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者:**

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国际政治

年级: 2011级

学号: **********

指导教师:

日期: 2014年6月10日

《大国的兴衰》是一本以综合视角观察描绘1500年以来世界大国变化兴衰的经典之作。其引人之处不仅在于以一种全新的宏观视野展现大国兴衰的历史,还在于作者保罗·肯尼迪在书中所明示或隐含的若干战略观点思想。这些观点或思想,无论是对于想要了解历史上大国兴衰秘密的人们,还是试图从书中找到现实教益的读者来说,都是具有相当价值的。

一、经济力量:大国实力的基础和来源

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无疑是作者对于各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变迁及其对于大国兴衰之深刻影响的表述。似乎在作者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的相对兴盛和衰落与该国的总体力量强弱和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高低有着大致同步的趋势,简而言之即一国经济力量的多寡乃决定该国兴衰的首要因素。而就对于国家力量的意义而言,经济力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在工业革命之前,一国之经济力量更多地体现为其国家财政能力即筹集资金的能力。无论是舰队、常备军的供养还是雇佣军的花费,都需要大量的金钱,在战争时期尤其如此。对于16-19世纪的欧洲各国君主来说,在长期战争中筹集到足够的金钱似乎总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金钱的来源主要有两类:其中一类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包括王室领地的直接收入、各种名目的税收,对某些国家来说还包括殖民地运来的金银、公开卖官鬻爵的收入等等;而另一种则是国家的借贷,包括从富商和金融银行家获得的贷款以及后来政府债券的发售。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欧洲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在16-19世纪中借贷收入对处于战争中的欧洲各国来说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来源,舍此便无法从事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因此,对于这时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来说,发展国内工商业、建立完善高效的税收机制与保持良好的支付记录和可靠的金融信用都是相当关键的。而自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信用和财政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便成为了生产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并且这种生产能力开始日益密切地与科技相联系。国家的经济实力集中体现在其工业化程度和水平及制造业的产量上。

一国经济力量的作用,不仅在于其本身就是一种权力资源,且更在于它还是一国军事力量的基础。从历史上来看,经济力量的转移总是伴随着国家间权势的转移。“两个最好的例证是: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工业品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1(对于历史上的大国来说,其兴衰无一不伴随着经济上的起落:西班牙的兴起伴随着其殖民地财富的大量涌入,而其衰落则与西班牙工商业和农业的衰败密不可分;英国

1[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2月,前言第XVIII页。

在19世纪的显赫地位与其繁荣发达的工业、贸易、金融息息相关,而其在20世纪前半期的持续衰落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其工商业优势的一去不复返。

从书中的具体内容来看,笔者总结经济力量对于国家兴衰有着三重基本影响。第一,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基石。近代早期的士兵需要薪饷,而现代的军队则还需要大量的装备和各种补给支撑,维持一支令人生畏的武装力量从来都需要巨量经济资源的支持。第二,经济力量能够满足国内民众的物质需求,保持国内政治稳定。除了为国民提供基本安全,国家的另一基本目标就在于为国民提供福利,满足其经济需求。无法满足国民基本经济需求的国家最终会陷入统治危机,导致国家发生某种程度的经济与政治改革或革命,有时这种改革或革命还会带来国家长期动荡或分裂的灾难。18世纪末由法国财政和经济困难引发的旧制度的崩溃、一战期间俄国与德国国内人民的不满和革命,都是国家没有满足国民经济需求而导致政权更迭甚至国家崩溃的典型例子。第三,在旷日持久、耗费甚靡的战争中,胜利往往属于拥有更持久经济忍耐力或更雄厚经济基础的一方。一战和二战尤为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德国与其说输给了对方的军队,不如说是输给了对方恐怖的生产能力,在两次大战后期,德国及其盟国所生产的枪支、汽车、坦克、飞机等装备都难以与对方阵营匹敌,前线的物资供应也远不如对手。因此,在保罗·肯尼迪看来,国家综合经济力量和生产能力与其在国际上相对地位有着因果关系的观点是颇有道理的。

当然,仅仅指出经济力量是大国兴衰中的首要影响因素还不够。作为当代杰出的研究大战略的学者,保罗·肯尼迪在书中给大国和想要成为大国的国家开出了”药方”:即在“为国家利益提供军事安全,满足老百姓的社会经济需求,保证经济持续增长”2三者之间“保持大体的协调”3。其中,他尤为强调为经济发展而进行投资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国家以足够的投资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期军事与经济安全,维持其强国地位;历史上的大国大都是未能实现这一点而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实力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最终导致其大国地位的下降乃至丧失。而对于如何达到这种协调,他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指出这种协调受各国各种具体条件如地理、政治、文化的影响。根本上说,国家资源在这三者上的分配实际上反映国家在追求短期安全繁荣和长期安全繁荣上的倾向;而历史上的大国与人们常常犯的错误相似:注重短期利益而缺乏长远考量。

二、过度扩张:衰落的原因还是结果?

在书中,作者提出的另一概念——过度扩张也十分引人注目。在笔者看来,过2[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2月,第185页。

3[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2月,第186页。

度扩张似乎是大国在其衰落期常会遇到的一项战略困境,简单来说就是其承担的义务(往往是海外义务并主要是军事性的)超出了其经济或军事能力(或兼有两者)的限度。过度扩张有两项主要危害:其一是使国家的大量资源用于国防来维护既有的领土和利益,军事开支挤占了过多的资源,从而影响了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其二是由过度扩张而导致树敌过多,从而在军事上陷入多线作战的不利境地,甚或直接导致严重的军事失败。在书中,大国陷入过度扩张不能自拔而陷入严重困境的例子数不胜数:16世纪下半叶的奥斯曼土耳其、菲利普二世治下的西班牙、上世纪40年代的纳粹德国与日本等等。既然过度扩张与大国的衰落关系如此密切,那么一个问题便自然而然地被提出来:过度扩张是大国衰落的原因还是结果呢?笔者认为,过度扩张对于不同类型国家衰落的意义是不相同的:对于守成大国如菲利普二世治下的西班牙、19世纪的英国等来说,过度扩张固然是大国衰落的一项重要原因,但往往不是大国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过度扩张往往是大国相对衰落、力不从心的表现,只是加剧而非根本导致了大国的衰落;而对于持修正主义、希望改变现状的国家如拿破仑法国、纳粹德国、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来说,过度扩张是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但反过来说这也是由于其国力不足以支撑其扩张目标而导致的。

在历史上的大国中,英国可谓是在“调控衰落”中最为成功的国家了。19世纪末的英国很显然地处于过度扩张的状态:西半球的利益受到了美国崛起的挑战;近东、波斯湾的势力,乃至在印度的统治受到俄国的威胁;在中国的商业利益受到其他新势力的侵害;在太平洋和非洲的相对地位受到列强争夺殖民地加剧的冲击;在欧洲,欧陆均势日益受到德国的挑战,其野心勃勃的世界政策和造舰计划对英国构成了极大安全威胁。庞大的帝国与其相对虚弱的防卫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种狼烟四起的严峻情势下,英国明智地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处理这种困难局面:第一,通过在西半球向美国妥协、在远东和日本结盟、与法俄达成协约解决其殖民地争端等一系列行动减少其在海外的敌手;第二,通过培养与海外殖民地的亲属关系,使其在帝国防卫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从而相对减少英国本土的海外义务;第三,最终将主要敌手确定为德国,并为此与法俄达成协约在欧陆遏制德国扩张,同时通过至庞大的造舰计划维持对德国的海上优势。藉此,英国大大缓解了其过度扩张的困境,在一战后保住了自身庞大的殖民帝国且还有所扩张。即便如此,对一战结束后的英国来说,其过度扩张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且其处境变得日渐糟糕了:一方面,英国的海外利益乃至本土安全受到日本、德国和意大利日甚一日的威胁;但在另一方面,英国自身力量已大不如昔,而在外交上也只有更加虚弱的法国可以倚靠。在这样严峻的情势下,绥靖政策便成为了看上去最佳的选择。而在绥靖政策日益显现出其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