒径比例系数(D10/D30)有效粒径比例系数(Cc)是比较粗颗粒和细颗粒比例的一个指标,一般用粒径分析曲线中10%和30%粒径的比值来表示。

当Cc的值越大,说明细粒颗粒含量较高,土壤的渗透性较差。

-一维压缩系数(Cc)一维压缩系数(Cc)是通过对土壤进行压缩试验得到的,可以用来评价土壤在承受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

一般来说,Cc值越大,土壤的压缩性越强,在承受荷载时容易发生较大的沉降变形。

2.粒级比例系数粒级比例系数主要用来评价土壤的颗粒级配特性,常用的比例系数有均匀系数(Cu)、偏度系数(Cs)和峰度系数(Cz)。

-均匀系数(Cu)均匀系数(Cu)是通过粒度分析曲线的宽度和位置来判断土壤颗粒级配的均匀性。

Cu的值越大,说明土壤颗粒级配越不均匀,颗粒大小差异较大。

-偏度系数(Cs)偏度系数(Cs)用来描述土壤颗粒级配曲线的偏斜程度,通过比较粒度分析曲线中粒径的变化趋势来计算。

当Cs的值接近0时,说明土壤颗粒级配近似对称;当Cs的值小于0时,则说明土壤颗粒级配向细颗粒一侧偏斜;当Cs的值大于0时,则说明土壤颗粒级配向粗颗粒一侧偏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
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
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
(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

式中b:基础宽度。

且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zn,即z 处的附加应力o z与土的自重应力o c应符合下式要求:
2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内容
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审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发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空洞无物,或者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均匀性难以进行考虑,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
根据有关规范和基础设计经验,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其实就是地基土的压缩性不均匀问题,结合场地特征,应首先确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进而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征估算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

工程地质单元的划分。

根据现场调绘情况,确定场地是否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再根据钻孔揭露资料,绘制场地纵横工程地质剖面图,分析评价岩土质的成因、沉积年代、力学性质,分析地基岩土纵横方向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情况,分析建筑物基础平面是否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和位于同一工程地质单元。

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的计算。

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征,结合建筑物拟采用的基础型式按式(1)~(4)估算地基岩土的压层深度范围,分析评价压缩层范围内的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而进行地基均匀性的定性及定量评价。

不均匀地基的评价。

按下不列要求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
①建筑物基础平面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在纵横方向上具明显的差异为不均匀地基;
②建筑物所在场地构造破碎带(非全新活动断裂带)发育或构造引起的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体极为破碎(非风化破碎岩体)为不均匀地基;
③场地内有大面积的软弱粘性土和填土分布,经人工处理过的地基均匀为不均匀地基;
④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相邻钻孔的压缩层范围内岩土层界面坡度﹥10°时为不均匀地基;
⑤建筑物平面范围内各钻孔压缩摸量厚度加权平均值的最大值Emax与最小值Emin的比值作为不均匀系数,并结合同一工程地质单位岩土层厚度的统计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评价,满足表1条件的可评判为不均匀地基。

表一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值
同一工程地质单位岩土层厚度统计变异系数δ≤~~≥
地基不均匀系数
(K=Emax/Emink?
6、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的岩土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存在厚度明显不同,层厚统计变异系数大于等于,并且相邻钻孔间同一工程地质单元的岩土层厚度差值大于等于(b为基础宽度)时,为不均匀地基,即满足下两式要求时为不均匀地基:b≧
|H1 ——H2|≧
式中:H1 、H2 ——相邻钻孔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岩土层厚度,m;
b —基础宽度。

7、在同一钻孔内的地基土压缩层范围内任意相邻两层岩土层的地基地压缩模量比值满足正式要求为不均匀地基:
ES1 /ES2>3
式中:ES1—上层土压缩模量;
ES2—下层土压缩模量。

8、对于桩基础其桩底高差大于等于下式计算结果时应判定为不均匀地基:
H=Dtan
式中:D—桩径;
—相邻桩底中点连续与水平线的夹角。

2、不均匀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对于被判为不均匀地基的场地,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地基变形的验算评价,以免地基变形失效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地基变形一般包括地基的压缩变形,通常采用规范建议的等效分层总和法进行,而地基失效验算即通常所说的地基稳定性验算;当规范不要求进行地基变形验算的建筑,在基础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结构加强措施。

(1)不均匀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取值。

众所周知,建筑物设计时,最为常用的是简化计算方法,即通常将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个完整的静力平衡结构体系人为地分为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部分进行独立求解,假定上部结构的柱是嵌固在基础上的,求解出的结构内力(柱的轴力、弯矩、剪力、转角),这些内力作用在基础梁或基础底板上,基础梁或基础底板同时承受地基反力,地基反力与上部结构荷载(含基础自重及其县挑部分以上的土自重)保持静力平衡,并假定地基反力是按直线分布,即此时假定基础是绝对刚性,而计算地基变形时又把基础看作是柔性的,即地基反力是均匀分布的,在对地基上进行承载力和变形验算时,所采用的荷载组合也不同,进行承载力验算时采用的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而在进行地基的变形验算时,采用的荷载效应的标准永久组合,表明基础刚度的不同地基土的发挥度也不同,也即地基土的承载力非定值,其随基础的刚度不同而变化根据上述简化计算方法,仅仅考虑了总荷载与总反力之间的静力平衡条件,而忽略了上部结构与基础以及基础与地基土之间的变形的连续性质,使得在利用地基土承载力取值时把地基土独立看待,承载力取定值,导致地基土承载力取值偏高或偏低,给建筑物留下安全隐患或造成投资浪费,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和地基反力观测,地基土反力由于基础刚度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集中现象,故基础设计时地基土的承载力可根据基础刚度和基础型式的不同作如下调整:
1、当基础刚度较大时地基土承载力可采用偏高值;
2、当基础刚度较小时地基土的承载力可取偏低值;
3、对独立基础,地基土承载力可取低值;
4、而对于条形基础或其它大面积基础地基土承载力取高值。

(2)不均匀地基的稳定性计算。

对于被判为不均匀的地基,除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倾斜等特征分析(具体分析计算方法可参照“地基规范”)外,更为重要的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文献记录较少,岩土工程师对这一重要内容往往均以对地基稳定性“有利”与“不利”泛泛带过,显得空洞无物,设计人员无所适从,笔者依据多年基础设计经验及收集的一些文献资料作一简略介绍。

Terzaghi等国外学者根据地基整体破坏原理,运用刚体平衡理论,假设塑性区展开浓度为1/3或1/4的基础宽度进行地基承载力分析,这对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地基规范”建议地基稳定性分析采用圆弧法进行验算(图1),即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MR与滑动力矩MR应符合下式:
K=MR/MS≧
根据图1所示,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K=
式中:P—PC—基底附加压力平均值;
X——附加压力重心到滑弧圆心的水平距离;
W1—土条重量;
Li—土条内滑弧长度;
H—水平外力;
C1 1——土的抗剪强度;
R—圆弧半径。

运用该式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时,仅适用于小偏心荷载的建筑物,其关键是滑弧浓度的确定,滑弧浓度确定了其地基土整体破坏范围也就确定了,根据多项工程地基土圆弧滑动稳定性验算及塑性区展形范围,认为基础外角点底面以下1/4基础宽度范围浓度内,且该点与地面的连线呈45o— /2 夹角的验算范围可满足建筑物安全使用要求;若经上式验算所得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小于,则应加大基础埋深,继续验算直至满足要求止;或采用增强滑带土抗剪强度的办法重新验算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

地基持力层地层坡度小于10%,视为均匀性地基土。

(2)持力层及第一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小于,为均匀性地基土。

(3)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各钻孔当量模量smax/smin的比值K;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第8.2.4条规定smax/smin<K=时视为均匀地基。

1)同一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介于可认为土质均匀,可认为土质较均匀,以上可认为土质不均匀。

2)同一土层厚度和层顶的变化。

一般可按坡度控制,以不大于10度为限。

一般评价可参照以上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