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5(人教版必修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 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 对待“和平演变” 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 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 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 果也化为乌有。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 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 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 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 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 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 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 没有铁轨了!
7、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其主要目的是( C )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 )A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ixh15kye
音又幽幽道:“敢问老太太,其他兄弟姐妹,有知道这事的没有呢?”老太太答道:“兹事体大,你们这一辈,原来只有你二姐姐知情。你三 哥哥出仕在外,就不叫他烦心了。连你大哥哥,也是中了举,必有功名在前了,这才叫他知道的。”那就是明柯不知道。或者老太太不知道他 知道。宝音只当博取老太太欢心、听了宫中秘辛,冤情就能水落石出,想不到明柯和老太太不是一路的,还要撬开明柯的嘴。宝音正沉吟,老 太太又道:“而今你也知道了,开春后,照你二姐姐的意思,我们就将带你进京。你珞表姊,她父亲对你大舅的学士保举,出了大力,想必你 也听说过。这个恩情,我们要还,故此开春后带她一起进京,苏家的秘密是不会告诉她,你也千万死咬了,什么都莫告诉她。进得京后,你爷 爷对她自然另有安排。”宝音一一应下。答应一件事,是这样容易的,只需“喏”一声便可以,肺腑间的疼痛煎熬,自己慢慢消化,别人不必 知道。老太太抚慰宝音,道她辛苦甚了,且回去歇息,其他话慢慢再说。宝音正要走,老太太忽叫住她:“孩儿转来。”宝音住脚,回头,不 知她有什么话讲。老太太看了她一会儿,点头赞道:“你跟你四姐姐能和睦,我很高兴。”是。老太太也知道明秀支持的是福珞。寿宴胜负已 分后,宝音还能与明秀一起提祝寿糕篮上来,固然明秀心怀宽广,宝音与人相处的能耐,也可见一斑。这才是真正促使老太太在寿宴后就公布 决定的原因。她认为宝音肩上,已经可以压下担子去了。第七十章 死因初晓谁怜月(3)宝音带着老太太沉甸甸的嘱托回屋来:“介入皇家子 嗣秘闻,苏家要么今后飞黄腾达,要么死无葬身之处。昭华嫔压下命,苏家避无可避,过河的卒子只有向前。”老太太愿宝音勇往直前,立下 奇功,宝音却不再有那份忠心,不能横竖横的为老太太赴死。从前,老太太对她好,她事事为老太太呕心沥血,末了一条命填给黄表纸,也填 得过了。今后,她还想慢慢儿享受人生,才不愿入宫厮杀。她有办法回绝老太太,那也是她的杀手锏,即使在进京前一天,使出来都有效,包 福珞只能独自儿进京去,老太太那个珍而重之的秘密,也只有向外姓人袒露了,不知这外姓人乐不乐意听。而在那之前,宝音想,还是得先打 问出明柯的秘密。为什么,非害她不可?那金像,明柯为什么非要拿到手;拿到后,又为何还是送回来?勒索银钱的,是明柯么?明柯要那些 钱作什么?要问个端详,也有法子,好在是明柯现如今天天的来女学给明灵送吃的玩的,寿宴前几天,宝音已经旁敲侧击了明柯,明柯不但赌 虫亏空大,而且除了田庄之外,似乎还在外头有生意,仿佛跟明蕙也有牵连,这之中,都涉及资金。宝音接下去要问的,是明柯为什么要拿浑 金像,是否知道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1978
8500 10500
324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水面战舰
1968
360
320
1978
172
240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 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2.继续优先发展重
济 作用)
工业
政 治
作为改革的重点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
(1) 从经济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2)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 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3)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 意识形态多元化。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1978
4300 11000
1300 4500
农业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 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工业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积极性。
赫鲁晓夫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
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 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 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 由。
3、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积极作用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 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局限性在于: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
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加之赫鲁 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 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③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 后期停滞不前;
④原因方面,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 模式”。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 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 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 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 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 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 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 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2、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问题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 1.缺少宏观决策和
经 代替行政命令(实质: 相应的配套措施
参考答案:
(l)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改革 农村生产关系 (2)开始改革: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 大以后。 (3)不同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原因:
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 思想指导。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 高达85%。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 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 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9、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
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斯大林模 式进行过改革。
请回答: (1)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 过改革? (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 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何在?
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 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 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 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 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 米,产量很低。也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 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 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
; https://www.dudubashi.com/ 企业班车
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 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 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 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 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 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势。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 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背上沉重 的包袱。同时四处伸手,加重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还在 1979年入侵阿富汗,其形象大损,同时每年还要花掉几 十亿卢布。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 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 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 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 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案 D、经济危机和政治
危机的发生
5、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
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D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重工业 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 6、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
是( A)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导致了工农的不满 C、个人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不切实际,急躁冒进
苏联剧变并最 放弃了马克思
终解体
主义、社会主
义、苏共领导
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B)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
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
何成效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 A)
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都对苏联的历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1)在企业管理方面: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
济的集体领导; 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
善经营管理。
(2)在工业方面: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
业。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1960年的社会 总产值为3040亿卢布,1975年增为8626亿卢布。工业产量增 长迅速。1965—1975年间,年发电量从5070亿度增至10386 亿度,石油产量从2.4亿吨增为4.9亿吨,钢产量从9100万吨增 为1.4134亿吨,汽车的年产量从62万辆增为196万辆。农畜产 品的产量也逐步提高。1961—1965年间,谷物的年平均产量 为1.3亿吨,肉类为930万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1971— 1975)的年平均产量,谷物为1.8亿吨,肉类为1400万吨。工
史全盘否定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D、都放弃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
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
自的国情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B )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 调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75年以后, 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国家 面临新的困境。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 相同点是什么?
①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②内容方面,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 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于农业,后者终于工业;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 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 联的最高领导地位。
2. 改革的主要措施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项目
内容
——《世界现代史》
2、改革的结果
(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 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600
500
400
300
1965
1970
200
100
0 工业利润(卢布)
8 7 6 5 4 3 2 1 0
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1961—1965 1966—1970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5、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下滑,人民 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问题
赫鲁晓夫
农业
勃列日涅夫 重工业 国防工业
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
对原有经济体
成为超级大国 制的修补
戈尔巴乔夫 经济领域 转向 政治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