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彩,叙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
《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
《曹刿论战》和《秦晋肴之战》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就是这样。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例如写唐且出使秦国,唐且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的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且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说完,拔剑而起,这一番慷慨豪壮的言辞,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气。
《战国策》中的纵横家辩士,还擅长运用寓言进行说理、论证,象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成语故事,都出自《战国策》。
《左传》和《战国策》对后世的散文家有着深刻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曾经大量采用这两书的材料,并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汉代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文章,其雄辩风格得之于这两书也很多。
历代史书的编撰,以至唐宋散文家的记叙文,在语言和表现方法上,也都受到先秦散文的影响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
”(《文史通义·诗教上》)说战国时文章已变尽,未必符合实际,但后世的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则是无疑的。
先秦说理散文不仅标志着说量议论文体的成熟,而且也包孕了寓言、小说等因素。
之深远,苏、张之纵横,《韩非》之排奡,《荀》、《吕》之平易,皆为后世文章之祖。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2020-11-09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先秦诸子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秦诸子散文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
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诸多的思想和理论。
道德、仁义、礼法、刑政等成为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政治哲学范畴。
一方面,久有传统的“礼”早就具有“法”的意义,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层出不穷,逐渐发展,不断融入具有法的规定性的“礼”。
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及其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等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主张,成为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
考察先秦诸子对“礼”与“法”的观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礼的观念中所包含的“法”的意义,进一步了解所谓“法出于礼”、“礼归于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人论及先秦诸子,习惯于以学派分疏为线索,或分论六家之要旨,或罗列十家之著述。
这一思路实源出于《荀子·非十二子》篇和《庄子·天下》篇,也成为直至今日我们研究诸子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反映着思想发展的源流与脉络,各家各派自有其特征可以言说。
但是,思想本身又不能完全以门户相对立而固守一说,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及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而且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诸子散文
荀子:讲仁义也专门“议兵” 畅言“刑政”,并重 “礼”“法”
·文学性:
多长篇大论,且能围绕一个论题展开周密详备的论述,析理 精微又逻辑谨严,如《劝学》《修身》《礼论》《乐来论证颇为玄奥费解的科学原理,以证代议,寓议于 证,议证交融,合为一体,使文章更有文采,理论更加深化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有 《论语》、《老子》和《墨子》。多为语 录体,语言简朴、警策。 第二阶段:战国中叶,主要有《孟子》、 《庄子》。由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和专 题论文过渡。论点明确,说理透彻,层次 清楚,文辞生动。 第三阶段:战国末年,主要有《荀子》、 《韩非子》。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专论, 逻辑严密,结构缜密,文辞富赡。
• 诸子散文兴起的历史背景 • 诸子散文的内容特色 : 关注现实生活,表现出强 烈的理性精神。内容广泛, 几乎无所不包。但理论热 点则是现实的社会与人生。 •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 鲜明地体现了士的独立人 格。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 富于形象性与抒情性。寓 形于理、情理兼备,极大 地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 力。
• “十家九流” •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 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 ——儒、墨、道、法、 阴阳、名、纵横、杂、 农、小说。西汉人刘歆 在《七略诸子略》中讲 小说家去掉,称为“九 流” • “三教九流” • 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 种学术流派。“三教”: 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 是先秦的九 个学术流派:儒家、道 家、阴阳家、法家、名 家、墨家、纵横家、杂 家、农家。
更富人治精神因而更具理性思辨力量,文采斐然
还有以“赋”名篇的文章,被认为是“赋体”文学的源头 (《成相》,当时民间俗唱形式写成,“后世弹词之祖”)
先秦诸子散文之《墨子》
先秦诸子散文
孔子: “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儒家“仁爱”思想的演进过程
血缘同一 (性相近,习相远) 仁 (仁者,爱仁) 礼 (克己复礼为仁) 忠恕
孝悌
“忠”“孝” “恕”“悌”的 含义
浩 气 纵 横 好 辩 、 善 辩 的 《 孟 子 》
韵 散 结 合 体 的 《 老 子 》
语 录 体 的 《 论 语 》
再 到 独 立 成 篇 的 专 题 论 文 的 发 展 过 程 。
蔡影 《 志片 老 忠节 子 漫选 》 画自
从 语 录 体 和 韵 散 结 合 体 , 到 对 话 体 和 寓 言 体 ,
(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 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 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 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 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 界是功利境界。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 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 冰河入梦来。" C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 虽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 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属道德境 界。
这 是 一 个 使 许 多 后 人 每 每 提 之 ,
这 这 这这 重 是对 是所 是是 然肯一于无一有人一一 舍 中限 思类 诺 个 千 国可个想后个个 的 义 金 尤能孕的代几人 时 气 、 其的育时所乎类 代 纵 不 是时着代需诞文 。 横 惜 这代 要生明 一,样, 的了的 轴 身为。 心 ,知 己 时 代
4、篇目导读:《语录十三则》
5、《论语》的语言特色:多用比喻,很富 生活气息和哲理意识;语言简洁流畅, 富有感情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响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一 个高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 孔孟的文章,在封建时代是读书人必修的课程, 思想和文风影响深远这,旧时文人无不受到 《论语》、《孟子》的熏陶。
汉初的政治家贾谊、晁错深受孔、孟、荀、 韩以及纵横家的影响;魏晋以后,老庄思想盛 行,阮籍、嵇康的散文深受庄子文章的影响。 唐宋古文大家,以恢复古道为旗帜,以先秦诸 子文章为典范:韩愈推崇孟子,苏轼博采众长, 尤其倾心于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因此可以说, 先秦诸子散文的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现在。
《庄子》的艺术特色为:
1、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 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 说理生动形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2、善用譬喻。它不但譬喻多,而且运用灵 活。
3、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 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 歌语言的特点。
总之,《庄子》一书,特别是内篇, 有时象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充满了天 簌般的诗意;有时象万斛源泉,随地涌 出,汪洋恣肆,妙趣横生,具有浪漫主 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在先秦的说理文 中,即使在后世的古典散文中亦罕有伦 比。
于众体之中,韩非特擅驳论。
《韩非子》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言荟 萃。据统计,书中共有寓言故事三百多则,居 先秦各家著作之首。先秦本是寓言文学繁荣的 时代。先秦寓言数量之众,思想之深,艺术之 出色,均为后世寓言望尘莫及。然而它们大多 是先秦著作中说理的手段或叙事的有机组成部 分,尚未独立成体。到了韩非手中,则发生很 大变化。韩非对散见各书和流传民间的众多寓 言故事作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再加上自己的创 作,然后分门别类加以编排,第一次推出蔚为 大观的寓言专辑,载于《韩非子》中《说林》 及内、外《储说》篇里。
先秦诸子散文概说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育启示作用,对后世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传承与发展
文献保存
先秦诸子散文的文献保存价值,使后人能够了解当时社会的思想、 文化和生活状况。
文化交流
先秦诸子散文的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和发展。
创新发展
先秦诸子散文的创新发展,不断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动 力和启示。
法家散文
代表人物
01
韩非子、商鞅
特点
02
注重法治理念,强调严刑峻法、以法治国,文章多用案例、历
史故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代表作
03
《韩非子》、《商君书》
其他流派
墨家散文
代表人物为墨子,文章注重实践、实用,强调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代表作《 墨子》
名家散文
代表人物为邓析、惠施、公孙龙等,文章注重逻辑思辨、辩论技巧,代表作《 邓析子》、《公孙龙子》等
探讨先秦诸子散文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
要点一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要点二
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先秦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如“以人为本”、“崇德尚贤”、“仁爱和谐”等思 想,这些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例如,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注重人的价值, 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追求公正和平等。
05
先秦诸子散文的当代价值与未来 展望
当代价值
1 2
文化传承
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启示
先秦诸子散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哲学思考 ,对于启迪思想、丰富智慧具有重要作用。
3
教育价值
先秦诸子散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对于培养阅读、写作和思考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一章先秦诸子散文概说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起,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巨变。
所谓“诸子”就是指先秦诸多的思想家,因人非一位,书非一种,所以称之为“诸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140多家,今存者仅有20多家,且多出于后人的假托。
《庄子·秋水》载公孙龙言:“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荀子·解蔽》说:“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在诸子著作中明确提到的诸子数量并不多,且不一样:《庄子·天下》所列为11家,《尸子·广泽》所列6家,《荀子·非十二子》所举12家,《吕氏春秋·不二》所列10家。
对后世文化有巨大影响的诸子是: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所谓“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概念,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文中,他指出: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古希腊、印度、中国和以色列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且形成了各自的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4页)时间: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以先秦、尤其以春秋战国时的思想为文化的源泉;空间:在地域上,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造成这时思想世界变化的原因至少有两点:第一,秩序的变化使得过去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知识”和“思想”不再拥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重新建立思想与知识对于世界的有效解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第二,周王室的衰微,掌管文化的“王官”(知识分子)散落民间,这些人为了生存,开始出卖知识,促成了私学的兴起。
由于政治统治的松动,不同职业的文化人有不同的文化选择,加速了固有“知识-思想”体系的分化,各种思想学派便纷纷产生。
这正如《庄子·天下》所说:道术将为天下裂。
先秦诸子散文
二、《孟子》的思想内容
1、性善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 ‚人皆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四端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 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 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 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 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 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 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上》)
《孟子》的思想内容
3、人格论(追求理想完美人格) 孟子论人的人格之美,以尧舜为榜样,以 “大丈夫”为基本准则。人格高尚者,称 之为“大人”,以“大丈夫”为人格之尊 者。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 上》)
《孟子》的思想内容
2、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 下》) (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 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离娄下》)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 梁惠王下》)
先秦诸子散文名词解释
先秦诸子散文具体解释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开端,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思想、文化、政治的载体。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他们留下了大量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先秦诸子散文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哲学、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其形式多样,包括对话、寓言、故事等,语言质朴自然,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思想、艺术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论语》为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而成。
《论语》的内容主要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涵盖了政治、伦理、哲学等多个方面。
它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孔子“仁爱”、“中庸”等核心思想,语言简练明快,寓意深刻,是儒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再如《道德经》,它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老子所著。
《道德经》的内容主要是老子对于道、德、无为等哲学思想的阐述,语言简练而深远,强调自然、无为、守柔等思想,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除了儒家和道家之外,墨家、法家、名家等其他学派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著作。
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在后世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它们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著作的语言简练明快,寓意深刻,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同时,它们的思想和主张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
例如,《诗经》中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情感表达和自然之美;《离骚》等楚辞作品则受到了道家思想和屈原思想的影响,强调个性和自由。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文化和文学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种重要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以下是对它们的具体介绍:
1.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著作,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这些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全面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
其中,《左传》是一部自成体系的独立完整的历史着作,全面反映了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的历史状况。
2.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如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
这些散文作品体现了各个学派的思想观点和哲学主张。
其中,《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等哲学家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而《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这些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
前者以记载历史事件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后者则以表达哲学思想为主,体现了当时诸子百家的文化繁荣。
这两种散文作品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的文化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 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
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
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1、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
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
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
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诸子散文
孟子曾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滕文公下》)
《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 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 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 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 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二、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言近旨 远、词约义丰)语言上大量使用口语,营造出 明白晓畅、平实深刻、富含哲理的语言风格; 《子罕》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 柏之后凋也。’‛ 《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形象简约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2.老子的思想:
A.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认为 万事万物都源于‚道‛。宇宙本源和万事万物 都来源于‚道‛。辩证法观点,一切事物均具 有正反两面,并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B.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要顺 应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C.社会理想,‚小国寡民‛,小国之间 彼此不交往,避免相互之间利益的争夺。
C.《论语》之文学色彩
一、人物形象。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 展示了人物形象 ;
《论语》只记录了孔子生活的一些片断,而非孔 子一生的完整表现,但《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 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 人形象。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 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联盟 机智的子贡等。
3.《老子》 《老子》是由老子自己撰写的,《论 语》、《墨子》等已见引用《老子》之语,故 其成书年代不会晚于战国初期。《老子》分上 下卷,上卷讲‚道‛开始,下卷以讲‚德‛开 端,故又称《道德经》。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是千百年来流传最广 的注本。
4、先秦诸子散文
《论语》
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对话 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开始 论辩体 战国中期 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 形成。 专题论 战国后期 文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老子图,法 常作,(日) 冈山县立美 术馆藏,图 中的老子招 风耳、秃头、 张巨口,鼻 毛直挂唇边, 形貌虽 “丑”,却 又奇绝脱俗。
4、人才论 孟子之人才论,爱才尚显,认为 “君子有三乐”,云:“父母俱存,兄 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 乐也。”(《尽心上》)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告子下》)
《孟子》散文的特点
(1)《孟子》散文以雄辩见长,气势磅薄, 感情充沛,辞锋犀利。 (2)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故事阐 明事理。 (3)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欲 擒故纵。
庄子及《庄子》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前),名周,字子休,战国时 宋蒙县人。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 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唐玄宗大兴道教,天宝元年(742)封庄子为“南华真 人”,称《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 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庄子》有五十二篇。今存 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 篇(十一篇)。
《论语》 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孔子(公元前551—公
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
第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 第二节 《老子》 一、关于《老子》。 1、《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老子,姓李,名耳,字 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 官,及周室衰,西出函谷退隐。道教兴起后,封 老子为教主,奉为“太上老君”,唐高宗追封其 为“太上玄元皇帝”。 2、今本《老子》全书共五千馀言,故又称《老子五 千文》。西汉河上公曾作《老子章句》,将《老 子》分为八十一章,称前三十七章为《道经》, 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名之曰《道德经》。 二、《老子》的思想核心:道。《老子》的哲学系 统,由宇宙论而人生论,再由人生论而政治论。 “道”是最高范畴,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含有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社会政治。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 12· 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 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12· 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 人反是。” • 12· 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 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12· 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 则止,毋自辱也。” • 12· 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 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 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 败;无执,故无失。 •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 不亡者寿。 •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第一编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一编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篇:第一编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三章先秦散文应用:①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
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
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四、一些读书人游说、著述、聚徒讲学,诸侯也愿意听取士人的意见。
五、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②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
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
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四、一些士人,或撰儿史著,或编篡历史文献,提供政治借鉴。
五、我国向有著史的传统。
至战国,社会空前繁荣又空前动荡,更加需要认真总结历史,从而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
(一)《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1.《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识记:①《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
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②《逸周书》;《逸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但文字表现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
③铜器铭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也称金文、钟鼎文。
今存最早的铜器铭文属于商代。
西周时随着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改进和改良,铜器铭文步入全盛时代。
大约从战国中期开始,传统形式的铜器铭文已很少见。
六朝以后,铜器铭文不再流行。
商、周铜器铭文,尤其是内容比较丰富的周代铭文,是研究当时语言文学的重要资料,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④《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理解:《春秋》的微言大义。
孔子修订《春秋》颇有深意,他以谨严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等思想。
语言准确而简明,与《尚书》的佶屈聱牙不同。
2.《左传》的叙事、写人和辞令艺术(附:《国语》简介)识记:《春秋》三传。
《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理解:①《左传》及其作者;《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比《春秋》多出13年。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一、起源阶段先秦诸子散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呼声,各种思想流派迅速兴起。
这些思想家们开始运用散文这一新的文体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他们以散文的形式,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和宇宙的思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启迪。
二、哲学思辨阶段在先秦时期,伴随着诸子百家的兴起,散文也进入了哲学思辨的阶段。
各家思想家通过散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人生道德、政治制度、社会伦理等重大问题的思考。
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拓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新局面。
例如,《庄子》以其幽默诙谐的散文形式,表达了庄子对于人性、自由和宇宙的独特见解。
三、修身养性阶段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修身养性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内心的修养和人格的塑造。
各家思想家通过散文的方式,传递了一种修身养性的理念,提倡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内心的平和与宽容。
例如,《论语》中的孔子散文,强调了个体修身、家庭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文学艺术阶段到了战国时期,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逐渐进入了文学艺术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散文开始注重艺术表达和文学创作。
各家思想家通过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探索。
例如,《楚辞》中的屈原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展示了屈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五、思想传承阶段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最终进入了思想传承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家思想家的散文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传承的重要资料。
他们的散文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也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深度,还具有文学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起源阶段、哲学思辨阶段、修身养性阶段、文学艺术阶段和思想传承阶段。
这些阶段不仅代表了散文形式的演变,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第一节 早期诸子散文 《老子》 绝学无忧(二十章) [1]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2],相去几何?善之与 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3], 其未央哉[4]!众人熙熙[5],如享太牢[6],如 春登台。我独泊兮[7],其未兆[8],如婴儿之未 孩[9];傫傫兮[10],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11 ] ,而我独若遗[12]。我愚人之心也哉[13],沌沌 兮[14]!俗人昭昭[15],我独昏昏[16]。俗人察 察[17],我独闷闷[18]。澹兮其若海[19],扬兮 若无止[20]。众人皆有以[21],而我独顽且鄙[2 2]。我独异人,而贵食母[23] 。
7
【注释】 [1]本 章说 明 ‚道‛隐奥 难见,凡 人 不 易体 会,唯 ‚上 士‛可 践 行 之。[2]建 言: 古 之 立 言 者。[3]夷道:平坦之道。颣:不平 。[4]辱:黑垢。[5]建:通‚健‛。偷:通 ‚婾‛,苟且。[6]渝:污浊。[7]隅:棱角 。[8]贷:施予。
8
圣人无为故无败(六十四章) [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2] ,其微 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3]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 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恒于几成而败 之[5]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6 ]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7] ,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9]孩:通‚咳‛;《说文解字》:‚咳, 小儿笑也。‛[10]傫傫:懒散疲倦貌。[11 ]有余:有余财以为奢,有余智以为诈。[12] 遗:通‚匮‛,不足。[13]愚人:纯朴之人。 [14]沌沌:混混沌沌貌。[15]昭昭:自我 炫耀貌。[16]昏昏:暗昧貌。[17]察察: 严苛貌。[18]闷闷:纯朴貌。[19]澹:沉 静貌。[20]扬:飘逸。[21]以:有为也。 [22]顽且鄙:愚笨。且:底本原作‚似‛,据 传奕《道德经古本篇》改。[23]贵食母:以守 道为本。河上公注:‚母,道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微子) [1]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 。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3] ?‛子路曰:‚ 为孔丘。‛‚是鲁孔丘与?‛‚是也。‛曰:‚是 知津矣[4] 。‛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 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 ?且 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6]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7] 。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8] :‚鸟兽不可与 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9] !天下有道,丘 13 不与易也[10] 。‛
1
参考书目: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M].北京:文物 出版社,1974. 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84. 朱熹.四书集注· 论语集注[M].北京:中 华书局,1983. 程树德.论语集释[M]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 986.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96. 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10
《论语》 楚狂接舆(微子) [1]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2] :‚凤兮[3] ,凤 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4] ,来者犹可追。已 而[5]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6] !‛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7] ,不得与之 言。
11
【注释】 [1]接舆:楚隐士,佯狂避世。康有为《论 语注》:‚孔子下车,盖知为异人,欲告之以救世 之义,楚狂自有旨趣,故不欲闻而避之,此亦大隐 之至。特发歌以致讽,不可谓不勤拳急;趋避而不 言,不可谓不淡泊。隐士之高远奇僻,及圣人之优 容接引,皆可见焉。‛[2]过:过孔子之车。旧 注多以为‚过孔子之门‛,似误。曹之升《四书遮 余说》:‚《论语》所记隐士皆以其事名之。门者 谓之‘晨门’,杖者谓之‘丈人’,津者谓之‘沮 ’、‘溺’,接孔子之舆者谓之‘接舆’,非名亦 非字也。‛[3]凤:喻指孔子。[4]谏:劝阻 。[5]已而:犹言‚算了罢‛。而,语助词。[ 12 6]殆:危险。[7]辟:通‚避‛。
6
不笑不足以为道(二十章) [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2]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3] ,上德 若谷,大白若辱[4]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5] ,质真若渝[6] ,大方无隅[7] ,大器晚成,大音 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8 ] 。
4
【注释】 [1]本章说明价值判断的相对性,说明得道 者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与世俗不同的价值取向。此 章可视为形似自嘲而实则自赞的诗篇。[2]唯: 应诺之词。阿:帛书《老子》甲本作 ‚诃‛,呵 斥。 [3]荒兮:混乱。[4]未央:无边无际。[5 ]熙熙:同‚嘻嘻‛,兴高采烈貌。[6]享太牢 :参加丰盛的宴席。享,通‚飨‛;太牢,古代帝 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 牢‛。[7]泊:淡泊。[8]未兆:没有迹象;5 此处指不炫耀自己。
9
【注释】 [1]本章说明凡事均由小到大,由近及远。 河上公题本章曰‚安微‛,然老子却由此得出‚无 为‛、‚无执‛、‚欲不欲‛、‚学不学‛的结论 。[2]泮:分也。[3]毫末:细小之萌芽。[ 4]累土:一筐土。累,通‚蔂‛,土筐。[5] 恒,底本原作‚常‛,据帛书《老子》甲、乙本改 。[6]欲不欲:求人所不求。下文‚学不学‛句 式类此。[7]复众人之所过:返回众人走过头的 道路。
第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繁荣是以人文主义思潮的高涨为 背景的。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轴心期‛。西方 、印度、中国这三大文化圈,几乎都是在这年代 大致相当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在轴心期,先贤们 以人文精神为武器,打破了古代文化数千年的沉 寂,表现出人类意识的觉醒,树立起崇高的目标 。先秦诸子散文的意义就在于此。