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落细胞学(细胞病理学)整理,上节(修正版)
脱落细胞学

1、脱落细胞学的概念:脱落细胞学是利用各种采集器采取人体各个部位,特别是官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或用细针直接吸取病变器官及肿物获得的细胞,经不同方法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形态,从而做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故又称为临床细胞学、诊断细胞学或细胞病理学。
脱落细胞学是病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核质比:核/质(一般核为1)3、细胞:分为上皮细胞和非上皮细胞上皮细胞:①鳞状上皮细胞:1)基底层:立方形、矮柱状,核浆比大,核染色深,均匀分布,胞质少嗜碱性,脱落细胞很少,体积最小,核圆形2)棘细胞层: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松散,胞质嗜碱性3)表层:多边形,边境清楚,核成不同程度固缩,核嗜酸染成红色,逐渐成扁平,核越来越小,体积越来越大②柱状上皮细胞:长柱形,核位于一侧,游离面较宽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体积小,圆形卵圆形,位于呼吸道④移行上皮细胞(概念):细胞的外形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膨胀而改变,亦称变形细胞。
主要分布在膀胱、输尿管、肾盂和前列腺尿道部,介于复层鳞状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之间的上皮,故称移行上皮细胞。
细胞学特点:表皮细胞的大小,形状变异很大,胞质丰富淡染,边界清楚,核为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分布均匀,不见核仁常为双核。
⑤间皮细胞:分布浆膜面、胸膜、腹膜、心包膜,单层,梭形,切面短梭形,核圆形、卵圆形,细胞中央,正常为单层。
单个散在不重叠,胞质嗜酸性,核大小轻微变异,染色质细颗粒,偶可见核仁。
4、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坏死后称为脓细胞5、挖空细胞(koilocyte):是由鳞状细胞的“底层细胞”(幼稚细胞或储备细胞)在受到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损害后,加速受损细胞的成熟化而形成的表层鳞状细胞:其受损主要为非典型增生、非典型角化和挖空细胞,是细胞学诊断低度病变的重要指标。
一、标本固定:1、固定方法湿固定和空气干燥固定2、常用的固定液:95%的乙醇类液体、乙醚乙醇固定液、氯仿以醇3、固定的目的:主要是保持细胞的自然形态,防止细胞自溶和细菌所致的腐败;固定液能沉淀和凝固细胞内的蛋白质,并能破坏细胞内的溶酶体,从而细胞结构清晰并易于着色,所以固定愈快,细胞愈新鲜,染色效果愈好。
脱落细胞学基本检验技术

脱落细胞学基本检验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吉林医药学院 郭素红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概述
➢脱落细胞学 (exfoliative cytology) 检验是采集人体各 部位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 胞的形态,并作出细胞学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又名诊 断细胞学 (diagnostic cytology) 或临床细胞学 (clinical cytology),属于临床病理学的一个分支。
如脂肪肉瘤、骨肉瘤
增生
恶性淋巴瘤
--
白血病
良性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受累范围 细胞膜 细胞体积 核染色质 细胞器 溶酶体 后期 炎症反应
凋亡
坏死
多为单个细胞 仍保持完整性 减小、固缩 聚集在核膜下、呈半月状 仍保持完整,未崩解 保持完整,酶不外溢 凋亡小体、被吞噬 不引起周围的炎症反应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分布: 体表及与外界直接相通的腔道,如皮肤、口腔、 咽、食管、子宫颈外口等部位。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六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检验技术
病理脱落细胞学ppt课件

巴氏与TBS的特点
项目
制定时间 方式
巴氏
1943 五级分类
TBS
1988 描述法: 1)标本质量 2)总范围(分类) 3)具体描述 高度 低度 鳞状上皮内病变 鳞状上皮内病变
癌前病变
特点
核异质
1)简练 2)表示对恶性诊断的把握 程度(可疑、高疑、恶性)
描述详细(尤其良性病变) 对标本质量评估在报告中
采用TBS报告系统分类,即:
(1)标本类型:指明巴氏涂片或液基制片或其他。 (2)标本质量: ①满意; ②不满意 (3)总分类(任选):
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 上皮细胞异常:见描述结果(详细说明鳞状上皮、腺上皮)。
(4)描述和结果
正常范围(with innormal limits,wnl), 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ison,LSIL),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ison,HSIL)和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不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 腺癌(adenocarcinoma)。
• 四、染色 • 1.染色目的:利用细胞中各种结构的生化 组成不同, • 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而显示不同的 颜色,使细 • 胞的形态和结构易于辨认观察 • 2.染色方法: • ①HE染色 ②巴氏染色 ③瑞-吉氏染 色
五、观察及报告 1.认真核对,了解信息; 2.以低倍镜为主,结合高倍镜进行诊断; 3.按顺序观察整个涂片(自左至右,自上 至下); • 4.异常细胞进行标记 • (一点法、两点法、圆圈法); • • • •
脱落细胞基本技术

《脱落细胞学》
台州学院医学院检验系
二、几种常用的标本采集法
(一)直视采集法 • 直视下采集标本的部位有外阴、阴道、宫颈、阴道穹窿、
鼻腔、鼻咽、眼结膜、皮肤、口腔及肛管等,可用刮片、 吸管吸取、擦拭或刷洗。此外,用带有微型尼龙刷的纤维 内窥镜在食管、胃、气管及肺内支气管部位的病灶处直接 刷取细胞涂片也属于直视采集法。
脱落细胞基本技术
《脱落细胞学》
台州学院医学院检验系
概述
脱落细胞学技术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脱落细胞检验者除 要熟练掌握细胞形态学特征外,还必须掌握各项操作技术 和观察方法。包括标本的采集、制片、固定、染色、镜下 观察以及书写诊断报告等。
《脱落细胞学》
台州学院医学院检验系
第一节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是脱落细胞学检验的基础,也是细胞学诊断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标本采集的原则 • 正确选择采集部位,尽可能自病变区直接采取细胞。 • 采集的标本必须保持新鲜,以免细胞自溶或腐败。 • 尽可能避免干扰物,如血液、粘液等混入标本内。 • 采集方法应简便,病人少受痛苫,且不致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或促使肿瘤扩散
(五)穿刺针吸法
• 细针吸取细胞学又名细针吸取或针吸细胞学,是用细针穿 刺病灶,吸取少许细胞成分做涂片检查的—种诊断细胞学 。所吸取的细胞是人为的“脱落”细胞,有时可同时吸出 少许组织。此法是细胞学诊断中重要的标本采集方法之一 。
《脱落细胞学》
台州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实践证明,对肿块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参考下列原则进行:
《脱落细胞学》
台州学院医学院检验系
• 第四,若液体标本内缺乏蛋白质时,在制片过程户,可先在玻片上涂上粘附 剂(如甘油血清、甘油蛋白、血清等)或直接在液体标本中加入粘附剂,以 防标本在固定及染色过程中脱落。
脱落细胞学(细胞病理学)名词解释小知识点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基本步骤:标本采集、涂片制备、标本固定、标本浓缩、染色、镜检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分为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和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采集方法:①直接采集法,②自然分泌液采集法,③灌洗法,④摩擦法,⑤针穿抽吸法细针吸取细胞学,又称细针细胞病理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pathology FNAC)、细针吸取活检或细针吸取等,是用细针穿刺病灶吸出少量的细胞成分作涂片来观察病灶部位非肿瘤或肿瘤性组织细胞形态改变的诊断细胞学。
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
涂片制备方法:推片法、涂抹法、压拉涂片法、吸管推片法、喷射法、印片法、微孔滤膜过滤法。
涂片固定方法:带湿固定、空气干燥固定①带湿固定:涂片后标本尚未干燥即行固定的方法称带湿固定。
食管拉网、痰液及阴道分泌物涂片等常用。
适于巴氏染色或HE染色。
该法固定细胞结构清晰,染色鲜艳。
②空气干燥固定:涂片后待其自然干燥,再进行固定。
常用于较稀薄的标本,如胃冲洗液、尿液等。
适用于瑞氏-吉姆萨染色。
与湿固定相比,空气干燥固定有使细胞增大的趋势。
细胞学检查常用固定液有下面3种:氯仿乙醇固定液、乙醇乙醚固定液、95%乙醇固定液。
①巴氏染色适用于:上皮细胞染色或阴道涂片中观察女性激素水平对上皮细胞的影响。
②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motoxylin-eosin,H-E)适用于:痰液涂片。
③瑞氏-吉姆萨染色法(Wright-Giemsa staining)多用于:胸腹水、前列腺、针吸细胞学及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
液基细胞学(LBC)技术:是一种半自动或全自动标本处理新技术,是将刷取或灌洗法采集的标本,放在特殊的运送液或保存液中,制成细胞悬液,经过进一步处理,除去血液、蛋白和炎性渗出物,制成分布均匀的薄片。
脱落细胞学ppt课件

第十九章
脱落细胞学检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
1
KEY POINTS
The morphology of normal exfoliated cells. The morphology of inflammatory exfoliated cells. The morphology of neoplastic exfoliated cells . The sample collection of exfoliated cells. The smear preparation of exfoliated cells. Commonly used basic staining methods of exfoliative cytology.
整理脱落细胞学(细胞病理学)名词解释小知识点

文件编号:23-2F-F3-6D-A9一名词解释整理人尼克一、名词解释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卵式生殖世代交替花序伞形花序柔荑花序聚药雄蕊二体雄蕊心皮边缘胎座侧膜胎座双受精真果聚合果角果蒴果单性结实二、解答题1.植物的繁殖具有哪些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植物的繁殖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繁殖类型的特点是什么?2. 什么是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适用的人工营养繁殖有哪几种?人工营养系列在生产上的特殊意义是什么?3. 典型的花分哪些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形态和结构如何?4.花托的形态变如何使子房和花的其他组成部分的位置也发生相应地变化?由此而引起的具有不同子房位置的花的名称各是什么?5. 什么是花序?两大类花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各类花序的重要特征。
6. 试举例说明伞房花序和伞形花序的异同?7. 花药壁的发育过程如何?药壁中的绒毡层在小孢子形成过程中起着什么重要作用?8. 由孢原细胞发育为小孢子的过程如何?成熟花粉的一般结构如何?9. 简述孢原细胞到形成成熟花粉粒的过程。
10. 胚珠的发育过程如何?有哪几种类型?11. 什么是胎座?如何识别各种胎座类型?12. 简述胚囊母细胞到形成成熟胚囊的过程。
13. 单胞型、双胞型和四胞型的胚囊发生是如何形成的?14. 单胞8核、7细胞胚囊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7细胞胚囊各细胞的名称和作用如何?15. 什么是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比自花传粉在后代的发育过程中更有优越性,原因是什么?植物如何在花部的形态或开花方式方面避免自花传粉的发生?自花传粉能在自然界被保留下来的原因又是什么?16. 各种不同传粉方式花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何?17. 什么是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18. 植物的种子在结构上包括哪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植物种子在结构上又有哪些相异的地方?为什么说种子内的胚是新一代植物的雏体?19. 被子植物的种子是如何形成的?20. 荠菜和小麦胚的发育过程如何?二者间有何异同点?21.试述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胚的发育过程22. 三种胚乳发育类型的详细过程如何?23. 什么是单性结实?自发和诱导单性结实在生产上有何重要意义?24. 简述种子和果实的结构25、列表比较虫媒花的风媒花的差异。
(医学课件)脱落细胞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膀胱上皮细胞
膀胱上皮细胞是膀胱表面的正常脱落细胞,其形态扁平,胞质透明或淡红色,核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腻,核仁清晰,胞质丰富。
其他正常脱落细胞
03
异常脱落细胞及形态学特征
肿瘤细胞的特征性改变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
肿瘤脱落细胞
炎症脱落细胞
炎症细胞的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食管上皮细胞是食管表面的正常脱落细胞,其形态扁平,胞质透明或淡红色,核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腻,核仁清晰,胞质丰富。
胃黏膜上皮细胞
胃黏膜上皮细胞是胃黏膜表面的正常脱落细胞,其形态多边形或圆形,大小不一,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细不等,核仁清晰,胞质丰富。
消化道脱落细胞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是子宫内膜表面的正常脱落细胞,其形态扁平,胞质透明或淡红色,核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腻,核仁清晰,胞质丰富。
1
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2
3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脱落细胞学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痛苦小,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如炎症、癌前病变和癌症,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03
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02
正常脱落细胞及形态学特征
柱状上皮细胞
宫颈柱状上皮细胞是宫颈管内的正常脱落细胞,其形态多样,包括圆形、卵圆形、多边形等,大小不一,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细不等,核仁清晰,胞质丰富。
(医学课件)脱落细胞学

TH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为一些疾病提供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如宫颈癌、口腔癌等。同时,该检查方法具有无创、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
脱落细胞的病理学检查
03
各种器官的脱落细胞学特点
包括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和基底细胞
正常细胞类型
慢性炎症、感染、肿瘤等
常见病变
对肺癌、间皮瘤等呼吸系统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对策分析
要点三
1. 建立完善的脱落细胞学检查规…
建立完善的脱落细胞学检查规范和标准,包括取样方法、制片技术、染色方法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要点一
要点二
2. 医生培训和技术提升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技术提升,提高医生对脱落细胞学诊断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3. 联合其他检查结果
联合其他检查结果,如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1
02
03
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特定的引物和酶,将特定的DNA片段在体外进行扩增,从而为基因检测提供足够的目标DNA序列。
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将大量探针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从而实现对多个基因的同时检测。
测序技术
测序技术是通过对DNA序列进行测定,从而确定基因序列的变化。目前常用的测序技术包括第一代测序(Sanger法)和第二代测序(高通量测序)。
核酸分子基础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是细胞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而RNA则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检测方法
基因检测是通过分析特定基因序列的变化,从而预测个体或群体的疾病风险、诊断疾病、评估疾病进展或治疗效果的方法。
脱落细胞学(细胞病理学)整理,下篇

女性生殖道细胞病理学检查女性生殖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是对子宫和阴道三种上皮的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和子宫颈阴道口的非角化鳞状上皮细胞、子宫颈管上皮细胞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受激素影响较大。
生育年龄的上皮细胞形态变化最有价值。
结构:除卵巢外,一般分三层:内层—粘膜;中层—肌层;外层—浆膜。
一、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学(一)鳞状上皮细胞1、表层鳞状上皮细胞:大的扁平多角形细胞,直径约35-45μm,有时较小。
核小,固缩,深染,染色质致密,直径约4μm。
有时核染色质碎裂成小颗粒,形成核破裂或凋亡小体。
胞质透明,巴氏染色呈粉红色。
在空气干燥涂片上,有时染成淡蓝色。
胞质内含深褐色小颗粒,常位于核周,偶见大的、球形的、淡褐色包涵体,称为大圆点细胞。
2、中层鳞状上皮细胞:与表层细胞大小类似或更小,胞质常嗜碱性,有时嗜酸性。
核约8μm,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边界清晰,保存良好细胞的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疏松,可见染色质小体。
若中层细胞呈船形(船形细胞),说明糖原沉积在细胞质,巴氏染色染成黄色,胞核被挤至细胞边缘,常见于妊娠和绝经早期。
3、副基底层细胞:与中层细胞类似,直径约12-30μm。
在吸取法涂片上,细胞常单个散在,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边界清晰,常嗜碱性,偶见小空泡,在空气干燥涂片上,胞质可呈嗜酸性,核均质化,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子宫颈阴道炎患者。
在刮擦法涂片上,细胞常成堆,大小各异,呈镶嵌样结构。
核直径约8μm,比中层细胞稍大,染色质细网状,疏松,偶见小核仁。
4、基底层细胞:涂片上很罕见,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卵圆形,类似副基底层细胞。
胞质极少,呈嗜碱性。
在空气干燥涂片上,呈嗜酸性。
核大小与副基底层细胞一致,染色质颗粒状,偶见圆形小核仁。
需与小型癌细胞鉴别。
(二)子宫颈管上皮细胞吸取法涂片上,保存良好的子宫颈上皮细胞少见。
刮擦法涂片上,可见大量保存良好的子宫颈上皮细胞,呈柱状,长约20μm,宽约8-12μm,常单个或成片排列成栅栏样或蜂窝状。
脱落细胞检验讲课文档

第41页,共80页。
柱状上皮细胞 :炎症性变化 核肿胀与核固缩
第42页,共80页。
脱落上皮细胞的退化变性
❖ 脱落细胞退变 ❖ 肿胀性退变
第43页,共80页。
子宫颈管炎症:细胞炎性改变 分叶核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混合
第44页,共80页。
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形态改变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分为两型
Ⅰ型:主要经口和呼吸道传播 Ⅱ型:主要通过性器官传播。细胞核中、重度肿大
第4页,共80页。
什么是脱落细胞学 ?
❖ 脱落细胞学概念(临床细胞学、细胞病理学、细胞诊断学) ❖ 是人体各部位,组织器官脱落细胞或对病变器官及肿物
通过采集,针吸的方法获得细胞,经染色后,在镜下
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从而பைடு நூலகம்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
❖ 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局限性,比如, 假阴性(20%-30%),假阳性性(5%-10%),因此肿瘤的诊断 应配合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中、表层鳞状上皮细胞
第29页,共80页。
基底层鳞状上皮细胞
二、柱状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
分布 被覆于鼻腔、鼻咽、支气管、消化道、子宫 颈管、子宫内膜等.
分类
1 纤毛柱状上皮
2 黏液柱状上皮(腺体组织)
第30页,共80页。
❖ 成团脱落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聚集成堆,细胞界线不清,胞核互相堆叠,形成核团,核周围
◆ 涂片制备 :因标本而异
直接涂片、离心沉渣涂片、推片、压拉制片、
印片、液基细胞学制片等。
◆ 固定与染色
固定的目的,固定的方法(乙醇,甲醇,) 染色:巴氏染色、HE 染色、瑞氏染色等 ◆ 镜下观察方法与细胞分析:
《脱落细胞学》教学大纲

《脱落细胞学》教学大纲一、前言1、本学科在本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脱落细胞学》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做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是在病理解剖学的基础上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在临床上用于诊断,也称为诊断细胞学或临床细胞学。
《脱落细胞学》是病理学的一个补充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更高的发展。
2、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数、实习实验时数《脱落细胞学》重点介绍脱落细胞学的操作技术、正常脱落鳞状上皮的巴氏和HE染色,及阴道脱落细胞的形态,同时讲述常见部位的一些脱落细胞学形态。
总学时20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习课8学时。
3、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总体要求通过《脱落细胞学》教学,使学生掌握脱落细胞的基本形态、染色和常规操作,能用学到的基本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实践工作基础。
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实验课实习为主。
实习课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熟悉脱落细胞的形态特点并有直观的了解,便于学生对专业课的掌握。
在此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熟悉常见组织脱落细胞学的形态特点。
2)基本技术方面:掌握脱落细胞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论课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力求教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尽量做到启发式教学,在本学科中密切联系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点,前后纵向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习惯。
第一章脱落细胞学的概念和内容目的要求:掌握脱落细胞学的概念和优缺点,熟悉脱落细胞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一、脱落细胞学的概念、内容二、脱落细胞学的优缺点三、细胞病理学的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2、制片技术3、阅片和诊断4、复查5、复习与总结6、随访四、细胞病理学诊断工作中的几个环节1、与病理学相结合2、与临床的联系3、重视新技术的应用4、开展病理学工作者的培训和交流五、脱落细胞学的发展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专业实验IV 脱落细胞学部分(有图)

正常上皮细胞(一)鳞状上皮细胞1. 组织学:鳞状上皮是一种多层上皮,覆盖于器官表面,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分为两种亚型:①角化型:分布于皮肤和外阴表层;②非角化型:分布于口腔前庭、角膜、咽、食道、阴道、外阴内层和子宫颈阴道口。
2. 细胞学:在细胞学涂片上,鳞状上皮细胞形态完整。
多数鳞状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角形、边界清晰,大小与来源有关,鳞状上皮由多层上皮组成,通常分为4层。
①基底层细胞:最小,直径约为10μm,正常情况下罕见,是唯一具有有丝分裂能力的细胞,核浆比为1 :(0.5~1)。
②副底层细胞:直径约为10-15μm,由2-3层圆形细胞组成,核浆比为1 :(1~2)。
③中层细胞:直径约为15-40μm,由数层多边形细胞组成,核浆比为1 :(2~3)。
④表层细胞:最大,直径约为40-60μm,由各种多边形细胞组成,核浆比为1 :(3~5)。
基底层、副底层、中层的细胞核呈球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颗粒疏松,直径约8μm。
表层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细胞有小的胞核,但致密、染色深,核质交界处有狭窄空晕,核多固缩。
表层角化型鳞状上皮细胞无核,呈透明多角形,含大量角蛋白丝,成为无核鳞状上皮细胞。
在某些情况下如宫颈和口腔前庭的黏膜白斑,也可见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细胞发生角化现象。
表层上皮的细胞质常嗜酸性,底层上皮的细胞质常嗜碱性。
空气干燥涂片染色性会从嗜碱性变为嗜酸性。
鳞状上皮细胞从底层到表层的形态变化规律:1、细胞体积由小到大;2、胞核由大到小,最后消失;3、核染色质由细致、均匀到粗糙、固缩;4、核浆比由大到小;5、胞质量由少到多,染色由深到浅。
(二)分泌性腺上皮细胞1.组织学:分泌性腺上皮是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器官,能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分布于消化道和相关腺体、男性和女性生殖道。
覆盖在肠道和子宫颈内膜表面形成内陷或腺管,或与表面导管相连形成腺体,或单个散在分布,如呼吸道纤毛上皮中的杯状细胞。
2.细胞学:在细胞学涂片上,保存良好的分泌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长约10-20μm,宽约10μm,具有极性。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第八篇-脱落细胞和针吸细胞病理学检验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查的主要目的 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涂片上细胞数量和组成具有重要 意义。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2)非肿瘤病变和恶性肿瘤的TBS分级及评价见表。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二)鳞癌和癌前病变的的脱落细胞形态
1、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 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LSIL) 多发生于表层细胞,胞体大,胞质较多显“成熟”,核增大。
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细胞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2、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 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 HSIL)多发生于中、底层细胞,细胞大小不一,核深染明显, 胞质多为不“成熟”淡染或化生性致密浓染,核增大。
1、吞噬细胞 可见于月经末期、绝经后、子宫颈炎症、子宫内膜 癌、宫颈癌或盆腔接受放射治疗后。 2、血细胞 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 3、其他 阴道内常有细菌寄生,常见的有阴道杆菌、葡萄球菌、 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还常见真菌、滴虫、精子、粘液等。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一)巴氏(Papanicolaou)分类和Bethesda系统分类 1、巴氏分类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2、Bethesda系统分类
1988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了《Bethesda 系统:国 家癌症研究所宫颈 / 阴道细胞学术语和分类》(The Bethesda system:the NCI termin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vical/vaginal cytology,TBS),后 经1991年和2001年两次修订,使该分类报告系统更加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分为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和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基本检验技术一、标本采集1、原则:①正确地选择采集部位:这是细胞学诊断的基础和关键。
故要求准确地选择采集部位,应在病变区直接采集细胞。
②标本须新鲜:尽快制片,防止细胞腐败或自溶。
③避免干扰物混入,如粘液、血液等。
④采集方法应简便易行,操作应轻柔,减轻病人痛苦,避免引起严重并发症和肿瘤扩散。
2、采集方法:①直接采集法,②自然分泌液采集法,③灌洗法,④摩擦法,⑤针穿抽吸法直接采集法:皮肤、外阴、阴道、阴道穹窿、宫颈、肛管、口腔、鼻腔、鼻咽部及眼结膜等部位可直接用刮片刮取、刷洗、吸管吸取。
食管、气管和肺支气管、胃及直肠则可用纤维内镜在病灶处直接刷取细胞制片。
(一)自然脱落细胞标本脱落自上皮表面,包括:①咳出:如痰液。
②排泄或导尿:如尿液。
③挤压:如乳头分泌物等。
【主要特点】:①易从病变器官获取标本。
②标本内常含大量各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细胞,亦可含有炎性细胞、巨噬细胞、微生物和外源性污染物。
③细胞成分保存较差。
④能进行多次标本采集。
(二)非自然脱落细胞指通过物理刮擦作用取得的细胞,采集方法包括:①刷取:如气管、子宫颈。
②刮取:如乳头、皮肤、子宫颈。
③灌洗:用生理盐水溶液冲洗所得液体,如支气管。
【主要特点】:①能直接从病变器官表面采样,如子宫颈和支气管。
②使用纤维镜能直接从器官内部获取。
③能获得上皮细胞下的病变标本。
④细胞成分保存良好,但在结果解释时,不能采用与脱落细胞相同的标准。
(三)细针穿刺细胞标本通过穿刺吸取或非吸取法,从充满液体的器官或实体性器官中获得细胞标本,如肿瘤、心包膜腔积液、胸膜腔积液、腹膜腔积液和脑脊液等。
影像学技术有助于对小而深、移动且难以触摸的病变部位定位。
【主要特点】:①通过触摸或导引法,可从体内任何实体器官采集标本。
②方法简捷、费用低、创伤小、并发症少、禁忌证少,经皮肤穿刺术无需麻醉。
③需借助病理学知识解释结果。
④良好的标本采集和制片技术可获得最佳的结果。
⑤局限性:对结缔组织、透明变性、血管性病变、大量坏死物、囊性变或出血性病变等,可导致标本采集不足。
二、涂片制作【原则】:①标本要新鲜,取材后应尽快制片。
②涂片要轻柔,避免挤压防止细胞的损伤。
涂片应均匀,薄厚应适度。
太薄细胞过少,太厚细胞重叠,均影响阳性检出率。
③玻片要清洁光滑无油渍,先用硫酸洗涤液浸泡冲洗,再用75%乙醇浸泡。
④涂片须牢固防止脱落。
含有蛋白质的标本可直接涂片;而缺乏蛋白质的标本,涂片前应先在玻片上涂一薄层粘附剂,这样可使涂片牢固。
常用的粘附剂为蛋白甘油,由甘油和生鸡蛋蛋白等量混合而制成。
⑤涂片数量每位病人的标本至少应涂3~5张玻片,防漏诊。
涂片后立即在玻片的一端标上编号或姓名。
【方式】:①直接涂片是将新鲜标本直接涂在载玻片上。
②间接涂片是将各种液体标本(如生理盐水或运送培养基)进行浓缩处理后再涂片,适用于细胞少的标本。
若标本中有凝块,宜采用细胞块或传统组织学方法进行处理。
渗出液、灌洗液和尿液等标本不易黏附在载玻片上,宜采用蛋白质(如牛血清清蛋白)或离子类(如多聚赖氨酸)黏附剂,增强细胞和载玻片之间黏附力,最大限度的保存标本中所有细胞。
【常用方法】:①推片法:适于稀薄的标本,如胸腹水和血液等。
离心后取1小滴标本放在玻片偏右侧端,把玻片上的检液用推片作30°夹角轻轻向左推。
②涂抹法:适用于稍稠的标本,如鼻咽部标本。
用竹棉签在玻片上由玻片中心以顺时针方向向外转圈涂抹或从玻片一端开始平行涂抹,涂布要均匀,不宜重复。
③压拉涂片法:适合较粘稠的标本,如痰液标本。
将标本夹于交叉的2张玻片之间,分别移动2张玻片,使之重叠,再边压边拉,这样一次可获得2张涂片。
④吸管推片法:亦适于胸、腹水标本。
用吸管将标本滴于玻片的一端,再将滴管前端平放在标本滴上,平行向另一端均速移动滴管,即可推出均匀的薄膜。
三、标本固定固定(fixation)的目的是要保持细胞的自然形态,以防细菌导致腐败和细胞自溶。
固定液能破坏细胞内溶酶体酶及凝固和沉淀细胞内蛋白质,使细胞保持自然形态,细胞结构清晰,容易着色。
因此,固定愈及时,标本愈新鲜,细胞结构愈清晰,染色效果愈佳。
细胞学检查常用固定液有下面3种:①氯仿乙醇固定液:又称卡诺(carnoy)固定液。
渗透性强,能溶解红细胞,固定效果好。
适用于一般细胞学常规染色。
②乙醇乙醚固定液:优点同氯仿乙醇固定液。
③95%乙醇固定液:渗透作用稍差,但制备简单,适于大规模防癌普查。
【方法】①带湿固定:涂片后标本尚未干燥即行固定的方法称带湿固定。
食管拉网、痰液及阴道分泌物涂片等常用。
适于巴氏染色或HE染色。
该法固定细胞结构清晰,染色鲜艳。
②空气干燥固定:涂片后待其自然干燥,再进行固定。
常用于较稀薄的标本,如胃冲洗液、尿液等。
适用于瑞氏-吉姆萨染色。
与湿固定相比,空气干燥固定有使细胞增大的趋势。
四、标本浓缩技术(一)、传统技术1、离心法和细胞离心法:①离心法适用于大量液体标本,如浆液性积液、尿液或生理盐水灌洗液等。
②细胞离心法适用于少量液体、中等量细胞的标本,是将细胞直接离心到载玻片上,制成单层细胞涂片,但部分物质会被滤纸吸收而损失,不适用于富含黏液或细胞的标本。
2、滤膜过滤法:适用于大量液体、少量细胞的标本,是用各种孔径的滤膜,通过施加一定压力使液体标本中细胞过滤到滤膜上,制成涂片。
与离心法相比,能最大限度地捕获标本中的细胞。
3、细胞块法:适用于大多数悬液标本,是将标本中细胞聚集成团,形成与传统组织块类似的细胞块,可制作细胞块切片,用于特殊染色。
制备方法有血浆凝血酶法和琼脂法等。
(二)液基细胞学(LBC)技术:是一种半自动或全自动标本处理新技术,是将刷取或灌洗法采集的标本,放在特殊的运送液或保存液中,制成细胞悬液,经过进一步处理,除去血液、蛋白和炎性渗出物,制成分布均匀的薄片。
本质是滤膜过滤法实现了自动化。
其优点是:①涂片上细胞分布均匀、分布范围小、背景清晰。
②标本筛查简便、快速。
③能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④能显著降低标本的不满意率。
⑤能用于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五、染色方法许多用于组织切片的染色方法也适用于细胞病理学涂片。
不同染色技术均适用于妇科或非妇科标本的永久性染色。
巴氏染色法适用于湿固定涂片。
苏木素和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是组织切片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许多细胞病理学实验室常用的染色方法。
其他常用染色方法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如过碘酸Schiff染色、三色染色、Zie-hl-Neelsen染色、Gram染色和Grocott碘化银染色和有助于识别微生物或鉴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
①巴氏染色特点:是细胞具有多色性的染色效果,色彩多样且鲜艳。
涂片染色透明性好,细胞质颗粒分明,细胞核结构清晰。
如鳞状上皮完全角化细胞胞质呈桔黄色;不完全角化细胞胞质呈粉红色;而角化前细胞胞质呈浅蓝色或浅绿色。
适用上皮细胞染色或阴道涂片中观察女性激素水平对上皮细胞的影响。
此方法的缺点是染色程序较复杂。
②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motoxylin-eosin,H-E)染色特点:透明度好,细胞核与细胞质对比鲜明,染色效果稳定。
细胞质染成淡玖瑰红色,细胞核染成紫蓝色。
红细胞染成朱红色。
染色步骤简便,适用于痰液涂片。
③瑞氏-吉姆萨染色法(Wright-Giemsa staining)特点:细胞核染色质结构和细胞质内颗粒显示较清晰。
此方法多用于胸腹水、前列腺、针吸细胞学及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
操作简便。
六、细胞病理学诊断【镜检原则】:①阅片前:应该严格核对送检单与涂片,且仔细阅读送检单上填写的所有资料,尤其是有临床主要体征的病人,需详细了解临床的基本情况,且结合细胞的形态特征及临床表现作出准确客观的诊断。
②阅片时:责任心要强:要求认真、耐心、细致,严格按规定程序观察涂片进行诊断。
初筛涂片原则:显微镜下视野要有一定的重叠,这是初筛涂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初筛应以低倍视野为主,首先观察涂片内各种细胞成分,发现特殊异常细胞成分时,再转换高倍镜仔细观察,作出准确诊断。
全面的观察:进行涂片初筛时,应该使用推进器从左向右或从上向下,按一定顺序观察整张涂片内每一个视野,最后仔细观察盖片边缘,防止漏检。
有效的标记:对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细胞,应该用标记笔在其左右上下方作出标记,或用圆圈标记,这样有利于进行复查、教学和研究。
标记的方法应该在实验室内统一。
【报告方式】:直接法(direct method):多应用于有特异性细胞学特征,且较易确诊的疾病。
可以根据细胞学检查,直接提出疾病的诊断,如“肺支气管鳞状细胞癌”。
分级法:用分级形式来表示细胞学检查发现的细胞改变,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细胞学所见。
改良巴氏5级分类法Ⅰ级:涂片内未见到异常细胞(基本正常)。
Ⅱ级:涂片内可见异常细胞,但皆为良性。
Ⅱa级:见轻度核异质细胞和变形细胞等。
Ⅱb级:见中到重度核异质细胞,属于癌前期病变,需要定期复查。
Ⅲ级:见可疑癌(恶性)细胞,其形态明显异常,但难以肯定良性或恶性,需要复查。
Ⅳ级:见癌细胞,但是不够典型或数量极少,需要进一步证实。
Ⅴ级:见癌细胞,其形态典型而且数量较多,如有可能区分出其组织学类型。
【质量保证】1、标本采集:只有采集到合格的标本,作出的诊断才是可靠的。
各种标本中应该出现有效的细胞成分才能被称为是满意的标本。
如痰涂片内,须有一定数量的肯定的肺泡吞噬细胞,如尘细胞,才是真正的深部痰。
2、制片过程:①适宜的涂片:涂片应薄厚适当、分布均匀,在显微镜下每个视野内都布满细胞,间隙很少。
涂片内的细胞结构必须清晰。
②立即固定:标本制备完毕后应立即放入固定液内固定,使细胞形态保存完好,避免细胞退变影响诊断。
固定液的浓度应该标准,过低或过高都可造成细胞形态的变化。
③标本的染色:巴氏或HE染色,必须带湿固定,使细胞更真实地保持离体前原有的自然形态。
巴氏染色最重要的环节是苏木素的染色。
巴氏染色特别适合阴道细胞学检查,瑞氏-吉姆萨染色很适合痰液、胸腹水及针吸细胞学检查。
评价细胞学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比较各种不同检验技术的性能。
常用统计学指标有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
假阴性结果是由于筛查错误或解释错误造成,说明采样部位是在病变周围或病变前阶段。
假阳性结果是某些疾病之间有类似细胞学改变。
【形态学判断的基本原则】检验人员需要依据涂片上细胞数量、分布、大小和形态、细胞质和核特征等进行系统性分析才能做出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